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一殿兩世界

字數:5442   加入書籤

A+A-




    一個大殿,兩個世界。
    東邊一撥人激情踴躍,喧鬧得好似菜市場,西邊一撥人卻都是震駭莫名,滿臉懵逼,死寂如墳場。
    這幫外地佬在幹嘛?
    田卷是什麽?
    一百萬畝?
    二十石糧食換一畝?
    那不就是兩千萬石糧食?
    燕王有了這麽多糧食,糧價怎麽可能還高得起來?
    咱們手上的糧食不值錢了?
    一個又一個疑問,猶如毒焰灼燒著平江與嘉興豪強的心肝。
    有人實在忍受不下去了,拋下臉皮,低聲下氣地去找相熟的外地士紳求解。
    平江府的周顯見自己的族叔已經登記完,被擠出了人堆,趕忙上前。
    「九叔,咱們周家雖然分房,卻也是一脈相承,就算不能禍福與共同氣連枝,您老也看在祖宗的份上,拉侄兒一把啊……」
    臨安來的周九福憐憫地看著這個族侄,搖頭歎息,「你叫我如何拉你?莫怪老叔狠心,要怪隻能怪你自己作死,幹啥不好,非得和燕王殿下對著幹呢?殿下那是普通人麽?一個和寧門朝會小試牛刀,就把滿朝大臣整得服服帖帖。你們覺得自己很能,能得過朝中那幫人精!?還想和燕王殿下玩心眼,鬥謀略,那不就是壽星公上吊,嫌命長麽?」
    這一句句質問,懟得周顯麵紅耳赤,好似頭上掛著鉛,根本抬不起來,隻能弱弱的哀求。
    「九叔,事到如今悔恨也無用,侄兒也不求您別的,您能不能把這田莊製度和田卷給侄兒講講,看看還有沒有什麽補救的餘地。」
    周九福往燕王所在方向瞟了一眼,想了想,反正這也不是什麽秘密,燕王也隻要求不可以提前透漏出來,現在說應該是沒事的。
    畢竟是同族,能幫就幫一手吧,「哎,人老了,心就是容易軟,罷了,同你說說便是。」
    頗費了一番口舌,周九福倒是知無不言,講得很是詳細,「燕王殿下還說,田地也不是簡單租給農戶耕作,好像還會試行一種合作社模式,很可能會提高田地的產量和效益,具體內容我也不是很懂,大概就是像工坊雇傭工人一樣,耕農隻要出力,其他種子農具啥的,都由田莊合作社負責,咱們買了田卷的人,隻管每年收錢就行。」
    一旁的平江士紳聽得暈乎乎的,用了好一會才有了點理解,隨即七嘴八舌討論起來。
    「還可以這麽玩的麽?既不是官田,也不是民田……」
    「算起來,這和咱們以往租田要少小半收益,不劃算啊。」
    「嗬嗬,要繳稅當然沒以前那麽多收益,你也不想想,燕王殿下弄出來的製度,會允許有人逃稅?」
    「就是啊,等於是地主和佃農的稅賦由田莊統一代繳了,誰都別想逃,官府收稅也簡便,大多數人也省去了麻煩,其實也算是好事。」zbr>
    「二十石米買一畝田卷,然後每年穩定收益最少六鬥,相當於每年三分利息,其實也還不錯,畢竟錢糧放著也是放著,而且這票卷還可以買賣轉讓……」
    這年頭,可沒有銀行,把錢放錢莊交子鋪啥的,還得給保管費,而以華夏人的保守思想,一般也不會把錢全都投資到有風險的工商業中,因此民間許多財富要不就是窖藏,要不就是買地。
    可一來土地有限,二來燕王明顯要限製兼並,現在這田卷既可以像實際田地那樣保值,還能有穩定收益,確實是個不錯的路子。
    越來越多士紳想明白這點,漸漸動心起來。
    「這什麽合作社,乍聽起來倒也不稀奇,約莫和咱們雇傭長工種地的方式差不多,不過從田莊製度設計上來看,很可能沒有那麽簡單,恐怕另有玄
    機,也許真的能讓田地出產提高起來。」
    對於農業,趙孟啟是有認真思考的,像是化肥農藥雜交之類的科技方麵他是不懂的,也無法一蹴而就的研究出來,隻好從經營模式上麵想辦法。
    華夏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戶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這種模式一直到後世也大量延續著,趙孟啟也沒幻想要徹底改變,隻是在條件合適的地區,參照後世的成功經驗進行探索改進。
    「不得不承認,咱們這次徹底輸了,經界之事無可阻擋,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我看啊,咱們還是趁早臣服為妙。」
    「周兄所言有理,想來燕王也不至於對咱們趕盡殺絕吧?」
    「難說啊,燕王之前可是給過咱們機會了,到這會大局已定咱們才低頭,有用麽?」
    「不管怎麽樣,也不能就這麽坐以待斃,要不,咱們用買田卷之事試探一下燕王的態度?」
    「哼,要去你去,鄙人做不出這般沒骨氣的事,且看這燕王究竟能奈我何!?」
    「就是,這麽輕易低頭,那我家投進去的錢,豈不是都打了水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隻要堅持下去,我等絕不會輸!」
    一陣議論爭吵後,這幫豪強產生了裂痕,分崩離析。
    有些不甘資產縮水,想要頑抗到底,有些認為能保住一點是一點,想要投降認輸,還有一些左右為難,舉棋不定不知該怎麽辦。
    此時,一百萬畝田卷基本被認購瓜分一空,又有幾個來自慶元府昌國縣的士紳想與燕王打商量。
    「殿下,我們幾個也想購買田卷,不過您也知道,我們那都是島嶼,沒多少田地,這也拿不出什麽糧食來,您看能不能讓我們用這次賣海產的錢來換田卷啊。」
    昌國其實就是後世的舟山群島,那附近的海域應該是華夏近海最大的漁場了。
    這次為了填補糧食空缺,趙孟啟不但令奉化軍在太湖和長江展開大規模捕魚,同時也給昌國這些士紳下了大訂單,以十文一斤的價格,敞開收購海產。
    因為保存和運輸的問題,海產的市場有限,所以海洋漁業並沒有多大的發展,海產在平時賣不上什麽價錢,漁民捕撈的積極性不是很高。
    但燕王這筆大生意砸下來,這些商人士紳見有利可圖,立刻組織大量船隻漁民進行捕撈,短短半個月,就爆發出了六百多萬斤的產量,而且隻要燕王不停止收購,捕撈量還會持續增加。
    趙孟啟又不姓朱,可不會放棄海洋,不論是軍事上,還是貿易漁業上,他都有著相應的打算,聽到這些「海上人」的要求後,他笑了起來。
    「可以啊,現在是因為災區缺糧,所以才要求用糧食換田卷,後續就可以用錢買了,而且將開放向民間公開出售,就算普通百姓隻買一畝都是可以的。」
    「不過,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們守著大海這個聚寶盆不要,卻想著把錢投入田畝中去,這不是舍近求遠因小失大麽?」
    「以往你們的漁獲賣不出去,剩餘下來的隻能堆在海灘上任其腐爛,但本王有辦法解決海產的保存和運輸問題,讓它能夠賣到內陸地區去,這一來,以後你們捕撈得更多,也就賺得更多,因此你們該把錢投入到升級捕撈能力上,比如換更好更大的漁船,改進捕撈工具和捕撈手段。」
    幾人聽了後,還是有些疑惑,「殿下,這漁獲除了製成鹹魚和幹貨外,還能如何延長保存?老話說「百裏不販樵,千裏不販糴」,這海產運到內陸,還不得賣出銀子的價才能回本啊,那會有幾人買的起。」
    「哈哈,這些你們不用擔心,本王有的是辦法,就目前來說,本王打算興建幾個大船廠以及海產加工廠等等,你們要是相信本王,到時候歡迎入股。」
    幾人互相交流了一下眼神,隨即都點了點頭,「小民等自然相信殿下,那我們就把錢留著,到時候入夥殿下的工坊。」
    先不說能不能賺大錢,單單是和未來官家一起做生意,就足夠打動他們了。
    趙孟啟說服了昌國的幾人後,轉頭看向所有人,「到時候諸位若是有興趣,也同樣歡迎,大致上也如田卷一樣,新的工坊將發行股票,另外方才也說過,太湖工程將拉動許多行業,恐怕靠諸位單打獨鬥是難以滿足的,況且許多人對一些行業比較陌生,不懂如何經營,因此本王也準備興建相關工坊商鋪,若是有諸位看好的行業,便可購買股票投資,不用操心太多,到期分錢就是,當然,萬一虧本,那也隻能認了。」
    大殿中轟然而笑,「哈哈,以殿下的智慧與眼光,如何會虧呢……」
    「就算真的不走運,虧了自然得認,生意嘛,從來都是有盈有虧。」
    「哎呀,小民家底可不厚實,為了買田卷,已經把家中的錢都買糧了,可又不想錯過跟著殿下發財的機會,看來,不得不把家中的田產賣了。」
    說這話的人,其實未必就是認定燕王的股票能賺錢,隻是他明白燕王如今推行經界,遲早會輪到自己家,因此想借此機會探探口風。
    其他士紳紛紛醒悟,突然間都安靜下來,定定看著燕王,眼中滿是忐忑。
    趙孟啟腦子一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真實目的,便沉下心認真思考起來。
    如今大敵當前,內部問題如果能通過較為緩和的手段處理,確實比爆發矛盾要好許多。
    於是他便慎重說道,「平江府和嘉興府已經開始經界,土地交易已經凍結,這就暫且不說,其他地方嘛,如果田產有正當來曆,那不管有沒有在稅籍上,本王都支持朝廷以市價來購買,這個政策隻在當地開始經界前有效。」
    趙孟啟這麽說,並不需要擔心朝廷沒有錢來買地,因為他打算將官田都改成新式田莊,轉手把田卷賣出去,錢就解決了。
    實際上,肯定會有許多豪強不願意損失利益,交出田地控製權,不過能盡量減少反對者總是沒壞處的。
    得到燕王的直接答複後,不少士紳豪強懸著的心總算能稍微放下,燕王手中的刀子太鋒利,被割肉恐怕是很難避免了,但捫心自問,按著燕王的做法來,自己還能保住大半利益,損失的隻是原本就該繳納給朝廷的那部分,忍一忍的話,舍車保帥也不是不能接受。
    畢竟,硬要和燕王對著幹,下場會有多慘,眼前那些平江豪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