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太子冊封大典
字數:6909 加入書籤
張天師被殺後,天師府就被三千火器兵團團圍住,控製了起來。
那名帶頭的火器營軍官名叫黃洪瑞,從前做過皇帝陛下的貼身暗衛,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
江西巡檢談方軍進士出身,文人一個,從前靠著傑出的鑽營爬到這個位置,卻是個能力極為平庸的人。
碰上渾身都是殺氣的前暗衛頭子黃洪瑞,嚇得兩股戰戰,話都講不利索,還笑得一臉討好,尊稱黃洪瑞一聲“天使大人”。
黃洪瑞心裏看不起他,可到底這位品級比自己高。別瞧這家夥現在縮頭縮腦的樣子,誰知道他一轉身是不是就給皇帝寫折子彈劾自己!
文人都陰毒得很。
所以黃洪瑞還是有禮貌地朝談方軍拱拱手,口稱一聲拜見上官。
談方軍聽到這聲上官之後,大腿立刻不抖了,清清嗓子,背也終於挺直了。
黃洪瑞說這群道士私造火器,有逆謀造反的嫌疑,整個龍虎山這麽大,他的三千兵不夠用,讓談大人從各府衛所再調一千五百衛所兵過來。
九江衛、南昌衛、廣信衛、撫州衛、贛州衛等十餘個衛所接到通知,全都喜滋滋地立刻點齊人馬,屁顛屁顛地趕過去了。
誰都知道天師府是頭大肥羊,占著十幾萬畝良田不交稅,江西的衛所兵的糧餉本就常年不足,生活得十分困頓,若是遇上個迷信的長官,他們就更慘了。
更過分的是,除了有信徒主動向道觀捐獻香油錢,居然還有道士定期上門收取的。
天師府的道士親自送平安符、康健符過來,豈有不交錢的道理?那跟打劫有什麽分別?
如今上頭來人處理這顆大毒瘤,那天師府的金庫多半要被抄,上頭人分肉吃,他們還不興跟著喝點湯?——
京城。
太子袞服已經被送到。
潛邸從前的“肅王府匾額”也被拆掉了,據說太子冊封禮之後會被換成“太子府”。
皇帝說,之所以不在紫禁城內設東宮,是為了叫李昭成為他在宮外的眼睛。
但宋清月覺得,還有一多半的原因是皇帝想省錢。
東宮設在宮內,東宮的一應開支理應由內務府出。
現在太子府設在宮外,他就還能像是從前那樣每年給一次爵祿,忘記提一句,內務府已經欠晉王府五年爵祿了。折銀二十多萬兩的爵祿,除了李昭剛封親王的時候發過兩年,第三年就開始找各種理由拖著不發。
李昭和宋清月不差錢,懶得去計較,後麵索性連理由都不找,反正就是不發了。
當然,皇帝也不隻欺負李昭。其實皇帝每年都會給宗人府一個爵祿總預算,這個預算肯定是不夠足額發放的,他也不說給誰不給誰,就讓宗令大人自己看著辦,反正錢就那麽多,多一分他都不會掏。
於是每到年關的時候,宗令大人都絞盡腦汁找各種理由打折扣、拖欠。
要是有宗親找上門來說理,宗令老大人就把嫡長皇子李昭拉出來說事兒:你瞧,大殿下今兒一個子兒沒拿到呢,你們好歹拿到一點了,就知足吧!而且皇帝不是說了麽,各“王府”下頭的劉家子孫,出了三服的旁支子弟,王府有義務給每人分二十畝田,加一百兩紋銀,之後他們就算被開除出宗籍。沒了宗籍,他們做生意、科舉就都沒有任何阻礙了。
至於三代以內的,雖然不能科舉,但是皇帝有不讓大家參加數學競賽嗎?還有科學學院、醫學學院,隻要他們願意,被錄取都不是難事,隻要能從這些學院順利畢業,自食其力不成問題。
且不說皇帝的摳門。
潛邸中路的正廳內,宋清月正拿著李昭將要在冊封典禮上戴的冕冠瞧呢。
玄表朱裏,前圓後方,前後各九旒。
每旒五采繅九就,貫五采玉九,赤、白、青、黃、黑相次。
用手指輕輕撥弄,就會發出好聽的聲響。
李昭坐在一邊看著她笑:“不去試試你的太子妃禮服?那頂珍珠冠你也戴戴看,合適不合適。”
宋清月嘖了一聲,放下手裏的太子冠冕,一屁股坐到李昭腿上,抱著他的脖子像隻貓兒一般輕輕蹭他。
“怎麽了?”李昭環住她的腰身,側臉在她麵頰上親了親。
宋清月心裏想的是,當了太子之後,他就更進一步了。
屆時,京中定會有無數官員希望將自家女兒塞進太子府後院。
她想問他,你會變心嗎?會一直像現在這樣愛我嗎?
可這麽問實在太傻了。
於是她隻張口在他唇上咬了一口。
李昭一巴掌拍上她的屁股,捏住她的下巴,邪氣地笑著:“今兒不是日子,你惹這火?”
宋清月媚眼如絲地他一眼,碰住他的麵頰便狠狠親上去。
李昭享受地閉上眼睛,接受娘子少有的火熱,順便讓她換了姿勢,跨坐在自己腰上,緊緊抱住,親得難舍難分。
兩人好不容易分開,他用拇指揉撚著女人水潤潤的唇瓣,眼底全是欲色,喘著氣問道:“妖精,這是鬧哪一出?”
那妖精隻抱著他的脖子撒嬌:“你要不要嘛!不要拉倒!”
“瞧你委屈的,為夫還能餓著你……”
男人沉沉地笑,就那麽抱著他的妖精站起身,一邊親,一邊邁著大長腿去了偏廂房。
冊封大典定在十月初十。
李昭穿著玄色袞服,跟在皇帝身後,早上先去太廟將這個消息告訴列祖列宗,順便祭祀一番,請祖宗們保佑大周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接著皇帝先帶著文武百官回宮,等皇帝在太和寶殿坐定,文武百官也整整齊齊列隊完畢後,李昭再帶著一杆儀仗隊,從紫禁城那平日裏不常開的午門正門慢慢走進去,走過金水橋,再穿過太和門,一直走到太和殿的台階下頭。
秉筆大太監汪祿恩這時候會走出來宣讀冊封詔書,接著李昭走上台階去,皇帝當著百官的麵往他腦袋上扣上九旒冠冕,插上金簪。
皇帝再賜金冊、金寶,這就算禮成了。
當然,這些宋清月都是看不著的,她隻是在禮部尚書親自來府上,將典禮流程告知李昭的時候,在邊上聽聽罷了。
冊封太子的時候,她得穿著禮服、戴著鳳冠在外頭等著。
原本照理應該站著等的,不過李昭嚇唬禮部的官員,要是把他的太子妃累暈過去,他就擰了他們的腦袋,這才為宋清月爭取到了坐在轎子裏等的特權。
這日下午,兩位太子側妃和四位太子良娣也會跟著太子妃一並冊封。
不消說,兩位側妃乃是寧越瑤和雲鷹郡主。
好久不見寧越瑤,她麵色蠟黃,消瘦得厲害。
雲鷹郡主則愈發圓潤,穿著比寧遠瑤大出兩號的禮服裙子,一臉傻樂。
至於四位良娣,除了梁瞳悅、沈微歌、歐南觀三人,皇帝本想再塞一個烏斯藏宣慰司同知(南藏地區某大部落繼承人)的妹妹給李昭的,卻是被李昭拒絕了,皇帝沒辦法,隻能將人收在了自己的後宮,至於太子府多出來的這一個良娣的位置,宋清月給了多年以來在建設女校的事情上十分積極出錢出力的燕九畹。
燕九畹很高興,她早就不指望自己能得到寵愛了。可若是能獲得更高的地位,自家父兄就能獲得好處。父親雖然未被升職,可有她這個太子良娣在,就沒人敢欺負她爹爹,她哥哥更是獲得了遼東的鹽引,可以在遼東地區合法販賣官鹽。
梁瞳悅、沈微歌、歐南觀都看不起燕九畹,可事實就是,燕九畹在王府裏的待遇比他們三人都好。
冊封太子妃的典禮比冊封太子的典禮差不多,要從午門走進去,一直走一直走,走到太和殿才能停下,宋清月走得氣喘籲籲,不住在心裏吐槽,皇宮真的太大了!
她端著板正的姿勢聽汪公公宣讀冊封太子妃的聖旨之後,接受李昭遞來的金冊和金寶,然後跟李昭手拉著手,接受眾臣朝拜。
到此為止,還不能歇口氣。
還要冊封太子側妃和太子良娣。
不過皇帝顯然也是個怕麻煩的,六個人的冊封聖旨則合並在了一封聖旨裏頭,寧越瑤跟雲鷹並排站在前頭接過金冊後,要給宋清月行跪拜禮。
看著那女人高高站在台階上睥睨自己的冷漠眼神,一股深而又深的屈辱感好像墜在她腳踝上的鉛坨一般,將她往更深的地方拉扯,伴隨而來的是一股無力的窒息感。
宋清月瞧著寧越瑤臉色不好看,害怕她當眾倒下去,好在寧越瑤那股不服輸的勁頭,讓她撐住了。
不過大典之後,她便病倒了。
孟晚楓過來把了脈,氣血兩虧,肝氣鬱結,不是長壽之相。
“藥物隻能起到一點微弱的輔助作用,關鍵的症結還在心病上。若是你自己能想開些,這病便能不治而愈。”看到她這副模樣,孟晚楓感覺就好像是看到了上一世的自己,不服輸,不甘心,執迷不悟,傷心傷身,最後落個不得好死的下場。
寧越瑤如今一臉刻薄的樣子,連眼神都像是帶著刀子。
她惡狠狠看向孟晚楓:“你同情我?你有什麽資格同情我?!滾,滾出去!我就算死了也比你高貴!”
孟晚楓感覺自己莫名其妙被打了一巴掌似的,告誡自己一聲不生氣,生氣傷肝。寫下藥方後,就讓徒弟們收拾醫藥箱,準備離開,臨走還告訴宋清月,說往後寧側妃病了,千萬別找她,婦科醫院、太醫院多得是醫生,她不願意伺候那位姑奶奶。
宋清月笑著跟她賠了罪,叫孟晚楓給自己診了個平安脈,讓白嬤嬤給孟晚楓還有她的幾位愛徒們一人塞了一盒糕點,和和氣氣地將人送走了。
——
十月中旬,秋收完全結束。
黃洪瑞的確打開了天師府的地窖,裏頭滿滿的金銀珠寶簡直要閃瞎眾人的眼睛。
每個人眼中都閃著垂涎的光。
江西廣信府知府捧著黃冊與本地魚鱗圖冊來了。廣信府下轄貴溪縣的縣令也帶著縣衙的書吏們高高興興地前來輔助此次分田任務。
往後,那十幾萬畝田可都是能收稅的地兒啦!
說不準他也能從天師府的金庫裏得一兩根金條呢!
不過黃洪瑞當著眾人麵暫時將金庫重新鎖上了,一共上了六把鎖,自己身上放兩把,信任江西布政使手裏放一把,巡檢手裏放一把,廣信府知府一把,再有江西本地的錦衣衛指揮使手裏也有一把。
黃洪瑞道:“等審計司的諸位清丈完畢,分完田再說。另外太子殿下吩咐了,讓佃戶開訴苦大會,作惡多的道士就地正法,為小惡者送去修路、挖礦、架電纜,為期兩年到五年不等。往後天師府改為江西科學學院,剩下有修藥學,懂煉丹,或是會看天相、知地理的道士送去京城,沒本事的,一人分四畝田,讓他們還俗自力更生。至於那些天師府的佃戶,先統計十三歲以上丁口,不論男女,凡十三歲以上者,得五畝田。”
“不論男女?!”廣信知府驚道。
“嗯,太子殿下是這麽吩咐的。”黃洪瑞微揚著下巴說道。
“可若是田不夠分,該當如何?”貴溪縣令問。
黃洪瑞道:“按本地市價,用銀兩代償。”稍後,他又補充一句,“諸位,這事可做不得假。太子殿下說了,明天春耕時節,他會親臨江西視察。諸位這次若是貪心不足,那便是拿自己的項上人頭開玩笑。”
大家聽完,麵色都不大好。
原本拿到鑰匙的,都覺得自己是可以分一杯羹的人。
可照太子殿下吩咐的法子分田,可剩不下多少油水給他們分了啊!
此時此刻,站在此處的每個人心裏不免都會那位新上位的太子殿下犯起了嘀咕。
“諸位可還有什麽問題?”
貴溪縣令弱弱舉手:“若是女方出嫁,她分得的田產,當如何是好?”
這是個好問題!
黃洪瑞答不上來,隻好道:“待本官發電報,請示殿下再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