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常態化經營

字數:3517   加入書籤

A+A-


    “我不明白,為什麽好端端的要把市場讓給他們。”

    從音響協會回來江夏電子廠,李雷終於問出心底不解的問題,其實不光李雷,江夏電子廠裏還有其他很多人,包括老廠長和副廠長江且先,他們都不理解。

    他們很認可鄭南對於未來市場下行的判斷,甚至銷售處那邊的數據已經反應出一些苗頭了,但這時不更應該守住市場,加大競爭嗎?怎麽反而還把市場拱手讓人?

    鄭南對此給出一個很直白的答案:“限量才能賣高價。”

    鄭南表示現在江夏電子廠的音響賣的雖然很火,一個月160萬的銷售額聽著很唬人,但他們自己卻明白這裏麵原材料和代工費才占了大頭,最後算下來純利潤居然隻有少少的30萬,這個利潤率太低了。

    要知道這年代160萬買國債利息都有24萬,這個純利才堪堪跑贏國債,或許對老廠長這些人很了不起,但在鄭南這裏卻是遠遠不夠的。

    畢竟做買賣嘛,誰不想賺更多呢?更別說鄭南心裏還有一個研發光刻機,搞一個半導體帝國的夢想,靠這18%的純利去研發光刻機,那得等猴年馬月去,甚至可能連大一點市場波動都不一定扛得住。

    難怪這年頭電子廠都普遍效益低下,一方麵是他們經營水平有限,另一方麵則就是這個純利太少了。

    而要想提高利潤,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產品漲價。

    可漲價這種事情哪是說漲就漲的,一個搞不好就要丟掉市場,要知道當初江夏音響跟東方音響搶市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價格差異。

    這導致後來推出卡拉ok音響時候,哪怕江夏音響影響力巨大也不敢隨便調高價格。

    但這樣低價下去也不是個事,不僅利潤低,更重要會被貼上“低端廉價”的標簽。

    其實現在已經有了這個苗頭,之前麵對東方音響的競爭,鄭南之所以不斷改換賽道,凸顯低音,到後來搞卡拉ok,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費者認為東方音響“賣的貴質量好”,反過來江夏音響“很便宜質量差”。

    鄭南知道事實不是如此,但老百姓的消費觀念你沒辦法呀。

    鄭南再三思索後,決定祭出後世“饑餓營銷”的法寶:限量銷售下漲價。

    在限量的條件下,消費者就很能接受價格的上漲,而限量和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就是大家認為江夏音響才是“高端”的反饋。

    至少在東方音響全麵退出九湖省的現在,江夏音響就能營銷成為最高端的品牌。

    “隻要價格能漲上去,我們不僅不一定會損失多少,甚至在利潤方麵,還可能實現上漲。”

    鄭南接著說:“而且音響屬於貴重商品,能買得起的就那麽些人,我們依靠漲價依然還能掌握頭部市場和利潤!”

    “而且我們也能把市場競爭丟出去。”

    老廠長也看明白了鄭南的布局。

    整個江夏幾十家電子廠,還有陳周義無線電廠這種三千多人的大廠,就算剛被踢出協會的南園電子廠也有五百多人,老實說江夏電子廠在這裏麵真就是個弟弟,隻是靠著低音音響和卡拉ok音響的先發優勢,才能傲視群雄。

    但隨著時間推移,其他廠家不可能隻甘心給江夏電子廠做代工,肯定也想搞自己的音響品牌。

    一旦這些廠子一個個投入進來,必然將音響市場打成一個血肉磨坊,在這種混戰競爭裏,江夏電子廠不見得能有多少優勢,甚至由於影響力太大,反而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再加上無數其他廠家的音響投入進來,價格戰幾乎是必然的,這將進一步拉低利潤。

    現在上調價格限量銷售,就能很好避開這場注定殘酷的價格混戰,相反由於限量和先期建立的品牌優勢,還能保證自己的銷量和利潤,是最好的結果了。

    並且更重要一點,就是這一切的源頭決策,都很順水推舟,從報複任廠長這些吃裏扒外的玩意,到產能不足被迫調低產量,再到限量策略,表現的十分自然,一點也不刻意,就算後來誰反應過來,也挑不出毛病。

    怎麽?我主動讓出市場給你們,結果你們打生打死打垮了自己廠子,最後還怪我頭上不成?

    想到這裏,從老廠長到李雷,他們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江且先都向鄭南豎起了兩個大拇指:“不愧是廠長,還是您最掌握市場的變化,那些家夥在您麵前就像孩子一樣稚嫩。”

    李雷更是大手一揮:“開玩笑,就說之前任廠長那些家夥是小南安排好的我都信!”

    劉半山說的比較中肯:“鄭廠長生意上的天賦是點滿的,不管任何困境到了鄭廠長這裏總能變成新的商機!”

    鄭南對此失笑,連連擺手表示太過獎了,自己隻是做了自己該做的,有些事情都是自己運氣比較好。

    鄭南還故意板著個臉:“而且你們可不要隨便拍我馬屁,咱們廠裏可不興這個,你們都還是要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管誰出了問題,我都一定要扣他獎金的!”

    首先是銷售這邊,鄭南叮囑劉半山讓他務必轉變過去的營銷思路。

    “過去我們講究的是要賣多,賣的越多越好,不過以後我們要向品牌和高端的方向轉變,你們銷售部門得想辦法在這方麵多了解了解。”

    劉半山鄭重表示自己一定努力。

    隨後是采購這邊,鄭南讓他們一定要時刻跟廠辦還有銷售那邊保持溝通,畢竟以後的采購會逐漸減少不會要那麽多量了。

    最後是生產這邊,鄭南表示盡管李興帶著技術骨幹都泡在江科大搞研發去,但生產端這邊也絕對不能放鬆警惕,甚至還要比過去更靜繃著弦,時刻跟廠辦這邊溝通,調整自己的生產安排。

    “這些以後都將是常態化管理,至少在李興他們的vcd研發出來以前,都是如此。”

    是的,對鄭南來說,現在廠裏的安排隻要不出大錯都能接受,就算有什麽大錯,自己手握五百五十萬資金流,一般也能應對。

    但鄭南可不滿於現狀,鄭南要衝出省去,就等vcd出來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