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田壟

字數:4212   加入書籤

A+A-




    孝昌元年(公元525年)以來,河北戰亂天災頻繁,人口流散。
    三年前,即武泰元年(公元528年),葛榮破滄州,大肆屠戮百姓,死者十之八九。
    今年,又有劉靈助裹挾滄州之民叛亂、劉海寶響應信都高氏兄弟占據滄州、以及刁整襲殺劉海寶。
    滄州百姓不能說是水深火熱,至少也算民不聊生。
    這也是高歡能夠迅速得到河北民眾擁護的主要原因,畢竟滄州發生的這些隻是河北之地的一個縮影,民眾迫切需要一位軍事強人的出現,恢複社會秩序。
    太平年間,土地甚為緊俏,然而到了朝不保夕的亂世,卻最是廉價。
    因葛榮屠戮等禍事,滄州出現大量無主之地,當高澄領十五萬鮮卑婦孺抵達滄州之後,立即為鮮卑部民分配土地,發放小麥種子,並拿出錢財請滄州的莊稼漢們指導鮮卑部民耕種。
    鮮卑部民過夠了苦日子,史載他們在並、肆二州的生活狀況是‘降戶掘黃鼠而食之,皆麵無穀色。’
    得到土地、種子,鮮卑部民們熱情高漲,他們為了向漢人請教耕種,自發開始學習漢話。
    高澄也按照自己向高歡的提議,為其中成績突出者提供獎勵,進一步激發了鮮卑部民的學習熱情。
    這是高澄與高歡的最大區別,高歡心中所想是擊敗爾朱氏,他的重心放在軍事層麵,滄州殘破,取之無益,所以他選擇兩頭和稀泥,苦一苦冀州百姓。
    他能夠接受高澄取滄州的最大原因是,高澄將兩萬餘將士及家卷留在冀州,把十五萬婦孺包袱自己背上,帶往滄州謀生,如此,既緩和冀州人地矛盾,又不損傷高歡軍事實力。
    時值盛夏,綠蔭蔥蔥。
    滄州田壟間,一派忙碌景象。
    渤海王世子高澄一身粗布短衣,頂著烈日帶領鮮卑部民們在田間農作。
    雖然作秀的意味很濃厚,但架不住樸實的勞動人民就吃這一套。
    他的皮膚不再似過往白如美玉,俊美的麵容上也有許多皮屑。
    送食的稚童們成群結隊,背誦著高澄改編的三字經而來。
    “大家夥都休息下吧。”
    高澄呼喊道。
    眾人紛紛響應。
    烈日底下耕種,夠苦、夠累,但受夠顛沛流離之苦的鮮卑部民們卻樂在其中,這一份安穩是他們所希冀的。
    有幾個稚童在父母的授意下,捧著炊餅獻給高澄。
    這可不是擔心中毒,而讓親衛試吃的時候,高澄接過炊餅就啃,甚至吃得太急,嗆著了,不斷咳嗽。
    眾人哄笑起來,笑聲中沒有嘲弄,高澄接過侍衛遞上的水壺,狠狠灌了兩口,這才順過氣來。
    高澄明白,如今鮮卑部民們對自己的尊敬,不再隻是因為他渤海王世子的身份。
    “世子,今天還講不講故事?”
    有名六、七歲的鮮卑少年大著膽子問道。
    “上次講到哪了?”
    高澄看向周圍的稚童們。
    眾人紛紛興奮起來:
    “講到西伯文王,遇著了垂釣的薑子牙。”
    “快來呀,世子又要講故事了。”
    也有稚童呼喚玩伴。
    一時間高澄身邊被擠得滿滿的。
    “好啦,安靜,咱們今天接著說《封神榜》。”
    高澄很喜歡這樣的生活,他輾轉於滄州各處鮮卑部民的耕地區,與他們共同耕種,十一歲的身子不能長時間勞累,他就會在田壟上為鮮卑少年們講故事,選擇的也是充滿想象力的《封神榜》。
    這一講,就是整個下午,太陽西斜,高澄在親衛們的護衛下回到滄州治所饒安城。
    “子惠何必這般辛苦自己。”
    滄州鎮將段韶勸諫道。
    高澄搖了搖頭,沒有說話,他確實累了。
    泡了會腳,高澄立即動身去找段榮,詢問道:
    “姨父,漢民如今又是什麽看法?”
    “世子治理滄州以來,與民眾約定恢複舊時稅製,百姓無不稱頌。”
    北魏稅收不低,高澄並非不想降低稅率,可他有十五萬鮮卑婦孺要養,田地裏的莊稼也不可能短時間內成熟。
    但滄州民眾依然對他歌功頌德,畢竟在兵荒馬亂的時候,亂兵們可不會管你具體稅多少,田地裏的莊稼熟了,搶就是。
    《仙木奇緣》
    如今高澄約定恢複稅製,百姓自己好歹能留口吃的。
    更何況他還承諾,一旦鮮卑部民能夠自給,稅率會進一步降低,滄州百姓也有了盼頭。
    對於段榮所說,高澄還不放心,反複交代道:
    “收稅時,切忌層層剝削,我們與民眾約定多少,便收多少,商鞅主大國尚要立信,我等治小州,更需民眾信服。”
    段榮連聲答應,又催促高澄早些回去休息。
    段榮在高歡親族中算是一個另類,他推崇仁愛寬恕,這與高澄相契合。
    又有高澄與段韶的香火情,因此對高澄甚是愛護。
    在高澄、段榮用心治理滄州時,高歡也在冀州積極整軍備戰。
    五月末尾,一名年輕人扶著老母,由洛陽來到信都。
    “洪略,你終於來了。”
    高歡見到年輕人,很是高興。
    “阿母聽聞兄長至信都,命嶽前來兄長帳下聽用。”
    高歡喜不自勝,趕緊又命家卷以子孫之禮,誠心拜會年輕人的老母。
    年輕人叫高嶽,才二十歲,是高歡的堂兄弟。
    高歡擔任信使期間,往返懷朔、洛陽兩地,在洛陽時,便居住在高嶽家中。
    兩人雖隻是堂兄弟,關係卻比高琛以及早夭的高惠寶這兩位異母兄弟更為親近。
    畢竟高歡之父再娶之後,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將高歡寄養在女婿尉景家中,這也導致了高歡與異母兄弟之間,感情並不深厚。
    高嶽身材魁偉,有器量,高歡與他相交日久,知道他有領軍之能,當即任他為麾下督將,自領一部。
    “高王,怎麽不見你說的阿惠?”
    高嶽老母山氏疑惑道。
    “嬸嬸切莫如此稱呼,依舊喚我賀六渾便是,阿惠在滄州領民,我即刻命人前去招他回來。”
    “莫要這般,免得耽誤大事。”
    山氏連忙拒絕。
    高歡笑道:
    “向嬸嬸請安才是最大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