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撞擊過程,兩條

字數:8051   加入書籤

A+A-




    控製大廳的大屏幕上,相關的數據顯示,超級強子對撞機的自檢已經完成了。
    兩個質子對撞實驗進入了準備階段。
    “現在超級強子對撞機的自檢已經全部完成了,其結果非常的完美。”
    “好!超級強子對撞機這次對撞實驗的全部能源已經全部到位,這次實驗是以最大功率進行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測試超級強子對撞機的性能。”
    “開始了,對撞實驗進入準備階段了,備用的質子已經到了指定的位置。”
    ……
    控製大廳中的眾人,在馬萍的介紹下紛紛結束了討論,抬頭看向了大屏幕。
    大屏幕中,顯示的是模擬畫麵。
    不過這個模擬畫麵是通過實際探測到的數據真實還原的。
    和實際情況不同的是,模擬的畫麵做了一些優化,使其具有可觀性。
    在控製大廳的眾人看的精精有味的時候,在三門基地外圍的地下的超級強子對撞機中。
    數量眾多的質子被製取了出來,也就是單個質子的氫離子。
    這些質子被製取出來後,被送入了粒子直線加速器。
    在粒子直線加速器中,眾多質子在電磁場的加持下,其速度越來越快。
    其眾多質子形成了質子流。
    很快,低能質子流出了粒子直線加速器,通過低能質子轉運裝置,
    其低能質子流分成了兩股。
    通過轉運,兩股低能質子流進入了各自的環形高能加速器。
    這個環形功能加速器其實就是超級強子對撞機的直徑達到五十公裏的主加速器。
    和其他強子對撞機不同的是,三門基地的超級強子對撞機有著三組這樣的主加速器。
    這也是耗能量的一個原因。
    兩股低能質子流在進入環形高能加速器後,其質子的速度在不斷的增加。
    不同的是這兩股質子流的方向剛好是相對的。
    隨主加速器電磁場強度的變化,兩股質子流的速度越來越快。
    其質子所攜帶的能量從低能到中能,再到高能,再到超高能。
    沒一會兒功夫,其質子所攜帶的能量,也就是其動能已經超過過去人工製造的最高能的質子。
    在超高能質子穩定狀態後。
    同一時間,兩股超高能質子流通過超高能粒子運輸線進入了另外一個主加速器中。
    兩股相向的超高能質子流通過超強電磁場的加速,直接將質子的速度幹到了超級強子對撞機能夠加速到的極限。
    也就是說,這是三門基地超級強子對撞機能夠達到的最大速度,或者說質子的最大能量。
    隻是一瞬間,兩股超高能質子流在滿是探測器的對撞室中相遇。
    兩股超高能質子中。
    絕大多數是相交而過。
    小部分是側麵相撞,隻有很少一部分是正麵相撞。
    整個過程是在極短極短時間中發生的。
    兩股超高能質子流相交而過後,其質子隻是減少了很少一部分。
    接著,這兩股超高能質子流經過減速、調整、加速,再次在對撞室中相撞。
    就這樣反反複複的對撞中,這兩股超高能質子流消耗殆盡。
    兩股超高能質子流從第一次相撞,到消耗殆盡。
    整個過程隻經過了三秒鍾,而相撞的次數達到了五千。
    控製大廳大屏幕上,顯示著這次質子相撞實驗的重要數據,從這些實驗數據就能知道。
    質子對撞實驗成功了。
    控製大廳中響起了熱烈的鼓掌聲和歡呼聲。
    “嚇我一跳,我還以為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撞出黑洞,撞出一些不可知的東西,現在看,也就那麽回事。”
    “太精彩了,三秒鍾啊,撞擊了五千次,這速度也太快了,三門基地的超級強子對撞機太厲害了。”
    “可惜我學的不是高能物理,大屏幕上顯示的數據完全看不懂,不過我知道,這超級強子對撞機是最先進的。”
    ……
    這時候,蘇哲、範曉明、徐正平周圍又有著很多人不斷的恭喜。
    過了好一會兒,眾人才離開,回到自己的座位。
    “不錯!不錯!質子相撞實驗成功了,看來我們建造的超級強子對撞機還是非常靠譜的。”徐正平笑著說,“接下來相關科研人員可以入駐三門基地了,有著這台超級強子對撞機,我相信我們的高能物理會得到快速的發展,說不定我們就能敲開物理學新的大門。”
    就目前來說,強子對撞機幾乎就是研究高能物理得唯一的手段,如果不算宇宙中的那些高能粒子的話。
    過去,國內沒有一台上的了台麵的強子對撞機。
    雖說一直計劃的建造,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拖著沒有開建。
    對於強子對撞機的規劃建造,他最清楚不過的。
    逼近學校物理學院一直主張建造強子對撞機,也一直主導、推動著強子對撞機的建造。
    但都沒有成功。
    萬萬沒有想到,這次一年時間過去,如此強大的超級強子對撞機就完成了建造。
    這對研究高能物理的科研人員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以前,對國內搞高能物理的科研人員來說。
    他們隻能搞搞理論,要是想證實搞出來的理論是不是對的,那麽就要申請到國外的相關強子對撞機上做驗證實驗。
    要等人家一層一層的審核。
    在審核通過後,就需要慢慢的排隊。
    有時等到你的時候,說不定就用其他人插隊。
    至於為何插隊,你連知情權都沒有。
    好不容易等到你做驗證實驗了,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一些事找到你。
    最可惡的是,你實驗做出來的成果要和對方共享。
    現在三門基地的超級強子對撞機完成建設,就沒有必要去國外排隊做驗證實驗了,其實驗成果也不用和別人共享了。
    自己有了超級強子對撞機,想怎麽用就怎麽要。
    不用再看別人的臉色了。
    範曉明笑笑,說道:“相關科研人員老早就進駐三門基地了,如我的老師,學校搞高能物理的那些老師、學生,就連國內其他高校、研究所的老師和學生都有參與。”
    三門基地超級強子對撞機名義上是由九天研究中心主導建造的。
    可實際執行的是學校的物理學院,或者說是他的老師王修齊主導的。
    從超級強子對撞機的設計人員,都相關設備的製造商,再到具體的建造商。
    基本上就是一直準備建造強子對撞機的那一批人。
    過去是沒有錢建造。
    現在有錢了,直接就造了一個這麽強大的。
    參與到超級強子對撞機設計、建造的人員,本來就分布在國內各大高校和研究所。
    在建造完成後,相關高校和研究所都有派人進駐。
    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超級強子對撞機對他們科研,對高能物理研究的重要性。
    到目前為止,就他知道的,就有一萬研究高能物理的科研人員進駐了三門基地。
    現在可不是過去,隻能眼巴巴的看著別人三天兩頭的發表研究成果。
    有了超級強子對撞機,他們也能天天出成果了,這次輪到別人眼巴巴的看著了。
    “是嘛!這麽多人進駐了,好啊!參與的人多,研究的人多,那高能物理發展的就快。”徐正平滿臉笑容的說著。
    “可不是嘛!各個領域都在強人。”範曉明直言說,“當然了,各個領域都需要去研究,說到底還是我們人少了。”
    “對對!”徐正平點頭說,“人口的事慢慢解決,急也沒用,不過話說回來,三門計劃算是徹底成功了,太空時代正式開啟了。”
    這時候,馬萍再次提醒眾人看向大屏幕。
    大屏幕的主屏中顯示的是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太空港和月球軌道上的光束通道發生器。
    經過馬萍的解說,眾人知道,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太空港和月球軌道上的光束通道發生器之間的直徑為一百米的光束通道將會變成直徑五百米的光束通道。
    在馬萍解說結束,也隻是眨眼的功夫。
    直徑一百米的光束通道變成了五百米的光束通道。
    一時間,控製大廳中又響起了鼓掌聲和歡呼聲。
    “一百變五百,這就是鳥槍換大炮了,不說其他的,就這運輸能力就增加了好多倍,對於我們牆麵開發月球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直徑五百米的光束通道比直徑一百米的光束通道要強大的多,這想想就讓人激動啊,可以預見,以後整個太陽係都會縱橫交錯著這樣的光束通道,我們可以駕駛著飛碟到太陽係的每一處。”
    “這月球的設施不給力啊!月球軌道上的隻是光束通道發生器,應該換成太空港,且在月球表麵建造和三門基地差不多的裝置,不僅將光束通道延伸到月球地表,也能給月球的全麵開發提供能源。”
    “你這消息可落後了,你說的這些都在進行,根據可靠消息,再有半個月的時間,這些都能有了。”
    “是嘛!那就對了。”
    ……
    “校長!不錯吧!直徑五百米的光束通道延伸到了月球,這下運輸物資的效率一下就提上來了。”範曉明指著大屏幕說。
    “恩!不錯!不過還不夠完美。”徐正平微笑著說,“直徑五百米的光束通道是有了,效率是提了上來,當時,像月球到地球的光束通道應該搞雙向的,也就是在月球和地球之間建造兩條光束通道。”
    月球和地球之間的來往太過頻繁了。
    一條光束通道不僅不方便,也不方便使用。
    最好的法子就是搭建兩條光束通道。
    “校長!至於增加一條光束通道,或者增加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太空港,等等這些,基本上不用我們操心了,國內相關部門已經接手了,我們隻要提出要求就可以了。”範曉明笑著說。
    就像他之前提到的。
    像光柱工程、光束通道等這些,在驗證成功,技術成熟後,相關的建造和運營都會交給國內相關企業,或者部門。
    學校和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務是科研,是培養人才。
    他們要做的是研發新的技術,而不是搞具體的建造和運營。
    蘇哲點點頭說:“我看過相關部門的規劃,地球同步軌道上還要建造多個太空港,我記得好像是十個,月球軌道上要建三個太空港,且往來頻繁的線路,其光束通道都是雙向的。”
    說實話,搞規劃不是他們這些科研人員擅長的。
    他們隻要提出需求就可以了。
    怎麽規劃,怎麽建造有專門的人負責。
    “是嗎?”徐正平微笑著,“我倒要打聽打聽,讓他們建造火星的太空港,還有火星能源方麵的配套設施。”
    “校長!這恐怕不行。”範曉明笑著說,“相關部門、企業才剛剛接手,他們手上能用的人還沒有我們的多,再有,我們是衝在最前麵的,還要我們幫著他們培養一大批專業人員。”
    不管是光柱工程,還是光束通道。
    他們是先行者,標準也是他們定的。
    這些他們最為清楚。
    相關部門、企業接手,是有過度期。
    “我說登陸火星的一萬人變成三萬人還不行,最近聽說還要加三萬人,我也就聽小韓說了一下,沒有具體問。”徐正平笑了笑說,“人類第一次登陸火星啊,不是一人,也不是一百人,而是六萬人,這人真夠多的,我真想駕駛著飛碟提前登陸算了。”
    登陸火星。
    一萬人變三萬人,三萬人變六萬人。
    再過一段時間不知道還會不會增加。
    “恩!我的確聽過這個消息。”範曉明點頭說,“現在對我們說,三萬人登陸火星和六萬人登陸火星其實差別不大,不過對我們倒是可以提前派一個小隊前往火星,我們學校完全有這事實力做到這一點。”
    徐正平連忙搖頭,笑著說:“沒那個必要,對我們來說,登陸火星不難,沒必要為了好聽跑一趟。”
    現在可不比以往,也不是第一次登月那樣了。
    就現在的科技水平和條件,他們在一個月內登陸太陽係內任何一顆可登陸的天體。
    就單獨的登陸已經沒有意義了。
    他們要做的是建造永久性基地,建造太空港等等,為之後的全麵開發鋪路。
    何況現在太陽係內那些重要的天體周圍都有著很多探測器,同時也有很多探測器已經登陸。
    對於派小隊登陸火星。
    在他看來完全沒有必要。
    他要是真這麽做了,那國內其他高校、研究所真就看不起陵州理工大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