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監督的重要性
字數:7852 加入書籤
所謂的簡化版外骨骼裝甲,其實上就是要在加速度上做文章。澾
直白點說就是要限製加速度。
正常人而言隻能承受一點五個g的加速度,隻要超過這個數值就會出現問題。
當然了,人在接受過專業的訓練後,其承受的加速度會大一些,但也不會大的離譜。
如一百個g、兩百個g。
說是簡化版,指的是加速度上的簡化版。
在其他方麵,簡化版的會被原版的更加複雜。
就原版來說,其沒有生命監控係統,而簡化版的外骨骼裝甲是有生命監控係統的。澾
其他不說,就這一項就要麻煩上很多很多。
聽包奇正這麽說,左大軍說道:“電池問題遲早都能解決的,不過我覺得現在的超級電池勉強也夠用了,高強度飛行的續航是三十公裏,要是強度低一點,那飛一個五十公裏是沒有問題的,不多說,就算是三十公裏,這也夠用了,回頭我就訂一套。”
在他看來,三十公裏完全夠用了。
要知道,人穿戴外骨骼裝甲後,去那裏都方便了,畢竟是直接飛。
範曉明說:“現實中,外骨骼裝甲也就玩玩,特別是現在,交通有飛行汽車,這不比外骨骼裝甲方便,不說其他的外骨骼裝甲穿起來就很麻煩。”
“是的,外骨骼裝甲和人形仿生機器人是絕配。”徐正平說,“不過現在的電池密度的確是一個問題,就比如現在的人形仿生機器人和機甲這些,其續航還是少了點。”
就現在,像地球同步軌道,和月球上的那些人形仿生機器人和機甲等等這些都需要光束的不間斷充能。澾
拿人形仿生機器人來說,沒事用一段時間就要充能。
當然了,在地球地表、在地球軌道上、在月球上,其消耗的能量是不同的。
蘇哲說:“現在的高密度電池隻能指望核電池了,現在正在研製中,我估計要不了一段時間就能完成研製的,不過這樣的核電池是一次性的,我們期待的是裂變聚變循環核電池,走強子對撞機這條路可能是可以的。”
現在用的超級電池已經是核電池以下電池能量密度最大的了。
上次聊過裂變聚變循環核電池後,他就仔細想了一下,感覺走強子對撞機這條路也許真的可以。
簡單來說裂變聚變循環核電池,釋放能量的時候發生裂變,吸收能量的時候發生的是聚變。
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強子對撞機的小型化。澾
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能量的回收,其實就是在實現強子對撞的時候,粒子發生了聚變,在這個過程中,新的粒子相當於儲存了能量。
範曉明說:“裂變聚變循環核電池的核心就是強子對撞機的小心話,如果這都不能實現的話,裂變聚變循環核電池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想想就能知道,利用強子對撞來實現物質的聚變,這是在原子級別的聚變,簡言而知就是發生聚變物質在單位時間中是及小量的。
在他看來,這種方式是最有可能實現的。
就拿宇宙中絕大多數恒星來說,正常情況下聚變到鐵也就停止了。
而那重元素是通過後期的超新星爆炸或者其他宇宙現象產生的。
可想而知元素聚變是條件的苛刻。澾
“對強子對撞機的小型話我很有信心,畢竟我們已經實現了電子加速器了小型化,隻要我們再稍微努努力,我們就能夠做到。”左大軍說。
包奇正說:“電子加速器的難度沒法和強子對撞機相比較,兩者完全不在一個等級。”
“是的!”範曉明說,“兩者的難度差了幾條街。”
徐正平說,“不急,我們慢慢研究,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突破了。”
在五人聊著的同時,五個人形仿生機器人已經飛進了直徑為五百米的光束通道中。
慢慢的,五個人形放生機器人飄在了光束通道的中間位置。
按照程序,裝備了外骨骼裝甲的人形仿生機器人要進行全麵的自檢。澾
其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人形仿生機器人的本身和外骨骼裝甲。
這時候,五人不再聊電池和真人裝備的外骨骼裝甲,開始聊起了自己的感受。
範曉明張開這雙臂,說道:“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覺,隨著使用人形仿生機器人的時間越長,覺得可控製自身沒有什麽不一樣的,有些無法區分這是人的本體還是人形仿生機器人了。”
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控製人的本體和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的感覺越來越趨同。
也不多,還是有些差別的,那就是飛行。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的意識會把控製外骨骼裝甲的飛行當成本能。
就像你抬手,或者搖頭一樣。澾
在做這些動作的時候,不用具體的去控製,也不要去思考,隻要意識閃過這個念頭就可以了。
當飛行變成了本能,也就不會意識到這樣的區別了。
包奇正說:“這是必然的現象,不管是人形仿生機器人本身,還是控製係統,我們都是高度模仿人體本身的,實際上,我們把人形仿生機器人當成我們的分身就可以了,怎麽說了,等大家習慣了人形仿生機器人就好了,不過對於量產的人形仿生機器人,我們都會做特殊的處理,目的就是讓大家容易區分人形仿生機器人和自身。”
徐正平說:“這麽做就對了,我們不僅要對人形仿生機器人和本體進行區分,對虛擬宇宙、現實、增強現實這些都要有這樣的措施,要讓使用的人容易區分。”
包奇正回答:“有的,這方麵的工作我們都有做,相關部門也是這麽要求的。”
範曉明說:“其實吧!心智正常的人都能分辨的出來,不過話說回來,這麽做還是有必要的。”
蘇哲解釋說:“其實腦機本身對使用這的狀態就有監督,其監督的不僅有使用者的身體狀況,還有使用者的精神狀態,以及使用者在虛擬宇宙,或者遠程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機甲等所做出的行為。”澾
從一開始,對腦機的使用就設置了監督機製。
這個監督機製不僅僅監督著使用者,還有可能出現的入侵者。
比如說不懷好意的人,或者是以後可能出現的強人工智能。
左大軍說:“虛擬宇宙不是法外之地,監督是必須的。”
在他看來,如果不對腦機的使用進行監督,對虛擬宇宙不進行監督,那後果是十分可怕的。
技術都是雙麵性的。
用在好的一麵將會促進人類的發展,提供生產力。澾
要是用在不好的一麵,那就是人類的災難。
就腦機結合技術、腦機這些一旦用在不好的地方,重則人類團滅,輕則人類損失慘重。
“監督是有必要的。”徐正平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要小心翼翼的,對技術的使用要做到嚴格監督,對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萬分的謹慎,最為重要的是,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差異性,就如電腦係統,如果使用的都是一樣的,一旦中了病毒,那就會全軍覆沒。”
範曉明直言說:“校長!這一點你放心,從一開始的發展我們就非常注重差異性,最為典型的就是我們對人形仿生機器人的控製係統,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個人對人形仿生機器人的控製係統都是不一樣的。”
就如校長說的,如果控製係統都是一樣的,一旦出現問題那就是大問題。
對於這些,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
就比如說現在的信息通訊。澾
現在的信息通訊可是三重覆蓋的,三種完全不同的技術標準,也就是說著三種是不能相互兼容的。
至於為何這麽做,考慮到的還是信息的傳輸安全。
現在的信息傳輸太過重要了。
其中涉及到了虛擬宇宙,人形仿生機器人、機甲的遠程控製。
毫不誇張的說,以後人類的發展將要高度依賴信息的傳輸。
想象一下就能知道,一旦信息傳輸出現問題。
那現有的虛擬宇宙、遠程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機甲等等。澾
可以這麽說,一旦信息傳輸出現了問題,那人類瞬間退回到農耕時代。
“明白!”徐正平說,“現在太空時代已經來臨,又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會出現很多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個狀況,我們不能采用過去那樣盲目的莽荒式的發展,我們要有全麵的監督,我們在監督下發展,那怕為此犧牲一點發展速度也是值得的,因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相對的也會越來越威脅,我們不知道什麽時候就會踩雷,一旦雷炸了,那我們人類就完了。”
他可不是瞎說。
在原始時代,在農耕時代,那怕是電氣時代、信息時代,人類再怎麽折騰。
對整個人類產生威脅的也就是蘑菇彈。
再就是人類的發展加快了地球環境變化的速度,使得人類在加速接近被團滅的那一天。
可現在不同了,科學技術的告訴發展。澾
能夠威脅到全人類的將不在隻是蘑菇彈了。
比如說人工智能,比如說腦機結合技術等等。
想想看,人工智能、腦機結合技術有著很多的方式威脅到人類。
人工智能的厲害科幻電影中宣傳的已經夠多了。
要是強人工智能覺醒了,人類也發現了。
這種情況下,人類可以友善的引導,讓強人工智能成為人類的一部分,讓你自願為人類奮鬥。
就這還存在著很大的風險。澾
要是強人工智能覺醒,而人類完全不知道。
隨著強人工智能的成長,其懂得了隱藏。
強人工智能躲在暗處慢慢的積累。
要是這強人工智能是善良的還好,要是邪惡的。
那在強人工智能的力量一旦超過人類,強人工智能會因為爭奪資源而攻擊人類,將人類消滅殆盡。
就算強人工智能沒有自己的實力,他一樣可以借助人類自己的武器將人類消滅殆盡。
比如說數量眾多的蘑菇彈,ss-防禦係統,光柱工程設施,光束通道設施等等。澾
有著很多手段將人類滅亡。
對於強人工智能來說,他可以將人類滅跡,也可以讓人類再生。
隻不過再生的人類已經不在是過去的人類了。
這是人工智能。
腦機結合技術以及延伸技術都是很強的。
就比如腦機,如果被有心人利用,就可以在腦機中做手腳。
最為直接的技術通過腦機中的設置,用特殊的電磁波針對性的對大腦進行攻擊。澾
這種情況下,人重則直接嗝屁,輕則腦損傷。
還有,可以通過腦機將使用者的大腦直接屏蔽,讓使用者失去對身體的控製。
這種情況下,使用者的身體就變成了傀儡。
其他人就能像控製人形仿生機器人一樣控製這個使用者的身體。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做手腳的腦機隻是少數還好,要是全部的腦機都被做了手腳會怎樣。
是不是說,在一瞬間可以講所有使用腦機的人送往西方極樂世界。
要是人工智能和腦機結合技術結合到一起。澾
那就更厲害了。
人工智能可以在暗處一個接著一個的控製人類。
那怕有著一定的差異性,人工智能有時間控製全部的人類。
再極端一些,人工智能可以見現有的人類全部滅掉,再重新培育新的人類。
這時候,人工智能就能完全的控製人類的每一個人。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腦機結合技術的再進一步,製造出特殊的設備。
隻要人類在這個設備的信號輻射範圍內,人工智能就可以隨時將人的意識屏蔽,或者拉進虛擬宇宙,讓人失去對自己身體的控製。澾
這時候,人工智能就可以控製人的身體了。
直白點說,此時的人類將不再是人工智能的對手。
當然了,發生這些都是有條件的,
首先就是人類沒有防範之心,從一開始就沒有對技術的使用進行監督。
再有就是人工智能再次升級成為強人工智能,有著其自主意識。
最後就是不易被幹擾的通訊手段。
從這些角度看,人類也不是那麽容易被滅的。澾
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手段會威脅到整個人類,讓人類分分鍾團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