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朱家的字輩!老朱同誌發現了盲點!
字數:4978 加入書籤
《大明第六位帝王——明英宗.朱祁鎮》
《年號:正統、天順》
《大明戰神,擁有著傳奇的一生》
《朱祁鎮年幼登基,主少國疑,尊奉張太皇太後主政,有著楊世奇為首的三楊主持政務,大明開始呈現欣欣向榮之勢》
《但是在張太皇太後和三楊去世之後,以宦官王振為首的實力開始崛起》
《而小皇帝偏偏寵幸他,對其言聽計從,甚至後來被勸說的禦駕親征,試圖展現自己的能力,整整二十萬大軍出征,由於總指揮宦官王振昏招頻出,導致明軍全軍覆沒,大明精銳和武將全部戰死,朱祁鎮被俘,史稱土木部之變》
《動亂之後,大明帝國的國力急轉直下,從此發生了轉折》
《並且,明英宗朱祁鎮也被稱之為‘大明戰神’,當然其中的意思,世人皆知》
《........》
上一秒。
老朱同誌有多高興。
下一秒。
他就有多腦溢血。
原本以為這是一介能征善戰的君主,但是沒想到竟然是一個徹徹底底的草包,又是任用宦官,又是瞎指揮作戰,而且那可是整整二十萬明軍精銳士卒啊,就算是二十萬頭豬,想要將其殺光,也要花費不少功夫啊!
《劍來》
無論是哪一個帝國,要是直接全軍覆沒二十萬大軍。
估計都是國力大損。
根本承擔不起這麽大的損失。
這小子,還真不愧是‘大明戰神’啊!
“丟臉都丟到後世去了!”
“咱們老朱家的臉,都被這小子丟幹淨了!”
“從第六位皇帝開始,咱們大明帝國的昌盛就維持不住了,還真是一幫敗家子!”
“.........”
罵完一通之後。
老朱同誌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顯得頗為頭疼的樣子。
自己身為開國皇帝,能夠影響的最多也就是第二代、第三代皇帝,後麵的皇帝還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子嗣來進行教育,他們最終能夠發展成什麽樣子,那就完全是一個未知數了。
幾乎每一個帝國。
發展到後麵的皇帝,不知道為什麽,都會變得越來越昏庸。
也不排除偶爾冒出幾個有能力的。
但是總體而言,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代皇帝的能力都是呈現下降的趨勢。
這個問題。
老朱同誌也是想不通啊。
所幸,後麵的第四位皇帝和第五位皇帝,算是正兒八經的明君了,沒有出現像是‘大明戰神’那種笑話。
雖然一個喜歡吃美食,一個喜歡鬥蛐蛐。
這都不是什麽大事。
最起碼。
他們都分得清楚主次,不會荒廢了國事。
在他們父子倆的合力之下,就算加起來也就統治了十一年的時間,卻也開創了‘仁宣之治’,讓大明帝國的國力攀升到了頂峰,而且朱高熾是‘超級內政達人’,朱瞻基是‘超級戰爭達人’。
一個主內,一個主外。
可以說是父子齊心,其利斷金了。
“呼——”
“還好,我們大明中間還有兩位明君在。”
小朱棣緩緩鬆了一口氣。
但是,這兩位皇帝治理的越好,後麵的明英宗朱祁鎮就敗的越慘,那慘重的損失,讓人看的就心疼啊。
朱祁鎮同學的這一次‘留學’,直接就導致了皇權和武將的沒落,也導致了明朝的文臣集團勢力空前膨脹,加上他們竊取了於謙守衛京城的功勞,導致後麵的皇帝都需要一個親信宦官來製衡朝堂。
隻不過。
這些宦官雖然可以起到製衡的作用。
卻也一個個都非常容易飄,擁有了皇帝的寵幸,再加上滔天的權勢,就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直接亂來,敗壞國運。
“等會兒。”
“好像有哪裏不太對勁的樣子。”
老朱同誌沒有高興的這麽快。
之前他由於憤怒,一直沒有注意到一些細節。
現在接連看見兩位明君,倒也慢慢平複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了下來,自然而然的,也就注意到了一些之前沒仔細看的東西。
就比如說——字輩。
古時候的世家大族在給子孫取名的時候,往往要講究字輩。
在繁衍了許多代後,同個宗族彼此不相識的人,還可以通過字輩來確定各自的長幼關係。
朱元章早年的家庭成分是貧農,祖上幾代人連飯都吃不飽,大字更是不識一個,這樣的家庭自然不可能去琢磨字輩排行。
事實上,朱元章家的前幾代人名字都是日曆。
他爺爺生於初一,因此取名朱初一。
他爸爸生於五月初四,因此取名朱五四。
他自己生於八月初八,因此原名朱重八。
古代大部分窮人家庭給子女取名差不多都是這樣信手拈來。
畢竟對連飯都吃不飽的窮人來說,名字隻是個記號,哪來那麽多套路。
而在老朱同誌建立明朝當上皇帝後,他們老朱家就成了天字第一號的家族,因此朱元章給自己的子孫取名自然不可能還像祖輩那樣從日曆上挑選了,經過一番深入刻苦的研究,朱元章給自己家族後輩“研發”出了一套水平很高的字輩。
朱元章的兒子們。
每個人的名字都帶有“木”。
比如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
他並未將字輩排行應用到兒子們身上,因為這些皇子源出一脈,老爹都是朱元章,但從孫輩開始,各支朱家子孫就有了自己一脈的字輩。
朱元章給子侄們每人一首五言絕句。
作為各自一脈的字輩排行。
例如——
太子朱標世係: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成。
秦王朱樉世係:尚誌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敦。
晉王朱棡世係: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
燕王朱棣世係:高瞻祁見右,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
如果僅僅是以五言絕句,作為字輩倒是沒什麽了不起的,與其他家族的字輩體係也差不多。
但是明朝宗室字輩最牛的地方,在於每一輩人第三個字都是按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順序排列的。
比如第二代朱標、朱棣的名字都是五行屬木。
第三代朱允炆、朱高熾、朱高煦都是五行屬火。
第四代朱瞻基、朱瞻墉都是五行屬土。
第五代朱祁鎮、朱祁玉都是五行屬金。
如此周而複始。
“這又是朱高熾、又是朱瞻基的,咱怎麽看著不像是老大的一脈的名字啊。”
“按照道理來講,老大一脈應該是‘允’字輩,或者‘文’字輩。”
“這些名字聽起來,倒像是老四一脈的。”
“.........”
老朱同誌發現了一個盲點。
頓時,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的看向了年僅八歲的小朱棣,讓這個仍舊稚嫩的四皇子,頓時傻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