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江南提督的震撼!
字數:3730 加入書籤
周中鋐此時麵色有些微微發白,但聲音裏卻依舊顯得中氣十足。
這兩天裏,張凡可謂是將整個府邸都掀過來找了一遍,但最後依舊是一無所獲,原本還以為是這老頭有先見之明將財寶藏到別的地方去了,但如今看到對方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張凡這才覺得對方說的可能是真的。
此時的國家上上下下都缺錢,雍正一上位更是直接開啟了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一係列的重大改革,為此他殺的人可是不少,甚至連年羹堯和隆科多這兩位功臣都未放過,哪裏還敢有人明著來冰敬碳敬這一套。
而造就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很簡單,那便是偌大的知府府邸居然隻抄出來不過幾百兩的白銀!
這不是明著找死嗎?
而周中鋐自為官以來一直就是廉潔政明的代表人物,哪怕連當地百姓對其也是讚歎有佳,這種人你指望著他能有貪汙,那還不如去相信一頭母豬能上樹。
時間一晃便過了兩天,這兩天裏張凡的心情由原本的激動逐漸變成了失望。
這倒不是他心善下不去手,實在是自己也找不到合適的契機去抄家。
這裏的商人不敢說個個遵紀守法,但也沒幹過什麽違法亂紀的事情,甚至有不少人在民間都有著不俗的威望,若是冒然動手恐怕多有不妥。
畢竟自己以後還得接著北伐呢,要是萬一後院起火可不是什麽好消息。
“唉...該去哪搞黃金呢?”
張凡看著係統資金上剩餘的60多萬資金,眼角不由得流露出憂愁的神色。
這幾天裏張凡沒少讓礦石精煉廠去周圍勘探礦脈,但問題是他們所在的地方並沒有什麽大礦,所以從這一點上想要提取係統資金簡直不要太困難。
正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張凡長歎了一口氣,臉上布滿了失望了神色。
——————————
此時,就在張凡唉聲歎氣的時候,一隻軍紀言明,隊列整齊的大軍正朝著鬆江府所在的地方漸漸前進者。
比起之前張凡擊殺的那四千步兵來說,這隻軍隊紀律明顯更嚴明,而且其中還有不少騎兵,不過數量不多,大約隻有一千出頭,而整個軍隊的數量則是在兩萬左右。
這隻軍隊的領將,自然便是之前去調兵的江南提督魏經國了。
魏經國去到鎮州當即便把這件事擬成了一份折子送到了江寧府也就是南京)遞給了如今的兩江總督範時繹。
而在得知了鬆江府居然已經淪陷的消息時,範時繹也是震驚不已,連忙讓魏經國將鎮州及常州的守兵調去支援鬆江府,而自己則是將這件事擬成奏折送到了紫禁城中。
隻是從時間上看來,估計奏折還沒有進京,但眼下形式不等人,所以也隻能先讓魏經國這位江南提督先行將鬆江府收複。
經過了一天的奔波後,魏經國精神上多少有些萎靡,但心裏卻依舊擔憂著鬆江府的形勢。
之前為了保險,他特準了鄧匯可以先帶著四千步兵前去打前戰,但這一晃兩天過去了,卻沒有半點消息傳來。
這不禁讓魏經國心中的擔憂更甚了幾分。
鄧匯跟在自己身邊也有一段時間了,絕對不是什麽貪功冒進之人,在形式不對的情況下對方做決定一向果斷,即便是拿不下反賊,也一定會給自己來一封信說一下這些反賊的來頭才對。
但這麽久以來,對方卻沒有半點動靜,這就讓魏經國開始有些浮想聯翩了起來。
莫非是被殺了?
突然,魏經國腦海裏閃過一個可怕的念頭。
不對,不對,怎麽可能,一夥反賊而已,鄧匯有著四千步兵,就算是不敵也不至於被殺或被俘虜才對。
不過若是這樣說的話,對方到底是為什麽不給自己來信呢?
魏經國越想,臉色就越發的陰沉。
“大人,快看!前方好像是鬆江府!”
這時隨行的副軍猛然喊了一聲將魏經國的思緒打斷。
“嗯。”
魏經國點了點頭,回過神來後他方才看向遠方,但就在他將目光定格在遠處的那座城池上時,瞳孔不由得猛縮了一下。
“那...那是什麽?”
張凡指了指門口衝著周中鋐咆哮道,絲毫沒有想起他如今所在的府邸原本應該是人家的。
在張凡占領了鬆江府後,這座原本的知府官邸他自然是直接笑納了,而對於那些被他趕出來的家眷們,張凡倒也沒有過於苛刻,隻在城中給他們找了一個荒廢的院子便讓他們住了進去。
之前在張凡占領鬆江府的時候,不少人都直接逃出了城,對此張凡倒也沒有攔,畢竟那麽多人呢,總不能都突突了。
張凡無力的坐回到椅子上,語氣裏充滿了失落。
原本還以為能發個橫財呢,這倒好一分錢沒撈到,反而搭進去不少。主要指的是爆兵)
“你要放了我?”
聽到張凡居然要放了自己,周中鋐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不放你還留著你吃我的糧食?想的挺美,趕緊麻溜的給我滾出去!”
“算了,放了吧。”
“本官自為官以來一直都是潔身自好,此等汙濁醃臢之事,本官不屑去做!”
不過因此倒也有了一些好處,那便是空餘的地方多了,安排起來倒也不算麻煩。
在抄家失敗後,張凡可謂是沮喪了好一陣子,其實他也不是沒有別的選擇,比如城內的商人富豪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張凡想了想後還是放棄了。
看著麵前被自己五花大綁在椅子上的周中鋐,張凡此時可謂是兩眼噴火怒上心頭。
一個知府家裏的銀子居然還沒有下沙鎮的一個知縣多,這話說出去能有人信?
這TM是人能幹的事?
“老頭,我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到底說不說?”
別跟他提什麽貪不貪的問題,如今的清朝可是有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傳言,作為一府之地的父母官,張凡可不信這貨會少了冰敬和碳敬。
其實這裏張凡確實是有些無知了,冰敬及碳敬雖然是存在於清朝時期,但真正流行起來的時候還是得屬乾隆時期最為昌盛。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