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流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字數:4741   加入書籤

A+A-


    “哎——”
    聽完劍聖長虹的情報。
    老朱同誌長長的歎了一口氣,顯得有些無可奈何。
    揚州城的落敗,的確怪不了這裏的大明官員,畢竟距離覆滅張士誠,現在也不過三四個月的功夫,再加上官吏嚴重不足,僅僅隻有一名揚州主簿主持大局,指望他能夠將這座被薅禿的城池,重新恢複往日的繁榮。
    那無疑是癡人說夢的事情。
    沒辦法。
    在張士誠統治的時期。
    那些貪官汙吏,以及沉迷於酒池肉林之中的吳王,可謂是想盡辦法的壓榨著百姓們。
    不過。
    就算如今的揚州城,已經是這副慘狀了。
    但是,這裏仍舊是大明的疆土,仍舊是他朱元章的治下,所以就算治理需要付出成倍的代價,他朱元章也必須將這座昔日繁榮的城池,重新建設起來!
    老朱同誌沒有什麽架子。
    隨意的坐在了一塊路邊的岩石上麵,看著身邊的眾人,開口詢問道。
    這裏。
    也算是一個小朝會了。
    劍聖長虹、太子朱標、青田先生劉伯溫為核心。
    朱慡、朱棡、楊憲等人為輔。
    至於說小朱棣,這個‘逆子’還在馬背上躺著,他後背和屁屁上的傷勢,估計是無法支持他能夠參與這場小朝會了。
    “你們覺得,如今的揚州城,需要如何治理才能夠恢複。”
    “啟稟陛下,雖然我大明在去年就已經開了文武科取士,並且選拔出了不少的人才,但是相較於如今龐大的帝國,仍舊顯得人才不足,在科舉沒有完全恢複的情況之下,恐怕唯有——”
    劉伯溫有些欲言又止的樣子。
    他知道。
    這個做法,肯定會引起陛下的不喜,但是身為大明的臣子,如今這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唯有什麽?”
    “唯有暫時向孔家和張家妥協,從他們之中選取優異的人才,暫時緩解我大明人才貴乏的情況,等到後麵科舉完全恢複之後,才能夠自行選拔人才。”
    嗶嘀閣
    劉伯溫的建議,是最簡單粗暴的。
    正所謂。
    流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縱觀華夏的五千年曆史,名聲最大的兩個千年世家,赫然便是“南張北孔”。
    北孔指的是北方的孔子家族。
    孔子的後代堪稱是華夏傳承最為明確也是最為久遠的家族。
    自孔子之後,孔氏子孫就以傳播儒學為己任,扛起了儒學發展的大旗,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的地位提高,孔子作為開山祖師,其地位也自然就提高了。
    從西漢到近代。
    曆代封建王朝都對孔子和其後裔進行加封。
    其中著名的就是漢高祖曾經賜封孔子的後代,第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係長孫便有世襲的爵位,直至宋至和二年改封為衍聖公,後世從此一直沿襲封號。
    孔子的家族也被稱為“天下第一家”。
    ..........
    南張指的是南方張天師家族。
    張道陵是道教的開創者,而他的子孫後代也一直承襲著天師一職,並且傳承久遠。
    相傳,張天師曾經在龍虎山練就丹藥“丹成龍虎現”。
    所以龍虎山也因此而得名。
    他所創立的天師道,最高首領是天師。
    而他的子孫們也就一直承襲著天師的職位,擔任著傳播道教任務。
    據道經記載“永壽二年九月九日至雲台治,以餘丹,及印,劍,都功符籙,授子衡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都功,正一樞要。世世一子紹吾之位,非吾宗親子孫不得傳。”
    由此確立了天師的傳承製度。
    道教作為華夏第一宗教,一直以來不管在皇室貴族還是民間百姓中,都有著極其深厚的信仰基礎,有著龐大的信仰群體。
    .............
    一個掌管儒家,一個掌管道教。
    這兩個家族勢力龐大,曆朝曆代的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很多時候都會去請他們的族人擔任官職。
    就算是元朝的統治者。
    也會看在孔家影響巨大的份上,給足了他們的麵子。
    當然。
    在宋朝處於存亡之際,朝廷換代的時候。
    那些享有著高官厚祿的孔家子弟們,除了極少數盡忠殉國之外,絕大多數都臨陣叛逃,直接投入了當時兵鋒正盛的元朝,甚至還當起了帶路黨,行為令人不齒。
    甚至,還理所應當的歸順新朝,接著當他們的‘衍聖公’,這便是他們一直以來宣傳的‘忠君’思想。
    而孔家,也正是因為這種搖擺不定的牆頭草做法,才能夠一直延續至今。
    當然。
    這也是他們世家的生存之道。
    畢竟真的頭鐵的剛到底,孔家早就被那些元朝的韃子給殺的幹幹淨淨了,哪還能夠活躍到現在。
    張家的情況暫且不提。
    孔家的這種做法,實在是讓老朱同誌不喜。
    如果不是孔家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他甚至都不想啟用那些牆頭草。
    “用孔家和張家?”
    “沒錯。”
    “非用不可?”
    “如果陛下想要各地官吏迅速得到補充,為今之計,隻有去請孔家的子弟,雖然他們可能不一定會為大明殉國盡忠,但是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雖然他劉伯溫學得也是一個‘儒者’,學儒家的知識。
    但是,對於孔家,他說實話也不怎麽看得上。
    投降的速度快到令人發指。
    前朝皇帝對你們也算是待遇優越了,要官有官、要名有名、有地有地、要錢有錢,結果新朝一來,一個個倒頭就拜,瞬間就把之前的恩義忘得一幹二淨。
    除了極少數有血性的孔家人之外,其他人幾乎都是這副德行。
    “哼——”
    “那咱就給他們一個機會。”
    “這件事情,就交給伯溫你去處理吧,問問他們有沒有家族子弟想要出仕的。”
    “當然,把他們安排到什麽官位上,這要由咱來決定。”
    “在前朝,他們的子弟擔任官位有晉升特權,但是在咱這裏,他們那一套不好使,做出政績才給升官,做不出政績就給咱滾蛋。”
    “.........”
    老朱同誌冷哼了一下,說道。
    如果那些孔家子弟,真的有才能的話,他倒也不介意用一下。
    但是。
    如今他們想要憑借孔家的威望。
    一開始就要平步青雲、飛黃騰達,甚至是以勢壓人的話,那老朱同誌可絕對不會慣著他們,當初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時候,沒見到他們的身影,現在想要分功績了,就想要來摘果子?
    這天底下。
    哪裏有這麽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