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反明同盟

字數:11058   加入書籤

A+A-




    “鐺……鐺……鐺……”
    天啟二十三年二月初九,在大明還沉浸在齊王即將就藩的風波時,一個為了抵抗大明的聯盟應運而生。
    在悠揚的鍾聲裏,三位身著各國服飾,卻滿懷心事的使臣走進了霍爾木茲港口的一座石屋內。
    他們滿懷心事,卻又小心翼翼,不僅沒有帶護衛,便是自己也打扮的十分低調。
    從某些角度來看,他們更像是三個商船上的商人。
    他們之所以這樣的警惕且低調,都是為了躲避大明朝布置在他們各國的那個神秘組織……錦衣衛。
    隻是,當他們三個先後走進石屋後,他們分別脫下了長袍,以三角圓桌的座位方式坐下。
    “時間很緊迫,我們必須在最快的時間裏促成結果,不然或許會引起大明人的注意。”
    當奧斯曼帝國的外務代表阿拉合開口,掌控了霍爾木茲的波斯外務代表阿巴西也點了點頭。
    在自己的地盤上還需要這樣的畏首畏尾,可見他們對錦衣衛的情報偵察能力感到十分畏懼。
    “大明的勢力太過龐大,現在更是從東歐到河中,再到南亞分別插手我們的國事,如果我們再不團結,那很有可能會被它逐個擊破,輕易取代。”
    莫臥兒的外務代表胡維納盡力將大明對各國國事插手的程度誇大,而阿拉合和阿巴西盡管知道事情被誇大,但他們還是忍不住的點了點頭。
    這樣詭異的一幕,足以讓了解這三個國家的一些政客瞠目結舌。
    奧斯曼帝國、薩法維波斯帝國、莫臥兒帝國……
    這三個國家就好像是三國的關係,盡管莫臥兒和奧斯曼沒有衝突,但薩法維波斯卻常常為了不讓國家腹背受敵而向莫臥兒示好。
    莫臥兒也心知肚明,因此往往也接受這樣的示好,但同時並沒有接受薩法維波斯提出的結盟需求。
    原因很簡單,既莫臥兒雖然接受波斯的示好,但兩國依舊有不可調協的矛盾。
    坎大哈,這個已經被大明拿下的地區就是兩國難以調協的矛盾。
    說起坎大哈,還得從兩國的結交開始說起。
    薩法維王朝與莫臥兒王朝的相互往來,可以追溯到兩國的開國君主。
    早在1510年12月,伊斯瑪儀一世擊潰希瓦族汗國的時候,被薩法維軍隊解救出的戰俘中就有喀布爾統治者巴布爾的妹妹,這個巴布爾即是後來印度莫臥兒帝國的開國皇帝。
    伊斯瑪儀一世熱情接待了這位公主,並且將其送回巴布爾處,這便是薩法維朝廷和莫臥兒王朝之間友好關係的開端。
    翌年,憑借著這層關係,巴布爾派使臣前往薩法維波斯宮廷,在表示感謝的同時發出請求,希望波斯發兵相助,攻打帖木兒帝國的首都撒馬爾罕,奪回其領地。
    之後,巴布爾也在波斯援軍的幫助下奪取了撒馬爾罕,並在該城以薩法維皇帝的名義做祈禱。
    再往後,巴布爾從喀布爾出兵攻打印度,占領了印度北部,創建了莫臥兒帝國,並在之後去世,而他的繼承人胡馬雍也是薩法維波斯的支持者。
    這樣的關係,讓日後胡馬雍在遭遇阿富汗人蘇爾發動的叛亂時,可以順利逃至波斯宮廷避難。
    不僅如此,薩法維波斯的國王還答應了提供士兵,以幫助胡馬雍重新奪回王位。
    不過作為交換,波斯要求胡馬雍接受以下三個條件:
    其一,改宗什葉派。
    其二,贈出鑽石。
    其三,割讓此時已為胡馬雍的兄弟卡姆蘭控製的坎大哈。
    麵對這樣的三個條件,胡馬雍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並在之後借助這支軍隊成功擊敗了阿富汗人蘇爾,奪回了他失去的王位,並恢複了莫臥兒王朝在印度的統治。
    不過,胡馬雍一直沒有正麵回應當初承諾割讓坎大哈的事情,這讓波斯十分憤怒。
    因此在之後,波斯出兵坎大哈,攻占了從1527年起一直由印度管轄的這個省份。
    這樣的舉動致使莫臥兒帝國十分憤怒,幹脆中斷了與波斯朝廷的往來。
    不過,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還不足以讓兩個國家翻臉。
    真正讓兩個國家翻臉的,是之後波斯遭遇奧斯曼入侵,同時爆發內部動亂,無奈向莫臥兒祈求,結果遭到莫臥兒大臣強烈拒絕之後。
    在雙方關係降低到冰點的同時,坎大哈也隨著兩國的關係不斷下降而成為了兩國交手的導火索。
    由於坎大哈地處印度莫臥兒帝國、中亞的喀布爾和薩法維帝國之間,因此對於莫臥兒王朝而言,喀布爾和坎大哈就是印度的兩扇門。
    這兩扇門,一扇通向突厥之地,另一扇通往波斯,都是對於莫臥兒來說極為重要的存在。
    同時,對於薩法維波斯來說,坎大哈不僅是從西南方向進入喀布爾的大門,而且還控製著經波倫關隘到印度的重要路線。
    正是由於坎大哈在商業和軍事上的重要意義,使得該地從十六世紀開始,成為波斯薩法維帝國與印度莫臥兒帝國之間爭奪的對象。
    從十六世紀開始,坎大哈在波斯薩法維帝國和印度莫臥爾帝國之間數次易手,直到明軍出兵占領咯坎大哈,兩國的爭奪才宣以明軍坐收漁翁之利而結束。
    當坎大哈被大明占領後,兩國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而這也是促成了兩國和談的原因之一。
    “我們可以承擔大明最直接的壓力,但貴國需要防備的隻有大明的仆從韃靼人。”
    “因此貴國必須撤走在波斯邊疆的軍隊,以此來保障波斯可以和我們共同抵抗大明的入侵。”
    莫臥兒的代表馬維納向奧斯曼帝國的阿拉合訴說著莫臥兒與波斯的窘迫,同時也說出了奧斯曼為什麽要參與聯盟的原因。
    當林丹汗改旗易幟,成為大明蒙古國的時候,奧斯曼麵對的壓力就從蒙古人變成了蒙古人和大明人。
    奧斯曼的海岸線尤為漫長,加上北部派兵支援需要翻越高加索地區,因此對於奧斯曼來說,一旦他要幫助己方的仆從國克裏米亞和蒙古人為敵,那大明加入戰爭的可能性也就會增多。
    最重要的是,其國內親近大明的穆拉德四世蘇丹已經去世,而接任他位置的蘇丹被稱為“易卜拉欣一世”。
    易卜拉欣一世並不像穆拉德四世一樣親近大明,反而由於大明搶占了小西洋貿易線而對大明充滿了不滿。
    這原本的不滿,加上蒙古人影響到了奧斯曼帝國的奴隸貿易,自然就進階成為了敵意。
    可以說,三國之間充滿了複雜的關係,但因為大明四麵出擊的做法,促成了三國聯盟的開端。
    “我們可以撤走在邊境的大部分軍隊,條件是你們也必須撤走自己的軍隊,並且如果大明直接參與韃靼人對我們的戰事,你們必須想辦法應對。”
    奧斯曼代表阿拉合訴說著自己的需求,內容看上去十分正常且合計。
    三國建立的同盟本來就是攻守同盟,需要做出保障的就是三國不再內鬥。
    撤走軍隊是三國在雙方邊境的第一步,隻有這一步完成,並且大明繼續向西方施壓,才能促成第二步、第三步的進行。
    “篤篤……”
    敲門聲響起,屋內的三人都知道了這是外麵人在催促,這說明附近出現了大明人。
    不管是商人還是錦衣衛,總之大明麵孔一旦出現,他們就必須離開。
    “我們會率先撤離軍隊,希望貴國也能這麽做。”
    阿拉合起身重新披上了代表商人的長袍,對此的馬維納和阿巴西也相繼起身,三人片刻以後離開了石屋。
    他們的初步接觸算是比較圓滿,現在隻要三國相繼撤離在邊境線上的軍隊,那他們就能進入更深層次的第二步合作。
    由於這次的會談更像是一次簡單的碰麵,因此消息的保密工作十分到位。
    直到時間進入三月,各國開始相繼調離軍隊,將軍隊布置在與大明的邊境線,並且開始效仿明軍修建防線後,大明在各國的錦衣衛才大概知道了三國有可能聯盟的事情。
    各地的錦衣衛放飛信鴿,消息在三月中旬傳回了大明,並成功送到了朱由檢的手中……
    “嗚嗚——”
    海上,當汽笛聲響起,一艘木製的三千噸蒸汽貨船在兩艘武裝蒸汽貨船的護送下,正在從福建福州前往浙江寧波的路上。
    海風吹著朱由檢的衣擺,他手裏拿著北鎮撫司匯總的西亞變化情報,臉上的表情似乎在訴說著他陷入了沉思。
    陸文昭站在一旁,有些擔憂的開口:“三國如果真的聯盟,那即將成為一個總有八千萬人口,六千萬兩歲入的國家。”
    “最主要的還是魯迷國(奧斯曼)與歐洲直接接觸,疑似已經獲得了步銃的技術。”
    “如果他們裝備步銃,並向波斯和莫臥兒分享這項技術,那國朝在日後對三國的攻城一事上,或許會產生不小的傷亡。”
    陸文昭說的有些道理,不過對於朱由檢來說,步銃技術的流傳並不代表什麽,朱由檢更在意的是三國產生的體量,以及三國會不會拉扯更多國家進入這個聯盟來對抗大明。
    “最少十五年內,國朝和三國不會起正麵衝突,這點不用擔心。”
    朱由檢皺眉說著,同時也對三國聯盟評價道:
    “三國的關係複雜,如果隻有奧斯曼陷入和虎兔蹲的戰事,那長此以往下來,其必然會對和我們“和平相處”的波斯、南虜感到不舒心。”
    “隻要其內部產生矛盾,我們就可以將其瓦解,最後分而食之。”
    朱由檢做出了自己的推斷和外交政策。
    由於現在明軍在中亞地區的補給壓力極大,因此短時間內根本沒有辦法進一步收複波斯和印度廝當的能力。
    哪怕從海上進攻,波斯的地形也足夠讓明軍的補給線產生問題。
    除非明軍能一口氣投送十萬人去攻打波斯,不然很難一舉將其滅國。
    況且,即便滅國,當地的情況也十分容易產生遊擊隊伍,長此以往下去,大明會陷入漫長的治安防守戰。
    現在大明對河中、嶺北、泰西三省基本靠內地補給,為了維持當地統治,隻能用幾十萬民夫挽馬,在安西、北庭築成一條漫長的補給線。
    南部的麓川雖然可以自給自足,但麓川西北的底馬撒府、西嶺府、孟加拉府卻聚集了四百多萬土民。
    這些土民時常有暴動發聲,因此時刻威脅著大明的補給線。
    想要同化他們,還需要十幾年的時間。
    因此,未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裏,大明的主旋律都將是和平和代理人戰爭。
    林丹汗的“大明蒙古國”就是大明對西方的代理人,而戰爭也將由他們發動。
    不過除了林丹汗,朱由檢還需要在西歐扶持幾個代理人,以此來穩住歐洲局勢。
    想到這裏,朱由檢看向了陸文昭:
    “暗厄利亞(英國)的內戰進展如何了?其它歐洲各國呢?”
    “不容樂觀……”陸文昭麵露憂慮的作揖回答道:
    “暗厄利亞的百姓普遍不信任他們的國王,除了國內有部分的權貴願意支持他外,其它農場主和小貴族都站在了他的對立麵。”
    “另外,去年的埃奇丘陵之戰中,三千手持步銃的保王派士兵臨陣易幟,致使保王軍陣腳不穩而戰敗。”
    “這場戰役,保王軍損失不小,而後方也因為戰爭失敗而爆發許多起義。”
    “議會軍在接下來的格蘭瑟姆、蓋恩斯伯勒和溫斯比之戰,連戰皆捷,暗厄利亞的國王查理也向我們提出了追加貸款來購買火器的意思。”
    “至於其它歐洲各國,戰爭依舊在進行中,大弗朗機人(西班牙)在獲得齊國的條約貿易支援後,基本穩住了前方的戰線。”
    “利用從國朝購買的風帆戰列艦,大弗朗機算是保住了海上的貿易線。”
    “不過就他們還在使用落後的海上戰術來看,這條貿易線也維持不了太久。”
    陸文昭的話讓朱由檢皺眉,他沒想到英國的查理一世在擁有兩萬燧發槍軍隊的情況下還能惜敗於議會軍。
    這種時候,如果大明不繼續支持查理一世,那他被送上斷頭台的時間,可就真的在倒計時中了。
    至於西班牙那邊的情況倒是還在朱由檢的預料之中,西班牙隻要經濟不出現問題,三十年戰爭就還有可能持續。
    戰爭走向必須要以天主教聯盟獲勝為結局,不然大明無法促成第二次宗教戰爭。
    想到這裏,朱由檢對陸文昭下令旨道:“讓銀行再借貸一百萬兩給查理一世,同時讓兵工廠生產十萬支步銃和三千門燕山五斤炮,二百萬斤火藥。”
    “這些步銃和火炮、火藥都通過貿易方式支援給大弗朗機、暗厄利亞、虎兔蹲他們。”
    朱由檢在扶持三國,因為他需要三國分別贏得三場戰爭。
    林丹汗滅亡克裏米亞,可以直接威脅波蘭,同時加大對奧斯曼帝國的壓力。
    英國查理一世贏得內戰,可以讓君主立憲製晚些到來,讓英國的曆史進程被中斷。
    西班牙費利佩四世贏得宗教戰爭,這樣才能觸發第二次宗教戰爭。
    這三場仗打完,最少可以讓世界格局五十年不發生變化。
    五十年的時間,在現有的教育體係下,大明宗藩體係的科技程度會進展神速。
    到時候,就算歐洲醒悟過來,恐怕也已經和大明產生兩到三代的武器代差了。
    況且,五十年後的大明,人口再怎麽說也足夠在原本基礎上翻一倍。
    加上火車的修通,大明軍隊可以在西征的同時,不斷遷移人口來同化當地。
    世界人口爆炸式增長的浪潮是1720年以後,因為小冰河時期結束,糧食不再因為氣溫降低而降低畝產。
    在這之前,各國隻能維持原本的人口,甚至人口都一度下降。
    大明和齊國作為率先進入工業革命的國家,他們或許是唯二能提前人口爆炸式增長的國家。
    因此在十八世紀到來之前,漢人人口很有可能會從原本的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上漲到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三。
    人口產生體量,這樣的體量想要收複整個亞洲是輕而易舉的,甚至拿下歐洲也未嚐不可。
    因此這個五十年的機會,朱由檢必須創造出來。
    在朱由檢這麽想的時候,腳步聲從他身後傳來。
    他與陸文昭側目一看,原來是午休結束的朱由校起床了。
    “還有多久才能到寧波?”
    朱由校有些暈船,語氣病殃殃的。
    聞言的陸文昭作揖回答:“回萬歲,還有四個時辰左右,眼下已經到溫州府的海域了。”
    “四個時辰……好吧。”朱由校無精打采的說著,朱由檢瞧他那樣子,也拿出了情報想讓他分心一下:
    “哥哥若是覺得無聊,可以看看這些情報。”
    說著,朱由檢也解釋了自己想為大明贏得五十年安穩時間的想法。
    對此,若是以往的話,朱由校估計也就是一句“弟弟看著辦便是,我都可以”。
    不過到了眼下,隨著朱由檢就藩時間越來越近,朱由校也該擔起一部分擔子了。
    他草草看過情報,並在看過之後,順著朱由檢的想法說道:
    “弟弟的意思就是,大明需要休養生息、韜光養晦五十年的時間?”
    朱由校對此有些皺眉,畢竟五十年時間太長了,誰也保不住大明會發生什麽變化。
    如果說二十年、三十年朱由校還能等,畢竟王肯堂為他診過脈,也說過隻要他不吃丹藥,勤於鍛煉,大概能活到七旬左右的話。
    因此,二三十年的時間他還是能等,也有把握能控製住朝堂的。
    可五十年……那就不是他該擔心的事情了,而是朱慈燃。
    甚至過分些說,這些事情連朱慈燃都不一定能等到,隻能等到朱和垠來操辦。
    “五十年時間太長了……”朱由校說出自己的想法,朱由檢聞言也笑道:
    “若是哥哥想提前,那就得看看軍備院的科技進展和大明的醫療、人口進展了。”
    “你這廝……”朱由校哭笑不得,合著自家弟弟是在這裏等著自己。
    他哭笑不得之餘,也不免做出保證道:
    “弟弟放心好了,我會在以後注重軍備院的研究,同時注重惠民藥局和官學司的。”
    “那時間就可以縮短一些了。”朱由檢聽後笑著點頭,這讓朱由校不免又在心裏無奈,尋思自己又被自家弟弟算計進入了一個承諾中。
    不過,就算他不在意這三個衙門的事情,自家的太子也會在意。
    自家弟弟的算計,不過就是想上一重保險罷了,這並沒有什麽的,反而讓朱由校不斷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
    “這一路走來,弟弟說的科技重要性,我算是能理解了。”
    朱由校頂著暈船的難受看向遠方,略有感慨的說道:
    “百姓有機器和沒有機器,比有畜力和沒有畜力的區別還大。”
    “如果拖拉機能普及,那它不僅僅可以讓一戶百姓輕鬆耕種三百畝地,還能讓漁民收獲更多的魚貨,讓朝廷增加更多的稅收。”
    “我雖然不敢想象弟弟曾經所說一個人能耕種上千畝耕地的話,但細細想來也有道理。”
    “因此弟弟放心好了,軍備院的投入不會減少,反而會在災後加大。”
    “另外……”朱由校深吸了一口氣,轉身看著朱由檢,有些躊躇的說道:
    “弟弟以前說的很有道理,我不應該總想著馭民,不應該想著百姓閑下來就會生亂。”
    “大明朝的百姓過得太苦,隻要朝廷稍微寬一寬,他們就能活的很舒服。”
    “不是大明朝養活了百姓,而是百姓養活了大明朝。”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弟弟的話我都聽進去了。”
    朱由校認真的對朱由檢說出這一字一句,而朱由檢能讓封建時代成長起來的朱由校感受到百姓的不容易,這比他征服了一個個國家來說,更具有成就感。
    國家強盛不一定代表百姓富足,自秦以來,曆朝曆代穩定的局麵不下千年,但百姓能吃飽飯的日子也就幾百年。
    朱由校能理解到百姓疾苦,那朱由檢不說能讓大明百姓享受百年富足,但三十年富足還是沒有問題的。
    “哥哥能如此作想,我也就放心了……”
    帶著幾分感歎,朱由檢說出了這句話,轉頭看向了海上的波光粼粼。
    朱由校順著他的目光看去,除了波光粼粼,還有一艘艘在海上打漁捕撈的漁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