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666倍光速

字數:7192   加入書籤

A+A-




    半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在時間來到夜裏十一點的時候,不管是質子核聚變裝置的控製中心還是直播間的那超過十億的觀看者。
    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
    因為大家都知道,質子核聚變裝置的點火驗證成功了,人類實現了能源自由,人類文明進入到了星際時代。
    要知道,這可是見證人類曆史上最為重要的時刻。
    自此,人類擺脫了對太陽係,或者說是對恒星係的依靠。
    眾人那是非常的興奮。
    司文博站起來還護著。“好!太好了!我就知道質子核聚變裝置會成功,這下我們的第二地球就能開始建造了,我們人類就能前往比鄰星了,我們人類文明正式的進入了星際時代,我們人類勝利了!”
    左大軍同樣興奮的喊著,“穩了!現在徹底的穩了,說真的,一開始我還擔心的,現在好了,質子核聚變裝置就這麽簡簡單單的成了,這說明了什麽!說明我們人類的文明要快速的,不,是要爆發式的發展了,我們人類實現了能源自由,我們的人類自由了。”
    “果然沒有讓我失望,質子核聚變裝置就這麽成功了,這是大好事,看來我們人類的運氣還是非常好的,上天在眷顧著我們人類。”範曉明滿臉的笑容。
    徐正平則是滿臉的欣慰,看著大屏幕上顯示的數據,“非常好!連輸八個小時的運行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就證明了質子核聚變裝置的可靠性,下一步就是質子核聚變裝置的全麵鋪開了,看來接下來的時間有的忙了。”
    可以想到。
    在質子核聚變裝置成功後,接下來的就是質子核聚變裝置的全麵鋪開了,要知道,這個過程是很快的。
    說起來,在質子核聚變裝置還沒有還沒有成功之前,相關的計劃已經製定好了,且做了一定的裝備。
    就好比太陽係的能源分布。
    就現在而言,人類所使用的能源絕大多數直接依靠的太陽能,也就是光柱工程直接收集的太陽能。
    至於過去的什麽化石原料所提供的能源,在光柱工程全麵普及後就沒有在使用了,那些化石原料不再是用來提供能源了,而是作為了工業的原始原料。
    作為資源,而不是能源。
    現在質子核聚變裝置成功了,那光柱工程的太陽能收集站也不會再增加了,隻會保持現在的規模。
    要知道,通過差不多半年時間的建造,光柱工程的太陽能收集站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
    其所收集的太陽能足夠地球、月球的使用,已經部分火星的使用。
    按照原來的計劃,登陸火星沒有這麽塊的,要等到光柱工程能夠覆蓋到火星的時候才回去登陸火星,開發火星的。
    奈何搞出了冷核聚變裝置,格局一下都被打破了,現在有了質子核聚變裝置,那更不用考慮光柱工程的覆蓋了。
    按照製定好的計劃,光柱工程的規模不再擴大,保持現狀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太陽能收集站不再增加了。
    不僅不增加了,而且現在有的太陽能收集站慢慢的退出,使其處在待機狀態。
    退出是為了恢複太陽係的生態,待機狀態是為了以防萬一,以後還能用的上。
    別看著光柱工程的那些太陽能收集站可以收集太陽能就能隨便的使用了。
    說起來,數量不多還好,一旦數量多了,那就會打破太陽係的平衡。
    現在有了質子核聚變裝置,將會在太陽係中全麵的布局。
    大量建造質子核聚變裝置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除了太陽係的能源布局需要建造大量的質子核聚變裝置,再就是那些探索太陽係外宇宙空間的裝置需要大量的質子核聚變裝置。
    比如說第二地球、蓬萊號太空城等等。
    要知道,九大特區,每一個特區都有探索比鄰星的計劃,再加上探索太陽係周邊的其他恒星係,還有其他的一些探索項目。
    需要的質子核聚變裝置會有很多。
    當了,製造質子核聚變裝置主要依靠的那就是正在建造的火星工業區。
    其承擔了太陽係和太陽係外的探索可開發的主要任務。
    也就是說,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那些智能化自動化工廠要忙上一段時間了。
    可以說,還不隻是忙著質子核聚變裝置的布局,其實其他的裝備和設備都要進行大的更新換代了。
    沒辦法,新技術新設備出來了,該換代的都應該換代了。
    就比如中微子探測裝備和中微子通訊設備的出現。
    ss-防禦係統、人形仿生機器人、第四代飛行汽車啥的。
    再加上有大量需求的家庭機器人等等。
    反正那些智能化自動化製造工廠要滿負荷生產了。
    除了這些,還要提供火星開發的物資。
    當然了,等到幾個月後,火星的工業區完成,那生產力就能獲得全麵的提高。
    那些智能化自動化製造工廠忙,少部分人會忙,但更多的人一樣可以過著舒服的生活。
    就算忙,那也是站後二線,因為衝在最前線的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
    是的,通過這麽長時間的積累。
    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化自動化製造工廠可以完全代替人類衝在一線完成必要的生產。
    特別是在中微子探測設備和中微子通訊設備出來後。
    在沒有這些的時候,很多地方還是要人在一線工作的,比如說信號覆蓋不到的地方,比如說探礦等等。
    這些都是需要人員重下一線的。
    現在有了這些,也就不需要人員衝在一線了。
    所以說,要忙上一段時間,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化自動化製造工廠會忙上一段時間。
    等火星的工業區完成了建造,那地球和月球這邊就會好上一些了。
    寧長生站在徐正平的旁邊,聽到徐正平這麽說,笑了笑說:“恩!是要忙上一段時間了,感覺上我們的發展太慢了一些,但實際發展的速度快的嚇人,這才多長時間啊!我們的裝備和設備在不斷的更新,好在不想過去那樣的生產方式了,不然我們根本就做不到。”
    現在的發展速度太快了。
    說到底還是現在的生產模式可以無限的擴容下去。
    因為一線生產不需要人員的參與,隻要資源和能源跟得上,那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化自動化製造工廠就能無限的複製下去。
    也就是說,生產力可以一直增加下去。
    如果沒有這樣的能力,也沒有現在這麽折騰的條件。
    徐正平笑了笑說:“要是像過去的生產模式,那要多少人才能達到現在的產能,將全球所有人口加在一起那也是不夠的,就現在我們的生產力,才有過去的生產模式,怎麽的都要一千億的人口才能勉強達到。”
    過去的生產模式和現在沒法比,畢竟過去的生產模式需要大量的人,擴產也就意味著要增加人手,現在就不一樣了,是真的做到了無人。
    也就意味著現在的生產力,隻要資源和能源不做限製,那現在的生產力就能一直增加下去。
    範曉明笑著說:“還是不要拿過去和現在比了,沒有可比性,就以前的生產力,現在回頭看,那真是慘不忍睹,還是不要比的好。”
    左大軍笑著點頭,“就是,沒有可比性,就不說其他的,就我們驗證成功的質子核聚變裝置,放以前,沒個十年能造好嗎?現在,我們兩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了,再有就是腦機,說普及就普及,沒有強大的生產力我們能這麽幹,也就現在了,放過去那都是不可能的,咦!對了!腦機馬上就要普及了,這也就意味著多了十幾億的人使用虛擬宇宙了,也就意味著需要天量的算力,毫不客氣的說,我們現在的這些成就,那都是建立在高算力上的,突然增加這麽多的腦機使用者,我們的算力抗的住嗎?”
    現在的發展速度的確快的嚇人。
    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化智能化製造工廠等等,這些都是建立在高算力的基礎上。
    就好比現在遠程控製的這些人形仿生機器人、腦機的使用、虛擬宇宙的使用等等。
    這些也都是建立在高算力上的。
    可以這麽說,沒有高算力就沒有現在的這些。
    就拿在虛擬宇宙中的一切,那都是高算力多支持的。
    範曉明笑笑說:“那還有說,算力的增加一直是我們最為重視的,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高算力上的,如果沒有高算力,我們現在的這種模式也支撐不起來的,所以說可以放心,我們算力一直都在快速的增加,要知道,我們一直在建造的計算中心可是沒有停過,且還在不斷的迭代中。”
    計算中心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從發展的一開始,就製定了詳細的算力發展計劃。
    因為大家知道,以後的發展是建立在高算力上的,不管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化自動化製造工廠、家庭機器人、虛擬宇宙等等這些都是需要龐大的算力在後麵做支撐的。
    在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就注意到了算力的重要性。
    再有,為了防止以後出現不可控製的局麵。
    比如說人工智能的反叛等等之類的。
    很多關鍵性的東西都是分開了。
    比如說算力,或者說是計算中心。
    也就是說,要是發現變故,隻要控製了計算中心,那基本上就控製了局麵。
    至於最後一道防線,那就是能源了。
    就現在而言,光柱工程的整個係統都是獨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安全性,至於馬上要進行布局的質子核聚變裝置也是一樣的道理。
    說到最後,範曉明看向了徐正平,其他幾人也看向了徐正平。
    幾人都知道,要說誰對算力更為了解的話,那就是徐正平了。
    徐正平笑了笑說:“完全不用擔心算力的問題,計算中心一直都在建設中,你們沒有注意到月球上的那一個還在建造的軌道環嗎?那就是正在建造的月球計算中心,其中有一半的設備投入使用了,這麽說吧!就這一般設備所提供的算力,就能足夠現在所有的使用算力的十萬倍,而另一半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了,想想看,有了這些算力,我們還用擔心算力不夠用嗎?就這,還有其他的計算中心在建造,比如火星的計算中心,那算力是我們地球這片區域所有算力加在一起的一億倍,這算力才是真的嚇人。”
    左大軍有些驚訝,“有這麽誇張了,看來是我過度擔心了,這計算中心的建設我是知道的,但是我在想的是,要是沒有光速的限製就好了,那地球和火星所在區域的計算中心就能夠連在一起了,那該有多好,不僅可以將算力整合到一起去,我們的虛擬宇宙也能合到一起,那我們就能可以沒有延遲的交流了,那我們就能在地球控製著人形仿生機器人在火星幹活了。”
    由於地球這片區域不是計劃好的工業區,那算力的上限不會太高。
    但火星就不一樣了,其實計劃好的工業區,隻要需要,其算力可以一直增加的。
    至於為何這樣,那都是為了保護地球的環境。
    這種情況下,地球區域的算力肯定是更不上火星區域的算力的。
    要是可以共享的話,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範曉明笑笑說:“我知道你的意思,你說的不就是蘇哲提到的超光速通訊技術嘛!現在蘇哲還沒有對外公布超光速通訊技術的情況,也不知道這超光速能夠是幾倍光速,要知道,火星離我們可不近,要是隻有幾倍十幾倍的光速,那是也是不能實現虛擬宇宙的覆蓋的。”
    對於超光速通訊技術誰都渴望實現。
    蘇哲明確說了,隻要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實現超光速通訊技術,知道的也就這些了,其他的誰都不知道。
    至於具體的參數,也就蘇哲自己知道。
    左大軍連連點頭,“是的!也不知道蘇哲說的超光速通訊技術其超光速多少倍,說真的,我希望這個倍數越大越好,最好是可以覆蓋火星。”
    範曉明笑笑說:“大軍,你真敢想,你知道覆蓋火星是什麽概念嗎?就按兩秒算,火星離地球最遠的距離是四億公裏,那覆蓋,那至少是光速的666倍光速。”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