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懸瓠城外張達亡
字數:6297 加入書籤
宇文至此時眼神飄忽不定,左手捏著信的一角不停的思索。
拓跋遠被斬殺的消息傳到襄陽之後沒多久,蕭涼的求救信也不期而至。
西秦大將軍宇文至此時已然是有點騎虎難下之意,若是發兵救援蕭涼,則擔心被義陽的齊軍偷襲襄陽,若是不發兵,則江陵必丟無疑。
想到蕭涼這個廢物點心,宇文至也是有點氣不從一出來的感覺,宇文至將信丟到一邊,狠狠的握了握手中的拳頭,最終也隻能長歎一口氣,決定放棄蕭涼。
此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宇文至循聲望去,隻看到宇文及急匆匆的走了進來,手中還拿著一封密信。
宇文及一邊將密信遞給宇文至,一麵說道:“陛下有令,讓哥哥回長安。”
宇文至聽到這話,隻是斜視了宇文及一眼,隨後氣定神閑的拿起了信開始看了起來。
原來幾日前虎牢關守將李思政追著陳虎一頓爆打,讓陳虎不敢在虎牢關外紮營,白天也不敢大舉進攻虎牢,就一直裝腔作勢。
可是另一頭的傅遠急啊,取關攻勢愈加猛烈,但是缺少了陳虎在另一側的牽製,李思政就能安排更多人手抵抗傅遠,傅遠雖然也是名將,但是攻打如此狹隘的關口,自然是輕易不可取,通曉軍事的傅遠一下就察覺到肯定是另一頭的陳虎沒有盡心攻打。
於是傅遠派人走山路繞過虎牢,督促陳虎趕緊發兵雙方合力攻打,陳虎已經被殺破了膽,哪裏敢大營,傅遠的使者氣不過,揚言要將此事捅到元善麵前去。
陳虎無奈之下,隻好在傅遠使者的監視下發兵攻打虎牢關,李思政看陳虎個軟柿子又來了,當下便冒了個險,將大半兵力放在虎牢西側,隨後趁陳虎中途修整的時候居然從關內殺出。
陳虎根本沒料到李思政居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出關迎戰,驚慌失措之下被李思政麾下猛將段月斬於馬下,虎牢守軍追擊二十裏方才退回虎牢。
此戰殺的西秦兵馬丟盔棄甲,死者已萬餘,主將身死,傅遠的使者僥幸逃脫,倉皇逃到長安向元善報信。
另一側的傅遠大軍,本來攻勢正急,看到李思政突然拿出了陳虎的帥旗,同時陳虎的頭顱也高掛在帥旗之上,頓時軍心毫無鬥誌。
段月又是趁機一陣攻殺,擊退了傅遠大軍,傅遠隻好暫時退到弘農。
朝會之上,元善已經近乎瘋狂,歇斯底裏的吼道:“諸位可都是國之棟梁,如今區區一個虎牢,結二十萬大軍都不可破,反而還死了主將!如今若不能打通虎牢與傅遠會師,傅遠要麽戰死在虎牢外,要麽就是投降閔觀!”
朝下眾臣盡皆唯唯諾諾,彼此張望,但是無人敢出聲。
元善走下龍階,在眾人麵前來回巡視,看到文官集團臉色難看,而武將集團更是都低下了頭。
西秦武將並非沒有能人,但是都知道這個活不是個好差事,要是辦砸了,豈不是腦袋要搬家。
此時司空崔瑾說道:“陛下,虎牢易守難攻,以往攻破虎牢唯有斷其糧草,待敵自潰,但是胡華將弘農倉的糧食悉數搬運到了虎牢,足以讓虎牢堅守一年,何況李思政又是有名的守將,其麾下大將段月更是萬人敵。強攻不可取,”
“朕要的是方法,而不是廢話!”元善聽到崔瑾侃侃而談,心中甚為火大,其中道理他又豈能不知。
“陛下,如今唯有調回宇文至將軍,同時以襄樊兩地為籌碼,和南齊和談,將兩地歸還給南齊,南齊近日已經蠢蠢欲動,廣陵軍已經先回攻克了鍾離淮陰,收複了南豫州之地。目前正盤踞在淮河,若是讓其進攻彭城,則傅將軍進退失據,方才大難臨頭。”崔瑾此時也不賣關子了,老實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此話又讓元善感到莫名的心煩,自己苦心經營數年,方才將南朝打的隻有半天天下,如今若是直接放棄了襄樊之地,蕭涼必然潰敗,屆時南齊實力恢複,自己不是給韋然白做了一回打工人,
崔瑾善於察言觀色,看到元善臉色,便知道他心中不願,故而不再多說。
此時驃騎將軍可朱天光站了出來說道:“陛下,末將覺得司空所言並非不無道理,如今我們的死敵乃是元幀而非蕭炬。一味的將心思放在江南之地,卻不想著鏟除閔觀,此為大忌。我朝和關東都自稱大秦正統,若是不能剿滅閔觀,何以在北方自立?江南之地,待我朝一統北方,又有何懼?”
可朱天光,鮮卑人,昔日跟隨北燕沮渠氏起家,受祖上萌蔭,故而在元稹在位時就位列虎賁中郎將,元善繼位後為了拉攏鮮卑勢力,故而大肆封賞鮮卑族人。
元善也覺得可朱天光說的有道理,但是讓他因此放棄好不容易到手的襄陽樊城,他還是有點於心不忍。
崔瑾見元善有所動搖,又有大紅人可朱天光支持自己的意見,立刻說道:“陛下,閔觀狼子野心,在關東地區部署久已,如今好不容易有傅遠將軍破局,我朝必須讓南齊罷兵,不然韋然若是再攻取兩淮之地,閔觀必然奪回河南之地。根據戶籍記載,關東之地有人口一千五百餘萬,而關內隻有人口六百餘萬,我等反而成為最弱之國。”
饒是元善在怎麽剛愎自用,此刻也坐不住了。
在古代人口基數決定了國家實力,故而元善此時立刻發令道:“傳旨宇文至,令其將襄樊人口全部遷徙到宛城,同時派人和南齊和談,至於蕭涼,就令其自生自滅吧。”
故而宇文至看到密信和詔書後,也是頭大不已。
司馬臨海此時也聞聲趕來,聽完宇文至的敘述後,則是一拍桌子罵道:“這崔瑾真草包,閔觀並非善類,韋然也非幼稚孩童。南齊和東秦乃是利益所使,我朝如今要和南齊和談,豈不是給了南齊反複橫跳最好的機會。以後韋然定然是不是來訛詐我等!”
宇文至聞言雖然憤怒,但是也無計可施:“陛下聖旨已下,我等先開始逐步遷徙襄樊百姓吧,此地還有人口四十餘萬,遷徙也需要時日。”
宇文至隨後令其弟宇文及前往郢州,告知崔誥雙方罷兵之意。
韋然此刻已經在義陽休整完畢,令張達領兵三萬攻打懸瓠城,用以警告西秦。
自己則是領兵沿江而下,準備在胡墅登陸,從正麵進攻合肥。
臨行之前,韋然再三告誡張達:“懸瓠城乃是堅城,不必強求,形勢不妙就立刻退往義陽。”
張達領命而去,但是卻被韋然害苦了一把。
拓跋偉被放走之後,被沒有回到長安,反而是來到了懸瓠城,通過拓跋遠的令牌順利見到了鎮守懸瓠的宋王元保,宋王元保乃是元善之侄,雖然年輕但是頗有魄力。
聽到拓跋遠已死的消息,元保之是淡淡說道:“拓跋公子生性豪爽,北人作戰隻講勇武,不通謀略,碰到韋然必敗無疑,此事早在意料之中,倒是宇文至,明知道韋然狡詐無比,怎還能如此用兵。”
一句話就將宇文家族推掉了拓跋家族的對立麵,拓跋偉也隻能連聲稱是,隨後拓跋偉對元保說道:“宋王,如今末將有一策,或可令宋王立下大功。”
元保一聽,頓時喜上眉梢,但是隨後又恢複了平靜,對拓跋偉說道:“將軍有何良策,盡管道來。”
“末將偶然得知,韋然打算從三麵進攻兩淮,其一是廣陵出發,進攻原南朝豫州之地,隨後囤兵淮河,震懾彭城。其二,水陸從江北登陸,進攻合肥,其三則是從義陽出兵,攻打懸瓠,扼住糧道,令大軍不可兼顧。”
拓跋偉的話令元保也是心驚肉跳,但是又不免生疑:“如此行軍機密,將軍怎會知曉?”
拓跋偉則是說道:“我被關押在軍中之時,有兩名偏將喝醉了被我聽到。我起初也擔心乃是韋然的計,但是隨後一想,行軍路線,並非什麽見不得光的事情。將軍在路上設伏,若是南齊軍未至,則將軍也不過損失了時間,若是南齊大軍到來,將軍豈不是大功一件,昔日韋然麾下猛將張貴就兵敗懸瓠,今日將軍讓昨日重現,豈不是美事一樁。”
一番話說的元保當真是熱血澎湃,當下便下令前往山口設置伏兵。
韋然本以為放走拓跋偉之後,拓跋偉定然會去長安告狀,從而讓元善猜忌宇文至,但是沒想到拓跋偉雖然是家奴,但是並非常人,不然也不會被拓跋俊安排給拓跋遠。
張達此時行軍出了義陽,義陽通往懸瓠多是山路,故而行軍頗慢。
加之韋然之前所言,糧草運輸在此地頗為不易,張達故而又不敢急行軍,隻能一邊行軍一邊接應糧草。
義陽守將王顯也知道這個情況,所以都是派精銳士卒押送糧草,而並非使用普通的民兵。
張達一麵行軍,一麵派探子探路。但是由於行軍時間過長,導致張達一時之間有了錯覺,懸瓠守軍可能並無防備,故而逐漸放鬆了警惕。
張達兵至斜陽穀時,方才感覺到了不對。此處寂靜無聲,看似毫無人煙,但是敏銳的嗅覺還是讓張達感覺到了危險。
就在張達準備派人上山摸索之時,突然漫天箭雨從山上宣泄而出。
一時之間張達之軍損失慘重,兵荒馬亂之下,連張達都被巨石砸中馬匹被掀下了馬。
張達艱難的從地上站起,隨後喝道:“都不要亂,結好陣型。有序撤退。”
此時在後方數十裏外的南齊運糧軍隊,也感受到了動地之感,於是立刻判斷到前方遭遇了埋伏,於是趕忙丟下糧草輜重快速前去接應。
但是急行軍數裏後,王顯的部眾就陷入了絕望,前方的道路已經被巨石亂木堵塞,領軍將領一時之間不敢妄動,隻是令小股人馬嚐試搬開路中的障礙。
此時張達的軍陣頗為奇怪,前軍頗為整齊,而後軍已然潰敗,開始瘋狂的向回逃竄。
但是沿著原路返回的潰軍看到道路被堵塞,一部分人開始強行翻山想要逃脫,但是大部分人又隻好往前方逃跑。
張達此時剛剛準備好軍陣,準備迎戰麵前的元保,但是突然後方傳來了驚恐呐喊之聲,頓時張達好不容易整理好的前軍也被潰軍衝散。
張達頓時氣急,元保抓住機會,令大軍開始進攻張達。
此時山上的伏兵也盡數出擊,三麵追兵,後有自家潰兵,交戰隻片刻,張達部眾就徹底潰散。
三萬南齊大軍如同無頭蒼蠅一般抱頭鼠竄,張達見狀,更是肝膽俱裂,無心戀戰。
眼看張達也打算要逃,元保壓根不給張達機會,領親兵直取張達,張達無奈隻好回身抵抗,
隨著身邊親兵一個個倒下,張達已經被元保徹底包圍。
元保拿槍指著張達:“大勢已去,爾還不速速投降。”
張達眼看身邊已經沒有可用之人,但是卻不願意投降,隻是一把扯掉頭盔,扔於地上,隨後握緊手中長槍,向著元保衝去。
毫無懸念,張達還未到元保麵前,就被亂箭射殺,享年三十三歲。
後方的王顯軍隻能在路障後麵聽著前方軍隊的慘叫聲和求饒聲,但是卻無濟於事。
待到前方徹底沒了動靜之後,王顯部眾方敢放心大膽的去搬路障,許久之後,當道路被清理開來,留在南齊軍隊麵前的,隻有滿地的斷肢殘骸。
看到南齊士兵的屍體,剩餘的將士不由的抱頭痛哭。
隨後眾人方才找到了一具無頭的屍體,但是從身上的鎧甲和信物可以辨認出來,此人應當就是張達。
故而眾人隻好收斂了張達的屍體,丟棄糧草輜重,快速奔回義陽複命。
三萬南齊大軍全軍覆沒,無一聲還,此戰也讓元保之名在西秦徹底打響。
義陽的王顯得知情況後,先是錯愕不已,隨後隻好強忍淚水,令人迅速沿江去通知韋然:“速速告知秦王,張將軍中賊軍埋伏,全軍覆沒,已經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