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萬裏接任

字數:3233   加入書籤

A+A-




    趙孟啟對江萬裏很是崇敬,特意更衣整潔之後才前往相見。
    兩廂見禮,各自落座。
    趙孟啟這才得以仔細打量江萬裏樣貌。
    江萬裏年紀比吳潛小三歲,此時五十有八,須發已有花白,濃眉方臉,眼神儒雅平和,坐姿端方而挺拔,神完氣足。
    對於官場中人來說,四五十歲正是盛年,正該大展宏圖,實現理想抱負,但他卻因為秉性耿直,剛正不阿,而遭小人嫉恨陷害,於是蹉跎了近十年之久。
    一般人若是遭遇了這樣的打擊,要麽就一蹶不振就此消沉,要麽滿懷怨憤性情乖張。
    但在江萬裏身上,趙孟啟卻感到如老酒一般的醇厚與沉靜。
    「臣原本以為,此次複出是因陸德興仗義辯白與舉薦,見過他之後,方知是殿下恩德,在此臣衷心向您致謝。」
    江萬裏起身揖手鞠躬,臉上卻很坦然,不卑不亢。
    「無需多禮,也不必感謝,侍禦乃德才兼備,器望清峻之賢臣能士,棄之不用是朝廷的過失,我不過是稍作糾正,談不上恩德。」趙孟啟擺擺手,並不居功,「再說了,許多人當官或許是為了榮華富貴,但我卻知道侍禦非是此類,而是憂國為民,實心任事,其實應該是我代表大宋感謝侍禦的勞苦功高。」
    「殿下過獎,臣愧不敢當。」江萬裏慢慢坐了回去,直接問起了正事,「不知殿下召集這麽多太學生前來,是為了何事,臣愚鈍,還請殿下明示。」
    在他認為來說,太學生的任務是學習,偏偏在秋闈來臨時被調到外地,實在是有些不務正業了。
    他自己同樣是太學生出身,以成績優異而舍選登第,對太學生有比較特別的感情,他也以為正是這個原因,朝廷才讓他來帶領這些太學生。
    若是趙孟啟說不出什麽正當理由,說不得他就要向朝廷申訴,讓學生們回到太學去。
    既然江萬裏問得這麽直接,趙孟啟也開門見山,「現在朝廷財政愈發困頓,除了武備開支越來越多之外,稅源枯竭正是主要原因,朝廷收不到稅,但平民百姓的負擔卻越來越重,那到底是哪裏流失了稅收呢?」
    這個問題問得有些出乎江萬裏的預料,不過他也沒多想,直言道,「無非是豪強隱匿財產,將稅賦轉嫁於百姓爾。」
    「沒錯,隱田向來是國朝頑疾,因此我打算在平江府重新清丈經界,也有意讓你主持此事,不知你敢不敢擔負這個重任?」
    趙孟啟目光如炬,神情嚴肅的看著江萬裏。
    本來呢,不論從威望還是官職來說,由吳潛來主持經界比較合適,但趙孟啟考慮後,還是決定讓他專心治理水利,另外再挑人選主持經界。
    經界法,對田產較少的普通百姓來說,利遠大於弊,雖然清丈田地之時免不了擾民,影響生產,但是清丈完了後,產權清晰,可有效避免紛爭,田稅均平,隻需承擔合理合法的稅賦。
    但是對於田產繁多的形勢之家當然是不利的,他們為了保住自己的不合法利益,會想方設法反對和阻撓經界法的實施。
    一方麵,他們會利用影響力在民間造謠扭曲經界的本質,還會動用朝中勢力,或者直接到臨安喊冤告狀,製造不利於經界的輿論。
    另一方麵,他們會與執行經界的官吏相互勾結,狼狽為女幹,虛報田畝數量和降低土地質量等級,這些隱漏的稅賦必然轉移到中下戶的頭上,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正常朝廷推行一向政策,必定是經過慎重考慮,肯定要利國利民才能得以頒行。
    明明是好政策,但是落在某些歪嘴和尚手裏,就變了樣,變成了禍國殃民的大害,古今中外,這類事比比皆是。
    因此,這個
    主持實施的人選非常重要,必須人品端正,能力強大,而且敢於同強大的豪強對抗。
    想來想去,趙孟啟就選中了江萬裏。
    「讓臣主持?」江萬裏愣了愣,「以臣的資曆職位,恐怕壓不住那些顯赫之家吧。」
    這話倒不是他推托,在普遍畝產隻有一石不到兩石的時代,太湖流域卻畝產能達到三石以上,因此理所當然成為大宋最富裕的地區。
    大宋的風氣,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些富裕地方集中了最優質的教育資源,得以科舉入仕的人也更加多,在朝廷官員中占據了相當大一部分比例。
    另外,許多達官顯貴也在這些高產的地方置辦田產,這些人一但聯合起來,爆發出反對力量,恐怕皇帝都得三思而後行。
    「放心,我的意思是,名義上由我親自總領,你負責具體實施,壓力我來扛,我向你保證,隻要我沒有倒下,他們就絕對動不了你!」
    江萬裏在燕王決絕的話語中,聽出了殺氣,不由心頭一凜,「殿下心意已決,絕不退縮?」
    「除非我死,否則一往無前!」趙孟啟信誓旦旦。
    「如此,臣接下此任,並願下軍令狀!」
    江萬裏本就是個敢做敢為之人,他心底也是支持經界法的,他不怕得罪人,所擔心的不過是有些他無法抗拒的壓力,既然燕王都願意以性命為保,他自然毫不猶豫。
    趙孟啟就知道自己不會看錯人,「此事,暫時秘而不宣,明日我會派出軍隊,封存平江府及嘉興府各州縣的圖簿稅籍,還有從東衛中選出一千人,與太學生混合組成清丈工作組,另外,我再從各軍中抽調部隊成立五千人的執法隊……」
    圖是魚鱗圖,大到山川道路,小到人戶田宅,各種詳情都有描畫,簿為砧基簿,按戶設置,逐一標明田產的田形地段,畝步四至,以及得產緣由,兩者合起來就是產權憑證,也是納稅的依據。
    先行封存起來,防止有人得到消息後篡改,並以此為線索,實施清丈經界之時就可以有的放矢。
    見燕王設想如此周到,並且雷厲風行,江萬裏的信心愈發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