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醫院拒診規則,學點醫學常識的好處

字數:9005   加入書籤

A+A-




    晉升主治醫師後,他在科室的地位將會獲得質的提升。
    以前盡管他已經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並且得到了科室大部分人的認可。但是職稱很低,隻是住院醫師,這嚴重影響到了他的分量。
    自古以來,建築學中就有一條,非壯麗無以重威。
    百尺為形,千尺方可成勢。
    這也是古代的權貴府邸、官府、皇宮,均是占地極廣,看上去氣勢恢宏的原因。
    他們必須在平民百姓心目中營造出一種威嚴氣息,辦公場所與住宅又是重中之重。
    現代社會的文明程度已經遠超古代,提倡的是人人平等。
    這一理念也已經深入人心。
    但是在任何一家單位,官大一級壓死人的說法仍然存在。
    這便是非壯麗無以重威的延伸與進化。
    經理可以指揮主管,主管可以指揮組長,組長可以指揮組內成員,構建出一個金字塔形狀的等級機製。
    每躍升一級,權力也將更大,地位更高。
    周燦以前晉升手術室副組長時,為什麽有那麽多人反對?就是因為他們覺得周燦隻是一個住院醫師,職稱比他們低,現在卻要淩駕於他們頭上,自然不服。
    如今,周燦正式成為主治醫師,原來可以平視他的住院醫師們已經需要仰望他。原來可以俯視他的主治醫師,則需要平視他。
    到得主治級別,已經算是有點份量了,即便是副主任這一級別也得正視他的存在。
    人心最是複雜。
    職稱為什麽那麽重要?就是因為它的含金量高。
    越是大院,職稱的含金量越高。
    小醫院的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通常都有很大水份。唬唬普通百姓還可以,但是內行人都是心照不宣的微微一笑。
    也許小醫院的主任醫師看到後不服氣。
    這個很簡單,經常有小醫院的副主任、主任醫師到大院進修。
    主任醫師進了大院後,身份立刻變成了進修生。
    不管進修的大院科室對這個主任醫師如何尊重,進修生的身份地位是沒法改變的。
    然後一般會由主治醫師帶進修生。
    周燦在內科規培時就看到下麵一個縣級醫院的副主任醫師,來圖雅進修時,被一名主治醫師罵得頭都不敢抬。
    如果換成本院的副主任醫師,哪個主治醫師敢罵?
    周燦跟著那個傳話的護士來到分診台。
    一眼就認出了找他的那個女子。
    “是你啊!”
    周燦看到女子後略有些意外。
    這名年輕女子不是別人,正是前兩天他在製藥部巡視時遇到的那名請假女孩。
    後來周燦幫她打了招呼,請假的事情肯定通過了。
    她現在來找周燦,是專門來道謝的?
    程曉露看著身穿白大褂走過來的周燦,眼神頗為複雜。
    “那天我壓根沒想到您就是周燦醫生!謝謝您幫我請到了假。”
    她來急診科打聽後,知道了周燦的真實身份,心中特別震驚。
    誰能想到那天遇到的青年竟然有這麽大的來頭。
    即便她在製藥部工作,仍然聽說過周燦的鼎鼎大名。
    急診科副主任、手術室副組長、醫院質控處成員、院內最年輕有為的準名醫、製藥部的新老板……
    這些身份實在太耀眼了。
    以至於令她感到惶恐。
    “舉手之勞,不要客氣。你母親的病怎麽樣了?”
    周燦對於幫她請假之事渾不在意。
    對他來說,這就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善舉。
    “我媽媽得的是腦溢血,已經……嗚嗚……”她禁不住悲泣出聲,扭過頭偷偷抹掉眼淚。
    “別急,坐下慢慢說!”
    周燦搬了一張沒有靠背的高腳凳子讓她坐下。
    分診台這兒以前放的都是塑料凳子,現在醫院保安給力了,才敢換上鐵凳子。
    那個傳話的護士機靈的倒了一杯水遞給她。
    “謝謝。”
    她衝著護士點頭致謝。
    “我媽媽現在處於昏迷狀態,縣醫院治不了,我叫了救護車把媽媽拉到了圖雅醫院。可是這裏的醫生都表示無能為力。”
    對於這種轉院過來的病人,特別是深度昏迷病人,換作任何一家醫院在接收時都會覺得燙手。
    踢皮球,往外麵推,基本上就是一個默認的潛規則。
    所以轉院之前最好找熟人打好招呼,問清楚,然後再把病人轉過來。
    不然把人拉到大醫院,被‘委婉’拒收,那時候將會進退兩難。
    病人在轉運途中也很遭罪。
    甚至一些病情本來就危重的病人,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直接死掉也有可能。
    “人現在在哪?”
    “就在那邊!”
    她起身指了指不遠處,可以看到一個拄著拐杖的老人守在一張平板床前。旁邊還有跟車的護士與醫生在看護。
    那個醫生正在有節奏的捏著皮球。
    這種情況要麽就是病人失去了自主呼吸,要麽就是血氧嚴重低於正常值。
    無論哪一種,轉運時需要捏皮球那就說明患者的病情比想像的要更危重。如果是住院的話,肯定已經上了呼吸機。
    圖雅醫院的醫生們經驗豐富,醫術水平也很高,連他們都不敢接的病人,肯定存在巨大風險。
    現在的醫療環境很差,大家都不想攤上事。
    於是,醫生為了自保,隻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推走一個病人不會影響他們的收入與職位晉升,但是懷著一顆善心把病人收下,很可能被‘毒蛇’反咬一口。醫院的年輕醫生與護士們,剛開始工作時,很多人都是單純善良。
    結果經曆過幾次農夫與蛇的故事後,他們不得不收起內心那份泛濫的善良。
    “你都問了哪幾個科室?”
    周燦起身走向患者,她也是緊隨其後。
    “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科,這四個科室我都問過了,都說很難治,沒辦法了這才想著來找您幫忙。”
    很難治,潛意思就是我們這裏無能為力,你趕緊另尋高明吧。
    四個科室都問過了,答複出奇的一致。
    周燦的一顆心沉到了穀底。
    恐怕他也幫不了這個孝順的可憐女孩。
    跟車的醫生與護士看到周燦走過來,並不打招呼。他們隻是救護車上的跟車醫護,負責把病人送到地方就算完成了任務。
    現在圖雅醫院不肯接收病人,他們不能扔下病人就走,心中正窩火呢。
    自然不可能給周燦什麽好臉色。
    “病人還有自主呼吸嗎?”
    “較弱。”
    跟車的男醫生冷冷的回答道。
    周燦給患者聽了一下心率與心肺音,然後又測了一下脈搏。
    心率與脈搏正常情況下,是一致的。
    但是這也僅僅隻限於數量一致。
    兩者的檢查意義完全不同。
    心率是心髒跳動的頻率,通常都是以60秒的統計數據來計算。通過檢查心率,可以了解患者的心髒情況。
    像周燦這種經驗豐富,醫術高明的心胸外科醫生,更是可以在聽診心率的過程中聽出許多深層次的信息。
    比如心律是否正常。
    有慢搏、早搏、膈間缺損、三尖瓣、二尖瓣返流或關閉不全等等,都能聽出來。
    脈搏可以了解心髒的射血情況,以及患者的身體血運。
    比如測脈搏摸頸動脈,那就可以推斷頭部的血供情況。
    當然這種檢查都隻是初診,隻能為醫生提供一個初步的診斷方向。
    查完心率與脈搏,聽完心肺音,周燦又翻開患者的眼瞼查看。
    童孔沒有散大,對光反射較差。
    “她是哪天發病的?”
    周燦詢問拄著拐杖的六旬老漢。
    程曉露跟他說過,她的父親在工地上出過事,腿部殘疾。
    現在看起來,一邊的褲腿是空的。
    不過這個老漢的截肢應該不是高位截肢。
    能感受到大腿仍然存在。
    “爸,這位是周主任,他可以幫媽媽住院。”
    程曉露用方言對她父親說道。
    意思就是讓父親配合醫生的詢問。
    “16號的晚上,我半夜起床小解時就發現老婆子的情況不對勁,嘴巴有點歪。當時我也沒在意,以為這隻是睡著了以後的正常情況。後來睡到早上五點的樣子,我發現她的嘴巴更歪了,眼睛大大的睜著,不能說話,也不能動彈,我叫她也沒有反應……”
    老漢把當時的情況說了一遍。
    所以說,學點醫學常識還是有用的。
    關鍵時刻也許就能自救或者救家人一命。
    如果這個老漢懂一點醫學常識,察覺到妻子的嘴角歪斜時,就會立刻警惕是不是中風。
    通常情況下,心梗、腦梗、腦溢血、主動脈夾層等急重症疾病,都是越早發現越有利。及時送醫搶救,有時候可以把損失降到最低。
    不至於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比如心肌梗死,缺血時間隻要超過三分鍾,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大量心肌細胞開始因為缺血缺氧而死亡。
    要是能夠及時送醫,立刻由專業的醫生搶救,緊急使用融栓藥物治療,或者介入取栓等手段,以最短的時間恢複血運,就能把患者的傷害降到最低。
    預後往往也會很理想。
    但是拖的時間過長,那就難說了。
    就算把命救回來了,後續治療往往也會非常麻煩。心肌細胞大量死亡,會造成心髒收縮無力,出現心衰等症狀。
    中風就更不必說。
    大腦可比心包脆弱多了。
    很多醫生教學時,直接說大腦就是豆腐腦。
    這個比喻並不誇張。
    “情況我已經看過了,不是很好。在外院拍過片子嗎?”
    周燦對女孩和老漢說道。
    “有,拍的片子與檢查資料都在這。”
    程曉露趕緊把檢查報告遞給周燦。
    轉院前,一定要記住把所有的檢查資料都帶上。有很多檢查,如果還在有效期內,可以不用重複做。
    既可以節省時間,也能節省檢查費用,患者也能少受罪。
    並且得到最快的診斷與治療。
    當然,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遇上一位靠譜的接診醫師。
    萬一不幸遇到無德的醫師,一味的追求業績,不管患者的利益,明明已經做過的檢查,再給患者做一次。這種就比較悲催了。
    周燦曾經接診過一位疑難病症患者,那個患者總共做了17次核磁共振與ct檢查。
    盡管事出有因,醫生的無德也是母庸置疑。
    那個患者堅稱自己的腦袋有病,醫生檢查後認為沒什麽病。
    患者與家屬不相信醫生的診斷。
    於是,醫生為了讓患者和家屬相信,做了這麽多次核磁共振與ct檢查。
    必須提一下,這些檢查不是一家醫院做的,而是一共有七家醫院。
    頭部核磁最便宜的也要六百多,精度越高越貴。
    光是檢查費用,就已經高達好幾萬。
    圖雅最貴的核磁檢查是五千元一次。申請非常困難,需要排隊。
    專用於診斷一些難度極高的疑難病例。
    副主任醫師以下級別,無法開出這種檢查申請。
    基本上都是由特需專家開出這類檢查申請。
    如果某個科室的主任醫師有需要,也可以開,但是要排隊,要由醫務科審核。
    但是又有幾家醫院能做到圖雅這個程度?
    很多醫院的管理都是相當混亂,上麵的領導不管黑貓還是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什麽叫做能抓到老鼠?
    就是能幫助醫院創收,能為醫院贏得口碑。
    建議如果遇到疑難病例,首先可以掛普通醫師診號,把該做的檢查做一遍。然後這個普通醫生查不出病因,沒關係,也沒必要當麵怒斥人家醫術水平差。
    留著這些檢查,掛特需專家號。
    是哪個類型的疾病,就掛哪個專家的號。
    一定要了解那位特需專家擅長診斷哪些領域的疾病。要是一個腸道疾病,掛了一個神經內科的專家號,結果肯定不如人意。
    說說先掛普通醫師號,再掛特需專家號的好處。
    節約時間,節約掛號費。
    特需專家大多都是三百元,甚至七八百元一個號。你什麽檢查都沒做,直接掛了特需專家號。
    專家也是人,該做的檢查同樣會要你去做。
    很多檢查結果當天拿不到。
    那就隻能等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拿到檢查結果後,再找那位專家複診,第一次掛的號已經失去了時效。
    還得再掛一次號,關鍵還不一定能搶到。
    所以第一次掛個幾塊錢的普通醫師號,把該做的檢查都做了。普通醫師查不出病因沒關係,拿著檢查結果掛專家號,一般當天就能給你診斷出來。
    然後順利收治住院。
    省時省力還省錢。
    周燦從程曉露手中接過患者的檢查資料進行查看,以便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