99.禦審

字數:3372   加入書籤

A+A-




    未時一刻,也就是一點多的樣子,一場異乎尋常的朝會正準備要開始了。
    數百名文武大臣都按著平常的站位,將禦街當做大殿,整齊有序的列好班次,除了地點不同,和以往的朝會似乎沒太大區別,是了,還多了許多人圍觀。
    這時聚集在四周的百姓近萬,其實因為位置關係,大部分人是看不到朝會情景的,但這一點都不影響他們對大事件的參與感,一個個都眉飛色舞的,甚至都快忘了今天是因何而來了。
    忽然間,一道不高大,卻挺直的身影,出現在禦街中央留出來的通道上。
    “咦……這不是謝相麽?他怎麽來了?”
    “哎呀,差點忘了謝相公還在臨安呢,不過,他不是辭相了麽?”
    “官家還沒禦準呢,他還是咱大宋的左丞相,這關口來上朝,怕是要搞事啊。”
    “哦豁,聽說謝相一直就反對忠王來著,那是不是……”
    “那可太好了,除了惡蛟,我媳婦就能醒過來了!”
    百姓的議論,隱隱約約的傳進謝方叔耳中,但他全然無動於衷,依舊麵無表情,邁著似緩實快的步子,走進了朝會區域。
    看到他的到來,百官大都詫異,心裏像是開了鍋,飛快揣測起他的來意,而臉上卻紛紛微笑相迎。
    謝方叔向同僚們頷首致意,走向班列,很自覺的站在了董槐下首,溫和見禮,“廷植兄,許久未見,一向安好?”
    見到前任首相,董槐心中略有一絲緊張,還有許多疑惑,“德方,你……算了,要升朝了。”
    此時,負責儀式宣導的官員朗聲道,“升朝!請聖駕!”
    所有大臣高呼恭迎,望向禦座。
    高高的禦座就設在城門洞前,因陋就簡,卻不失皇家威嚴。
    在恭迎聖駕的山呼聲中,趙昀在簇擁下登上了禦座,鳴鞭九響,大臣們行一跪三叩禮,自然,趙孟啟也免不掉。
    一番必不可少的儀式過後,趙昀抬手示意,隨即董槐便走到了禦座側下方,向群臣朗聲道。
    “這次突然召開朝會,想必大家大約都知道是何原因,那便不再贅述,陛下仁德,決定應萬民之呼聲,破例接下此案,並當朝禦審,厘清案情真相,順天理,正人心!傳本案苦主,蔡李氏一行,另,大理寺少卿袁則與苦主同列,為其舉訴!”
    隨後,袁則引領著蔡李氏母女四人,在群臣矚目之下,向禦前走來。
    蔡李氏仍舊抱著繈褓,兩個女娃籠罩在一件鶴氅下,隻露著兩個小腦袋,緊跟著娘親,絲毫不敢看向別處。
    趙昀見此,疑惑道,“這是?”
    一旁侍立的帶禦器械,是殿前司的班直統製薛晉,將事情解釋了一遍。
    趙昀恍然,“難怪覺得這鶴氅眼熟,忠王這做得倒不錯,讓人先把娃娃安置了吧,”
    隨即,欣慰地看了一眼右班首列的趙孟啟。
    原本趙孟啟的位置是在禦座側邊,可是今天他要是站在上麵,就不合適了,隻好在勳戚武臣這邊混了個位置站。
    等人走到近前,幾個內侍和宮女上前,和蔡李氏溝通了幾句,便接過繈褓,牽走了兩個女娃。
    袁則和蔡李氏這才跪拜行禮。
    等禮畢,趙昀開口道,“無論你有何冤屈,朕今日都會給你個公正的結果,說來,你狀告之人乃是朕的兒子,讓父親審兒子不免令人詬病,但整個大宋,也隻有我能審他了,不知你能否接受?”
    “官家聖明,在民婦看來,您既忠王的父親,同樣也是天下人的君父,自然不存在偏私。”
    蔡李氏顯得很緊張,回答起來卻依然清晰。
    “挺會說話的,倒是個伶俐人。”趙昀笑了笑,繼續道,“你的訴狀,朕已經看過了,案件並無太多曲折,有些不詳之處,想要問問你,你務必如實回答。”
    “官家您問,民婦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蔡李氏欠著身。
    趙昀略微嚴肅起來,“蔡李氏,訴狀上說,二月初六,忠王車駕進入紹興城時,無故在城門口停頓,阻塞交通,因此負責城守的蔡安上前溝通,卻觸怒了忠王,才無故被殺。對於這一句,你能保證屬實麽?”
    “民婦……”蔡李氏猶豫起來,“當時民婦並未在場,所知情形都是別人轉述,可能在細節上有些出入,或許…或許拙夫也有不當之處,但按理來說,即使拙夫犯了死罪也該是有司拿問,審判定罪之後才能議斬,何況,按朝廷規矩,即便定了死刑,也還有三複奏,怎能如此草率殺人,所以民婦不服!”
    蔡李氏說的三複奏,是從唐朝開始的死刑審核製度,宋朝也沿襲設立,簡單的說,就是經過各司法衙門多次複核後的死刑,行刑前必須重複三次向皇帝奏請。
    所以在封建時代,如果要合法的殺一個人,還是很難的,一是因為儒家的‘慎刑’思想,二則是‘生殺之權皆出於上’。
    聽了蔡李氏的話,趙昀微微點頭,“你對刑律倒是很了解,說得也沒錯,從這一點來看,忠王確實沒有遵守朝廷規矩,忠王,對此,你可有解釋?”
    趙孟啟似乎在打盹,聽到這話才睜開眼睛,走了出來。
    “如果隻是指責兒臣用刑不慎,不合朝廷規矩這一點,那兒臣認下便是,請父皇按律懲處。”
    他這話說得很不在意,卻引得朝臣一片嘩然。
    “忠王這就認了?”
    “不對,忠王這是避重就輕,他並沒有認殺人罪!”
    “咦,可是那蔡李氏好像也改了口徑,著重追究的也是忠王用刑違規啊。”
    “那忠王就不是犯罪,隻是犯錯而已,略作懲戒足矣。”
    “這是什麽情況?鬧半天,把整個臨安攪得雞飛狗跳,就為了追究一個犯錯麽?”
    百官們議論紛紛,董槐和程元鳳這些重臣,也不由皺起了眉,感到事情太過蹊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