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倫理,探索比鄰星的可能

字數:8535   加入書籤

A+A-




    “解決疾病和延長壽命都沒啥問題,可人工子宮這一塊,會涉及到倫理的問題,就算技術達到了,能不能實施還是一個問題。”蘇哲想了想說。
    疾病、延長壽命、人工子宮。
    這三者,嚴格意義上來說。
    延長壽命的難度最大。
    讓人類的壽命突破一百二十歲的極限,要不從最底層的基因著手,要不從外部的基因表達著手。
    不管從那一個方向,都是非常難得。
    反而是疾病和人工子宮好解決一些。
    這兩者相比,前者疾病難度要大一些。
    疾病的範圍太廣了。
    就目前,能夠解決的是腫瘤和細菌、病毒引起的疾病。
    一些自身的基因缺陷,或者本身出現的問題,很多還是不能解決的。
    反倒是後者。
    據他的了解,人工子宮技術其實就差臨門一腳了。
    就現在的研究力度,人工子宮技術隨時都有可能突破。
    不過,人工子宮技術麵臨的不是技術能不能實現的問題,而是倫理的問題。
    傳統意義上,出生的孩子,父母不僅是生物意義上的父母,還關係到孩子父母之間的關係。
    如果人工子宮技術大規模推廣,再加上社會對新生兒全麵的照顧。
    傳統的家庭關係將會被徹底的摧毀。
    孩子生下來可能隻有生物意義上的父母,且父母之建可以一點關係也不會有。
    在他看來,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
    最後成年男女隻會被要求提供精子和卵子,其他的像結婚,養小孩啥的都不會有。
    小孩出生後將會由社會撫養。
    傳統意義上的家庭將會消失。
    人在社會中將會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
    如果再邁進一步,精子和卵子也不用成年男女提供的。
    其實想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果不有意識的去控製,人類遲早會走到這一天的。
    “疾病和延長壽命完全沒有倫理的問題,也不擔心把地球撐爆。”範曉明解釋說,“對於人工子宮,現在大家的態度是謹慎了,按照碰頭會上討論的,人工子宮技術隻是用來備用的,或者特殊情況下使用,而我們要提倡的是自然生育,鼓勵大家多生小孩。”
    說實在話,在討論這些的時候他很糾結。
    明明知道生活富裕後,都不太願意生小孩。
    至於發展人工子宮技術,那也是被逼無奈的。
    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人口不斷的減少,人類文明得不到延續吧!
    在他看來,人工子宮技術人類必須要掌握,至於要不要大規模推廣,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從的角度看,他不希望人工子宮技術獲得大規模推廣。
    這會摧毀現有的傳統家庭關係。
    不過理智告訴他,要是人類不主動求變,人類真的有可能迎來大規模推廣人工子宮的一天。
    再有,從人類整體利益考慮,不考慮那些倫理。
    人工子宮技術大規模的推廣,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讓人類的人口獲得爆發式的發展。
    這樣一來,就有足夠的人力參與基礎科學和應用科學的研究,以及太陽係的全麵開發。
    相應,人類的科學技術大概率將會獲得快步的發展。
    有了足夠的人口,有了先進的科學技術。
    人類就能大規模的開發太陽係外的宇宙空間。
    那人類將會成為真正的星際種族。
    人類也就不會因為一些小的變故被團滅了。
    當然了,這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看的。
    可現實是,倫理方麵必須考慮到。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會顧及這些倫理的問題。
    “的確需要鼓勵。”蘇哲想了想說,“我們不僅要從補助這些方麵著手,我們最應該的是宣傳,我們要做全方位的宣傳,要讓年輕人知道生小孩的重要性,要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去生小孩。”
    社會風氣,社會輿論。
    其實這些都是可以有意識的去引導。
    範曉明笑笑,點頭說:“恩!現在大家的意見也是如此,從宣傳著手,讓大家知道生小孩的重要性。”
    兩人聊著碰頭會上討論的話題。
    很快,飛行汽車載著蘇哲和範曉明兩人來到了塔木戈壁的三門基地。
    飛行汽車在三門基地的上空轉了一圈。
    同他們之前看到的不同,三門基地的中心位置的光束發生器和光能收集器已經全麵完工。
    其處在了待啟動狀態。
    同時,在三門基地停靠了眾多的各類飛碟。
    兩人在三門基地的上空轉了一圈後,飛行汽車停靠在了航空航天總樓前。
    此時,有很多人站在航空航天總樓前。
    有各大高校的老師和學生,有研究所和企業等相關機構的人員。
    蘇哲和範曉明兩人下車後,首先看到的就是寧長生、寧巧巧、包正義、司文博等這些熟悉的人。
    至於學校校長徐正平,各學院院長,這些人都在。
    蘇哲和範曉明兩人都這些人打著招呼。
    同大家一起來到了航空航天總樓頂層的控製大廳。
    今天是三門計劃全麵測試和驗收的日子。
    蘇哲和範曉明兩人將和眾人一起見證這一刻的到來。
    此時,控製大廳中的大屏幕顯示的正是五個太陽能收集站和兩個光能傳輸站飛向目的地的畫麵。
    同時,大屏幕上還顯示著已經工作一段的太陽能收集站和光能傳輸站。
    以及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太空港和地麵的三門基地。
    同蘇哲和範曉明一起的有三百多號人。
    這些人坐在參觀區,小聲的議論著。
    “科學技術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這才一年的時間,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每秒一千公裏的啊!以前是做不到的。”
    “這次三門計劃完成,也就預示著我們對太陽係的開發正式開始了,開發月球、開發火星、開發整個太陽係,想想就讓人心動。”
    “三門計劃的光束通道的直徑可是五百米,而且通往月球的光束通道也能變成直徑五百米的了,我們可以加快物資運送的速度了。”
    ……
    蘇哲周圍,一邊坐的是校長徐正平,一邊坐的是寧巧巧。
    而校長的另一邊坐的是範曉明。
    蘇哲、徐正平、範曉明三人聊著登陸火星的準備。
    在三門計劃完成,登陸火星計劃也要開始了。
    一開始,通過新建的光束通道,特別是地球和月球之間的光束通道,將運送大量的物資前往火星。
    運送物資這是第一步。
    在運送的物資中,有登陸火星一共三萬人一個月的生活物資。
    接著就是在火星建造永久性基地的物資,在火星軌道上見太空港的物資。
    最後就是數量為九萬的遠程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
    是的,相比較之前的火星登陸計劃,現在的已經有了改變。
    這一次登陸火星計劃。
    其中人數從一萬個變成了三萬。
    本來隻打算在火星建造一個永久性基地,再在火星軌道上建造一個光束通道發生器就行了。
    現在計劃變了,增加兩萬人,將在火星軌道上建造一個太空港。
    要說光束通道發生器和太空港的區別。
    那就是太空港是眾多光束發生器的集合,且還具有著其他的功能。
    徐正平左右看了蘇哲和範曉明兩人,笑著說:“也就現在了,放在過去,誰敢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將這麽多物資和三萬人送到火星去,簡直不敢想象。”
    一年前,登陸火星還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世界人民還在想著如何登陸月球,在月球上建造基地。
    雖說有國家已經登陸過月球,但那是過去。
    他們一樣在想著如何登陸月球而煩惱,畢竟火箭發生時不時的出現問題。
    至於登陸火星,也就一些企業天天拿出來說事。
    正兒八經了,沒有一個國家有著公開的火星登陸計劃。
    而國內,月球登陸計劃和在月球建造基地的計劃有了。
    但在技術上有著很多的難點。
    作為登月計劃的一員,他很清楚用火箭實現登月的難度。
    可僅僅一年過去,一切都變了。
    在簡化版重光子航太發動機研製成功後,火箭作為動力的航天器基本上是被拋棄了。
    登月已經實現了,還在月球上建造了一個龐大的永久性基地,且要全麵開發月球。
    在月球上建造十一座工業城市。
    登陸火星也不在是夢想了。
    準備工作已經如圖如茶的開始了。
    在三門計劃完成後,相關的物資也要開始運了。
    可以預見,開發整個太陽係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校長!我說學校的心是不是太大了些。”範曉明微笑著,“一開始,想的就是單純的登陸火星,之後變了,要在火星建造永久性基地,要在其軌道上建造光束通道發生器,現在更直接了,要見太空港。”
    在知道登陸火星計劃將一萬人增加到三萬人的時候,他就知道校長徐正平不安分了。
    果然,校長徐正平看不上能夠製造直徑一百米的光束通道發生器。
    直接要見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太空港。
    最為關鍵的是,火星軌道上建造的太空港可不一般。
    其是在第一代太空港上升級的太空港。
    而火星作為全麵開發太陽係的核心,其太空港的重要性甚至比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太空港還要重要。
    就如在碰頭會上討論出來的開發太陽係的初步方案,其中火星和小行星帶就是核心。
    “這就太大了,我們隻是稍微走在了前麵罷了。”徐正平微笑著,“等登陸火星計劃結束後,我就要把精力投入到學校軟硬件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上來,不管如何發展,人才才是最核心的,我們不能被以前暫時的輝煌迷了眼睛,我們要抓住事物的本身。”
    “恩!校長說的對,人才才是核心。”蘇哲微笑著。
    “校長!你放心的培養人才,我們在前麵衝鋒陷陣,開發太陽係算啥,我們要開發其他的恒星係,我們要讓人類的足跡踏遍宇宙的每一處。”範曉明激動的說著。
    徐正平微笑的看著範曉明,說道:“太遠的不敢想,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人類的足跡踏遍整個太陽係就安心了,如果有可能的話,想看到我們人類到達比鄰星。”
    “踏遍整個太陽係,這一點問題都沒有。”範曉明笑著說,“這個過程也要不了幾年,很快就能實現的,至於前往比鄰星,有點難度,但也是有可能的。”
    對於人類踏遍太陽係的每一處。
    就目前的科學技術而言,沒有絲毫的問題。
    有的話,也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對於整個太陽係的開發。
    研究中心做過這方麵的推演。
    按照推演的結果看,也就是開發的初期時間要長一些。
    比如說開發月球、開發火星。
    一旦度過了初期,開發太陽係的速度將會迎來爆發式的發展。
    就如推演的,三年時間完成月球、火星的開發,再用三年就能完成整個太陽係的初步開發。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就這還是國內十幾億人的參與結果。
    要是全世界人民都參與進來,那開發太陽係的速度會更快。
    校長提到的前往比鄰星,等橫跨內太陽係的超級光束通道完成建造,或者研製出真正的重光子航太發動機。
    那時候千萬比鄰星也將不是問題。
    “踏遍太陽係的每一處,我想我是可以看到的,至於探索比鄰星,太難!就算現在有著條件了,一去一回,最快也要年的時間,像我這樣的年紀,想看到不太現實。”徐正平笑著說。
    他的年齡擺在這,耗不起了。
    “校長!怎麽就耗不起了,您才六十多一點,現在百分之九十的疾病都能獲得有效的治療,按正常情況您能活到一百二十歲,還有五十幾年的時間。”範曉明笑著,“就算五十年的時間不夠,我們正在研究延長人類壽命的方法,我們好好研究,花個十年二十年的研究出延長壽命的方法還是有可能的,這樣一來,您活的就更長久了,等有條件了,去比鄰星逛一趟都行。”
    前往其他恒星係。
    說實話,太難了。
    其恒星係和恒星係直接的距離太過遙遠了。
    就拿距離太遠最近的比鄰星,兩者之間的距離有著四點二光年。
    這不,就一個來回,光都要八年多的時間。
    一個正常人能有幾個八年半。
    就人類的生命長度,很難去探索周邊的恒星係。
    不過要是能夠超過光速,或者人類壽命大幅度增加。
    倒是有可能探索周邊其他的恒星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