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負荊獻降
字數:3286 加入書籤
擴廓睿還是有效率的,再晚片刻,徐允恭就要炮火熔城了。龍隱山西寨寨門大開,擴廓峪父子及部族將校十八人,在劉璟的引領下,赤身負荊出城。
擴廓父子分別呈金冊寶印,九足白旗列於前。二十餘人,望著九足白旗的飄帶,泣不成聲。伯也台部的光榮與夢想,結束了!
“元-大撫軍院同知-齊王擴廓峪,率伯也台部族,一萬三千餘眾,向大明朝廷請降。”
“特獻齊王金印,九足白旗於駕前,望大王憐憫我部孤老,留我族血脈,祭祀祖先。”
說到這,擴廓峪麵露痛苦之色,哭腔說道:“今日,我率部投降,從此再無伯也台矣。”
齊王的金印,並不能吸引朱雄英,真正吸引他,是擴廓睿手中的“九足白旗”。同體白色的大旗,上麵有九條飄帶。
《我的治愈係遊戲》
在蒙古帝國中,這東西作用堪比-節鉞,擁有這種器物後,統帥可以代替皇帝出征,還可不用請示,直接斬殺那些違背軍令的戰將。
隨著蒙古帝國疆域的擴大,“九足白旗”本身就成為蒙古帝國的象征。它被視為每次出征的守護神。出征以前,人們會祭拜它。勝利後,也要舉行相應的祭祀。
是為大汗的象征,這是元帝賜給王保保,調度天下兵馬“肅清江淮”的憑證。
摸著旗杆,朱雄英沉聲言道:“當年,蒙古攻伐金國,成吉思汗曾對木華黎說:太行之北,朕自經略。太行以南,卿自勉之。”
“賜予了一麵九足白旗,以為憑證,並曰:木華黎建此旗以號令,如朕親臨。可是此旗啊?”
劉璟也是微微一笑,連聲讚歎,殿下不愧是韓公高足,學貫中外,博古通今。可現在是受降呢,劉璟不得不他,眼下不是賞玩的場合。
朱雄英當然知道他話中的含義,可他的確是故意為之的。勝利者,就該有勝利者的姿態,折服了伯也台部,俘虜王保保兒孫,是有重大意義的。
咳咳,咳嗽了兩聲,朱雄英擺了擺手,身後的侍衛便收下了金印、白旗,他也親自給擴廓父子鬆綁,並將自己的披風,為擴廓峪披上。
“昔年,本王在皇帝駕前聽教,陛下每每提及尊父,便挽額自歎。”
“陛下說,擴廓帖木兒才不及其父,然崎區塞上,卒全忠孝,奇男子也。”
皇帝也一直以未能收服王保保引以為憾,每每告戒朱雄英,將來若遇到其子孫,必須收下留情,留下奇男子的血脈。
現在好了,伯也台部能順應天下大勢,歸降歸明,便猶如唐之契必何力,阿史那思摩,成為大明軍隊的基石。
回頭,他會俱本進京,為擴廓以下將校,及所部族人請封,從軍者單獨編成一軍,仍由其父子統帥,不願從軍者遷入關中,給其田土。
朱雄英的豐厚條件,可是把擴廓等伯也台將校,感動的痛哭流涕,又是磕頭又是作揖的。
可冷眼旁觀的耿炳文心裏卻門清兒。碰上伯也台部,完全是瞎貓碰上死耗子,誤打誤撞撞上的,根本就不是原來的計劃。
如果不是伯也台部投降的夠快,此刻他們估計要身處刀山火海了。至於,殿下口中皇帝的話,半真半假吧,完全是應付局。要是,再晚一時半刻,七十門大炮同時開火,就要炮火熔城了。
“殿下,是不是該擺酒宴了,酒宴過後,擴廓將軍還有一份大禮進獻呢?”
大禮,什麽大禮?
見劉璟異常認真,擴廓峪又一臉愧色,朱雄英雖然湖塗,但也點了點頭。隨即下令,大擺宴席,為伯也台部的勇士們,接風洗塵。
席間,朱雄英還擴廓峪引薦了兩位故人,沉陽侯-察罕改,其弟-佛家奴。雖然納哈出死了,但他的兩個兒子,依然是大明的勳貴。
“將軍,千萬不要以為,他們掛名的勳貴,是為了羈縻蒙古。”
“他們倆是貨真價實的東宮屬官,我父王的心腹,沒有太子的手令,本王也是叫不動的。”
朱雄英的意思很明白,隻要真心效忠大明,無論是錢財還官位,大明朝廷都絕不吝嗇。可如果學叔父-脫因帖木兒那般,降而複叛,便是隻有死路一條。大明能容得下降將,卻容不得叛徒,如何為臣,如何做人,都在擴廓父子一念之間。
“是是是,殿下教訓的是。臣聽劉先生說過,殿下過去對我的姑母-秦王妃有恩。”
“如今又折節相待微臣父子等人,臣及伯也台全族,感念殿下的恩德,誓死效忠殿下,效忠大明。”
把朱雄英放在前麵,是因為擴廓峪有投效之意。既然當了降將,總得在大明朝廷有所依靠。虞王是東宮嫡長子,是大明未來的儲君,靠上他,伯也台部才能活。
而聽懂其意的朱雄英,卻擺了擺手,糾正了擴廓峪言語錯漏:“是誓死效忠陛下,效忠太子。咱們都是人臣,怎可私相授受呢,下不為例啊!”
帳中自耿炳文以下,除了鐵鉉、劉璟寥寥數人,皆是皇帝、太子的心腹。朱雄英的功勞再大,也不能自恃其功,逾越人主。
別看這半年,大夥的關係融洽的很,關乎大節之事,耿炳文等可不會馬虎。若是朱雄英,坦然接受了擴廓峪的效忠,今天晚上就會有一把奏章,飛報武英、文華兩殿。
為了緩解尷尬,朱雄英還提議,由他、耿炳文、擴廓峪共飲三盞,從此同殿為臣,拱衛大明。過去的恩恩怨怨,也隨著這三盞酒一筆勾銷,煙消雲散。
......,宴會散場,諸人離席之時,朱雄英卻叫住了耿炳文:“長興侯留步,咱們一道到後麵喝些茶水,醒醒酒。”
宴會之前,劉璟與他說了幾句,那份大禮,竟然在戰前被耿炳文的戲言所言中。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份禮物,朱雄英是一點要吃的。
可在吃之前,他得與耿炳文把“光”通透了,同時做一些布置。小心駛得萬年船,越是唾手可得,越是要小心,朱雄英可不想陰溝裏翻了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