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南齊血戰克彭城

字數:6220   加入書籤

A+A-


    就在西秦大敗突厥於榆林的時候,南齊也在淮北戰場取得大捷。
    劉仁業率軍從壽春奇襲彭城,彭城此時守軍不足兩萬,還都非勁旅。
    南齊不僅從壽春發兵,甚至還從鍾離方向在邵陽洲搭設浮橋,確保糧草能從南豫州方向轉運。
    劉仁業大軍五萬,隻一日就攻克了下邳,進而合圍彭城。
    彭城守將孫知遠乃是一個看似文弱的書生,大軍主力被抽調洛陽之時,孫知遠極力反對傅遠的行為,並且言之鑿鑿的說道:“如今強敵環伺,若主力盡出,南齊大軍定然趁虛而入,屆時我軍何以抵擋?”
    但是傅遠的想法顯然和孫知遠不同,大多數人想不通,傅遠割據兩淮之地,明明可以在三方左右逢源,非要插手洛陽的爛攤子事,一手好牌打的稀爛。
    一切還要從傅遠兵敗胡墅之後說起,時任胡墅將軍的傅遠乃是給其兄傅永打下手的一個小將領,因為射殺羊坎的功勞,故而在傅永死後成為了淮南守將,鎮守壽春和合肥。
    傅氏一族和閔觀交往甚密,閔觀在傅永死後讓傅遠承襲了傅永的爵位,試圖安穩傅遠之心,在這個時候宇文至也發覺到了淮南地區傅遠的重要性,開始有意和傅遠交好。
    宇文至年輕,有魄力很快就和傅遠打成一片,傅遠之母常年一個人在長安,也都是宇文述時常去看望和照拂,傅遠感恩其德,故而在北秦分裂之後,選擇站隊元善。
    有一日晚上,宇文至還在合肥之時,雙方曾探討過當今朝局。
    當時宇文至就感慨的說道:“如今朝堂之上,閔相和彭城王明爭暗鬥,雙方有意無意的將勢力往一處發展,關外之地,皆是閔觀親信,關內之地,皆是彭城王親信, 如此一來,我甚為憂慮啊。”
    傅遠聽到這話,順口就接了過來:“關外之地雖然富饒,但是無險可守,一旦兵發洛陽,攻陷虎牢,西側可從晉陽和洛陽兩處進兵,河北之地適合坐鎮中樞的城市,唯有鄴城和晉陽,我若是閔觀,定然選擇鄴城,晉陽實在是離關內太近了。”
    宇文至深以為然,隨後就試探的說道:“可是閔觀必然會在洛陽重兵防備,弘農糧草又足,短時間內難以得手啊。”
    傅遠此時就拍著胸脯說道:“這又何難?我派軍從淮南進軍,洛陽定然反應不急,屆時一戰可破洛陽。”
    宇文至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便沒有再言語。
    故而北秦分裂之後,傅遠得到消息第一時間就派兵北上,攻克了洛陽,隨後進軍虎牢,但是沒想到,宇文至並未將此事告知元善,並且自己又身在南朝襄陽之地,無力顧及河南戰事,導致無法兵貴神速,雙方在河陽等地僵持,將傅遠拖入了拉鋸戰的深淵之中。
    傅遠後來也是騎虎難下,想要放棄河南之地,但是南齊已經攻克了壽春,合圍了合肥,他就算班師回淮北,隻怕也是要遭到南齊和閔觀的兩麵毒打,若是直接撤軍回關內,手中的士兵都是兩淮人士,少不得要嘩變。
    故而局勢危難之下,傅遠也隻好在洛陽死磕,一磕就磕了半年之久。
    孫知遠看著城下列隊整齊的南齊軍隊,一時之間也有點茫然,大軍被傅遠調出,自己勸阻無果,彭城不論在怎麽守,恐怕結果都是一樣的。
    但是讓他就這樣投降,他也是一萬個不願的,故而在劉仁業圍困彭城之後,孫知遠一麵加緊城防,一麵派人在城內招募壯勇為兵。
    孫知遠在內城聚攏百姓,高聲喊道:“彭城乃我大秦在兩淮最重要的根,如今南人在外,一旦被他們攻破城池,我等還有活路嗎?為今之計,隻有眾位鄉親父老,和我一同竭力守城,方能守住這千年古城。”
    在孫知遠的一番鼓動之下,彭城百姓自發的拿起武器,沒有武器的就拿起農具,並且用馬糞等物作為守城工具,開始抵抗南齊大軍的進攻。
    在城內百姓的精誠合作之下,一時之間這彭城還難以攻克,劉仁業連續攻打數日,盡皆無功而返,反而損失了數千精銳,劉仁業對此鬱悶不已。
    反而還是雷朵兒看出了其中端倪,對劉仁業說道:“我看彭城守城之中,不乏有百姓,想來定是彭城當中並無多少士兵,故而彭城守將隻能鼓動百姓守城,鼓動百姓守城無非就是謠言我軍凶殘,秦王之父昔日鎮守兩淮,聽說在兩淮頗有賢明,不如以秦王之父的名義,看看能否讓城中百姓放下戒心。”
    劉仁業聽後,略一思索,覺得可行,於是令人寫滿告示,射入城中。
    此時孫知遠正在安排人修繕城防,突然親衛急匆匆的跑了過來,手中還拿著一紙告示,孫知元見狀,惱怒道:“何事如此驚慌?”
    親衛趕忙將告示遞上,說道:“齊軍將這些告示盡數射入城中,如今人心有所不穩。”
    孫知遠狐疑的拿起告示,隻見告示上寫到。
    北地動蕩不堪,傅遠拋棄爾等前往洛陽欲帶所部兵馬投誠長安,以謀求榮華富貴。
    我軍受命於天,前來收複兩淮之地,乃是秦王之主意。
    秦王之父昔日北地定南候韋智,在兩淮素有賢明,深得人心,故而秦王也將兩淮百姓當做自己的家人,命我前來攻城之時不肯襲擾百姓,同時也要多帶糧草,以免兩淮百姓受災。
    如今彭城百姓助紂為虐,困守彭城,我等既要收了彭城,又恐傷了城內百姓,百姓在家中安居樂業即可,為何還要登上城樓阻擋天軍?
    冤冤相報何時了,我觀城上之守軍竟然還有稚嫩兒童,彭城守將是人還是鬼?如此稚嫩兒童竟然也忍心派上城牆?
    城中百姓禁閉房門,不出即可,待我君攻克彭城,定然對百姓秋毫無犯,絕無可能傷害城中百姓,不然若是秦王怪罪,我何以麵對?
    麵對劉仁業洋洋灑灑的文章,孫知遠一時之間竟然有些手足無措,隨後他一把拉過親衛說道:“城內百姓如今狀態如何?”
    “將軍,不僅城內百姓,就連不少士兵看到此告示也都失去了戰心。定南候韋智經營兩淮數年,兩淮百姓都感恩其德,甚至還在多處為他設了祠堂,韋然如今仰仗其父的餘威,百姓盡皆畏服,如今如何是好?”
    聽到親衛的話,孫知遠趕忙登上城樓,看到不少士卒和百姓掩麵哭泣,更有老者抱著自己的孫子在牆角裏哭泣不已。
    孫知遠聞言,歎息不已,但是他身為秦將,又豈能帶頭投降,可是他也知道,若在強行要求百姓守城,必然激起變故。
    思前想後之下,孫知遠歎息著說道:“城內老小盡皆放回家,但是士卒不可,食大秦俸祿,就要為大秦辦事,士兵不可放過!”
    第二日,劉仁業在攻城時,發現彭城守軍人數銳減,便知道自己的告示有用,百姓已經不再為孫知遠守城,故而劉仁業大喜,令人猛攻彭城。
    齊軍作戰勇猛,數度登上彭城城頭,秦軍四麵受敵,每個城牆的守軍人數都數倍少於齊軍,相互救援之下,難免漏洞百出。
    就在齊軍即將攻破彭城之時,突然天降大雨,不少齊軍士兵從雲梯上滑落下去,劉仁業見狀狠狠的將手中武器砸於地上,罵道:“賊老天,讓我功虧一簣。”
    在劉仁業下令鳴金收兵之後,逃過一劫的孫知遠說道:“看來老天還是幫著我們,值此危難之時,突然天降甘露,令齊兵不得不收兵。”
    此後大雨連綿數日,淮河水位暴漲,淹沒了邵陽洲上的浮橋,南齊的補給一時之間難以送達。
    無奈之下,劉仁業隻好分兵前往南岸接應糧草,導致這幾日都無法攻城,孫知遠則趁機修繕城防。
    十日之後,劉仁業麵對已經修複好的城牆,也是哭笑不得,對著雷朵兒說道:“夫人,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數日大雨讓我軍數日努力付之一炬。”
    雷朵兒知道丈夫立功心切,趕忙寬慰道:“夫君莫急,彭城乃是徐州治所,本來就不是輕易可以攻克,昔日高將軍數千人阻擋宇文至十萬大軍數月,如今圍攻彭城才月餘,何必如此。我昔日在閩州,攻克一個山寨都需數日,何況一大城?”
    劉仁業也知道自己失言了,旋即說道:“夫人言之有理,隻是在懸瓠都取得大捷,我等率領主力,還拿不下一個殘城,實在是有愧於秦王。”
    雷朵兒立刻打趣的說道:“夫君這是什麽話,那照夫君之言,裴將軍此刻不是都沒臉見人了。”
    想到裴突圍攻合肥都四個月了,劉仁業也不由的搖搖頭,苦笑著說道:“裴將軍好福氣,每日圍著合肥城,什麽事都不用幹,補給從京口水陸直運到營中,據說裴將軍都開始訓練新兵了,從建康方向募兵,隨後拉到合肥替換自己的士卒。”
    雷朵兒也不由的啞然,裴突當真是不把合肥守軍當回事啊。
    大雨停後,劉仁業又令人開始猛攻彭城。
    彭城此時已經糧草近乎斷絕,城中之糧又要供給士兵,又要養活城內十萬人,城內百姓又無法去城外覓食,此時正值秋收,城外糧食已經盡皆被劉仁業率領部眾率先收割。
    劉仁業喜提糧食後,對城內喊話道:“城內百姓莫慌,待我破城之後,糧食自然會還給大家。”
    城上的孫知遠對此也是哭笑不得,對著親衛說道:“都說這韋然做事灑脫,非同凡響,如今看來,這南朝將領怎麽都和韋然一樣,如此不要臉!”
    親衛想笑但是笑不出來,因為南齊大軍又開始攻城了,修養數日之後,南齊大軍攻勢愈加凶猛,一日之內又數次登上城樓。
    秦軍士卒本身就戰力不足,加上糧草不足,士兵饑餓,堪堪打退了今日攻勢之後。
    孫知遠麵露憂愁,如今有戰力的士卒還有六千餘人,齊軍在這麽進攻下去,自己斷難抵擋了。
    看出孫知遠心思的親衛,對孫知遠說道:“將軍,如今我等替傅遠把守孤城月餘,傅遠不派絲毫援兵,我等已盡人臣之責,為了部眾的性命和將軍你的前途,我看不如降了吧。”
    話剛說完,孫知元一把抽出腰間的佩劍,指著親衛說道:“休要胡言,我等身為大秦臣子,怎可委身南朝?”
    親衛卻是說道:“將軍是大秦臣子,我又何嚐不是?隻是如今,外無援軍,城內缺糧,每日都有百姓被餓死,照此下去,城內難免產生瘧疾,到時彭城生靈塗炭,將軍所圖又是為何?就為了自己一個身後之名?”
    被親衛一番話說的啞口無言的孫知遠,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寶劍,對著北方跪了下去,拜了三拜。
    隨後孫知遠說道:“你出城去找劉仁業,就說我欲投降。”
    親衛自然知道孫知遠的意思,投降歸投降,條件還是要談的,於是趕忙應允。
    就在劉仁業罷兵回營之時,突然聽聞孫知遠派人來降,劉仁業大喜,於是趕忙喚來孫知遠的親信。
    待得知孫知遠的意圖後,劉仁業隻是說道:“我可以善待城內百姓,救助秦兵,不願留在我朝的,也可以自行回北方,但是孫將軍如何安置,不是我能決定的,此事得由秦王定奪。”
    親衛也知道劉仁業隻是先鋒大將,無權處置孫知遠,在得到劉仁業不會加害孫知遠的承諾後,便立刻返回了彭城。
    嘉義四年秋,彭城守將孫知遠投降。
    這是也自從蕭歡時代丟了彭城後,時隔二十年,南朝再次掌控淮北之地。
    劉仁業按照先前的要求,救治了城內的士兵百姓,將糧草分發給了城內百姓,所有秦軍都給予了銀兩,去留隨意。
    孫知遠則是被劉仁業安置到了壽春,等候韋然安排。
    在得到劉仁業的消息後,剛處置完朝中之事的韋然就下令,仍然任命孫知遠為徐州刺史,鎮守彭城,劉仁業為豫州刺史,將南豫州和壽春並未一處,治所遷至壽春,同時又命裴突在十日之內攻克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