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改變的開始

字數:3805   加入書籤

A+A-




    走出會議廳外的一行人,被更多小報記者包圍,攝像機像是機關槍般開火,不斷有拿著話筒的人試圖衝擊警衛線,試圖讓鄧肯接受采訪。
    他們都從會議廳外的直播畫麵中看完了鄧肯的進入會場後的全過程發言,自然是意識到這一個新聞究竟有多大,直接影響世界秩序都不為過。
    想要升級加薪,隻需要鄧肯回答他們幾個問題。
    但鄧肯顯然沒有回答這些記者問題的打算,他隻是隨意地揮了揮手,就在克隆人保鏢的護送下,踏上了一輛外形猙獰的軍用裝甲車。
    這輛車是保護傘紐約分公司那邊送來的,是某次參與國民警衛隊內部用裝甲車的競標產品,性能優越,就是比較貴,故並未被采納,目前隻有這麽一台。
    而鄧肯是從浣熊市坐飛機跨越半個美利堅到達紐約機場,再坐車來到聯合會議廳。
    並不是不想在會議開始前抵達,而是飛機的速度就在那擺著,他能趁會議上半場時趕到已經非常及時。
    穿過狂熱的人群,鄧肯爬上高底盤的裝甲車,和護衛的其它車輛一起離開聯合大院。
    追出來的那些資本家見到遠去的車隊,暗暗咬牙。
    在裝甲車和大量武裝安保的護送下,鄧肯的仿生人成功登上私人飛機離開紐約。
    他的離開,讓很多人陷入緊張,甚至連一些支持保護傘的議員也有些躊躇不定。
    鄧肯的三個承諾,幾乎是得罪了美利堅境內最大的三方資本,正要、軍工集團、能源企業。
    看似三個承諾隻適用於保護傘建立的城市和保護傘公司下的職員,但左看右看,橫看豎看,“公平”都像是某種社會主義產物。
    “安全”更是觸動了美利堅步槍協會、軍工企業的蛋糕,其帶來的影響還會席卷全美,讓一部分不滿於現狀的居民產生對當地的抱怨,肯定會影響到選舉,影響到華爾街。
    最後的能源計劃他們這些正客倒是還能接受,議員們也能用和保護傘公司合作的低電價拉選票,隻是這樣的行為,讓某些被能源巨頭資助的人很難做啊!
    保護傘公司產品涉及方方麵麵,唯獨在能源方麵並沒有涉獵,現在要靠更優秀的產品吞噬能源領域巨頭的生意,他們哪會這麽簡單答應?
    議員們組了個小圈子,在鄧肯登上飛機的時候商量了一下,最後決定靜觀其變,看看保護傘能不能扛過那些被觸碰利益的豺狼攻擊,再看保護傘還會不會捐贈資金給他們黨派。
    觀望的牆頭草有之,激進者亦有之。
    從前的保護傘公司由艾薩克管事,艾薩克的打點讓資本圈默認,容納下了保護傘公司這麽一尊龐然大物。
    可管理層全部換掉以後,新上任的鄧肯不給他們麵子也就算了,畢竟保護傘行將就木也剩幾分實力,沒想到他居然想要把鍋裏的肉吃幹淨,不給他們留一點。
    就算他們不想真的正麵對抗保護傘公司,也很難在市場上打得過擁有絕對競爭力的保護傘產品。
    如此一來,他們剩下唯一的選擇,隻能是與保護傘公司對抗,或者是竊取保護傘公司的產品生產資料。
    目前的民心所向皆是保護傘公司,所以資本大鱷們暫時隻采取比較溫和的手段。
    保護傘公司招募的各種崗位都有大量高技術人才競爭,一天時間,發送到保護傘官網的簡曆多得紅後都有些處理不過來。
    回到浣熊市的鄧肯,第一件要辦的事情,就是兌現承諾。
    浣熊市開始全麵禁槍,不願意繳槍的,保護傘公司會將他驅逐出浣熊市,願意繳槍的,保護傘也會按照槍支的15倍價格回收。
    方舟反應爐準備在工業區方向建成,所以並不著急,首先要完成的還是禁槍的事情。
    浣熊市行政體係中幾乎全是保護傘的人,禁槍的指令毫無疑問被執行了下去,浣熊市警察局在全力配合,每天都有警車帶著小喇叭在宣傳禁槍工作,讓市民將槍械上交保護傘公司。
    如果被發現私藏槍支,將不再享受到保護傘給予的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和免費水電,並且會被趕出浣熊市。
    鄧肯回歸的三天後。
    浣熊市街頭的一處上繳點中,吉爾和無事可幹的五名strs小隊成員和部分自願者也加入了收繳槍支的工作中。
    整座城市有十萬多人口,假如五人為一個家庭,每個家庭擁有一把槍械和若幹子彈,一整座城市也得收繳上兩萬把槍,實際的數字隻會比這更數更多!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警察局才幾百個警員,全部散出去收槍也根本忙不過來。
    看著遮陽棚下正有說有笑排隊的市民,正在做登記任務的吉爾手中動作加快,對著麵前的一名中年人遞出手中憑證,微笑著示意他可以到隔壁排隊領錢了。
    從看到鄧肯“死而複生”神奇地出現在聽證會現場之後,浣熊市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更多資本湧入到這座城市,為市民們帶來了更多的生機。
    道路改建,城市住房分配,一些底層人搬出了狹窄的出租屋,住上了至少有獨立衛生間的小型公寓,街頭的無業者全部消失,這裏的夜晚不再有黑暗。
    未來可期!
    看到了改變帶來的希望,市民們的笑容也多了起來,每每談起保護傘公司,不再像以前一樣,隻是在說一個高不可攀的電飯煲。
    現在談起保護傘公司,民眾們都會讚頌它的偉大,讚頌鄧肯下達指令實施的一係列措施。
    曾經的工薪階層從來都不會關心美好的明天他們該做什麽,現在的他們每天都會帶著笑容出門,期待著明天會發生什麽變化,不再對明天抱有悲觀的看法。
    保護傘的關懷機構,會給予所有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幫助,這種花錢買好名聲的行為不符合資本主義,卻符合市民們對“善”的理解。
    “希望這樣的美好不會消失。”送走最後一名上繳槍械的市民,吉爾從椅子上起身,雙手高舉拉伸久坐後僵硬的肌肉。
    既為浣熊市的祥和感到開心,又為可能到來的挑戰而擔憂。
    正幫忙收拾東西的佩頓聞言,撇嘴道:“那個家夥這麽做是和某些人對著幹,外麵沒有人會真的喜歡他,說不定哪天他就會被一顆子彈殺死!”
    原本他還因為鄧肯的死而心情鬱悶了一段時間,可前幾天鄧肯回來,作出一係列改革措施後,他的心情就開始變差。
    這些措施是好事沒錯,但他還是看鄧肯不爽,原因也很簡單……
    “佩頓!”吉爾有些生氣地看向他,“不會說話你就閉上嘴巴,我不記得你是個不講道理的人,現在的浣熊市有哪裏不好?”
    在吉爾要說下一句之前,佩頓率先投降,將桌子搬上皮卡。
    他可不想和吉爾理論,因為他說不過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