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字數:3897   加入書籤

A+A-


    這魏忠賢雖然在曆史上可謂是臭名遠揚,但是魏忠賢現在辦事還是比較可靠的。
    至於說魏忠賢會不會有什麽不該有的小心思,朱由校現在是不擔心的,畢竟,自己送魏朝和王安這兩人去見太祖過過了多少天啊?這兩人的死,對魏忠賢的威懾力還是有的。
    再說了,這魏忠賢可是被宮內大大小小的宦官們盯著呢,在其他宦官看來,他魏忠賢就是靠著檢舉魏朝上位的,那他們為什麽不能踩著他魏忠賢上位呢。
    這世上不缺有野心的,朱由校覺得,隻要魏忠賢出了一點差錯,那麽定會有一大波人給自己來打小報告。
    “魏伴伴,那個石碑立其來後,有沒有人搞亂?”朱由校對著魏忠賢問道。
    “比如說,為劉一燝和馮三元等人辯解的?”
    “回皇爺,目前並沒有人搞亂。”魏忠賢如實答道。“皇爺,您放心,那石碑的周圍,奴婢都安排了番子們在暗守著呢。要是有人來搞亂或是妖言惑眾,定能第一時間抓到詔獄裏去。”
    “這就好,不過......”朱由校想了想,對著魏忠賢說道:“國子監呢?其中的生員有沒有議論此事啊?”
    “國子監?”魏忠賢一愣,搖搖頭說道:“奴婢這就不知道了,這是奴婢疏忽了。”
    “皇爺,國子監的那些生員們也要監視起來嗎?”魏忠賢不由覺得自己的皇爺的疑心也太大了吧?
    “這些國子監的生員們,也要好好關注起來,以免被人扇動起來鬧事!”朱由校說道,其實朱由校是挺放心不下國子監的那些生員的。
    這國子監的大部分生員都是一些沒有經曆過社會毒打的年輕人,不是混跡官場的老油條,年輕的心,有著一腔熱血,可以說是最容易被人扇動的人群之一,而且大部分都是認死理的那種。
    “奴婢明白了。”魏忠賢答道。
    “魏伴伴,朕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將劉一燝等人所抄沒的家產,都擺出去展示,讓天下百姓都瞧瞧,省得之後有人來給劉一燝、馮三元等人叫冤。”
    朱由校突然間,又發現了一個惡心人的好辦法。
    “最好請些畫師將那場景畫下來,讓其“流芳百世”!”
    “奴婢明白了,不過皇爺,那劉一燝和馮三元等人的一部分家財,已經賣了。”
    “賣了?”
    “是啊皇爺,之前您不是說,除了銀子,其他的都沒有什麽用嗎?奴婢就讓人去賣掉換銀子了。”魏忠賢如實答道,像那些書畫、和名貴木材製作的家具都統統換成銀子了。
    “哦,一些珠寶奴婢是放進皇爺您的內帑了,奴婢以為將來皇爺是要用這些東西獎賞功臣的,所以,奴婢就沒有將珠寶之類的換成銀子。”
    用抄來的珠寶獎賞功臣,這還是個不錯的選擇。
    “應該還剩下不少吧?”朱由校問道,朱由校不相信那些東西能夠一下子就賣光了。
    “回皇爺,確實是還有不少,不過都是一些用名貴木材製作的家具,像書畫這些,買的人倒是很多。”
    “奴婢想到江南富商多,所以奴婢想著,命人將那些家具都拿到江南去,定能賣個好價錢。”魏忠賢對著朱由校說道。
    “這樣啊。”朱由校思索了一下道:“既然有書畫被賣掉了,那也就算了,畢竟這書畫給人帶來的視覺衝擊,是遠遠不及銀子的。”
    “皇爺說的是。”魏忠賢附和道。
    “對了,朕要汝等找那些寫小說的作家,汝等找來了沒有?”說著,朱由校抬頭看了魏忠賢和劉時敏二人幾眼。
    “皇爺,奴婢已經派人去找了,不過想來是要花上一些日子了。”魏忠賢答道。
    “這樣啊。”朱由校聞言,對著劉時敏說道:“劉伴伴,朕交給汝個任務。”
    將禦桉上的《西漢演義》遞給劉時敏,朱由校說道:“劉伴伴,朕記得國朝初年,有個叫羅貫中的寫了本《三國演義》是吧。”
    朱由校記得,這《三國演義》在大明朝有段時間是禁書來著?
    不過人嘛,有些東西你越禁,人越感興趣,根本禁不掉,所以之後也懶得管了。
    “沒錯皇爺,咱們宮內就有此書。”劉時敏答道。
    “那麽,朕就命汝,學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甄偉的《西漢演義》寫部小說。”
    “就今二我太祖皇帝是如何以一介布衣,完成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這樣的豐功偉績的。”
    這件事,在朱由校看來,這也是一件大事了,這做好了,對國朝那也是有好處的。
    所以朱由校認為自己現在有必要好好的提一提。
    朱由校說完,劉時敏二話不說的就跪在地上,顫顫巍巍的說道:“奴婢不敢妄議太祖!”
    朱由校被劉時敏此舉搞得有點哭笑不得,說道:“汝以我大明實錄寫,怎麽算是妄議太祖呢?”
    “換句話說,就是以大白話的形勢,把實錄在寫一遍。”
    “以實錄為準,來宣傳太祖皇帝的豐功偉績,怎麽算是妄議太祖呢?”
    “起來吧,不用跪著了,汝隻要認真的完成朕交待的事情就行了,不用擔心什麽妄議太祖。”
    “奴婢謝皇爺!”說完,劉時敏才慢慢的起身。
    朱由校接著說道:“劉伴伴,汝召集手底下的人,讓他們都參與進來,人多力量大嘛,他們不知怎麽寫也沒有關係,可以學學羅慣中啊。”
    “奴婢明白。”劉時敏點頭答道。
    “那麽皇爺,書名為何?”劉時敏問了一句。
    “書名?”朱由校想了想,說道:“就像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甄偉的《西漢演義》一樣,就叫《大明演義》吧,通俗易懂。”
    對於這宮內的小太監來說,寫部小說還是簡單的,畢竟大明宮中的小太監們都要在內書堂學習的,可以說都是些文化人。
    雖說比起宮外的文人學子有所不足,但是寫小說又不是寫科舉的文章。
    科舉的文章都是學晦澀難懂,極其深奧的,而小說卻是要通俗易懂。
    所以,朱由校認為,這宮中那些有文化的內侍們,完全可以將任務交給他們的。
    “劉伴伴,之後汝等每寫出一章,就要給朕過目,知道嗎?”朱由校對著劉時敏認真的說道。
    “奴婢知曉了。”
    “劉伴伴,除了太祖外,我大朋各位建國時的功臣的描寫也一定要客觀!”
    “像涼國公藍玉,其雖有不法,但也不能因此抹去其的功績,對其他功臣也是一樣,功是功,過是過!”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