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六)永昌承平

字數:9229   加入書籤

A+A-




    永昌十一年,這一年大明的中原兩京十三省都已經通了電報。
    電報的聯通不僅僅讓中原各省的聯係更為緊密,同時各地電報局也對應開通了一些民用電報。
    由於火車和輪船已經是人們日常的交通工具了,加上路引製度被進一步放寬,因此百姓往來做生意的人數還是比較多的。
    電報的開通,寓意著以前需要十幾天的信件往來,現在隻需要一兩天。
    如果是兩個人使用電報機聊天,那則是可以縮短為幾分鍾。
    電報的出現讓許多諸藩意識到了大明的國運還在上升中,對地方的控製力也在不斷增強。
    同年,大明對地方各省的大學建設也在不斷的推進。
    不過,這一年也不全是好消息,例如正月初五,瀛洲地區突然出現前所未有的大海嘯。
    在災後的電報匯報中,瀛洲布政使司上奏,東部沿海各個城池仿佛掉落到一條大河中,海水不斷的湧入,褪去。
    這樣的情況間歇性地發生了七次,直到次日中午才結束。
    事後根據大明瀛洲大學水教習朱易關上文本表示,這場海嘯應該是來自大明海深處。
    同年正月,禮部員外郎蒲鬆齡所著寫的《聊齋誌異》發行,並在短短六個月的時間成為皇店“通俗”銷量第一。
    臘月,皇店給予稿費結算時,蒲鬆齡的《聊齋誌異》拿到了六百多兩的稿酬,等同正六品官員一年的俸祿。
    同年三月,西班牙通過馬德裏皇店主事的介紹,聘請齊國名醫徐淼為國王卡洛斯二世診斷病情。
    四月,當徐淼抵達馬德裏的時候,這時的卡洛斯二世已經徹底殘廢。
    他的頭發全部掉光,耳聾,眼睛幾乎看不見,牙齒所剩無幾,並且患有嚴重的癲癇。
    他的種種怪異舉動被歐洲各國的密探稱為“著魔”,他於是有了個“中魔者”的綽號。
    不過,在徐淼看來,這隻是早年陽痿引發的心理疾病罷了。
    徐淼在馬德裏為卡洛斯二世醫治身上的各種疾病,使其原本油盡燈枯的身體一點點煥發生機。
    在徐淼的開導下,卡洛斯二世不再為自己的疾病而感到自卑,但西班牙王室無後的社會壓力還是將卡洛斯二世給壓垮了。
    永昌十二年冬月,卡洛斯二世在徐淼的開導下病逝馬德裏,享年四十歲。
    由於無嗣,因此他生前曾立遺囑,將王位傳給自己姐姐瑪麗亞·特蕾莎和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即自己的侄孫安茹公爵菲利普。
    菲利普可以繼承西班牙本土、意大利地區領土和海外殖民地,但他也規定了法國和西班牙永遠不得合並為一個國家。
    這樣的遺囑看上去毫無問題,然而這卻讓兼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國王和匈牙利國王的利奧波德一世不滿。
    利奧波德一世企圖讓其次子查理大公繼承西班牙的王位,他認為西班牙公主瑪麗亞·特蕾莎在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就承諾自己及自己的後代永遠放棄西班牙王位。
    同年臘月,路易十四宣布菲利普為西班牙國王,稱費利佩五世。
    這樣的行為讓海峽對岸的剛剛繼位的愛德華七世十分不滿,他發布聲明宣稱大不列顛王國不能容忍法國獨霸歐洲,因而與荷蘭結成反法聯盟。
    同時,愛德華七世與荷蘭的威廉支持奧地利的查理大公繼承西班牙王位,先後加盟的還有葡萄牙和意大利地區的薩伏依等存在。
    永昌十二年三月,王位繼承戰爭爆發,主要戰場在意大利、尼德蘭、德意誌和西班牙地區。
    此次戰爭爆發後,被卷入戰爭的國家人口合計為七千四百餘萬,參戰軍隊六十萬。
    戰爭爆發之初,巴黎大學學士歐陽皋被路易十四召見至盧浮宮,詢問其對於這場戰爭的看法。
    對於路易十四的這個問題,歐陽皋如實做出回答。
    他認為法國必須拿到西班牙的王位繼承權,並且需要在這場戰爭中對神聖羅馬帝國、荷蘭兩國的軍隊重創。
    如果能達成這個戰略目標,那麽法國可以在戰後短暫休養,隨後再次開啟戰爭,將荷蘭徹底征服,剪除這個一直在法國北部的惡鄰。
    隻要能征服荷蘭,那麽經過幾年的休養,以法隊的戰鬥力,法國就可以在日後的一場場戰爭中逐步蠶食德意誌地區。
    同時,歐陽皋勸路易十四及時向大明銀行借貸,利用貸款將大明拉到己方。
    隻要大明能站在法國身後,那麽法國就可以背靠大西洋,獲得大洋彼岸齊國源源不斷的物資。
    歐陽皋的建議,每一條都能讓路易十四不斷點頭。
    其實這些外交政策他都已經想過,而他讓歐陽皋前來,無非就是想讓他作為擔保人,為法國向大明借貸。
    歐陽皋對於路易十四的要求表示理解,並在之後隨同法國財政大臣前往了駐巴黎大明銀行分行。
    這次為了不讓大明站隊反法同盟,法國向大明銀行提出了一千萬兩的借貸數額,並表示借貸的金額都將會用於與大明宗藩體係各國進行貿易。
    這個保證做出後,分行長韓紹便當著二人的麵,向大明北京總行寫去了一封手書。
    作為齊文王創立的銀行體係,大明銀行體係對於借貸都是有限製的。
    總行不能超過一千萬兩,分行不能超過三百萬兩,支行不能超過一百萬兩。
    超過這個數額,那就需要上奏駐總行的金融監察局,由金融監察局上奏內閣和六部,最後由皇帝定奪。
    以大明現在的信息傳輸情況,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將這封信送到麓川的西海港,隨後通過西海港的電報提前通知北京。
    這一來一回,最快也得六個半月。
    為了應對全麵戰爭,路易十四再征軍隊十萬,全隊達到了三十萬之巨,與國家人人口的比例達到了1:75。
    也就在法國在擴軍的時候,毫不知情的大明此刻正在撮合軍備院與齊國科學院在北京城學術交流的事情。
    這場交流從三月開始,預計到九月結束。
    這六個月的交流對兩國的自然科學和技術進步很大,同時有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也被一些學士提出。
    六月二十七,當分行長韓紹的手書被送到北京城之後,永昌皇帝批準了法國的貸款,自己則是專心參加這場兩國學士交流的交流會。
    在這場交流中,永昌皇帝朱和垠任命太子朱怡鉉為監國,自己則是沉浸交流會中。
    他親眼看到了之前的顯微鏡被兩國七百餘名學士進一步改良,並見證了“複式接物鏡”、“無色鏡片”、“油浸裝置”等發明的出現。
    這還隻是朱和垠感興趣的一麵,在他不感興趣的其它地方,各種學術碰撞產生的發明不計其數。
    化學方麵,原子論、元素周期率被學者提出,同時被提出的還有人工合成有機物。
    等時間來到十月,兩國學士依依不舍的分別後,永昌皇帝又下令在瀛洲省災後重建中,將北州府北州縣北部的兩萬畝山地劃給了軍備院。
    之後,他要求工部在此地建造學術交流會館,以此方便日後兩國學士交流學術。
    同一時間,法國也收到了貸款批複的消息。
    拿到了一千萬兩貸款的路易十四十分大方,他將貸款盡數用於采購齊國的火藥、燧發槍和火炮,以及糧食、糖類等各種物資。
    這樣的做法讓還在屯兵的反法聯盟國忍不住了,於是同年十月十日,神聖羅馬帝國正式出兵,與法國在邊境線開始猛烈交火。
    同時,海上的英國和荷蘭也沒有閑著。
    十月二十三日,維哥灣海戰爆發,英荷聯合艦隊在西班牙維哥灣擊敗法西聯合艦隊,法西艦隊的所有船隻被燒毀或被捕獲,約兩千海軍士兵死亡。
    臘月十二日,從巴黎大學留學歸來的沙俄彼得一世在聖彼得堡出版了《新聞報》,這是沙俄第一份正式印刷的報紙。
    它報道國內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軍事消息,也刊登國內經濟建設的消息,如各地手工業工場的建設、金屬礦藏的發現等等。
    除了報紙,他帶回來的還有歐洲最近的戰術和訓練方式。
    他國內的三萬哥薩克騎兵,六萬射擊軍團進行整訓,同時對內擴軍三萬。
    臘月三十日,奧克斯塔特戰役爆發,六萬法軍與神聖羅馬帝國的七萬德意誌聯軍在此地用炮火來為世界慶祝永昌十四年的到來。
    相比較歐洲打成一鍋粥,大明和齊國的科學卻在交流會後進步相當之大。
    大明軍備院於永昌十四年二月合成尿素,打破了有機物與無機物之間的界限。
    齊國也於同年三月提出了細胞學說、進化論和遺傳定律的提出。
    根據這些定律和學說,許多學士在齊國和大明朝廷的資助下進行深一步研究。
    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提出“細胞病理學”的葉天士學士,他學說的基本原理包括:“細胞來自細胞;機體是細胞的總和;疾病可用細胞病理來說明等。”
    基於這些學說的原理,同年齊國與大明相繼在醫學院建立細菌學。
    五月,永王朱慈焴卒於永邑城王宮,享年八十歲。
    消息傳回北京後,永昌皇帝為其諡號“昭”,諡為永昭王,永國世子朱和坪即位。
    六月初五,定王朱慈炅命世子朱和壘率四萬大軍進攻沙俄,同時蒙古順寧王洪闊爾在北方屯兵三萬,牽扯波羅的海附近的瑞典軍隊。
    六月初七,得知定國興兵的彼得一世決定親征。
    他率領聖彼得堡經過半年整訓的九萬射擊軍團向南方的瓦爾代城進發,同時在出征的路上為全軍鼓舞士氣。
    六月初九,朱和壘率領四萬軍隊圍困瓦爾代城,此時城中僅有五千守城民兵,不堪大用。
    朱和壘並沒有著急攻城,而是以逸待勞的等待彼得一世率軍抵達。
    得知定軍的態度,彼得一世沒有因為己方兵馬數量是對方兩倍而輕敵,反而是在瓦爾代城北部三十裏外的一個村子進行休整。
    同時,彼得一世向瑞典本土送去求援信,希望國王阿爾文派出北方地區的兩萬軍隊支援。
    不過,彼得一世也很清楚,瑞典國王阿爾文十分懼怕定國之後的大明,因此他有很大概率不會出兵。
    因此,在短暫休整了五日後,彼得一世毅然決然帶著九萬射擊軍團抵達了戰場。
    此時,四萬定軍以逸待勞等著他們,而定世子朱和壘則是對射擊軍團的新麵貌感到了新奇,同時不免升起了一絲警惕。
    經過彼得一世的軍事改革,此時的射擊軍團已經大大超越了以前。
    他們手持燧發槍,軍中火炮大概在三百門左右,隊列整齊劃一。
    這樣的軍隊,已經與定隊相差不多,定隊唯一比他們先進的,或許就是燧發槍上的刺刀。
    六月十六日上午辰時,戰爭在瓦爾代城外爆發,同樣使用燧發槍的定軍構築了一重重防禦工事,這些都是彼得一世從未接觸過的工事手段。
    他命令下麵的書記官將這些防禦工事記下,同時指揮軍隊進攻,試圖驅趕前來騷擾他們家園的定軍。
    不過事實證明,即便射擊軍團經曆了軍事改革縮小了與定軍的差距,但他們與定國士兵的差距卻依舊存在。
    戰場上,依托豐富的作戰經驗和防禦工事,定軍將士以一敵二還遊刃有餘。
    僅交戰的第一天,沙俄軍隊就留下了兩千多具屍體,而定軍的屍體則是被朱和壘有意的收了起來。
    這樣的手段讓沙俄軍隊在戰場上看不到任何一具定軍士兵的屍體,以至於他們都懷疑自己一方是不是連一名定軍士兵都沒有擊敗。
    不過,彼得一世並沒有被迷惑,他毫不猶豫的揭穿了定軍偷偷在交戰中收斂屍體的行為,並借口來誇大了定軍的傷亡。
    對於“瓦爾代戰役”第一天的戰損記載,雙方各有不同。
    沙俄軍官瓦卡洛夫在自己的《東征日記》中記錄沙俄戰死人數為一千六百三十七人,定軍戰死人數一千二百五十六人。
    定國的《西征戰報》中則是記載,定軍戰死士兵五百二十七人,沙俄戰死兩千四百六十七人。
    這樣的記載差距不僅僅是第一天,而是從一開始到戰爭結束,兩方記載都屬於南轅北轍。
    雙方在瓦爾代的拉鋸戰持續了一個月,軍中能站起來的人數也越來越少。
    定國統帥朱和壘希望畢其功為一役,徹底在瓦爾代全殲沙俄主力,然後徹底攻滅沙俄。
    彼得一世則是想要重創定國,讓定國經曆這一敗後不敢再輕易對沙俄發動戰爭。
    雙方的僵持持續到了七月十三日,而破局的出現也在這一日。
    正午,在兩軍休息到關鍵的時候,一支從北方南下的軍隊吸引了兩方的注意。
    經過瑞典國王阿爾文的反複衡量,他最終決定了支援沙俄,因為他從瓦爾代一戰中看到了定國想要鯨吞沙俄的戰略目標。
    如果坐看定國完成這個戰略目標,那麽瑞典將與定國接壤,今日的沙俄便是明日的瑞典。
    因此,瑞典國王阿爾文集結了五萬軍隊,親自帶隊前來支援沙俄,這也是他耗費了一個半月才抵達戰場的原因。
    半個時辰後,當瑞典軍隊抵達戰場,沙俄幸存的七萬多士兵全部歡呼了起來。
    相比較沙俄軍隊的歡呼,定軍這邊的三萬多士兵則是麵麵相覷,有些猶豫。
    不過不等他們想清楚,身為統帥的世子朱和壘便歎了一口氣,隨後下令收兵返回定國。
    瑞典與沙俄聯手,這是定國和蒙古國聯手而無法戰勝的對手,因此再打下去也不會有結果,隻能撤兵了。
    這一刻,朱和壘的心中是不甘的。
    作為在明軍之中服役過數年的存在,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大明願意將步槍裝備諸藩,那僅僅定國一家便足夠鯨吞整個北歐。
    可是,大明沒有這麽做,而定國也隻能在北方同盟的聯軍眼皮子底下灰溜溜的撤退。
    聽著背後傳來的笑聲,朱和壘忍不住攥緊了馬韁。
    在定軍撤退的背影下,定國與北方同盟的第一場戰爭宣布失敗。
    八月初二,三萬四千多名定軍士兵在統帥朱和壘的帶領下返回定國邊關雁門(特維爾)。
    初三,朱和壘率領百餘名騎兵朝著國都定襄奔去,並於初五抵達定襄。
    抵達定襄後,朱和壘對其父朱慈炅講述了戰爭的艱難,以及北方同盟軍的改變。
    在朱和壘看來,以前諸藩能對外敵屢戰屢勝,原因就在於諸藩軍隊的武器裝備精良。
    然而現在經過幾十年的時間,不管是歐洲還是西亞、南亞,各隊的素質和武器都已經上來了,諸藩軍隊已經對他們沒有了代差,因此自然作戰艱難,戰死的將士也隻會越來越多。
    因此,朱和壘建議朱慈炅以王叔的身份上疏,希望皇帝批準諸藩購買步槍。
    對此,朱慈炅猶豫許久,最終決定向京城送去奏疏。
    不過,他並不是以王叔的身份,而是以一個邊塞藩王,一個普通將領的身份送去的奏疏。
    奏疏中,他從軍事角度講述了如今大明、諸藩、歐洲、西亞等各地區士兵的素質和武器裝備,最後重複評價現在諸藩已經無法壓製外敵,因此希望皇帝能夠寬鬆步槍政策。
    十月初五,這份奏疏送到了京城,並且得到了永昌皇帝第一時間的翻閱。
    在翻閱過後,永昌皇帝請來了已經八十四歲高齡的秦國公李定國,讓其拿主意。
    李定國翻閱過奏疏後,也認為如果外敵進步如此,那理應寬鬆對諸藩的“步槍政策”,並且也不用擔心諸藩反叛,畢竟現在大明擁有的武器可不比以前那麽簡陋了。
    見李定國都這麽說,永昌皇帝朱和垠也當即做出判斷,宣布對諸藩限額出售步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