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當頭一棒

字數:4735   加入書籤

A+A-




    這個年代的高考是全國一張卷,考完上午第一門的語文後,廣袤的華夏大地上,全國各地的考生都非常樂觀。
    雖然有漫畫作文題挖井這個大坑,但隻要沒有跳坑的考生,都感到今年的語文題很簡單,這門課肯定能多考幾分,考上大學的希望又大了幾分。
    即使跑題跳坑的考生,也暗藏僥幸不是太擔心,畢竟前幾年高考的作文題都是自由發揮程度很高的議論文,無論正論、反論還是引申議論,都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漫畫作文題看樣子自由發揮度更高,我就理解成大鍋飯磨洋工又有什麽關係?
    平心而論,83年高考的作文漫畫挖井,主人公叼著煙翹著腿,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確實容易引起誤導,不過這幅漫畫配有文字說明——“這地方下麵沒有水,再換個地方挖”,指向性非常明確,很多考生還能跑題跑到太平洋,實在不能怪別人。
    至於那篇15分的《陳太丘與友期行》,雖然也有一定的難度,卻屬於正常的超綱題,高考又不是大家都考雙百分的小學一年級期中考試,肯定要拉開分數差距,哪怕這道題開了天窗,最多也隻丟15分,整張卷麵算下來,考個七八十分問題不大。
    在本科分數線隻有四百多分的年代,語文一門課就考到七八十分,無疑是一個好的開始。
    可是全國的考生都不知道,下午的物理考試,就會給他們當頭一棒。
    1983年是高考改革的一個節點,開始從前幾年的“高考恢複期”向“改革試驗期”轉變,相對簡單的語文題和新穎獨特的漫畫作文題都隻是開胃菜,真正嚴峻的考驗,在物理和化學這兩門課。
    1983年,高考提出“科研先行”的工作方針,在考試內容、考核要求、試卷結構等方麵都展開力度很大的探索。
    這一年的物理考題非常難,很多考上重點大學的本科生,物理隻考了四五十分,下一屆的考生受其影響,開始瘋狂鑽研難題偏題和怪題,瘋狂鑽研超綱題,以至於教育部門在1983年下半年接連出台《關於頒布高中數學、物理、化學三科兩種要求的教學綱要的通知》和《關於一九八四年高考命題若幹問題的通知》,要求 1984年高考物理等學科的命題範圍不超出基本要求,同時按較高要求增加附加題,附加題的成績不計入總分,重點高等學校在錄取時適當參考。
    到了1984年,物理化學的難度稍有下降,數學的難度又大幅提高,成為載入史冊的最難高考題之一,這背後的深層原因,是高考引導方向的變化,為了貫徹“科研先行”的引導方針,數理化的難度必然加大。
    八十年代早期,我們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麵處於全麵落後狀態,很多工廠還在使用二戰以前的技術和設備,西方國家卻在飛速發展,很多重要領域已經不是一代兩代的代差問題,而是被開除地球球籍的擔憂,所以從上到下形成共識,必須在科研領域迎頭趕上,高考也要優先選拔擅長數理化的人才。
    如何優先選拔?很簡單,數理化加大難度,拉開分數差距,讓數理化學得好的學生考上大學……
    簡單一句話,1983年的物理題太難,導致1984—1987年高考物理試卷都設置10分的附加題,就問你怕不怕。
    曲軍當然不怕。
    不過開始考試後,看到物理考卷的時候,也立刻感到來者不善。
    首先是題量增大,比往年的物理考卷整整多了反正兩頁。
    其次是題型的改變,出現了很多新的題型,占分比重很大。
    選擇題第一次增加了不定項選擇題,也就是多選題。
    要求考生從4個或5個選項中選擇一個或多個正確答案,未選全正確答案的得部分分數,這種多選題對物理思維的全麵性和嚴密性要求較高,很容易拉開分數。
    作圖題也是第一次出現,考察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圖,雖然不算太難,但是如果沒見過作圖題,在考場上一緊張很容易暈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