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玉米棒子

字數:6975   加入書籤

A+A-




    蘇哲五人聽著解說員講解著在水稻種植區種植水稻過程。
    從土地的配比到水稻種子的選擇,再到水稻種植區環境的控製和水稻種植區微生態的維持。
    最後講解的是水稻播種到收獲的整個過程。
    整個過程都是自動化智能化的。
    聽完這些,左大軍開玩笑說:「這些稻子過的可是帝王般的生活了,在這片小小的空間中,水稻才是真正的主角,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水稻服務的,和地球上的水稻相比,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兩者之間完全沒有可比性。」
    「大軍,你這思路清奇,這都能讓你拿出來對比,真是沒誰了。」範曉明笑著,「說起來,太空農場這種模式並不是能量利用率最優的方式,這麽說,要維持水稻種植區的環境需要消耗很多能量,而在地球則不同。」
    太空農場這種模式的確能夠大規模種植農作物,也能夠大幅度的提高產量,但其消耗的能量也是驚人的。
    同地球上種植的水稻相比,兩者相同收獲所消耗的能量其差距非常的大。
    真要說起來,在地球種植水稻所消耗的能量才是最少的,能量利用率最高的方式。
    左大軍笑著說:「明白,就好比過去的石油農業,我們可以說就是太陽能農業,說到底就是高能耗來維持水稻的生存環境,其實我們現在無所謂的,我們有光柱工程,我們有太陽,我們有著無窮無盡的能量,我們有資本有條件用能量來堆,反正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實現了能量自由。」
    石油農業,或者說大機械農業。
    這種農業方式高度依賴石油,這種方式所使用的化肥農藥啥的幾乎都來源於石油,再加上那些機械所消耗的油料。
    相對來說,這種方式比起傳統的農業種植要方便的很多,但所消耗的能源可比過去高的太多。
    現在這種太空農場模式,可以說是石油農業進化的終極版。
    其不再像石油農業那樣改變農作物局部的生產環境,比如說使用化肥,除去雜草和病蟲害這些,而是全方位了,是整個生態。
    說白了,太空農場水稻種植區就是打造了一個水稻生長的最優生態,打造的是一個生態。
    維持一個生態所消耗的能量可想而知。
    不管是石油農業還是現在的這種模式,說到底還是有條件了,也就沒有必要考慮能量利用率了。
    包奇正咳嗽一聲說:「什麽叫很長一段時間,質子聚變裝置已經設計完成,現在正在建設期,隻要質子聚變裝置成功,我們人類就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我們人類就實現了能量自由,到那時候,就算太陽炸了我們一樣能夠在宇宙中生存下去。」
    左大軍有些尷尬,笑了笑說:「是額!我把質子聚變裝置給忘了,這玩意成了,我們就實現能量自由了,到那時也就無所謂了。」
    幾人有聊了一會兒,範曉明見差不多了,提醒說:「走,我們去小麥種植區和玉米種植區看看,還有其他的一些,看完這些我們還要其太空牧場那些了。」
    這時候,幾人離地飛了起來,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朝著小麥種植區飛去。
    也就在這個時候,水稻種植區開始昏暗起來,沒有一會兒功夫,水稻種植區就完全暗了下來。
    雖說水稻種植區暗了下來,但絲毫沒有影響到蘇哲幾人的飛行。
    在水稻種植區暗下來後,蘇哲幾人就改變了人形彷生機器人的觀察模式。
    要知道,人形彷生機器人觀察事物可不僅僅是可見光的頻段範圍內,不可見光的範圍一樣能夠觀察,要是加上-防禦係統和其他探測設施的輔助,其能觀察的範圍將更大。
    從蘇哲幾
    人的視角看,水稻種植區慢慢的變得昏暗,最後完全暗了下來,什麽也都看不到。
    在幾人改變模式後,幾人看到的和之前的基本差不多了。
    左大軍一邊飛行一邊說著,「這是在模擬夜晚了,不錯不錯……就是人形彷生機器人的觀察模式要優化一下,改變了模式後,這夜晚和白天沒啥區別了,我說這模擬的是不是太多了些,我看這樣不夠真實,還不如看到啥是啥,沒有必要完全附和我們的習慣。」
    人形彷生機器人的夜晚觀察模式他是了解的。
    正常情況下,人形彷生機器人能夠看到的頻段和人能夠看到的頻段是一樣的,其目的很簡單,那就是人和人形彷生機器人看到的是一樣的,不能產生偏差。
    要是出現了偏差會給人帶來誤導和不適。
    為了做到這一點,相關的科研團隊可是花了大功夫。
    要知道,每一個人所看到的同一個畫麵所看到的結果是有細微差距的,每一個人之間都不盡相同。
    人和相機也是如此。
    在人形彷生機器人改成夜晚觀察模式後,其真實看到的畫麵其實是灰白的,之所以看的和現實差不多,那是經過處理的。
    在處理的過程中會增加、減少一些細節,這樣一來,這種模式下所看到的畫麵就不那麽真實了。
    包奇正想了想說:「這方麵我們也有考慮,處理後的畫麵多少有些細節會丟失,相關的研究正在進行中,估計以後會增加選擇模式。」
    「這就對了!」左大軍笑著,「不過這黑夜和白天還是要進行區分的,我們還得站在我們人類的視角看,其實模擬不模擬的無所謂的,真實才是最重要的,畢竟我們人眼所看到畫麵也是通過處理等一係列操作的。」
    「大軍,啥話都讓你一個人說了。」包奇正無奈搖頭,「其實這些也還在摸索階段,最後還要看實際的情況,但有兩點是不會變得,那就是真實和從人類的視角出發。」
    範曉明笑著說:「人形彷生機器人本身的視覺就不要做那些花裏胡哨的了,做到和我們人一樣就好了,至於其他的利用虛擬現實和其他工具輔助就行了,就現在這種模式看的就很變扭,明明是夜晚,搞的和白天一樣,總覺得怪怪的,看著吧!寫體驗報告的時候我要寫上這些了,視覺這些真就沒有必要搞這些花裏胡哨的。」
    徐正平點點頭說:「是這樣的,你們看看,前麵出現了一道門,搞的我們光都看不到了,搞這些是有些花裏胡哨了,還是正常的模式好,你們可以切換過來試試。」
    在徐正平的提示下,幾人都切換了觀察模式。
    果然,他們看到一道微弱的光從牆體中射出。
    牆體上的門打開了,這道微弱的光在這黑暗的水稻種植區是那麽的顯眼。
    左大軍笑著說:「這麽看還挺有氣氛的,說起來看到這些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白天就是白天,黑夜就是黑夜,沒有必要搞在一起,分都分不開了。」
    幾人說著就進入了打開的門中。
    進來後,幾人身後的門關閉了。
    幾人進入的是一個長長的通道,幾人在通道中走動的過程中,時而有風時而有霧氣,時不時的還有光束掃過,還通過了三道門,最後才來到小麥種植區。
    左大軍看了看背後關上的門,調侃說:「就這消毒殺菌的過程,要是真人通過還不直接嗝屁了。」
    這是他第三次經過這樣的消毒殺菌了,還是忍不住吐槽。
    這樣的通道,人在沒有器具的情況下鐵定完蛋。
    「真人誰往這裏跑,就算有真人來,那絕對是全副武裝的。」範曉明笑著,「再說了,沒有這樣的消毒殺菌還真就不行
    了,不同的種植區的生態是不同的,要是我們從水稻種植區帶來了什麽真菌病毒的,搞不好這小麥種植區的小麥就全完蛋了。」
    「不是吧!有這麽嚴重。」左大軍有些不信,「這的生態不會這麽脆弱吧!」
    幾人飛在半空中看著下麵成片成片的小麥苗。
    這裏不同意水稻種植區,這裏是白天,還是那種烈日當空的那種,幾人看的那叫一個清楚。
    「脆弱,異常的脆弱。」蘇哲解釋說,「相對於地球的生態,這裏的生態那是異常的脆弱,雖說這些小麥、稻子農作物本身是有抗性的,但不妨礙不好的真菌和病毒破壞這小生態的平衡。」
    每一個種植區都是一個小的平衡的生態,這個生態的最高服務者是這個種植區的農作物。
    比如說小麥種植區的生態就是為小麥服務的。
    這個生態是通過精細的研究所搭建起來的,不管是真菌還是病毒,亦或者是其他一些生物啥的,其已經達成了一個平衡。
    要是這個生態中進入了其他的生物,很大可能打破這個為農作物服務的生態。
    蘇哲解釋完,又讓解說員幫著給左大軍繼續解釋。
    這個過程中,幾人來到了地麵,查看了小麥的長勢。
    不得不說,在這種生態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小麥那叫一個旺盛。
    此時的麥苗已經抽出了麥穗,這些麥穗就像粘貼複製的一樣,準確的說是每一顆小麥都像粘貼複製的一樣。
    蘇哲幾人在觀察的時候,左大軍跑了過來,笑著說:「明白了,我都明白了,看來我以後要惡補一下這方麵的知識,不然就是睜眼瞎,啥都不知道。」
    幾人笑笑,這裏除了郝義,其他人對於這些了解的也不多,過來參觀也就看個新鮮,具體的細節也是不知道的。
    範曉明調侃說:「大軍,你這是要研究生物研究農業了,這可不比機甲、太空服的,這些更加的複雜,想要完全學通,數學、物理、化學一樣都不能差,不然也就學個半吊子。」
    「那個……我那有這樣的心思,我最多也就了解一下應用方麵的常識,至少以後不會鬧出笑話,說啥啥也不知道,像我這樣不知道的還喜歡問,還是了解一些常識的好。」左大軍說著抬頭看天,「我說這模擬的也太真實了,這陽光曬死個人了,照在身上都燙人,這模擬的估計是午時的陽光。」
    「被你說中了。」範曉明說著大手一揮,幾人麵前出現了小麥種植區的相關數據。
    看數據就能知道,此時模擬的正是午時的陽光。
    左大軍笑著,「還真是,這模擬的還真像那麽一回事。」
    範曉明提醒說:「這可不是隻是像,這陽光中的波段是小麥最喜歡的,能夠最大程度促進小麥的生長。」
    左大軍點頭,「明白,這裏是小麥種植區,小麥是這裏的主角。」
    參觀完小麥種植區,幾人在解說員的帶領下經過一個通道來到玉米種植區。
    來到這,幾人驚訝的發現這些玉米很多已經成熟,且有著很多在土豆種植區看到的那種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背著一個背籃穿梭在玉米田中挑選成熟的玉米。
    幾人轉了一圈發現,這些機器人將采摘的玉米集中到了一處。
    聽了解說員的解說才知道,這些成熟的玉米將會被打包送到太空牧場,或者在太空農場的中心工廠加工成各類農副產品,供給太空牧場、太空漁場、一號生態圈。
    蘇哲幾人降落到玉米田中,解說員直接控製了一個正采摘的機器人。
    沒有一會兒功夫,蘇哲五人人手一個玉米棒子。
    左大軍看著手中已經扒了皮的玉米棒子,笑著說
    :「這還是那種糯玉米,這長的好啊,長的就像畫的一樣,看著這些玉米粒我都想咬上一口,可惜的是不是本人在這……我說,對了,人形彷生機器人也是有味覺的。」
    說完,左大軍一口咬了下去。
    解說員要阻止的時候已經遲了。
    範曉明連忙提醒,「大軍,你嚐嚐可以,不要瞎吐。」
    這時候,解說員開始說明了原因。
    在解說員控製著機器人說的過程中,又有一個機器人帶著大的盒子飛了過來。
    左大軍將嚼碎的玉米粒全部吐在了盒子中。
    左大軍尷尬的笑笑說:「好吃,這玉米比我吃過最好吃的玉米都要好吃。」
    說著,左大軍又啃著手中的玉米棒子。
    吃了吐,吐了吃。
    沒一會兒功夫,一根玉米棒子就被左大軍啃完了。
    左大軍還想再啃一根的時候,被範曉明阻止。
    「大軍,差不多了,你要是想啃玉米可以去虛擬宇宙,就不要在這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