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如既往的關心

字數:2915   加入書籤

A+A-


    盡管超華、歡怡兩個年輕人之間,發生了怎麽樣的變化,孫、王兩家人都一如既往,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王技工也始終如一,幫著維護著那台老舊的機子。
    即便是孫大妮出嫁前,家裏購買了新的縫紉機,王技工還是忙前忙後地為大妮無償服務,直到送大妮出嫁。
    孫、王兩家的關係起始於兩個孩子,也因孩子的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大人覺得有麵子,小孩覺得有內容;那個時候,在農村相互幫襯,是非常普遍的,常常是一個家庭與其它家庭,人際關係的好壞衡量標尺。
    其實兩家人都有一個心願,希望兩個孩子有好的工作、好的職業、好的未來,至於結為秦晉隻好,雖然沒有直說,都認為那是遲早的事,隻是目前還沒有到合適的時機而已。
    張熱情的娘家,有一台很老的舊縫紉機,年代很久了,沒有人喜歡使用它,張熱情的父親在活著的時候,就把它送給了女兒。
    這一年,孫大妮已經是十三年歲大姑娘了,在本校小學,四年級就讀,對學習不感興趣,一來自身學習意願沒有意識,二來目睹了剛分家時候,父母的艱辛經曆,雖然年幼,但在她幼小的心靈裏,對父母為他們姊妹們的學費,東家借,西家還,‘拆東補西’的艱難情緒,記憶猶新,在她小小的年紀,就烙下深深的陰影,一直希望自己快點長大,學些本領,能替母親分憂。
    她知道,大哥上學最有希望,也是他們家的驕傲,所以心裏暗自想著,有朝一日,能夠自立,就輟學,把家裏有限的資源,留給最有機會,可以讓她們家族出頭入地的哥哥們。
    自從舊縫紉機搬回家裏,她一有空,就觀察媽媽做活的樣子,有時偷偷學著媽媽幹活的動作,學做一些簡單的活兒,比如做鞋墊子等,後來就做個袖套,再後來,就學做個圍裙什麽的。
    到了十二歲那年,她基本能單獨做褲子、襯衫了,她為自己的選擇,而十分欣喜,無奈老掉沒牙的機子,總是隔三差五出故障。
    孫大妮央求媽媽,給王歡怡的父親說說,讓人家禮拜天回家,有空給看看。
    王歡怡的母親,對老公就那麽提說了一下,王技工二話沒說,就拿著工具給診斷、查看,經過試機,發現有好多部件磨損,就歎氣地搖搖頭說,“這個機子年代很久了,好多人家都不用了。”
    “能修好嗎?伯伯,”孫大妮瞪著大眼睛,焦急問,見王技工一言不發,很專注地將機頭各部位,又重新查看一番。
    張熱情也注意到了,王技工一言未發的憂愁樣子,急切地問道,“老哥,大家很喜歡縫紉,就是這個機子,每到關鍵時候就出毛病,還能修好嗎?”
    王技工這才起身說,“要徹底修好,不可能了,但我可以讓它,可以滿足大妮做活用,”說完,又補充了一句說,“隻是要定期維修,大妮還要定期,按我說的在一些部位加機油,完了又要擦幹淨,這樣就不至於做成的衣服上有油跡,就是要遭受麻煩了。”
    “伯伯,我能做到,也不怕麻煩,”孫大妮聽說還能用,一下子興奮起來。
    王技工花了將近三個小時功夫,將那台機子竟然給整好了,然後告訴大妮,注意操作要點,還教給加油的部位,再讓大妮重新學做一遍。
    大妮試了試機子,看了看針腳,很滿意地笑了,王技工問她,感覺如何,“過去踏著很費勁,現在輕鬆多了。” 孫大妮操作後,說出自己感覺時,十分得意。
    張熱情端了一盆熱水,王技工洗手、擦拭了臉上的痕跡後,收拾工具,就要起身告辭,被張熱情留下。
    “你回去嫂子他們晚飯肯定吃了,沒啥招待,你就將就吧,”說完,孫大妮就興衝衝地端上了千層油餅和油潑辣子水,那是母親烙的絕活,最好的東西,用來招待客人了。
    “那好,叫老萬一起來吧,”王技工說完,才想起來的半天,沒有看到孫老萬,就問道,“妹子,怎麽沒有看見老萬?”
    “我爸在沙場做活去了,大哥去了學校,二哥出去逛了,就我和妹妹在家。” 大妮給王技工解釋了家人各自的去向。
    “小妮來,給你一塊,” 王技工說著,就給八歲的小妮,撕了一塊。
    小妮子急忙接過說了一聲,“謝謝伯伯了。”
    在孫小妮的眼裏,這是家裏最好吃的東西,隻有家裏來了貴客,媽媽才做她擅長的千層餅,也隻有這個時候,媽媽才給她,分一小塊,讓她嚐嚐鮮。
    她記得,平時家裏都吃的是,玉米麵做成的粑粑,玉米籽與小麥麵的麵糊,看見別人吃到兩混麵玉米麵與小麥麵各半做成的饅頭)就眼饞,有時候自己,還哭著也要的時候,媽媽就不得已,厚著老臉,去條件好的人家要一個,然後總是叮嚀說,以後大一點,就要掙點氣,不要讓家人為難了。
    那個時候,布料短缺,憑票限購,農村人稱洋布,一般農家孩子買不起,父母們隻好將分到的棉花紡成線,再用自製織布機織成棉布,再用染料染成黑色或藍色,通過縫紉機,編織成衣服,所以會縫紉機,是女人必須的技能之一。
    孫大妮縫紉技巧越來越嫻熟,幾乎替代了母親,這樣就讓母親騰出空來,紡線、織布,忙活著一家人的穿衣需要。
    王技工幾乎是每個禮拜天,一回到家,放下東西,拿著經常用的維修工具,就來孫超華家,問孫大妮機子使用情況,孫大妮把有問題的地方,拿出記錄的筆記本,一一請教,王技工都耐心解答,有時還帶給她一些機子用油,教他使用方法。
    然而,大人永遠猜不透孩子們的心思,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看待事情的角度都發生了變化,他們哪還有心思顧及家長們的感受, 而是隨著自己的性子,做出了匪夷所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