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三米粗的紅色光束,離開
字數:7341 加入書籤
第二天一早,蘇哲、範曉明等一眾人吃過早餐後坐上西北電子科技大學安排的大巴車。
一行三百多人將乘坐大巴車前往離西北電子科技大學五十公裏遠的逐光工程基地。
逐光工程基地坐落在一處山溝溝裏,周圍二十公裏內沒有人煙。
大巴車隊在路上行駛了將近兩個小時,最後順利的到達了逐光工程基地。
逐光工程基地被小山丘所包圍,進出就靠一條公路。
蘇哲一行三百多人到達,稍作休息後開始參觀逐光工程基地。
這個山溝溝中有著不少依山而建的大樓,可最為顯眼的是山溝溝的中心位置。
在山溝溝的中心位置有著一個直徑三十米的圓形建築。
趙國安院士介紹後,大家知道這是雙光源能量傳輸技術的接收器。
這個接收器能夠從多個方向接收傳輸能量的光束。
上午一行人參觀了逐光工程基地,下午的時候,一行人來到了逐光工程中控中心。
中控中心有著一個很大很大的屏幕,屏幕中有著眾多的分畫麵。
有地麵接收器的,有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
趙國安院士興奮的介紹著這些。
一開始,趙國安院士總體介紹了逐光工程。
逐光工程的目的是為了在地球外太空建造太陽能發電站,再通過無限傳輸的方式將能量傳輸到地球地表。
趙國安院士科研團隊經過了多年的研究解決了絕大多數難題,唯一沒有解決的是太空到地表能量傳輸的問題。
在雙光源能量傳輸技術還沒有出現之前,使用的是微波傳輸,可微波傳輸弊端太多,導致的結果就是逐光工程遲遲不能突破。
現在,逐光工程的整個過程是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將收集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接著將電能轉化為特定波長的光,也就是將電能轉化為光能。
再通過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射器將光能傳輸到地表,在地表的接收器接收光能後,將這些光能轉化為電能。
電能通過調頻變壓就能並入電網了。
對逐光工程做了簡單的介紹後,趙國安院士開始給眾人講解中控中心大屏幕上顯示的各個畫麵。
地麵接收器上午眾人都參觀過,趙國安院士一句話帶過,之後重點介紹了處在同步軌道上的太陽能發電站。
大屏幕的畫麵中,太陽能發電站整體看起來如同一把撐開的雨傘一樣。
趙國安院士一邊介紹一邊看著大屏幕。
“太空太陽能發電站處在離我們三萬多公裏的同步軌道上,在我們的設計中,那些發電板始終正對著太陽,而太空太陽能發電站搭載的雙光源能量傳輸技術發射器始終朝著逐光工程基地。”
“說實話,要做到這一點非常的難,需要提供額外的動力來調整,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動力由九台等離子發動機提供。”
“大家知道,等離子發動機不僅需要能量,也需要介質,能量不缺,可介質就難了……我期待重光子航太發動機早日成功。”
“……”
趙國安院士介紹完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後,試驗開始了。
中控中心的那些參觀者緊張的看著大屏幕。
在中控中心工作人員的控製下,同步軌道上的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動了起來。
接著,地麵接收器也動了起來。
幾乎是同時,地麵接收器和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射器的邊緣發射出了清晰可見黃色光束。
眨眼間,發射器和接收器都接收到了各自發射的黃色光束。
兩條平行的黃色光束將地麵接收器和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射器連到了一起。
看到這一幕,趙國安激動的說:“不說別的,為了做到跨越三萬多公裏的點對點對接,我們可是下了苦功夫,就算到了現在,我們還在優化,這兩道黃色光束是高純度的單色光,能夠……”
在趙國安的介紹下大家知道,這兩道黃色光束是為了定位,使得地麵接收器和太空太陽能發射器兩者間始終是相對的。
這兩條黃色光束相當是地麵接收器和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射器的開關,隻有在兩條黃色光束平行的情況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的發射器才會啟動。
通俗點說,兩條平行的黃色光束是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發射器啟動的必要條件。
趙國安正說著,大屏幕的畫麵中,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發射器發出一道直徑三米的紅色光束。
0.1秒的時間後,這道直徑三米的紅色光束到達了地麵接收器。
隨即,大屏幕的一側顯示了整個係統的各項參數。
從參數上知道,能量從太空傳輸到地麵,能量傳輸的效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八。
三萬多公裏的距離隻損失了百分之二的能量。
要知道,傳輸能量的光束可是經過了大氣層。
此時此刻,分別處在三百三十公裏和四百公裏軌道高度的兩座空間站上的宇航員通過空間站的舷窗看到一道紅色的光束將地球和宇宙的深空連接了起來。
前者的宇航員感覺到了恐懼,不知這道紅色的光束是從地球射向深空,還是從深空射向地球。
這些人焦急的聯係著地麵,想知道這道紅色光束的來曆。
後者的宇航員滿臉的激動,要不通過舷窗看向那道紅色的光束,要不看著空間站中顯示屏顯示的畫麵,這些畫麵和逐光工程基地中控中心大屏幕顯示的畫麵是同步的。
宇航員們一邊看著,一邊興奮的聊著天。
能看見這道紅色光束的不止這些宇航員,還有處在黑夜中的部分地區的人們。
不過裸眼是很難看到的,需要借助望遠鏡。
通過望遠鏡,這些處在黑夜中的人們能夠看到一道紅色的光束穿過星空,且還能發現,這道紅色光束一動不動。
逐光工程基地,中控中心的眾人盯著大屏幕的那些參數,聽著趙國安院士的講解。
“這道紅色光束的直徑是三米,之所以有如此之粗,目的是為了減小單位麵積的能量功率。”
“大家不要看著能量傳輸的功率低,這是我們故意設置的,現階段還是測試階段……”
“能量傳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考慮能量傳輸功率的問題,還要考慮安全的問題,就現在的能量傳輸功率,對人是沒有致命性傷害的。”
“……”
十五分鍾後,中控中心響起了鼓掌聲。
眾人知道,逐光工程實驗站試驗成功了,接下來要做的是不斷的調整,優化。
不過想大規模啟用還要一段時間,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比如說太空太陽能發電站動力的問題,畢竟靠需要介質的等離子發動機不是長久之計,還有太空太陽能發電站所在軌道的問題等等
總的來說,要實現大規模使用的路還很長。
試驗成功了,西北電子科技大學逐光工程實驗站建成儀式開始了。
在山溝溝的中心,地麵接收器的旁邊搭建了一個舞台。
蘇哲和一眾見證者坐在台下,趙國安院士站在台上講述逐光工程建設的故事,而舞台的後麵是一道天外斜射而來的紅色光束。
趙國安正說著,眾人看到遠處飛來一隻雄鷹。
在眾人的驚呼聲中,這隻雄鷹從紅色光束中一穿而過。
眾人擔心的事並沒有發生。
下午四點,西北電子科技大學逐光工程實驗站建成儀式結束了,眾人坐上大巴車離開了逐光工程基地。
眾人回到西北電子科技大學的時候剛好是飯點,蘇哲、範曉明、徐正平等一部分人吃飯晚飯,稍作休息後有坐上了大巴車。
他們這些人要連夜趕往一百多公裏外的衛星發射中心參觀玄武計劃太空探測器的發射。
從西北電子科技大學前往衛星發射中心的一共有七十多人,這些人分坐兩輛大巴車。
蘇哲、範曉明、徐正平、趙國安一行人坐在大巴車上。
一行人看著車窗外遠處那若影若現的紅色光束。
“紅色光束持續的時間有五個小時了,現在可以肯定的說,逐光工程這套係統成了。”徐正平看著坐在旁邊的趙國安說。
“隻能說初步成了。”趙國安謙虛的說,“說實話,逐光工程考慮的沒有光柱工程的遠,再說,我們不可能在地球的同步軌道上鋪滿太陽能電池板,但逐光工程可以將光柱工程收集的光能傳輸到有大氣的行星上。”
逐光工程目標真的不大,隻是想收集地球周邊的太陽能,將收集的能量送到地球的地表,針對的隻是地球。
可光柱工程不同,其收集的是太陽周邊空間的太陽能,將收集的能量送到太陽係的任何一個地方,甚至是太陽係的外空間,針對的是整個太陽係。
再有,光柱工程和逐光工程的本質原理也不同。
逐光工程的核心是電能,不管過程如何,最終還會回到電能,可光柱工程不同,其核心是光能。
聽趙國安院士這麽說,蘇哲和範曉明兩人笑笑。
“趙院士!你不用妄自菲薄,不管是逐光工程還是光柱工程,都是人類需要的,沒有誰比誰想的遠一說。”徐正平微笑著,“說實話,隨著經濟的發展,能源才是核心問題,隻要解決了能源問題,人類百分之九十的問題都能解決。”
“是的!是的!”趙國安說著看向了蘇哲,笑著說,“蘇教授!你那三篇論文我做了認真的拜讀,有了這三篇論文後,實現光柱工程不再是夢,人類點光能這顆科技樹將會變得可能。”
“對!我也是這麽認為的。”徐正平笑著點頭。
“在我看了,要不了多長時間,我們就能製造出能夠傳輸大功率光能的光纜,這樣一來,過來的能量傳輸就不用依靠電能傳輸了,還有……”趙國安激動的說著。
突然,幾人聽到宗蘭月、劉芬五名助理的驚呼聲,說網絡上都在說紅色光束的事。
蘇哲幾人笑笑,紛紛掏出了手機。
的那樣,網絡上已經傳開了。
蘇哲看著趙國安,笑著問:“都到這個時候了,你們沒打算對外公開逐光工程嗎?”
“不急!先讓網絡上發酵一下,這樣關注的人就多了。”趙國安微笑著回答。
“國內還好,反正該知道的都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國外就不同了,對方還以為我們研製出了什麽厲害的武器。”範曉明說著,“看看,網絡上什麽樣的陰謀論都有,好多從國外網絡搬來的,說我們研製出了大殺器。”
“差不多吧!”趙國安認真的說,“就現在的太空太陽能發電站,隻要我們想,分分鍾變成超級武器,當然了,現在天上的不行,我們在硬件上做了限製,畢竟我們研製的是民用設施。”
“對!安全問題不是開玩笑。”徐正平肯定的說,“不過我可聽說了,這次我們參觀的玄武計劃太空探測器的發射和以前不同,是通過ss-防禦係統來看這次的發射。”
趙國安左右看了看,小聲的說:“我聽說ss-防禦係統的死光武器最高級的死光發射器的直徑足有三十米,幹掉一艘航母輕輕鬆鬆。”
“的確!不過這玩意特別的耗電,就拿最高級的死光發射器來說,持***鍾要消耗一座五十萬人口小城市一天的用電量。”蘇哲解釋說。
“我們這麽急忙忙的發射探測器,部署ss-防禦係統,還不是為了小行星相撞事件嘛!”範曉明說著。
“我們不會這麽倒黴吧!就算那兩顆小行星真的相撞了,也可能對我們地球沒啥影響。”趙國安感歎說。
“我們要做最壞的打算。”徐正平說著。
“……”
一路上,眾人一邊看著網絡上的新聞,一邊聊著天。
從逐光工程聊到了光柱工程,接著又聊到了兩顆小行星要相撞的事。
聊完了這些,又聊到了ss-防禦係統。
不知不覺中兩個多小時過去,眾人來到了一百多公裏外的衛星發射中心。
這座離塔木戈壁隻有一百多公裏的衛星發射中心。
蘇哲一行人下車後,迎接他們的是陵州光電研究所的所長章高明。
一見麵,章高明連連對蘇哲、趙國安一行人表示恭喜。
恭喜逐光工程實驗站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