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未雨綢繆,求索7床病人的病因

字數:4332   加入書籤

A+A-




    國外的icu建設起源不太清楚,國內最早的icu建設就是麻醉醫生牽頭。說到這事,還得先介紹一下急診科。以前的國內醫院並沒有急診科,屬於後來為了搶救急症病人應運而生的一個科室。後來進行了一係列的規範和學科定義,最終與它的名字相符,一切急症病人皆可掛急診科的號。而且急診科不能拒診。還有,專科門診晚上是不看病的。急診二十四小時有醫生值班,任何時候到醫院掛急診,都要求有醫生接診。有了這兩條金標準後,急診科後來又增加了一些特權。比如一位車禍病人送過來後,沒有家屬。一時間沒辦法聯係到家屬或者是病人的直係親屬。病人生命垂危,按醫院的規矩,得有家屬簽字、交費,才給治療。急診科在這種情況下,於是多了一條特權,上班時間,沒家屬簽字,直接找醫務科,然後由急診科的科主任代簽字。沒人交費,但是不馬上安排手術或者搶救,病人立刻就會死。好辦!辦欠費,先治著。哪怕是到了今天,醫院爛賬最多的科室,急診科仍然是第一名。除了這些特權,急診做檢查,一般都會寫上加急。很多可以不排隊,優先做。專科想要住院,你必須得等到床位出來,才有可能把你收治進去。急診沒那麽多講究,實在不行,觀察室躺著也是可以的。反正你們醫生總不可能看著病人死在醫院吧?有了諸多便利和特權後,病人對急診科的服務那是超級喜歡。於是,急診科成了全醫院最繁忙的一個科室。各大專科室的科主任、專家,大小醫生,護士,看到病人全跑急診科去了,自然不答應。於是先天不足的急診科變成了一個導診中轉站。隻處理急症、危重症病人,而且隻進行初步處理,等到病人的情況穩定後,導診到相應的專科繼續接受治療。如此一來,專科科室心裏安穩了。相當於多了一個打雜的幫工,可以對病人進行初期分篩、處理。送到專科治療時,專科的醫護們按步就班慢慢來就行了。專科發現小日子比起沒有急診科的時候舒服多了。關鍵收入並沒有減少。因為急診科隻是對病人做初期治療,用藥、手術、住院這些醫療費的大頭,急診幾乎撈不到一成。但是急診科幹的活,比任何一個專科都要更多。還得時刻承受病人、家屬的各種謾罵,甚至毆打。急診科的工作又累又危險,收入還低。所以醫學界流傳著一句話,勸人進急診科,小心天打雷劈。久而久之,也就沒幾個醫生願意真的長期呆在急診科工作了。特別是那些有實力的醫生,一個個曆練出來後,跳槽到權重科室,吃香喝辣,地位還高。留不住精英級的醫生,必然導致急診科的搶救水平很差勁。怎麽辦呢?後來出現了重症醫學科。急診科接診的一些危重症患者,搞不定時,由重症醫學科的醫護出手為患者保命。論生命支撐、生命監護,麻醉科的醫生自然是當之無愧的一哥。這也是國內早期的重症醫學科,骨幹醫生基本都是麻醉醫生。再後來,內科的營養支撐融入重症醫學科,與麻醉醫的各項生命支撐雙劍合璧。這就相當完美了。漸漸的,一些重症病人住進icu,不再是活著進去,死的抬出來。活著轉到普通病房的患者漸漸增多。發展到如今,重症醫學科已經吸納了醫技科的檢查、內科的營養支撐、麻醉科的生命監測與生命支撐、外科的手術支持。比如有創呼吸機,氣管切開插管,掛尿袋等等。可以說,現在的重症醫學科代表的是一家醫院的綜合實力。從各科室抽調精英醫護,為病人提供最好的醫療資源與生命支持,以及各種治療。不過再怎麽發展,麻醉科的醫生占據了先發優勢,目前在重症醫學科的地位仍然是舉足輕重。“原來石醫生以前是麻醉醫生,沉默寡言也就能夠理解了。您說與麻醉科相比,重症醫學科的發展是不是更好?”周燦很好奇,到底哪個科室更好?麻醉科、重症醫學科,對於大多數醫生來說,這兩個科室都顯得相對神秘。收入、發展前途,知之甚少。“各有各的好吧!石醫生轉型到重症醫學科,應該屬於轉型非常成功。他以前在麻醉科雖然也升到了主治級別,跳槽到重症醫學科後,職稱不變。但是他今年很可能評上副高職稱,如果仍然從事麻醉工作,不一定評得上。”評副高職稱是很多主治醫生的一個坎。至少一個省級以上的課題,三篇核心期刊水準的論文就足以卡死很多人了。至於副高職稱的筆試考試,那隻是最容易的第一個小關卡。石醫生的年齡應該是39到40歲左右。一些天賦好,基礎好,運氣好的醫生,可能38歲就能評上副高職稱。但是終究隻有那麽極少的一小撮。很多人,45歲前能評上副高職稱就已經謝天謝地。為什麽要加上一個運氣好呢?因為選課題研究時,如果能抱住某位大佬的大粗腿,參加一個不錯的課題,或者分給你一個較普通的課題給你主持。這些好事都需要運氣和人品才能得到。石醫生能在40歲評上副高,而且是在圖雅這種競爭無比激烈的大醫院,絕對屬於非常成功的轉型。周燦費力的打聽這件事情,就是為了以後評職稱做準備。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的學曆低是個硬傷。越往高處爬,這個硬傷越明顯。盡管以他現在的發展勢頭,大概率能夠在職場中把學曆問題解決,但是凡事總得做最壞的打算。現在多打聽打聽,也算是未雨綢繆了。“小周,明天早上八點到icu交接班,記得要提前半小時左右到。”胡醫生與周燦臨別前,叮囑他。今天還隻是上班的第一天,周燦主要是學習各種器械的操作,以及熟悉環境。明天,應該會慢慢的給他增加一些任務。下班後,周燦即便在醫院食堂吃晚餐,腦子裏仍在想著7床的病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是什麽?患者的各種檢查報告在他的腦中不斷回放。腸道出血,不及時治療,非常容易發生穿孔。可是那個病人硬拖了半年都沒有治療,腸子也沒有穿孔。這應該不是什麽奇跡。肯定有著不為人知的原因。患者已經做過一次內鏡止血治療,如果腸道內有明顯異常,醫生肯定能夠及時發現。患者做過便常規加潛血檢查。檢查報告單上也沒有查出明顯病因。周燦的腦子裏浮現出人體消化道的解剖圖。人體的腸道由小腸和大腸組成。小腸上起於胃幽門,下端接續大腸的盲腸。整個大腸的長度,成人也就1.5m左右。不算太長,因為末端可以從腸門探入,所以大腸內的病變情況更容易查出來一些。周燦暗自琢磨,腸道腫瘤、息肉、腸潰瘍、各種腸炎,現在基本都能排除。血管畸形、靜脈曲張也能排除。這個病是真的難搞。消化道內科的醫生沒能查出來,還真不怪他們。是這個病人的疾病太複雜了。說複雜吧,也簡單。因為它的出血已經基本確定,就是大腸段彌漫性出血。大腸主要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肛管這幾部分。闌尾首先可以排除。它有問題,病人會痛得死去活來,根本拖不到半年。而且它會爛在腹腔內。肛管基本也能排除。那就隻剩下盲腸、結腸、直腸這三個部分了。從這三個部分下手,恐怕很難有收獲。他現在的病理診斷水平是住院醫中等水平,再狂妄也不可能狂妄到比主任醫師更厲害。他能屢屢立功,靠的就是另類診斷思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能看到其它醫生看不到的一些死角、盲區。這是他的一個優勢。“會不會是大腸段有惡性腫瘤,然後發生浸潤呢?”他不由腦洞大開,想到一種可能。患者做過血常規,白血病可以排除。一般來說,不明原因的出血最開始就是篩查白血病、出血性疾病。有惡性腫瘤,病人做血管造影檢查時,應該能夠發現。周燦再次努力回憶血管造影檢查報告,最終,他將惡性腫瘤浸潤的可能初步排除。那就隻剩下最後一種推斷了。他大膽推測,病因會不會出現在小腸段?成年人的小腸有7m左右,最短都有5m。是人體的主要營養吸收器官。患者那麽消瘦,固然有著長期出血的原因。但是也有可能出血隻是一個煙霧彈。正是這個原因,讓醫生們診斷時,思路被它牽著鼻子走。或者說,醫生的診斷掉進了這個近乎鐵律一般的誤區。周燦剛了解患者的病情時,聽到患者便血半年以上,才來醫院求醫。也是本能的認為患者的消瘦就是因為拖得時間太久導致的。換成任何人,便血半年以上,不可能保持體重不減輕。“對,應該查查小腸。”周燦越想越覺得有道理,思路也變得更清晰。另類的診斷思路讓他打破固有的鐵律,走出了診斷誤區。小腸段有問題,最大可能會是什麽?首先要滿足一個條件。從小腸內排出去的汙穢液體進入大腸後,會導致大腸出血。這也就能夠很好的解釋大腸的出血部位並不固定。周燦決定找這位病人的主治醫師問問情況。接診這位病人的坐診醫師名叫夏平,是位消化道內科的主治醫師。在醫院食堂吃完飯,這時已經六點半了。消化道內科門診肯定早就下班了。但是住院部肯定會有醫生值班。周燦與內科的譚主任、殷化主任的關係都很不錯。這可全都是內科最頂尖的大佬。此時去內科的住院部找夏平醫師問問情況,應該沒什麽問題。他是個實幹家,想到就做,從不讓夢想落空。一路快步來到消化內科的住院部。“你好,我是重症醫學科的規培醫生周燦,想找一下消化內科的夏平醫師。”周燦隻能找護士站的妹子打聽。“不好意思,夏醫師已經下班了。你如果事情不是特別著急的話,可以明天再過來找他。”護士姐姐的態度還不錯。之所以稱她為護士姐姐,是因為她的年齡至少超過三十歲。比周燦大了不少。遇到那種鮮嫩的二十多歲的護士,才能稱之為護士妹子。“事情不算特別急,但是關乎一位重症病房的病人安危,我想現在就找夏醫生打聽一下那位病人的情況。你把夏醫生的電話告訴我也行。”周燦是真的擔心7床那位患者撐不了多久。因為今天排便的時候,腸子都給拉出來了。而且患者的身體狀況已經處於極度虛弱。早一天找到患者的出血原因,意義就會大很多。“我們這裏沒有醫生的電話哦!你可以去醫生值班室找值班醫生問問。”護士每天與大量家屬打交道。一個個滑得很。想從她們嘴裏問出點什麽,除非是關係要好的本科室醫生,否則想都別想。周燦算是領教了,也不再浪費時間,直接走進醫生辦公室。咚咚咚!辦公室的門是開著的,亮著燈,隻有一位醫生背對著門坐著。敲門是禮貌的體現。“請進!”那位醫生回頭看了過來。“是你呀!不在急診科幹活,怎麽跑我們消化內科來了?”這位男醫生不是別人,正是上次跑到急診科出急診的池醫生。他對周燦的印象應該蠻深刻的。不然也不可能一眼就認出來。“池醫生,您好!”周燦盡量尊重對方。上次,這位池醫生跑到急診科傲慢得不行,結果鬧了個灰頭土臉。過去的糗事,周燦自然不會再提。“有事?”池醫生表情多少有些不自然,估計也想起了上次的事情。尷尬是肯定有的。“我想找夏平醫師詢問一位病人的情況,能把電話號碼告訴我一下嗎?”周燦放低姿態問道。“夏醫師的電話啊,行,我找找,稍等!”池醫生沒有刁難,還真的放下手頭的事情,給周燦找電話號碼。“喏,這是夏醫生的手機號,你撥打就行了。不過現在是下班時間,能不能聯係上,不好說。”“謝謝您!”周燦照著值班表上的電話打了過去。運氣還不錯,接通了。他也不避諱,直接就在辦公室內詢問患者的事情。“夏醫師您好,我是重症醫學科的規培生周燦,想要向您打聽一下7床,一位名叫郭子陽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情況,現在方便麽?”周燦問道。“方便,方便,你說!”手機那頭的聲音沉穩、充滿磁性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