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初入骨科,骨折外固定術

字數:12122   加入書籤

A+A-




    周燦看了一下規培表,第二個規培科室是骨外科,為期三個月。
    骨外科在外科領域中的權重極高,大到開胸開顱手術,小到一根手指頭的再植,都離不開骨外科。
    它是外科的必須課。
    對這個新的科室,周燦充滿期待。
    在急診科規培的三個月,他主要呆在手術室。
    學到的也都是與手術相關的知識。
    在急診三個月的外科手術收獲,甚至比別人工作五年還多。
    他現有好幾門外科基礎醫術都達到了主治中等水平。
    憑著這份實力進骨外科規培,想必很快就能出頭。
    第二天,他與金銘希早早的趕到骨外科報到。
    兩人規培的第二站,都是骨外科。
    走進骨外科,隻見門診早就排起了長隊。坐輪椅的,拄拐杖的,繃帶吊著膀子的,甚至有的病人躺在推車上。
    到這裏求診的病人,大多數都是意外受傷。
    “好家夥,這兒的求診病人一點都不比急診科少啊!”
    金銘希不禁感歎道。
    “骨外科與普外科應該是外科最繁忙的兩個科室了。咱們先去醫生辦公室。”
    周燦看著這些病人,眼睛放光,這可都是經驗值啊!
    “你好,請問一下規培醫生找誰報到?”
    周燦這次沒找護士詢問。
    正好看到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醫生經過,趕緊上前詢問。
    “你們從哪個科室來的?”
    “急診科!”
    “跟我來吧!”
    “謝謝您!”
    周燦的印象中,骨外科的醫生一般比較高冷。這位中年男醫生也太好說話了吧?
    問個路,親自帶他們去報到。
    一路上不時有醫生或護士主動向這名男子打招呼。
    稱這人為楊醫生。
    “進來吧!每人拿一張表登記一下。”
    楊醫生把兩人領進了一間還算寬敞的辦公室。
    此刻,裏麵已經有好幾個年輕醫生也在填寫與他們一樣的表格了。
    “小何,醫院這次安排了多少人到骨科規培?”
    楊醫生詢問辦公室內正在收發表格的年輕醫生。
    “各個科室加起來,一共是十三個人,再加上咱們定招的五人,總計十八名規培醫生。”
    規培生一般都是由醫院統一協調安排規培科室。
    比如周燦他們從急診科輪轉到骨外科,那麽就會有其它科室的規培生調進急診科。
    也隻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醫院的穩定運行。
    “人有點多啊!不過這也是好事,多一個人幹活,大家都能輕鬆點。”
    楊醫生坐在了辦公室的主位上。
    看來這批規培生歸他管。
    周燦還說骨外科的醫生怎麽變得這麽熱情呢?原來是正好問對了人。
    在他們填表期間,陸續又有人前來報到。
    “都抓緊時間把表格填好。特長隻需寫一兩個自認為最拿手的就行。實在不知道寫,就寫你來自哪個科室。”
    楊醫生抬腕看了下時間,可能覺得這些規培生太墨跡。
    於是出聲催促。
    周燦已經填完了。
    特長那一欄,他寫的是縫合與結紮。
    因為這兩門基礎醫術的經驗值最高,已經快要達到主治,十八個規培生全都填完了表格。
    “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楊,負責你們的前期安排與整個骨外科規培期的管理。首先,我代表骨外科對你們的到來表示歡迎。”
    楊醫生的目光掃過十八人。
    “圖雅自從改製以來,實施的是能者上,庸者下,優勝劣汰機製。我不管你們來自哪個科室,又或者有什麽背景,培養機會的爭奪,皆會一視同仁。”
    這是提前打預防針。
    讓那些來自權重科室的人收起傲慢,讓那些有背景的關係戶,斷掉念想。
    別想著走後門、送禮之類。
    臨床科室從來都是關係戶的铩羽之地。
    如果手上沒有真本事,哪怕是院長的兒子,也沒哪個醫生敢讓他對病人上手。
    一刀下去,把病人切殘了怎麽辦?
    出了事,院長不但不會領情,還會恨不得一掌拍死那個上級醫生。你他娘的想害死我兒子是不是?明知道他的手術能力弱,還讓他來切。
    “先說一說科室對規培生的需求。手術室隻有兩個十萬級手術間需要六名規培生協助。門診手法複位房需要一位。住院部這邊則是多多益善。”
    傻子都知道,進手術間規培肯定是最好的。
    門診手法複位也還不錯。
    最差的就是在住院部當規培生,活多且累,還容易被家屬、病人罵。各種管床、值班、寫病例、幹雜活,足以把人累成狗。
    “當然啦,大家也不用太擔心,醫院對你們的規範化培訓是全方位的。並不是說,你分到住院部就沒機會進手術間學習。隻是學習的側重點分有所不同而已。”
    楊醫生看到大家的表情略顯緊張後,溫和的笑著安慰所有人。
    骨外科讓他來管理規培生,他自然有著很強的管理能力與協調能力。
    “為了公平起見,前三天你們將會分批輪流進入手術間。表現優秀者,會被手術間的主刀醫師留下。萬一被淘汰了也不要氣餒。做手術不是唯一出路。而且就算分到了住院部管病人,隻要表現好,依然有可能爭取到手術鍛煉機會。”
    外科醫生不能做手術,剩下的出路就隻有選擇難度更高的學術研究了。
    隻是這條路闖出名堂的人少得可憐。
    仔細觀察各外科室的名醫就知道,個個都是手術做得精。他們的學術成就,大多也與手術能力密切相關。
    畢竟學術來源於實踐嘛。
    “反正每個人的機會都一樣,我就隨手給你們分配前三天的工作了。”
    楊醫生直接把手中的十八張資料表分成三份。
    “小何,念一下今天到手術間工作的六人名字。”
    他把第一份資料表交給那名年輕醫生。
    “範文、王彬、金銘希……”
    一共念了六人的名字。
    周燦可能因為交表的時間比較晚,所以沒排到第一批。
    這樣也好,可以多一兩天時間熟悉骨外科的環境。
    他非常清楚,如果不能被選進手術室,發展肯定要差很多。
    盡管他的手術能力非常強,足以碾壓所有人,但是獅子搏兔,必須盡全力才能更穩妥。
    “剛才念到名字的六人,前往手術室工作。剩下的十二人,留在住院部這邊。你們前三天的主要任務就是熟悉病人從入院到出院的整個流程。管床、寫病例、跟手術、查房這些事情想必不用我多說了,你們在實習階段都已經學會了。”
    實習和規培階段做的事,其實是不同的。
    就好比讀幼兒園,主要就是學會遵守校園規矩,以及拚音字母的認讀,數字1到10的含義。到了小學一年級,就會要求孩子不但要能認讀拚音字母,還得會寫,會拚讀,要開始學寫簡單的漢字。數學方麵,也會要求孩子學會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更大的數字。
    醫生也是如此。
    循序漸進,一步步提升業務能力。
    規培醫生需要漸漸獨立完成一定風險的事務。
    比如管床。
    實習生發現病人劇烈咳嗽,或者喊肚子疼,怎麽辦?那肯定叫上級醫生過來處理啊!
    規培醫生要是遇到這種事,那就必須學會自己診斷。
    屁大點事就叫上級醫生,絕對會被罵死。
    “小何,去請項總過來一下!”
    楊醫生吩咐道。
    項總不是什麽公司老總,而是住院總。
    醫院一般都是這麽叫。
    很多新人以為住院總的地位很高,其實不然。
    別看住院總把很多規培生、實習生當孫子罵,指揮這個幹活,安排那個幹活。
    其實住院總的地位比主治低一大截。
    這個職位一般是輪著來的,時間是一年,算是一個苦差事。
    要住在醫院值班。
    能當上住院總,有一些共同點,住院醫師工作經驗三年以上。有過進修。
    其實這也是升主治的必須流程。
    往往是先去進修半年到一年,回來後當住院總一年,然後參加晉升主治醫師的考試。通過後,會拿到主治醫師證。醫院有名額的情況下,就會聘請你為主治醫師。
    不過聘任名額有限,一年內沒有聘上,也不用著急。
    到了這一步,隻要不闖大禍,基本上主治是穩了。
    最多就是排隊等一等。
    值得一提的是,考主治的難度並不高,很多人都能一次性通過。
    真正有難度的反而是畢業一年後,考執業醫師證。這個通過率相當低,基本上五人隻有一人通過的樣子。
    第一年沒考過,第二年可以再考。
    真不是潑那些沒考過的人冷水。
    第一次沒考過,第二次,第三次……大概率還是考不過。
    聰明的做法就是及時轉行政,或者轉行。
    畢竟年齡經不起熬啊。
    人家24歲本科畢業,26歲左右拿證。資質愚鈍的人卻一直考不過,隨便熬兩三年就接近30歲了。那時的壓力將會非常大。
    不是那塊料,果斷止損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很快,一名三十歲出頭的男醫生匆匆走了進來。
    此人中等個頭,眉毛又粗又濃,像是眼睛上方頂著兩把黑色掃帚。
    從麵相學來說,這樣的人,脾氣一般都很急躁,性格粗暴。
    “項總,這十二個人就交給你先安排了。三天後,等到手術室那邊選好了人,你再對他們做長期規培安排。”
    楊醫生對這名男子說道。
    “沒問題!”
    項醫生的目光掃過周燦等人,大手一揮。
    “跟我走!”
    這種行事風格,還真是雷厲風行,絕不拖泥帶水。
    周燦等人跟著他走到病房區。
    骨外科的住院病房有九間,剩下的則是開放式病床區。總床位保守估計,至少超過三百張。
    這個規模相當恐怖。
    很多小點的三甲醫院,總病床數才500張左右。有的為了評上三甲,甚至需要虛增一部分病床才能達到這個數字。
    思路客
    圖雅僅僅隻是一個骨外科,就有三百多張床位。它的科室那麽多,合起來的床位總數,必定是一個極為驚人的數字。
    這種體量,一個省很難找出三家。
    更何況它的附一、附二分院的床位數還沒加進來。
    “我不知道你們的名字,為了節省時間,我直接照著名單給你們劃分床位好了。你們這三天時間,暫時隻是協助,不需要主管這些床位。”
    項醫生照著名單念,每人劃定了一批床位。
    每個人的床位數量大約是8到12張左右,數量不等。
    管床的數量,主要是根據管床醫生的能力來決定。
    周燦分到的是115——124號床位。
    總共管十張床位。
    正如項醫生說的那樣,他隻是協助管理而已。這十張床位都歸一個名叫賀章的醫生管。
    這人手下肯定還會有規培、實習醫生協管。
    “那個誰,別愣著了,趕緊過來幫忙打石膏。”
    一名正在忙活的醫生對著周燦招手。
    “就是說你呢,快點過來。”
    周燦趕緊走了過去。
    他拿過手術刀,卻從沒有給病人打過石膏板。
    “病人高墜摔傷,右腿骨折嚴重,已經做了手術。左腿足弓部舟骨有輕微骨折骨裂現象。主治醫生要我們給他打個石膏固定好。”
    可以看到病人右腿已經裹成了木乃尹。
    具體做的什麽手術不清楚。
    骨折的話,即便做完手術也是需要從外麵固定住,讓骨頭愈合。
    這個周期相對會比較長。
    醫生處理病人的病情,有個先後原則。致命傷先處理,嚴重傷次之,輕微傷最後處理。
    高墜有多種,比如從樓上摔下,從山崖上失足摔下去,又或者爬樹時樹枝斷裂,倒黴的摔到地麵上。
    高墜往往伴隨嚴重的內傷。
    眼前這位病人隻摔斷了腿,算是特別幸運了。
    “看你呆頭呆腦的,還沒給病人打過石膏吧?”
    “確實沒弄過!”
    周燦蹲下身,不知道該怎麽幫忙。
    “我教你一次就學會了!先測量一下病人的足底到腳踝部位的長度。然後再測量一下足底的寬度。”
    這位醫生個頭不高,估計隻有1.65米左右。
    年齡二十八九歲。
    周燦不認識他,但是剛才住院總項醫生分配規培生,這人肯定在旁邊看著的。
    “好的,我記住了。您是賀章醫生嗎?”
    對方說話還算客氣,至少沒有想像的那麽凶。
    周燦這才敢主動詢問對方的姓名。
    “嗯!我是這兒的住院醫,管的床位是115——124。除了你,還有三個實習生。本來還有一個規培生,今天已經調走了。”
    果然是賀章醫生。
    即便是圖雅醫院這種大醫院,一個規培醫生要承擔的工作量已經非常重。差不多當成大半個住院醫生來使用。
    交接的規培醫生還沒安排到位,人就直接調走了。
    這說明整個醫院的醫生配備相當緊張。
    “量完後,你記住長度,然後把石膏圈做成長度適宜的石膏條。寬度一般不用管它。太寬的肢體部位可以直接上夾板。像這種的話,打個石膏就夠了。”
    賀章醫生的手腳挺麻利的。
    病人與絕大多數病人一樣,保持著沉默。
    靜靜的看著醫生為他忙碌。
    “這些東西是打石膏板必備材料。石膏、石膏棉、繃帶。”
    他一一給周燦指認。
    三樣東西很好分辨,周燦點點頭,表示記住了。
    “做完了長度適宜的石膏條,下麵就是弄石膏棉。記住,長短寬窄要把握好。”
    實際上就是照著病人左腳定製。
    “你去打半桶熱水過來,溫度五十度左右適宜。熱水在那邊的開水房就有。”
    賀章這是故意讓周燦快速熟習環境。
    很快,周燦把熱水打來了。
    水溫沒辦法具體測量,用打測試的。
    人體溫度大約7度之間,感覺略有些燙手,就是四五十度左右的水溫。
    賀章醫生看他這麽快就把水打過來了,挺滿意。
    用手試了試水溫,臉上露出笑容。
    “做事情可以嘛!叫什麽名字?”
    “我叫周燦!您可以叫我小周。”
    周燦初來窄到,把姿態放得很低。
    “周醫生,接下來就是把石膏條泡進水裏。”
    隻見石膏條泡進去以後,立刻開始冒出大量氣泡。
    “記住,一定要等氣泡停止了,再把它取出來。”
    過了一會,不再冒泡了。
    賀章醫生把泡軟的石膏條取出。快速用手捏它。
    “把裏麵的水盡量擠幹,然後鋪開放到石膏棉上。一定要迅速,不能拖太久,不然它會很快變硬。”
    弄好了以後,賀章醫生指揮周燦把病人左腿抬起來。
    “如果病人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叫他踩在上麵。”
    說完,賀章醫生看向病人。
    “大叔,會有點痛,忍一忍就好了。”
    旁邊,有兩位病人的家屬在看著。
    該解釋的一定要解釋到位,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隻見賀章醫生一手按住病人的腳背,一手托住石膏抵在病人的腳掌上。然後快速根據病人的足部形狀把它裹好。
    “周醫生,托住,別讓石膏鬆脫。”
    賀醫生等到周燦托住後,拆了繃帶開始為病人纏繞。一卷繃帶用光,再拆一卷。
    幾分鍾後,用繃帶把石膏牢牢固定在了病人腳部,一直到足跟位置。
    “記住,繃帶不能纏得太緊,也不能太鬆。特別是這些部位,纏緊了會導致肢體缺血壞死。纏好後,可以適當用手再調整一下石膏的形狀,讓它與病人的足部貼合得更緊密。”
    周燦全程隻是打下手。
    當病人的石膏打完。
    【恭喜你獲得骨折外固定術,可以為骨折病人進行體外固定,幫助骨折部位快速愈合。】
    【骨折外固定術,當前經驗值:一級1/10,實習生不及格水平。】
    又獲得了一門骨科醫術,周燦喜不自勝。
    別看隻是一門骨科最基礎的醫術,但是在外科手術中的使用機率非常高。
    特別是骨傷科,很多輕微骨折隻需打個石膏就行了。
    “那邊還有一個要打石膏的,這次由你來操作,我在旁邊指導。”
    “行!”
    周燦爽快答應。
    賀章醫生肯定希望他能快點上手,下次再有打石膏的,就可以直接叫周燦來完成了。
    這是一位手部骨折的病人,需要打好石膏後,吊在脖子上。
    “他的骨折嚴重部位主要是髖關節,手術方桉還沒製定好,先給他把骨折的手臂固定了。”這是一個很瘦的中年女子,躺在病床上直哼哼。
    嘴裏不停的喊著,要死了,要死了。
    遇到這種病人,周燦一般都是特別小心。
    陪她就診的家屬是個二十歲左右的小夥子,應該是她的兒子。這個不孝子,正捧著手機在旁邊打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