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九章 群臣誤我!
字數:7526 加入書籤
就在楊豐和朱棣達成勾結,準備南下完成對朱允炆完成最後一擊的時候,大明監國吳王正一臉蒼涼地站著長江岸邊。
當然,他並不是準備投身江水。
但目前的局勢,他距離這一步也已經不遠了。
蘇州的反正基本切斷了他的退路,好在當時的他正在鎮江,所以並沒有像吳壽安和姚善一樣落在韓升手中,而且這時候向他效忠的各地也都還沒改變,畢竟最近這段時間亂七八糟事情發生的太多,再加上各方效忠的對象不同,導致驛站的傳遞也受到影響,估計很多偏僻地方連楊豐已經登場都不知道。
鎮江是個控製江南和江北的好地方,比起蘇州更適合他。
所以得知蘇州反正的消息後,他立刻調動自己的護衛趕往蘇州,試圖武力奪回這座對他至關重要的城市。
同時命令一直在浙江的安陸侯吳傑同樣進攻蘇州。
然而……
他的護衛一到蘇州就倒戈了。
事實上韓升老當益壯的背後,是蘇州士紳已經確定朱允炆沒戲了,所以趕緊跟他切割,而韓升也是蘇州住了幾十年,城內勾結的土豪劣紳有的是,所以早就提前聯絡好。他帶著金山衛的兵一到,蘇州城內就給他開門了,同樣早就聯絡好的蘇州衛軍戶,直接就包圍了吳王府捉拿姚善。而朱允炆派去的護衛主力還是蘇州那批士紳子弟,人家回去後,後麵的家族耆老們半路派人過去一說,等到了蘇州城下就趕緊倒戈。
然後是蘇州,常州,鬆江各地紛紛反正。
至於浙江的吳傑當然也毫不猶豫的倒戈了。
他是第二代安陸侯,他爹吳複才是和大行皇帝做兄弟的,所以他並沒有什麽危險,既然這樣為什麽再跟著朱允炆?
監國吳王的霸業就這樣戛然而止,別說號召天下忠義靖難了,連他自己的王城也都已經倒戈了,此刻前無希望後無退路的他站在長江岸邊,望著眼前滔滔江水,忍不住悲從中來。可憐他曾經雄心壯誌,要做一個聖主明君的,現在卻隻能麵對滿盤皆輸,他並不是不努力,他已經很努力了,他也不是不夠賢德,那些文臣儒生無不把他視為賢德聖主。
他一道敕書,轉眼間就可以讓幾個省立刻遵從,幾十萬大軍瞬間聽命。
可是,那個惡魔一樣的男人,隻需要單槍匹馬的走過去,讓那些手握重兵的猛將們去死,他們居然真就去死了。
然後幾十萬大軍又沒有絲毫抵抗的倒戈了。
他都這樣努力了,怎麽會是這樣一個結果?
他都這樣努力了,為什麽還是擺脫不了這個惡魔?
挖空了心,耗盡了力,最終還是輸給了這個惡魔,甚至輸的那麽可憐,人家都沒和他交手啊。
就是出來走了一趟。
然後他的成功就瞬間崩塌了。
此刻的他心情猶如兩百多年後,站在煤山上的崇禎,隻想仰天悲歎一聲……
群臣誤我啊!
“殿下,如今形勢危急,還得早做打算,以臣之計,不如登船南下,此處各軍皆懷觀望,若楊逆大軍真過來,恐怕絕大多數都會背叛殿下,但王弼尚且在安南,他可是在楊逆害死名列,必然擁戴殿下。閩粵忠義尚眾,殿下此前許諾之種種皆其所要,有王弼大軍為後盾,此輩必然繼續為殿下所用,更何況靖江王及沐家亦可連結,到時候鎖斷梅嶺,坐擁天南以待其變。”
齊泰小心翼翼地說道。
當然,扯那麽多都是虛的,核心就是一句話。
該跑路了。
而且隻有這一個方向可以逃跑。
畢竟向北是沒用的,向南已經倒戈了,隻能坐船出海然後南下閩粵,不過福建有馬和,如果燕王也選擇和楊豐合作,那馬和就肯定倒戈。
廣東倒是沒有這種危險,但廣東本地軍隊數量有限。
南方真正可以說重兵的就是王弼的安南軍團,這支征安南後留下暫時鎮壓當地的軍團,總兵力依然超過十五萬,而且此前王弼已經準備好北上,所以廣西實際上在其控製下,加上廣西的得二十多萬,這還不算安南本地土司及廣西那些土司的。這些土司也可以調動,反正就是給他們好處,隻要承諾帶著他們到北方燒殺搶掠,他們會很快樂的加入,而廣東的何家一直充當王弼的後勤運輸,雙方合作密切,基本上可以算是一個同盟。
王弼是在楊豐名單上的。
他必然不肯坐以待斃。
何家和廣東本地將領豪強要的就是海外貿易,誰給他們開放海外貿易他們就支持誰,福建的那些其實也一樣。
而目前來講唯一明確開放海外貿易的,也就是朱允炆了。
實際上最近這半年,利用北方局勢混亂,朝廷顧不上管太多,閩粵兩省海商早就已經開始直接出海。
強製結匯的製度也沒人理了。
可以說已經嚐到甜頭,畢竟從廣州到呂宋也用不了幾天。
更何況安南已經拿下,目前留在安南的水師,就是由東莞伯何榮統轄,他家和藍玉關係還不錯,而大明在安南的控製區,事實上已經到會安,占城更是正在對大明竭盡所能展現忠誠,像何家為首的廣東武將豪強,到南洋進行貿易,可以說沒有任何危險。
然後走私進入大明。
如果接下來朝廷,或者說楊豐要恢複舊製,別說朝廷壟斷海外貿易,就是恢複強製結匯,都很可能引發這些食髓知味的士紳反抗。
包括安南軍團。
他們在安南本身就是偷偷摸摸搞走私,現在更是公然走私了。
所以靠著王弼的支持,另外靠著距離足夠遠,在安南暫時苟延殘喘,如果這期間朝廷出現重大變化,導致這些地方無法接受,那麽他就有希望了,相反如果這期間楊豐和閩粵士紳達成一致,那他也就沒有希望了。所以關鍵得跑,隻有逃離這裏才有希望,否則就是等死了,雖然各地官員依然沒有倒戈,雖然至今他們還有幾萬軍隊。
但是……
楊豐一來全他瑪都得做叛徒。
說到底京城周圍的直隸,包括浙江,甚至江西,這些年基本上都受惠於楊豐帶來的技術進步。
儒生的確反楊豐。
可問題是這些地方也不光是儒生啊!
哪怕是那些士紳,也不是說就能為儒家赴湯蹈火的,他們真要有這硬骨頭那才是奇跡呢!
當年跪蒙古人時候也很爽快的。
難道他們對楊豐的敵視比對異族還強?
他們跪朱元璋時候一樣也很爽快。
難道楊豐比朱元璋還可恨?
說到底都是跟著搖旗呐喊的貨色,利益上沒有根本的矛盾,僅僅因為科舉的改革,因為他不用儒生,那這些士紳真沒有拚命的動力,他就算改革科舉,那無非也就是轉向新學。說到底他們學儒學,隻是因為科舉考儒學,如果科舉不考儒學,那他們也會很快拋棄儒學。
這些都能對著蒙古人歌功頌德的家夥,適應性還是很強的。
不能指望他們。
“諸公誤我!”
朱允炆長歎一聲。
齊泰和黃子澄尷尬地轉頭。
這時候下遊的江麵上,一支龐大的船隊出現在他們視野。
“殿下,殿下,東莞伯率軍勤王來了。”
就在同時,方孝孺表弟盧原質激動的一邊跑一邊喊著。
而江麵上順風乘潮而來的龐大艦隊,也開始轉向這邊,這些絕大多數都是新式炮艦的戰艦中間,還有兩艘巨型雙層炮艦,在其中一艘巨艦上飄揚著何字的帥旗,代表著目前統轄南征水師的東莞伯何榮……
四天後。
鳳陽。
“何榮,他這是什麽意思?”
楊豐意外地看著手中急報。
東莞伯何榮率領南征水師北上勤王……
當然,勤的是監國吳王。
然後他在鎮江接走了朱允炆,這支由兩萬水軍組成的艦隊,在到達鎮江後第二天就緊接著起航,轉頭順流直下帶著朱允炆離開,因為是順流直下,這時候他們應該已經出長江,而朱允炆走後,鎮江,揚州等地官員,趕緊以最快速度宣布反正。
這場叛亂算是結束了。
但是,楊豐還是不明白,何榮為何跑來趟這趟渾水?
他又不在死的名單,像他這種地方係隻要不作死,就不會有人去動他們的。
“他們在廣州,早就把咱們的銀行擠兌的快垮了,現在廣東的交易大半都已經改成金銀和銅錢,出海貿易的,海商過來的,也都不用換寶鈔,就像一群狼剛嚐到血味,快活了沒幾天,又要一切恢複原樣,能忍住才怪呢!把允炆弄過去就能借著他這個旗號,哄著別人一同繼續抵抗,說到底他們天高皇帝遠,隻要能擋住就能繼續他們的快活日子。
擋不住也沒什麽。
能擋一天算一天。
真就是擋不住了,大不了上船出海逃跑。
何家在廣東沿海幾個小島上,早就有走私基地,哪怕之前他們也不是什麽奉公守法的。
他們與南洋一直就有貿易,從何真時候他們就是靠著這個。”
小公主喝著冰鎮飲料說道。
她對這個問題可是很敏感,這大半年的混亂中,銀行損失很大,正看著各地損失報告上火呢!
北平,西安,哪怕開封這些倒是不嚴重。
畢竟就算那些護衛起兵的,也終究得給她麵子,無論怎樣她終究是這些藩王們的妹妹,再說還有楊豐,對銀行並沒有出現搶掠破壞。
但閩粵,浙江,江西,蘇鬆常這些地方的銀行損失都不小。
廣東是最嚴重的。
福建好歹馬和還是懂事的。
而廣東主要就是何家為首的地方豪強們,他們因為強製結匯,金融壟斷這些早就對銀行仇恨極深,廣州銀行的掌櫃都被他們扔珠江了。
廣東士紳可懂經濟的,正因為懂經濟,才清楚金融壟斷和強製結匯,對他們這些修橋補路的好鄉賢們是多麽惡毒。
而何真是標準那種曾剃頭式人物,耕讀傳家的大地主,在鹽場當官,本地出現反元起義,他跑去告密,然後自己組織地主武裝,靠著在元末混亂中不斷為元朝剿滅廣東的起義軍做大,最終一步步控製廣東。等朱元璋解決北方,開始惦記廣東後,立刻很懂事的投降,以此保住何家在廣東的基業,雖然後來被朱元璋逐步解除地方控製權。
但何家在廣東一直是老大。
哪怕他死後,何家在廣東也是豪強首領。
因為屬於耕讀傳家,所以何真家族跟儒生交往也很密切,何真本人跟宋濂甚至方孝孺都有交情。
至於走私……
廣東的豪強不幹這個才是奇跡呢!
“奇貨可居,無論事後怎樣,總要手中有個東西,才能與朝廷討價還價,還有什麽比允炆更合適。”
朱棣淡然說道。
的確,他們舍不得目前已經開始的好日子,他們想繼續開放出海貿易,繼續維持金銀交易,停止強製結匯,但這些總得有個籌碼。
談判嘛,你得有開價的資格,沒有籌碼怎麽談?
而朱允炆是最好的籌碼。
把朱允炆接過去,然後和朝廷談判,反正他們天高皇帝遠,朝廷短時間也顧不上收拾他們,給他們一些讓步,那他們就交出朱允炆,如果繼續強製結匯並由朝廷壟斷海外貿易,那他們就擁戴朱允炆抵抗,反正這時候不光他們,福建,安南地方派都是這種心思,為什麽不能搏一搏?
“他們太天真了,朱允炆算個屁的籌碼,真正的籌碼是實力,有實力才有談判的資格,就像大王,我們可以坐下心平氣和的談任何問題,因為大王有這個實力,可他們有什麽實力,他們有資格向朝廷提出什麽要求嗎?
靠王弼?
王弼的確有二十萬大軍。
可那是朝廷的官軍,又不是王家的家奴,他敢對抗朝廷,手下大將們第一個把他綁了。
何榮的水師?
扶桑還有戚斌的水師,登州還有張榮的水師,福建還有馬和的水師,他那點水師能打過誰?”
楊豐說道。
然後他很有深意的看著朱棣。
“大使,小王對馬和還是有幾分舊恩,想來此時他已知曉小王進京,不日即可北上歸罪。”
朱棣微笑著說道。
“將功抵罪吧,他去美洲之功也沒封賞,這次就當抵消了。”
楊豐說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