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講道理是沒用的

字數:4857   加入書籤

A+A-




    後世的玻璃幕牆安裝技術經過大量的實際運用,已經非常的成熟可靠,唯一的難點在於如何取得白益生的信任,讓他心甘情願的買單。
    好在白益生是個內行。
    曲軍在交談中發現,白益生對玻璃幕牆行業非常熟悉,幾種常見的材料和工藝有什麽優點缺點,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對行業內的最新動態也算了解,甚至知道法國盧浮宮正在建造一個玻璃金字塔,代表了行業水平的天花板。
    那就好辦了。
    不怕貨比貨,就怕不識貨,有時候內行更好忽悠。
    讓金雲亮和徐卿陪著白益生,在思達商貿城樓上樓下的看現場,隨便聊上幾句,半個小時就過去了,曲軍利用這段時間,炮製出一份經過刪節挑選的極簡版技術資料。
    這份技術資料為白益生量身打造,薄薄的幾張紙篇幅並不長,隱去關鍵步驟和工藝參數,但是透漏出來的信息已經足夠多,白益生抱著姑妄看之的態度接過來大眼掃了一遍,神色鄭重了許多。
    他這幾年行走江湖,形形色色的什麽人都見過,像曲軍這樣東拉西扯滿嘴放炮的也有,無非是想裝內行壓價,隻要說到具體的技術細節,肯定立刻露餡。
    曲軍的這份技術資料卻是真正的內行,白益生確定以前從沒聽說過類似的技術,隻是一個掛玻璃的新步驟,就讓他大開眼界,仔細想想又切實可行,不是實際操作過,不可能編出這樣的步驟方法,外行人甚至不知道玻璃幕牆的玻璃是掛上去的。
    螺絲卡固……這個也很好,省去了電焊固定的步驟,不但節省工序材料,而且更加美觀……但是隻說螺絲卡固必須配合腳鋁,後麵的步驟怎麽沒有了?到底該用什麽型號的螺絲和腳鋁,到底該怎麽安裝,不可能全靠自己摸索。
    “曲經理,這份資料為什麽不用意呆利玻璃膠?我們的玻璃都是從意呆利進口的,換成其他國家的玻璃膠會不會有風險?”白益生試探問道。
    “玻璃膠用量比較大,意呆利的特種玻璃膠又太貴,所以換成另外一種大路貨,成本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你不用擔心,施工前可以做安全試驗,保證能達到意呆利特種玻璃膠的強度。”
    曲軍口風把的很嚴,沒有透露替代的玻璃膠產自rb。
    事實上再過幾年,國內也能生產合格的玻璃膠。
    白益生隻是隨口試探一句,見到曲軍不上套,也就沒有繼續追問,又把資料仔細看了一遍,搖頭歎氣表示遺憾。
    “這種(半)隱框安裝工藝的確很好,但是資料太簡略,又沒有實際案例,風險太大,我做不了……”
    “風險可以由我承擔。”曲軍非常大氣,主動承擔原本就不存在的風險:“我們可以在合同中規定,如果因為安裝工藝出了問題,我們承擔所有責任和經濟損失,付給你的工程款一分錢也不會少……”
    其實就是一個對賭合同,白益生要麽學到最新的玻璃幕牆安裝技術,要麽拿到全額的工程款,左右都不吃虧,風險已經降到最低。
    暢想中文網
    白益生怦然心動。
    玻璃幕牆的安裝技術乍一看很簡單,隻留上下邊框,兩邊用玻璃膠粘貼固定,但是其中包含著很多技術細節和工藝參數,有一個參數不合格,整麵玻璃幕牆就可能倒塌報廢,甚至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前一天風光無限的大老板,第二天就傾家蕩產。
    最先進的技術都掌握在老外手裏,比如曲軍拿出來的這個半隱框的安裝工藝,國內沒有一家企業能做,如果能夠學會這種工藝,很快就能成為行業內的龍頭老大,百萬富翁不在話下,幾個合夥人和手下的一幫兄弟,今後幾年也會數錢數到手抽筋。
    “不行不行,完全由我們墊資,風險還是太大,說句不好聽的話,萬一你們思達商業翻臉不認人,我可沒辦法……另外施工款我可以不要,但是我們的玻璃都是從意呆利進口的,這個成本應該由你們承擔……”
    越是砰然心動,越要討價還價。
    玻璃幕牆主要的成本都在玻璃上,一百平米幾萬塊錢呢,能把這個大頭要回來,其他項目免費就免費。
    “用工程款衝抵技術轉讓費,本身我們已經吃虧了,你再砍掉一大截,那肯定沒得談。”
    曲軍語氣溫和,態度堅決:“你們是專做玻璃幕牆生意的,進口玻璃肯定有自己的路子,我才一百個平方多一點,九牛一毛而已,據我所知,從意呆利進口的幕牆玻璃,每平米成本價在500元到600元之間,就高不就低給你算600元,我這個工程最多不超過十萬塊錢,難道玻璃幕牆的半隱框工藝連十萬塊錢都不值嗎……”
    曲軍查到的資料上,有意大利進口玻璃的大致價格,大約在550元左右。
    “話不是這麽說的,600元隻是進貨價,還要萬裏迢迢運到國內,再加上關稅,再用美金折算……”
    白益生越發肯定曲軍是內行,卻仍不肯屈服,反複的討價還價,糾纏不清。
    曲軍見招拆招,輕鬆應對,無意目光中一掃,看到崔琪在門外向他招手。
    “今天先到這裏吧,等下我還有個項目要談。”
    繼續扯皮下去也不會有結果,曲軍起身送客:“白經理回去再考慮一下吧,我已經拿出足夠的誠意,希望白經理也能拿出足夠的魄力。”
    有時候談生意和談戀愛一樣,講道理沒用,必須等他自己想通。
    “曲經理,談到一半怎麽說走就走啦……哎,等一下,等一下嘛。”
    白益生討價還價剛剛找到節奏,突然被曲軍撂在半道上,就像重重一拳打在空處說不出的難受,拎著包搶步追出門外,曲軍向他招了招手,轉身揚長而去。
    “這該怎麽辦?!”
    看到曲軍不冷不淡不著急的樣子,白益生反而有點急了,仔細琢磨一下後味,覺得曲軍剛才話裏有話。
    國內做玻璃幕牆的企業大大小小的十幾家,還有一些很有實力的大企業有意涉足這個行業,曲軍的(半)隱框安裝技術拿到其中任何一家,十萬二十萬的技術轉讓費都好商量……
    曲軍剛才說他“還有個項目要談”,難道是一女許兩家,同時也在和別的企業談半隱框的技術合作?
    ……
    崔琪這些天除了雜誌社的本職工作,還在幫思達商業跑手續。
    相比後世而言,這個年代對企業的管理更粗獷一些,也更人性化一些,很多手續和證件可以先上車再買票,一邊經營,一邊辦理,思達物流和為民食府開業的時候太倉促,沒辦下來的手續證件一股腦都交給崔琪搞定。
    “著急找我什麽事?跑手續被卡住了?”曲軍笑著問道。
    “沒有被卡,領導打過招呼的事兒,到哪兒都是一路綠燈,最多春節前都能辦好。”崔琪:“是雜誌社那邊出了點麻煩,和你的《百年孤獨》有關,總編昨天被大領導叫去辦公室,說是了解情況,沈老的壓力也很大……”
    曲軍不由得一愣。
    追問崔琪才知道,最近又有一位名叫李明良的翻譯界大佬親自下場,在《xx報》上發表署名文章,點名批評曲軍翻譯的《百年孤獨》,以及同期發表的西班牙語長詩《太陽石》。
    人紅是非多,書紅了也一樣,這段時間除了大麵積的讚譽之聲,也有少量的報刊雜誌發表文章,攻擊曲軍翻譯的《百年孤獨》,但都不成氣候,幾乎被讚譽之聲淹沒。
    《xx報》卻是影響很大的全國性報紙,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某些官方機構的意見,作者李明良更是西語翻譯界泰鬥級的大佬,咖位比沈榮又高了半級,兩者結合起來,李明良在《xx報》上發表的批評文章就帶有極大的權威性,被其他報刊雜誌廣泛轉載,又拿到廣播電台討論,形成了一股批評曲軍《百年孤獨》的風潮。
    本來這也沒什麽。
    重生一次,最大的優點就是臉皮厚,報刊雜誌罵得再凶,曲軍不會掉二兩肉,稿費也不會少拿一分錢。
    但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就不好了,主管《譯海泛舟》的大領導現在隻是了解情況,還沒有表態,如果輿論壓力繼續增大,雜誌社就可能受到批評和處分。
    “稍等一下,我去看看沈老。”
    沒準兒這件事還是曲軍自己惹出來的,於情於理,都不能不管。
    曲軍記得,當初給《太陽石》寫譯者按的時候曾經碰瓷李明良,引用他的學術觀點,也許是哪句話寫得不合適,惹毛了這個大boss,以至於親自下場,手撕曲軍。
    你要撕,那就陪你玩玩。
    李明良都不怕跌份,新人小透明的曲軍當然更不怕丟人,他沒有立刻去見沈榮,而是向崔琪要了一份發表李明良批評文章的雜誌,認真研究,尋找破綻。
    有點費勁兒。
    李明良不但是西語翻譯家,而且是實打實的拉美問題專家,他寫的這篇批評文章觀點紮實,考據嚴謹,沒有那種一駁就倒的明顯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