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以孝治天下!揚州城的易子相食!

字數:4524   加入書籤

A+A-


    心係百姓的朱元章。
    親自來到了揚州城的‘難民所’。
    在這裏,僅僅隻剩下十八戶老弱病殘的百姓們,依舊待在此處。
    他們一方麵是因為故土難離,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身體不支持他們離開,隻有默默的忍受著張士誠的不斷壓榨。
    幸好。
    在明軍討伐了張士誠之後。
    那些沉重的苛捐雜稅,都已經取消的七七八八了,要不然他們估計一個都活不了。
    在人群之中。
    大家都圍著一名穿著宛如乞丐的老人,他已經已經餓暈了過去。
    臉上充滿了焦急的神色,卻又無可奈何。
    老朱同誌大跨步的走上前來,說道:“都愣著幹嘛,還不給這位老者喂點饅頭和水。”
    聽見陛下的命令。
    周圍的將士們自然不敢怠慢。
    一名大明精銳鐵騎解下了腰間的水壺,取出了自己的幹糧饅頭。
    將其混合著水給老人喂下,這才讓他勉強緩過勁來,有些有氣無力的半撐起身體,想要對救命恩人行禮道謝,都顯得頗為艱難。
    “老朽,在此拜謝了。”
    “哎哎哎!老人家,您不用行如此大禮。”
    對此。
    這名大明精銳鐵騎,連忙製止了這位老人家。
    他可承受不起這麽大的禮。
    華夏的曆史上,從漢代開始,除了元朝以外,到了現在的明朝,都標榜以孝治天下,主要是因為“孝”是“仁政”的最基礎和最核心的品德之一。
    如果所有的百姓都非常的孝順,聽父母的話。
    形成的社會局麵必定會一片祥和。
    而從小就失去父母的朱元章。
    並沒有忘記自己父母的恩情,如果不是自己爹媽將其含辛茹苦的養到十三四歲,自己怎麽有可能走到今天的地步?
    所以。
    在登基為帝之後。
    他也製訂了一係列有關於孝道的舉措——
    首先便是老人製度。
    在原有的社會製度中,人的年齡如果超過了六十歲,就被認為已經進入“末年”,已經筋疲力竭,沒有生產力的他們往往被認為是社會的負擔。
    朱元章反其道而行,任用“耆民”,讓他們發揮“長者”的優勢。
    “耆民”指的就是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人群。
    通曉地方風俗的“耆民”群體可以協助地方管事者更好地解決很多屬地化的問題,在服飾上,朱元章讓“耆民”和其他飽讀詩書的儒士享受相同的規格。
    朱元章還賞賜馬匹給“耆民”。
    用於解決他們行走不便等問題。
    在古代服裝標準和出行的工具代表了他們的社會階層和地位,由此可見朝廷的重視程度和決心。
    另外,朱元章朝廷還設置宣揚內容專場。
    主要內容是就是以孝敬父母為主,每到農耕時分,擊鼓提醒村民關於莊稼的種植和收割,老人負責監督,不能懈怠老人。
    老人製度的建立。
    讓民間訴訟桉件不但減少了,減輕了地方政府的壓力。
    也借此機會推動社會對於孝道的執行,對於社會的穩定和有序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其次,則是養老政策。
    老年人的體力下降,容易被各種疾病纏身。
    為了讓家中的老人有人照顧,可以安心地照顧,隻要父母年齡達到七十歲以上,朝廷可以準許一個孩子在家照顧,免除其各項賦稅。
    《女總裁的全能兵王》
    對於沒有子女的老人。
    則是免除他們的賦稅,從根本上減負。
    如果是孤寡老人,甚至還會設置專門的機構來解決他們的老年問題。
    要是地方上沒有執行朝廷製定的條款,必當受到嚴重的處罰。
    ..........
    最後,便是表彰孝行。
    朱元章會對忠孝之人進行表彰和認可,給他們樹立牌匾等,並給予相應的獎勵,目的是把忠孝的行為進行傳播,達到“教育”的作用,從精神層麵提高了忠孝的行為的意義。
    傳達到地方。
    那就是由當地的官吏執行下去。
    隻不過,由於缺少了相應的監管手段,所以最後反而弄巧成拙了。
    .........
    老朱同誌半蹲下身子。
    一副隨和的樣子。
    麵對軍中的驕兵悍將們,他必須保持著嚴酷的神色,這樣子才能夠震懾得住他們。
    但是。
    如果是麵對大明帝國的百姓。
    他從來不會擺什麽架子,因為他就是普通的百姓出身,一步步憑借自己的努力爬上來的,對於揚州城的民情,老朱同誌也打算接著這個機會,好好詢問一番。
    “老人家,咱想問一問,你們這裏的生活情況。”
    “生活情況?”
    “對,就是平日裏的家長裏短,咱想知道,老人家您多久沒吃過肉了?”
    “肉?那種東西,老朽已經十多年沒有吃過了,如今這個世道,想要吃飽肚子都是一件難事,想要吃到肉更是難如登天,聽說這幾個月天下換了新的主子,也不知道日子能不能好過一點。”
    “會的,肯定會的,到時候大家肯定都能吃上肉。”
    聽完這位老人家的話。
    老朱同誌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堅定。
    雖然自己的目標,是想要讓天下人都能夠吃飽飯,但那也僅僅隻是最基礎的,想要讓大家生活過得好,不說隔三差五吃上一次肉,少說得要一年半載吃一次吧?
    總不能真的讓百姓們,十幾年都嚐不到一次肉的味道,人生又有幾個十幾年呢?
    當然。
    想要實現這個條件。
    在如今這個年代,可是需要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行。
    在朱元章和這位老人家交談的時候,一旁站著的八歲小女孩,臉上髒兮兮的,看起來頗為瘦弱的樣子,天真無邪的說道:“爺爺,我們不是半個月前剛吃過肉嗎?”
    孩子的話。
    往往是最具有可信度的。
    他們很少會說謊,就算偶爾說謊,也很容易被看出來真假。
    朱慡有點不爽的說道:“老人家,您為什麽要騙我們,實話說是不行嗎?”
    這位老人家老淚縱橫,道出了實情:“老朽........是吃過肉,不過那不是豬肉、羊肉、牛肉,而是.......人肉啊,因為饑荒,老朽的孫子被活生生的餓死了,為了不讓唯一的孫女也餓死,唯有和鄰居易子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