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月城地下種植區

字數:7163   加入書籤

A+A-




    蘇哲七人在月城的上空轉來轉去。
    周大史解說著,蘇哲六人認真的聽著。
    “按計劃,再有一年的時間,月球十一座工業城就能投入使用了,但現在有了腦機和升級的人形彷生機器人、工程機甲這些,隻要半年的時間就能投入使用了。”周大史說,“就是不知道這些什麽時候會全麵的投入?”
    周大史說完看向了其他幾人。
    徐正平解釋說:“估計要等到登陸火星結束後,等腦機、人工智能、機甲這些大規模的使用,有了足夠的數據進行優化後,那時候就能全麵的推廣了。”
    一個月後的登陸火星,其規模人數達到三萬人,其中就會使用腦機、升級後的人形彷生機器人和工程機甲。
    按照計劃,登陸火星的過程是一次對腦機使用的大規模測試,其實是對腦機為中心,或者說以腦機結合技術為中心的整個生態的測試。
    “這樣啊,那要至少還要兩三個月的時間這些才能進行全麵的普及。”周大史點頭說,“兩三個月的時間是能夠接受的,有了腦機和升級後的人形彷生機器人這些,以後我們就要方便的多,很多事情都不用親自到場了,遠程控製人形彷生機器人就能完成。”
    左大軍說道:“對月球的開發其實沒有必要這麽急的,按部就班的來就可以了,就算十一座工業城提前完成了建造,搞不好後麵的配套設施壓根就跟不上。”
    “話是這麽說,但還是早點完成建造的好。”周大史解釋說,“我們在開發月球的同時,很多精力都放在對火星開發的規劃中,月球的開發建造早一天完成,我們就能抽出更多的人力放在對火星的開發規劃中,除了火星還有太陽係中的其他星球,還有很多的太空城等等,我們這些搞太空建築的現在忙的不行,眼看你們下個月就要登陸火星了,緊隨的就是對火星的全麵開放,到時候要是開發規劃都沒有搞出來,那不是耽誤是嗎?”
    別看現在還沒有登陸火星,但登陸火星的探測器已經將火星探測的七七八八了。
    他們根據探測器收集的數據做火星開發的規劃。
    等登陸火星收集到更加詳細的數據後,緊接著就要給出火星的開發計劃。
    也隻有這樣才不會耽誤時間。
    他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火星的開發計劃,還有太陽係中的其他星球,還有遍布太陽係的太空城。
    這些都需要時間一點點的規劃和設計。
    包奇正點頭說:“誰也沒有想到啊,這太空建築學得到了蓬勃發展,這發展勢頭遠超其他學科。”
    “那是,誰讓我們趕上了好時代。”周大史說著。
    範曉明看了一眼地麵,說道:“月城的地麵已經看的差不多了,我們現在去參觀一下月城地下城,相對於地麵,月城的地下部分才算是主體部分。”
    月球建造的十一座工業城都是如此,其工業城的主體部分是在地下。
    如果說地上的建築高度不超過一百米,那地下的深度普遍超過了五百米。
    “是的!是的!”左大軍說,“對於那些自動化、智能化製造工廠沒啥興趣,但對地下的種植區、養殖區非常的感興趣,我想看看這下麵的種植區和養殖區是不是真的能夠實現一千萬人口對食物的自給自足。”
    月城雖說被定位為工業城,但在設計上,有著自己的種植區和養殖區,其食物是能夠自給自足的。
    當然了,月城對食物自給自足的前提是有著源源不斷的能源供應。
    對於月城來說,其能源供應才是最為重要了。
    一旦能源供應被切斷,那怕依靠月城自有的四座核電站也不是長久之計。
    其能源唯一能夠依靠的還是光柱工程所提供的能源。
    徐正平點頭說:“恩!我也挺感興趣的,就是不知現在到了那一步,其種植區和養殖區有沒有投入使用。”
    “還沒有投入使用,不過有部分在進行測試。”周大史說,“既然都感興趣,那我們就下去看看唄,不過話說回來,以現在的以現在的農業技術和養殖技術,隻要有充足的能源,就不愁沒有東西吃。”
    蘇哲幾人在周大史的帶領下飛向了地麵,在一處不大的建築前落地。
    一行七人走進了這個不大的建築。
    在周大史的引導下幾人進了一個很大的電梯,特別的是電梯的一側是透明的。
    周大史解釋說:“這是參觀用的專用電梯,我們將乘坐這部電梯能夠直達地下五百米的位置。”
    在電梯門關上後,電梯開始下降。
    也就十幾秒鍾的時間,電梯停了下來。
    同一時刻,通明的電梯門打開了。
    一行人走出電梯來到這一處燈火通明的空間。
    周大史帶著蘇哲六人往空間中的深處走,同時解釋著。
    “我們現在所在的空間是種植區,空間的淨高是八米,麵積是一百平方公裏,就這一片有著五十個同樣的種植區,像這樣立體的種植區還有多個。”
    “現在所在的空間隻能算是毛坯,後期會填上五十公分厚的人造土,還要加裝相應的裝備和設施。”
    “種植區實行的是自動化、智能化,從作物種子的播種到成熟收獲,全都是無人化的,因為這裏的種植環境完全受控,種植作物的時候完全按照作物的生長周期來的,按一年時間段,同樣的麵積,其產出遠遠超過在地球上的種植。”
    ……
    一行七人在空曠的空間中逛了一會兒。
    左大軍指著空間頂部發光的燈問:“這燈能夠模擬太陽光?”
    周大史笑著回答:“可以的,幾乎所有的太陽光都能夠模擬出來,其實這些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燈……我現在就能模擬。”
    說完,空間中的燈光強度開始發生改變。
    也就短短的三分鍾時間,這些燈模擬了早上到晚上所有階段太陽光的強度和光。
    包奇正說道:“就現在我們對光學材料的掌握,實現對太陽光的模擬太正常不過了。”
    周大史點頭,“是這樣的。”
    幾人又聊了幾句,徐正平說:“時間不早了,我們去看看實驗區,看完就回去睡覺,明天還有發布會了,不能耽誤了大家的休息時間。”
    七人離開這個空間回到電梯。
    在電梯下降的過程中,經過一個又一個這樣的空間。
    就在快要到達最低層的時候,電梯的內部突然有了細微的變化。
    左大軍感受了一下道:“這電梯中開始增壓了,這增加的是空氣嗎?”
    蘇哲、範曉明、徐正平、包奇正四人也都感受到了。
    周大史點頭,解釋說:“是的,馬上就到種植實驗區了,電梯中是有必要衝入空氣的,等月城完全完工後,就不會這樣了,到時候整個區域都將是空氣的覆蓋區。”
    韓國立說道:“升級後的人形彷生機器人就是不一樣,那像過去的人形彷生機器人,隻能依靠攜帶的傳感器來探測,比起升級後的差遠了。”
    從校長幾人的表現看,在電梯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五人在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
    就如他看到的數據,升級後的人形彷生機器人對標的是真人,一切都是按照真人來做的,現在看果真如此。
    包奇正笑著點頭。
    電梯很快就來到了負五十層。
    和其他樓層不同,這裏看到的是一片綠色。
    電梯門打開,一行七人全部飄出了電梯。
    在周大史的帶領下,幾人開始參觀這片種植區。
    “你們看,這裏種的全部都是青菜,再有幾天,這些青菜就能采摘了。”
    “這裏的環境完全是按照青菜的生長需求設定的,不管是光照還是濕度等等,要說不能模擬的,那也就剩下重力了,相比較這裏,太空農場才能模擬百分百的地球環境。”
    “相對來說,月球的低重力對作物的生長多少有點影響,但是在可控的範圍內。”
    ……
    “你們看,這一片種植的是稻子,這稻子才長成稻苗,想要長出稻子還要兩個多月的生長,相對於稻子,青菜的生長周期就要短的了,快的話半個月就能收一茬,這不過這樣的青菜口感很差,我們一般不會這麽做。”
    “大家是不是以為這裏種出來的作物口感會很差,其實不是這樣了,對於這些農作物的生長,我們不僅考慮到了農作物的收成,同樣考慮到了農作物的口感,再說了,我們沒有必要因為產量而犧牲質量,也就是口感和營養價值。”
    “這一片種植的是小麥,同樣的,因為時間的問題,這才出麥苗,要等收成,要等上好長一段時間。”
    ……
    “這一大片種植的都是從地球上移植過來的桃樹,你們也看到了,這些桃樹正在開花,也不要多長時間就能有桃子吃了。”
    “那邊還有蘋果、梨子啥的,都是從地球移植過來的,就這一層一百平方公裏的種植麵積,被劃分成了很多小的區域,目的就是試種,等月成全麵完工後,這些作物會全麵的鋪開。”
    “相對於這種大規模自動化種植,其浪費也是很嚴重的,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相對的我們也不會在乎這點的浪費。”
    ……
    一行七人站在一旁看著自動化裝置收拾已經長成的豆芽。
    全過程幹淨利落,長成的豆芽直接被收走,而種植豆芽的地被全部搬走,緊接著又鋪上了新的土。
    在新的土上播撒種子。
    一畝地的豆芽,從收到種植完成,也就花了十分鍾的時間。
    左大軍感歎,“這速度真夠快的,就這麽一會兒功夫,豆芽收好了,且新的種子也種下了,就等著下一茬的收成,有這樣的效率,人類以後再也不會愁吃喝了。”
    完全自動化智能化的種植,人類隻要在後麵進行技術支持就可以了。
    毫不誇張的說,隻要有足夠的資源和能源,就能有源源不斷的食物。
    從目前的科學技術和現實看,隻要人類不作死,以後不會在吃喝上傷腦筋了,特別是在太空農場、太空牧場、太空漁場成功後。
    包奇正點頭,“是不錯,不過這個所消耗的能源也是驚人的,就豆芽收和種植的過程,再加上後續的土的處理等等一係列,其消耗的能源很多很多,就不說環境控製和自動化設備這些了,想想看這一畝地的土地全部做了更換,而換下來的土地是要經過處理的,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多少能源,直白點說,現在的這種種植嚴重依賴能源。”
    在月球地下開辟這樣的種植空間。
    一開始啥啥都沒有。
    除了月球提供的重力,這處空間和完全的真空差別真的不大。
    在這個空間中要搭建適合作物生長的環境。
    要是一開始的投入是一次性的資源投入,那之後就要用源源不斷的資源和能源來維持。
    資源還好說,其能源才是核心。
    月城的地下整個種植係統需要源源不斷的能源才能夠維持下去。
    範曉明點頭,“依靠能源那是肯定的,在月球這樣惡劣的環境中能種出這些,消耗一些能源又算得了什麽。”
    “啥不消耗能源。”左大軍有些不屑的說,“啥啥都要消耗能源,就算在地球上大規模種植,其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別說石油農業這個詞沒有聽過,在月球的搞種植,無非多消耗也寫維持環境的能源,不過話說回來,現在我們真的不缺能源,隻要太陽不熄滅,我們就能有源源不斷的能源。”
    從整體看,什麽不消耗能源。
    所有物質的活動都在消耗能源。
    就現在而言,在光柱工程開始後,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不會為了能源的短缺而發愁。
    相對於月城地下的種植區,隻要有源源不斷的能源,其就能長期維持種植區所需要的環境,也就能利用月球本有的資源提供這些作物的生長所需的物質。
    也就是說,月城地下種植區隻要有源源不斷的能源,其就能夠長期的維持下去。
    同樣的,太空農場、太空牧場、太空漁場也是如此。
    其同樣需要光柱工程源源不斷所提供的能源。
    就拿地球來說,要是沒了太陽所提供的太陽能,沒有太陽能提供的能源,地球上的生物還能剩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