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章 坑中之霸

字數:3323   加入書籤

A+A-




    如果在後世,報誌願的攻略在網上一搜一大把,八十年代卻沒有這樣的便利條件,況且大多數家長和考生都在高考結束後,才開始關注各個大專院校的招生信息,一不小心就容易踩雷。
    踩雷的結果一般都是滑檔,分數超過重點線的,滑到普通本科,分數超過本科線的,滑到大專……
    雖然每一檔可以報三個誌願,還可以選擇“服從分配”參加調劑,但是隻有第一誌願是決定性的,其他都是小概率事件。
    換句話說,考生的第一誌願最重要,一錯誤終生。
    這時候就需要學校和老師進行引導。
    可惜,學校和老師也是二把刀,不怎麽靠譜。
    鮑喜來身為一所普通中學的校長,經常參加各種會議和交流,但都局限在本省本市範圍內,蔣國秀就更慘了,上次去首都還是二十多年前的結婚旅行,匆匆去匆匆回,連北大的門朝哪開都不知道。
    這是一個慢節奏的時代,一千公裏以外的城市坐火車需要兩天兩夜,家長老師隻熟悉本省的大專院校,對外地的大學並不了解,因為往年有太多報誌願踩雷的慘痛經曆,引導學生報誌願的時候普遍趨向保守,雖然減少了踩雷的風險,卻又走到另一個極端。
    往年十七中的畢業生考上過哪所大學,鮑喜來和蔣國秀就推薦哪所大學。
    好幾個同學估分的分數剛剛踩線,就建議他們報考農林牧漁和師範類的冷門學校。
    一般的凡夫俗子,都沒有袁隆平老先生的情懷節操,農林牧漁直到後世仍然是冷門學校,教師在八十年代初期也是最苦最慘的職業,考生們都不願意報考這兩類學校。
    所以國家高考政策規定,農林牧漁和師範類的大專院校可以提前錄取,優先提檔,哪怕像曲軍一樣考到670分以上,隻要報考這兩類學校,肯定立刻鎖定,清北中科大也搶不走。
    鮑喜來和蔣國秀是一番好意,農林牧漁和師範也是大學,錄取分數線卻比其他學校低一些,剛剛踩線的同學報考這些學校,可以確保錄取。
    那些剛剛踩線的同學卻不領情,本科線448分,我明明考了450分,為什麽要上師範,難道畢業出來也像蔣老師你一樣,抽七分錢一包的羊群香煙?
    覺得鮑喜來和蔣國秀不靠譜,就會另外尋找指路的燈塔,曲軍這座光芒萬丈的燈塔正好杵在回爐班,大家都來找他幫忙出主意。
    曲軍來者不拒。
    就像養孩子和養寵物一樣,曲軍已經在學習小組這些同學身上投入了很多心血精力,不可能看著他們跳坑踩雷卻撒手不管,三拜九叩都過來了,送佛送到西,才算功德圓滿。
    和每個同學仔細分析形勢,結合他的個人誌向,選擇合適的學校,現在不是唱高調的時候,農林牧漁和師範雖然也需要人才,但是一個人如果不喜歡他的專業,不喜歡他的工作,將來很難做出大的成就。
    這些剛剛踩線的同學,曲軍推薦他們報考那些相對落後的地級市大專院校,報誌願選大學其實和買房一樣,地段是決定價格的決定性因素,隻要避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地級市的大專院校錄取分數都不高。
    還有兩個不到本科線的同學,征詢他們的意見,女生李莉同意提前報考師範類本科,那個男生卻寧可上大專。
    李莉活潑外向,當老師對她挺合適的。
    其他同學的分數較高,可選擇的學校更多,一個一個捋下來頗廢了一番力氣,不過曲軍正好閑的沒事,也不怕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