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肥銀不流外人田

字數:7183   加入書籤

A+A-


    看來兩位大人也沒吃午飯,餓了。
    半柱香的功夫,三家店鋪易主了,月小嬋萬萬沒想到,新店主竟然還有她,她和趙瑄正式成為這三家店鋪的掌舵人。
    兩人一口同聲道:“就這辦吧。”
    邱閣主道:“請詳細說明。”
    寧雪霜笑了笑道:“那就請三位當著二位大人的麵簽字過戶吧。”
    這麽急,對待敵人就得快刀斬亂麻,省的反悔。
    寧雪霜出來圓場道:“我們也不為難你們三了,我們退一步。”
    段青青更是感動萬分,三流的琵琶師終於等到了她的春天,謝天謝地謝二位新小主。
    靜雅酒肆更名昭月酒肆,經營範圍擴大,除原有的賣百家之酒外,自己也開始釀酒,酒名月昭春,取自西湖西山之水,結合百家工藝,精釀而成,極具西湖風情,臨安特色。
    酒肆另配有各色小吃,與酒共飲,獨具風情。
    一壺月昭穿腸過,西湖風情醉心魂。
    誰家不解風與情,再來西湖飲一酌。
    聶小小私下還會練笛,這成為她的夢想,當務之急,是幫新店主經營好生意。
    有的酒確實烈,壯漢一杯就到,還總愛喝。
    她依舊得扛人。
    三店借西湖盛景,各具特色,聯合經營,引來遊客無數。
    想看曲娛樂的請去月滿樓西湖分店,吹拉彈唱,舞曲雜耍,皮影說書樣樣都有。
    想喝茶觀湖的請去嬋瑄茶館,西湖龍井喝膩了還有百家之茶,總有一款適合你。
    想喝酒吃肉品小吃的請去昭月酒肆,月昭春酒好喝不貴,這是自家釀的,也有別家的,更有保健的,甚有常規款,應有盡有。
    再不行,我們城內還有月滿樓總店,時刻等待你的光臨。
    月滿樓本就是臨安城內一流的娛樂場所,集三家西湖店鋪特色於一身,
    月滿樓之名,臨安之最,頌國之最,諸國之最。
    三位店原來的店家後來也是從獄卒口中得知,三家店鋪的生意成為西湖之最。
    這下他們都放心了,出獄後定要好好做人,帶著存款回老家做點小生意。
    這臨安國都,要心存善念才能長久。
    以後娘子也不能惹,小朋友更不能惹,要做個規規矩矩、心地善良的好頌民。
    她們的花魁也有了著落,新的舞台,她們定會光彩奪目。
    一個月後,清晨,沐春殿。
    離宗皇帝正在洗漱,今天起的確實有點晚了,昨晚陪寧雪霜又去西湖三家店鋪輪流轉了一圈。
    這叫肥銀不流外人田,自家照顧自家人。
    雖然離宗皇帝消費都是打六折,但是這還是一筆小錢。
    花錢還很累。
    但是離宗皇帝就是賤,他就喜歡為寧雪霜花錢,全到給她些賞賜了。
    她很喜歡和寧雪霜待在一起的感覺,自從有了這三家店,兩個小家夥多了一份事情做,自然就忙多了,他和寧雪霜單獨在一起的時間就多了。
    他很是高興。
    這時,道教仙山龍虎山道士已入京,
    王公公極速來稟報:“官家,急事,十萬火急。”
    離宗皇帝一聽,差點把口水吐出來。
    離宗皇帝瞪了王公公一眼,道:“說詳細點,老是毛毛躁躁的。”
    王公公是體重,又不是穩重。
    不過龍虎山確實有急事,隻怪王公公沒能表達清楚。
    王公公道:“龍虎山差張珂十道長前來,有急事稟報,現已在勤政殿外等候。”
    離宗皇帝一聽是龍虎山有事,便道:“朕洗完臉就去。”
    這時,寧雪霜走了過來,一邊遞毛巾,一邊道:“官家快去吧,興許是璞兒的事。”
    璞兒,趙璞,離宗皇帝的璞老大。
    離宗皇帝一聽,立馬丟下毛巾就往勤政殿跑,口裏還喃喃道:“我的璞兒呀。”
    這做爹的可是對兒親呀,為父慈祥,離宗皇帝可謂楷模。
    王公公又是一邊追趕,一邊道:“官家等小的。”
    勤政殿內,離宗皇帝坐於其上,龍虎山道士坐於其下。
    不是看此傳信道士遠行千裏,現在氣喘籲籲,不坐就有可能暈倒。
    而是這龍虎山的地位特殊,龍虎山被稱之為道教聖地,是頌國道教各派的總管人。
    想當年龍虎山某代掌門人跟隨頌太祖平定兩湖贛巴蜀黔等地之亂,建國有功,被頌太祖封為國教,從此龍虎山的地位突飛猛進,蓋壓其他道教流派。
    張珂十起身見禮:“官家,萬福金安。”
    離宗皇帝客氣道:“張道長請坐。”
    張珂十一邊從袖中掏出掌門加師兄張珂一的親筆信,一邊道:“官家,請看我們掌門的來信。”
    王公公將信遞給離宗皇帝,離宗皇帝拆信閱覽。
    大頌國離宗皇帝親啟。
    官家,臣不得不親請官家贖罪,近日教中有些瑣事,臣張珂一又體力不支,璞王殿下癲癇接二連三的複發,臣恐無能為力,耽誤病情,現還是暫壓病情,恐再次發作,特書信一封,快馬呈上,臣恐寧妃娘娘侍奉陛下繁忙,無暇顧及,煩請宮中精通樂理之人前來相助,貧道願與其一道,共治璞王之疾,望官家允準。
    大頌國龍虎山上一道士,張珂一,書。
    離宗皇帝讀完,這個張珂一還跟朕客氣什麽,堂堂大頌國國教教主,龍虎山掌門,掌管天下道教事務,也是何等的尊貴,竟然把自己貶低成一個小小的道士。
    他也喜歡這種謙卑耿直之人,這種人真誠相待,熱情豁達,不像朝中某些大臣,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爾虞我詐,陰險的很。
    寧妃去龍虎山確實不妥,他也離不開這麽美麗又能幹的娘子。
    自皇後仙逝後,寧雪霜就開始幫離宗皇帝管理後宮,宮外還有不少產業。
    忙,有時候比一國之君都忙。
    離宗皇帝看完信,思考了下,問道:“璞兒現在傷勢如何?”
    張珂十道:“官家,我走時已經好多了,但恐再度複發,掌門說過,這一次複發比一次嚴重,恐下次就更難控製了。”
    離宗皇帝道:“這些年璞王癲癇不是已得到有效遏製了嗎?最近為什麽又開始頻繁複發了。”
    張珂十道:“官家,不瞞您說,掌門修煉丹藥,丹爐意外爆炸,氣浪噴出,掌門為救一小道士被氣浪所傷,內力下滑,彈琴已無多少氣力,璞王正好近日癲癇病發,掌門極力壓製才起到一時效果。”
    離宗皇帝道:“張掌門傷勢如何?”
    張珂十道:“已通知在外行教的師兄張珂九回山相助。”
    說完,張珂十感到眼前一黑,暈了過去。
    這是累到暈厥。
    鬼知道他在路上多麽的疲勞駕馬。
    離宗皇帝急忙傳喚太醫,太醫診治,並無大礙,隻是近日路上奔波,傷了氣血,需在京休息些時日,便可痊愈。
    可他的璞兒呢?急需派人前去相助,還要懂樂理之人。
    誰呢?
    離宗皇帝在腦海中思索。
    快給朕推薦一下。
    王公公提醒道:“官家,小的有話說。”
    離宗皇帝道:“說。”
    王公公道:“瑄王殿下精通樂理。”
    趙瑄。
    他離宗皇帝怎麽沒有想到,這可是個喜歡玩音樂的主。
    他確實是個極好的人選,有寧妃親傳琴藝,又是璞兒皇弟,他倆關係最是要好,這些年分居兩地也是時常書信往來。
    離宗皇帝道:“王公公,傳瑄王來勤政殿議事。”
    王公公領命正要離開。
    離宗皇帝想了想,還是朕親自去一趟沐春殿,他又道:“王公公,等等,朕和你同去。”
    隻要寧妃肯放人,朕就派他去。
    這時,門外已有小太監進來,稟報:“官家,瑄王殿下求見!”
    離宗皇帝一聽,說曹操,曹操就到了,厲聲道:“快傳朕的瑄兒進來。”
    趙瑄進入殿內,行禮:“爹爹,萬福金安。”
    離宗皇帝道:“瑄兒免禮,快快請起。”
    還沒等離宗皇帝問話,趙瑄便道:“爹爹,兒臣請旨去龍虎山救兄。”
    離宗皇帝高興極了,兄弟情深呀,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場景。
    離宗皇帝急切地問:“為何要去?”
    趙瑄答道:“璞哥有難我怎能不去。”
    說得極好,正合離宗皇帝之意。
    離宗皇帝道:“甚好,你母妃知道吧!”
    趙瑄道:“就是她提醒我去的,她說:‘兄長有難,豈有不去之理’。”
    離宗皇帝覺得非常好,本來還想著找些個理由說服寧妃,但現在一切都是多餘的,他的寧妃娘娘本就是位善解人意,寬以待人的好娘娘。
    離宗皇帝道:“此事還有點急,並且臨安距離龍虎山有千裏之遙,午後就得出發,瑄兒你看可否?”
    趙瑄沒有絲毫考慮地說:“好,吃完午飯後就出發。”
    離宗皇帝道:“真是朕的好皇兒。”
    趙瑄道:“爹爹,此去龍虎山,是否有人帶路。”
    帶路的累的走不動道了。
    離宗皇帝慚愧地說:“來報信的張道士怕是要在京多休息幾日才能痊愈,那可能就耽誤你皇兄的病情了。”
    百花閣正式更名為月滿樓西湖分店。
    林媚娘依舊擔任分店花魁,但在店鋪裝修期間需在臨安城內的月滿樓進修學習,提高琴藝。
    林媚娘求之不得,謝過二位新店主恩情後,每日每夜的勤加練習,不忘主恩。
    趙瑄和幹娘都說大丫鬟怎麽了,我們家的丫鬟就是不一樣。
    要有甜也要有錢。
    月小嬋樂在心裏,這輩子就認定這兩主了,她要做個有錢的丫鬟。
    臨安的幸福生活正式開啟。
    次日,清晨。
    她從沒有想過自己能夠成為店主,她隻是個丫鬟,給趙瑄打工的大丫鬟。
    陸開和和武明耀也催促道:“那就開始吧。”
    千色樓也更名嬋瑄茶館,除經營上等的西湖龍井外,其他名茶普貨皆賣。
    段青青移步月滿樓西湖分店擔任琵琶師,並與林媚娘一道進修學習提高琵琶水平。
    店鋪收益才是源源不斷的錢,相當於無數銀子。
    寧雪霜在打這個主意,月滿樓在西湖之畔還沒有店鋪,這下可以開一家了。
    寧雪霜道:“那麽多錢你們三人肯定拿不出來,那你們三家店的店鋪抵給我們,你們的存銀我們分文不取,有沒有意見?”
    做事不能做絕,你惡我不能跟你一樣惡。
    邱閣主想了想,這個可以有,至少這些年的積蓄還有,以後再不和小朋友玩了,他回過頭和另兩位商量道:“二位意下如何?”
    還能怎麽著呢?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