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能源自由

字數:6048   加入書籤

A+A-




    左大軍聽到這些,他很是不可思議。
    數據化!
    按照範曉明說的,隻要有資源、能源加上相應的設備和技術,就能將數據實體化。
    就拿最後形態,也就是最理想的第二地球來說,也就是複製現在的地球。
    按照傳統的手段,那是要搭建第二地球,至於第二地球上的生態,如微生物、植物、動物這些,在複製這些的時候都需要「種子」。
    微生物需要微生物本身,植物需要種子、動物至少需要受精卵或者是胚胎啥的。
    也就是說這些需要實物。
    不過按照範曉明說的數據化就不需要了。
    因為所有的這些都被數據化了,根據這些數據就能夠還原這些。
    這種情況下,對於第二地球的搭建就要簡單多了,隻要少量的一些裝備和第二地球所有的數據那就能將第二地球複製出來,也就是說複製出整個地球,是複製地球上的一切。
    五人跟上了前麵抱著一直還沒有睜開眼的小兔子的機器人。
    蘇哲笑了笑說:「這是有可能的,等我們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做到這一點不難,當然了,現在的我們還沒有這個能力,就現在的情況,我們現在不能夠通過數據複製的也就隻有生命了,其他的那都是有能力實現的。」
    現在還沒有對生命的本質進行完全的解析,等做到這些後,想要複製其實很多簡單的。
    以後複製一個受精卵就和現在複製一台電腦一樣簡單。
    隨著技術的發展,講一個人數據化後,再通過相應的技術和設備來複製這個人都是有可能的。
    隻不過現在還沒有這樣的程度。
    隨說現在做不到複製人,但現在可以複製一切的工業品了。
    說起來這是同一個道理。
    好比就是複製一個人形彷生機器人,那也是根據人形彷生機器人相關的數據才能夠複製出來的。
    其他的工業產品都是如此。
    包奇正接著解釋說:「現在數據化工作是在全麵的進行,除了為了未來複製用的,還有就是為了完善虛擬宇宙,這麽說的,這些數據都會進入虛擬宇宙,以後隻要虛擬宇宙存在,這些數據存在,那怕我們人類全部在宇宙中消失了,我們人類都是有可能在宇宙中重現的。」
    數據其實就是信息。
    對於現實宇宙的數據化那也是相當需要的。
    說真的,要是真的實現了現實世界的數據化,或者說實現了地球的數據化,那人類文明在宇宙的發展將會大幅度的加快。
    左大軍點點頭說:「明白了,看來我們需要研究的還有很多很多,想要實現數據化那就要對一切都要有詳細的研究,就地球來說,我們要將地球數據化,那就要去研究地球的一些,那怕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要去研究,這難度,說真的,就我們這點人還真就不行的,需要很多人很多人的參與。」
    要將地球數據化,這樣做的工作量要有多大。
    數據化,這種情況下怎麽說也是原子級別的數據化,甚至更加的詳細。
    這其中的工作量就很驚人了。
    數據化完還要能夠從數據化到實體化,這個過程的難度一樣不簡單。
    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就現在而言,物力方麵那是沒有問題的,需要跟上的是人力。
    範曉明笑了笑說:「所以說我們要增加人口,不說探索宇宙了,本來就有著太多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研究,人那是越多越好,這樣我們才能夠快速的發展,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
    「那是,那是,這人還是越多越好。」左大軍笑著,「要說
    過去我們限製人口的發展那是因為我們的資源有限,人太多了我們這點資源和能源養不活這麽多的人,可現在不同了,可以這麽說,等我們的質子聚變裝置成功了,我們人類的人口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可以沒有節製的增加,直到達到宇宙資源和能源的極限。」
    過去,人類隻能依賴地球上的資源和能源,其人口必然是受限的。
    簡單來說就是地球糧食的產出。
    過去,地球上的糧食是有限的,隻能歐養活那麽多人。
    就古代來說,全球加起來也也沒有多少人,可在近代隨著種植技術,主要是化肥、農藥的使用,到現在的生物技術的發展,全球糧食產量在不斷的增加。
    緊隨的就是人口的大幅度增加。
    也就是生產力的增加和糧食的增加,全球人口也隨著大幅度的增加。
    可這時候的糧食收成很大程度還是依賴天氣的。
    在全球的曆史上就出現過天氣異常導致的顆粒無收,導致的結果那就是人道災難。
    糧食的缺少就造成了人口的大幅度減少。
    相對於戰爭來說,一旦出現天氣異常帶來的顆粒無收,那後果就會更加的嚴重。
    這是過去,現在則不一樣的。
    就憑著現在的科學技術,隻要有充足的資源和能源,就能有源源不斷的糧食。
    最為最為關鍵的是,這些糧食的產出不會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
    簡單說,現在不是過去了。
    不說太陽係外的資源和能源,也不說即將成功的質子聚變裝置,就說現在的科學技術成果。
    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人類是不會缺少糧食的,隨著太空農場的增加,糧食隻會越來越多。
    按照推算,就太陽係的資源和能源供養幾百上千萬億的人口是沒有問題的。
    這還隻是太陽係的資源和能源,要是算上太陽係外的資源和能源,那人類的數量那就是一個真正的天文數字。
    按照他的想法,那就是人類的數量可以沒有限製的增加,直到塞滿整個宇宙。
    包奇正說:「啥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的數量都是越多越好,想想太陽係外的資源和能源,這些資源和能源可以養活多少人,就算是可觀測宇宙那也是一個天文數字,在加上不可觀測的宇宙,人類的數量覺得是一個恐怖的數字,我這麽說吧,這樣我們人類的數量足夠的,散布在宇宙空間中的範圍足夠廣,我們人類就能夠站在不敗之地。」
    人多的好處太多太多了。
    別看人多消耗的資源和能源多,但產出也多啊!
    從曆史的角度來看,隻要人類數量夠多,所占的空間縱深大,基本上不會被人一下滅了,怎麽的都有翻身的機會。
    這可不是瞎掰,這是事實。
    反正現在資源和能源夠多,等實現了質子聚變裝置,那人類文明就能從太空文明來到星際文明了,人類就能夠開采太陽係外的能源和資源的,這時候就有更多的資源和能源供更多的人消耗了。
    就現在的情況來說,最大限度的增加人口是最為正確的。
    宇宙這麽大,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去填。
    「那是當然。」左大軍笑著,「不管什麽時候,人口的數量那都是優勢,過去那是沒有辦法,現在不一樣的,我們可以沒有限製的增加人口了,反正我們現在養的活,不用擔心資源和能源的問題。」
    徐正平感歎說:「過去的科幻中就有這樣的描述,說我們人類在能夠利用太陽係的資源的時候,我們人類就能夠養活更多的人,等我們人類能夠利用太陽係外的資源和能源的時候,我們人類的數量將會更加的恐怖,沒想到
    的是,我們這麽快就麵臨了這樣的問題,這麽快的就能夠利用太陽係中的資源和能源了。」
    包奇正點點頭說:「是啊!誰能想到我們會發展的這麽快,我想我們很快就能夠進入到高速發展期了,也就是人口數量大幅度增加的時候,雖說我們人類的人口大幅度的增加了,我們人類消耗的能源和資源也增加了,但我們獲取的資源和能源同樣也增加了,我們完全不用擔心我們人類養不起這麽多的人口。」
    現在的情況,隻要太陽好好的,人類就能從太陽係中獲取源源不斷的資源和能源。
    這時候,也就是現在,人類還要依靠太陽係的問題。
    現在資源的問題還好說,可能源那是高度依靠太陽的,再有就是現在人類絕大多數的人口都在地球上。
    說實話,現在的人類還是非常脆弱的。
    一旦太陽出現了問題,整個人類也就差不多。
    想想就能知道,太陽出現了問題,輕一點的還好,地球上帶來一些災難,在太空的中設備被破壞部分,有損失,但還不會傷其根本。
    但要是太陽發生了大的變化,那是可以直接摧毀太空中絕大多數設施設備的,地球上的環境也將完全改變,這時候人類也就差不多了,就算這個程度,以現在的科學技術,人類依然能勉強存活。
    【穩定運行多年的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
    陽無時無刻釋放太陽能,那也是物質不斷發生聚變的結果。
    宇宙中最多分布最廣的元素就是氫。
    氫本身就是資源,也可以說氫中存儲著大量的能源。
    就目前來說,隻要人類成功研製出了質子聚變裝置,也就意味著人類掌握了質子,也就是氫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這時候,那怕太陽熄滅了,人類依然可以好端端的生存下來。
    還是那句話,隻要人類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特別是是質子的,也就是普通氫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人類就能夠擺脫太陽係的限製了。
    隻要有足夠的普通氫,或者說質子,人類就能夠在宇宙中存在下去。
    要知道,宇宙中最不缺的就是質子,也就是說人類可以在宇宙中自由自在的生存下去,還是不受空間限製的那一種。
    掌握了質子可控核聚變技術,人類就實現了能源自由,人類就能在宇宙四處開采資源了。
    人類就可以不斷的搭建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
    按照清大的方案,人類就可以不斷的複製地球,也就是第二地球,按照燕大的方案就能夠不斷的去改造天體來作為人類的生存地。
    就燕大的方案,就是將宇宙中的恒星係改造成太陽係一樣的恒星係那也是完全可行的。
    說到底,束縛人類發展的是能源,再具體一點那就是所掌握的科學技術。
    要知道,宇宙中的資源和能源就在那裏,能不能獲得那些資源和能源靠的還是人類所掌握的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