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天塹變通途
字數:4472 加入書籤
交大,鄭葆章的辦公室。
“什麽,曲軍又不來?”鄭葆章不悅的說道:“年輕人有傲骨是好事,但也分個輕重緩急,論文大修還不肯露麵,對自己的研究成果太不負責了!”
上次他想和《談談費馬大定理》的作者見個麵,被曲軍用“個人原因”推掉,鄭葆章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有幾分欣賞,覺得年輕人就應該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放在學術研究上,曲軍沒準像陳景潤一樣不擅長處理人情世故,不喜歡拋頭露麵。
但是《數學研究與發展》是國內數得著的一流期刊,既然要求論文大修,哪怕鄭葆章這個級別的大牛也會認真對待,盡量按照編輯的要求認真修改——數學工作者也需要交流,需要獲得國際國內最先進的谘詢,對數學期刊應該保持起碼的尊重,寫出的論文更像自己的孩子,小心嗬護,爭取順利發表,哪有像曲軍這樣隨便往外一扔,就撒手不管了?
“曲軍實在太忙,他是個複讀生,正在準備高考……”
魏建的段位太低,以前隻負責中間傳話,這次因為曲軍仍不露麵,鄭葆章通過魯齊生找到曾主任,曾主任又找到他,才第一次見到鄭葆章,多少有點緊張。
乾陽交大是副部級單位,鄭葆章既有行政職務又是著名的學術大牛,如果轉到地方行政單位工作,起步就會超過市教育局的一把手,魏建雖然喜歡拉關係走後門,但是遇到高出幾個境界的大boss,瞬間變得無比乖巧和老實。
幸好他還打了個埋伏,沒有把曲軍的老底一股腦的兜出來。
如果供出曲軍對《談談費馬大定理》並不重視,隻是一時心血來潮的隨手之作,真正的代表作是翻譯《百年孤獨》,鄭葆章肯定更生氣。
“考大學不用那麽麻煩,讓他直接報交大好了,隻要這篇論文修改通過,高考分數不夠我去找校長。”鄭葆章很有底氣,在《數學研究與發展》上發表一篇有分量的論文,足夠敲開乾陽交大人事處的大門,高考跳檔也能想辦法申請下來。
“是,是,那可太好了!”
魏建裝出替曲軍高興的樣子,卻知道曲軍未必看得上乾陽交大,硬著頭皮接著說道:“我今天來,是想把《談談費馬大定理》的稿子帶回去,曲軍說《數學研究與發展》不要,就換一家雜誌投稿……”
“胡鬧!”鄭葆章真的生氣了:“換一家雜誌就能保證發表嗎?換哪家雜誌合適你們知道嗎?再說沒有影響因子的雜誌,發表出去有什麽用?哼,不知道哪個外行給他出的餿主意……”
魏建唯唯諾諾,壓力山大,覺得鄭葆章看自己的眼神就像看出餿主意的外行。
冤枉啊,我什麽都沒說,是曲軍讓我來的……
“你轉告曲軍,稿子先放在我這裏,如果想要拿回去,讓他自己來取。”
同樣是知名老教授,鄭葆章可沒有沈榮那麽好的涵養,反而有點小孩脾氣,你不來見我,我也不去找你。
在他看來,曲軍的架子太大,有恃才傲物的嫌疑,這樣子將來是要吃大虧的,與其接受社會的毒打,不如讓他來當這個惡人。
終歸還是一片愛才之心……
魏建折回頭,第二天中午又來找曲軍。
一而再再而三的辦事不力,魏建頗有些心虛,作者被拒稿後拿回自己的稿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他卻兩手空空的被轟了出來,來的時候已經做好心理建設,準備迎接曲軍的怒火。
曲軍並沒有發火,考慮片刻說道:“鄭教授應該沒有惡意,扣著稿子不還,說明他對《談談費馬大定理》還是很看重的,既然這樣,我正好新寫了一篇《再談費馬大定理》,你送給鄭教授,也許能說服《數學研究與發展》的鄧主編……”
修修補補最麻煩,再開個新坑反而簡單,曲軍的肚子裏滿是幹貨,已經寫好了後續文章,本著一事不煩二主的原則,集火強攻《數學研究與發展》。
魏建像一隻辛勤的候鳥,顛顛的又去找鄭葆章。
拿著新鮮出爐的《再談費馬大定理》,鄭葆章被氣笑了。
寧肯再寫一篇後續論文,也不肯答應大修,更不肯來交大見他,隻用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說話……這樣寧折不彎的年輕人,現在很少見了。
帶著期待和好奇,鄭葆章開始認真研讀《再談費馬大定理》。
兩個小時後,鄧主編接到鄭葆章緊急打來的長途電話。
“準備好鋼筆和筆記本,我說,你記……別廢話,寄信太慢,航空特快也要等兩天,我讓你記錄的內容,肯定對得起長途電話費……是的,有關費馬大定理,曲軍寫了一篇後續論文,比第一篇論文更加詳實和準確,其中有很多論述是開創性的,意義難以估量……嗯,我不激動,我現在很冷靜,希望過一會兒你能像我一樣冷靜……”
如果把證明費馬大定理比作貫通多個數學領域的世紀工程,曲軍拿出的第一篇《談談費馬大定理》,就是一份提綱挈領的規劃圖,應該在哪裏架橋,在哪裏挖隧道,都指明了大致位置。
第二篇的《再談費馬大定理》,則是一份更加具體的設計圖,不但指明了在哪裏架橋,而且確定了豎幾個橋墩,橋墩應該采用什麽結構和施工材料等等,不再是空泛的大致規劃,而是有很強的操作性,最起碼以鄭葆章的專業水平,沒有發現明顯的漏洞。
換句話說,曲軍一開始隻是指明了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方向,現在卻初步給出了證明方法,如果按圖索驥,按照他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也許花上三五年的時間,真的能夠證明費馬大定理!
鄭葆章在電話裏,念了一段對穀山誌村猜想的論述,把鄧主編聽得驟然變色,頭皮發麻,拿筆的手都有些不停使喚。
穀山誌村猜想在1955年就已問世,一開始並沒有和費馬大定理聯係起來,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才有數學家提出這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某種對應關係,然後就沒了下文。
曲軍卻在《再談費馬大定理》文中明確指出,在半穩定橢圓曲線的條件下,可費馬大定理可以和穀山誌村猜想相互轉換,並且對這種轉換關係給出了粗略的證明框架……
重大突破!
如果把費馬大定理比作一座尚未征服的處女峰,幾百年來的數學家別說登頂,而是一直在外圍摸索,還沒有找到通往主峰的道路,《談談費馬大定理》和《再談費馬大定理》加起來,卻在懸崖峭壁之間設計了一條匪夷所思的飛索橋,橋的那一邊,就是一代代的數學家魂牽夢縈的神秘主峰。
鄧主編起初質疑《談談費馬大定理》的幾條理由,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和穀山誌村猜想有關,《談談費馬大定理》隻說這裏可以架橋,鄧主編想破頭也想不出懸崖峭壁上怎麽架橋,聽完鄭葆章念的一段論述才恍然大悟,原來還有如此奇思妙想的解決方法,不可能的事情突然變成了可能!
僅憑這一段論述,《談談費馬大定理》和《再談費馬大定理》就有資格在國內的一流期刊上發表,《數學研究與發展》這回算是撿到寶了……
“給我一點時間,我需要核對資料。”鄧主編雖然興奮,仍然保持著應有的嚴謹和謹慎。
“不用了,該查什麽資料我告訴你,剛才我已經查了兩個小時。”電話裏傳來鄭葆章得意的笑聲。
“嗯,嗯,明白了……那個誰,小王,小馬,你們兩個趕緊跑一趟印刷廠,這一期的雜誌要調整版麵,暫停開印,順便把隔壁老賀、老呂他們都叫過來,幫我記錄電話……不,不用你幫忙,這個電話專業性太強,你記錄不了。”
小馬本來想獻殷勤拍一記馬屁,卻挨了鄧主編一蹶子,隻得在小王嘲弄的目光下灰溜溜的出門,去叫隔壁的另外幾位編委,心裏感覺很委屈,很不服氣。
什麽狗屁電話,竟然讓鄧老頭如此激動……想我馬某人堂堂的數學專業本科畢業,竟然連記錄電話的資格都沒有……事業單位的論資排輩太嚴重,位子都被老家夥占了,有能力的年輕人總是被打壓……
時間不長,《數學研究與發展》的幾位編委濟濟一堂,看到鄧主編的電話記錄稿,隨即展開熱烈的討論。
ranwena.net
“居然是費馬大定理!”小馬震驚了。
“聽不懂。”小馬不得不承認,他的確沒有記錄電話的資格。
“也看不懂……”等幾位編委都看過一遍,小馬終於得到機會看了一眼電話記錄稿,剛剛看到半截,又被鄧主編一把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