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活罪可免,死罪難逃!科考的貪汙仍在進行!

字數:10622   加入書籤

A+A-


    馬南山如此坦然的認罪,倒是讓老朱同誌微微一愣。

    不過,下一秒老朱同誌就明白了,敢情這馬南山是知道躲不過錦衣衛的調查,又仗著自己給他發下的免死金牌,直接破罐子破摔了。

    不得不說。

    麵對馬南山這樣的態度,朱元璋心中已經是怒火滔天!

    明知道自己最痛恨的就是貪官汙吏,結果這馬南山不但知法犯法,甚至此時在證據確鑿之下,不但沒有任何反省,反而竟然跟自己這個皇帝“硬剛”了起來!

    這分明就是對他這個皇帝,赤裸裸的蔑視!

    原本麵對這些開國的老部下,老朱同誌或許還想著念上一份舊情。

    但是就馬南山現在的態度,已然是上了老朱同誌的“終極黑名單”,隻等著接收一份“九族消消樂”大禮包了........

    不過。

    如此之大的工程,明目張膽的貪汙。

    朱元璋可不會相信,就隻是他一個人所為。

    長長的舒了口氣後,老朱同誌強行將心頭的洶洶怒火給壓了下去,背負著雙手問道:“此事,你可還有同黨?”

    馬南山目光呆滯的看著前方,淡漠的回答道:“陛下聖明,手中有著無所不知的錦衣衛,又何必來問微臣。”

    老朱同誌的嘴角立馬就氣得抽搐起來:“那你覺得,朕該如何處置你!”

    朱元璋的語氣之中已經滿是寒意,再加上他向來都是自稱為“咱”,以避免讓人覺得自己高高在上。

    所以這一個“朕”字,更加顯露出他此時心中的憤怒!

    周圍其他的官員都是噤若寒蟬,而深知仕途已毀的馬南山,就更是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模樣道:“按《大明律》,貪汙受賄達六十兩者,應當問斬。”

    “不過,微臣有陛下賜予的‘免死金牌’,陛下就不能斬了微臣。”

    “否則便是君生戲言,皇威盡失,招惹天下人恥笑。”

    “臣甘願被貶為平民,回鄉躬耕與田埂之間。”

    果然。

    這馬南山就是仗著朱元璋的“免死金牌”,才這般有恃無恐!

    “哼!”

    朱元璋聞言,突然冷笑一聲,渾身上下頓時爆發出漫天寒意,整個大殿裏的氣溫,都驟然下降了好幾度,凍的一眾官員無不是打了個寒顫。

    麒麟血脈覺醒,濃度增加到了百分之五後的朱元璋,哪怕隻是發怒的氣勢,都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得了的。

    “你莫不是以為,朕真的不敢殺你不成?!”

    突如其來的暴喝,嚇得在場一眾官員俱是猛地一驚,李善長和劉伯溫更是直接跪地拜道:“陛下息怒!”

    隨即,一眾官員緊跟著兩人紛紛“噗通噗通”的跪下,齊聲道:“陛下息怒!”

    再看那馬南山,額頭上一驚滲出了豆大的細密汗珠,顯然已經被朱元璋的怒火給震懾住了。

    越是老朱同住的老部下,對他越是了解。

    雖說現在的的確確是開國初期,作為皇帝,自己賜出去的“免死金牌”,總部不能打了自己的臉。

    但是他們這些老臣都很清楚。

    真要是把朱元璋給惹惱了,他可是完全不會在乎自己臉麵的。

    馬南山咽了口口水,想要為自己再爭辯一句,卻又明白不論說什麽,他都已經無法挽回自己的過失了。

    這一回,他算是在風頭浪尖之時,撞到了朱元璋的槍口上,能保住性命,就足以謝天謝地了。

    不過。

    朱元璋接下來的話,才讓他真正明白了,什麽叫做絕望!

    就見朱元璋怒衝衝的瞪了馬南山半晌,再次深吸了一口氣,平靜了情緒之後才說道:

    “對,你賭贏了,朕不會殺你。”

    “畢竟是朕親賜給你的‘免死金牌’,為了你這種禍國殃民的玩意兒出爾反爾,還不值得朕丟了這張臉!”

    “但是你別忘了!‘免死金牌’隻可以免你不死,並不代表能讓你免罰!”

    “還想著回鄉頤養天年?朕看你是做夢想屁吃!癡心妄想!”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來人呐!先把他給朕押入天牢,等朕把所有參與此次貪汙的人都給揪出來,再一並懲處!”

    “.........”

    隨著朱元璋一聲令下,殿外的侍衛立馬就進來將馬南山給架走,然而足足過了一盞茶的時間,整座國子監內,都是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李善長和劉伯溫都跪的腿酸腳麻了,還不見朱元璋有半分動靜。

    直到一個年紀稍大,滿頭白發的官員實在堅持不住,一個踉蹌倒在了地上,朱元璋才回過神來,讓眾人起身。

    “陛下息怒,這些人雖然可恨,但有著錦衣衛在,相信他們一個都逃脫不掉。”

    “屆時證據確鑿,便將他們收受的髒銀罰收,重新修葺這國子監便好。”

    見到朱元璋還沒有消氣,李善長忙揖禮安慰道。

    然而,朱元璋卻好似沒有聽見一樣,仍舊是背負雙手,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一旁的劉伯溫這才開口:“百室(李善長字表),陛下所憂並非是國子監一案,而是這仿佛斬不斷、殺不絕的貪官汙吏。”

    聽到劉伯溫的話,朱元璋才開口問道:“你們與朕說說,這當官的,為何就避免不了一個‘貪’字呢?”

    劉伯溫和李善長想要開口安慰,但是到了嘴邊的話又覺得無味,便又咽了回去。

    畢竟,要說這當官的為何避免不了一個“貪”字,那是因為人人都有貪念。

    人非聖賢,真正麵對足夠大的誘惑的時候,九成九的人,怕是都難以抵擋,這其中,誰能說得清呢?

    “錦衣衛,將與此案相關之人全部抓捕押入大牢,全部抓齊了,告訴朕一聲。”

    “其他人,該修葺國子監的修葺國子監,該準備科舉的準備科舉。”

    “伯溫,百室,你二人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一眾官員應了一聲後,便立即散去,紛紛慶幸剛剛沒有被朱元璋遷怒,逃過一劫........

    等到腳步聲散去,朱元璋才朝著劉伯溫和李善長二人說道:“僅僅是修葺一座考場,就已經有人敢頂風作案。”

    “那科舉背後的功名利益,牽扯到的可就更深更廣了。”

    “你們兩個給咱說說,有沒有什麽法子,把那些已經貪汙和準備貪汙的玩意兒,一個不落的都揪出來?”

    聽到老朱同誌又恢複了“咱”的自稱,劉伯溫和李善長兩人的心底才鬆了口氣。

    這起碼說明了,朱元璋的氣頭,已經過去了。

    同時,劉伯溫和李善長兩人也是明白了朱元璋話裏的意思。

    僅僅是修葺國子監,像馬南山這樣的老臣,就已經禁不住誘惑同流合汙,那等到真正科舉的時候,為了這份功名,又會有多少人要行賄受賄?

    那些心術不正的學子,又會願意出多少銀子,來“保證”他們能夠金榜題名?

    到時候,那些負責監考的官員,真的就能夠把持的住嗎?

    縱然有著劍聖長虹作為主考官,但是考生芸芸,也無法縱覽全局。

    朱元璋想要的,是既讓科舉順利進行,又能趁著這個機會,把貪官汙吏和虛偽學渣都揪出來,殺雞儆猴,從而讓徹底杜絕以後的科舉中,再次發生這樣的情況。

    不得不說,這也是為什麽劉伯溫和李善長他們,願意追隨朱元璋的原因之一。

    別看朱元璋一個放牛娃出身,但是他天生的目光長遠、高瞻遠矚,就是他能夠成就君王霸業的天賦之一。

    稍稍沉默了一陣,李善長先開口說道:“陛下,臣以為,加大懲罰力度,加強考場監督,應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遏製他們的行徑。”

    “比如,凡科考作弊者,終生不得再考,讓考生顧及自身名譽仕途,從根源上斷絕問題。”

    朱元璋點了點頭,沒有回話,而是看向了劉伯溫問道:“伯溫,你呢?”

    聽到朱元璋點名,劉伯溫立即拱手揖禮道:“回陛下,臣同李相的意見剛剛相反。”

    “臣以為,這次科考,恰恰可以鬆懈一些。”

    老朱同誌雙眼一亮,立馬追問道:“伯溫此話怎講?”

    劉伯溫繼續回答道:“陛下的意思,是想要殺雞儆猴,在我大明的首次科舉上就形成震懾,讓以後的考生再不敢投機取巧,也讓那些貪官汙吏原形畢露。”

    “所以,隻有鬆懈了,讓他們有機可乘,他們才敢知法犯法,我們才有機會把他們給揪出來。”

    “如果製度管理都太過嚴苛,反而會讓他們心生疑慮,未必敢鋌而走險。”

    劉伯溫話音剛落,朱元璋就滿臉笑意的說道:“伯溫所言,正合咱意!”

    “咱也是這麽想的,不給他們機會,就揪不出這些混賬玩意兒!”

    然而,一旁的李善長看著劉伯溫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心中立馬就覺得不服,忙拱手拜道:“可是陛下,這其中有一點不妥。”

    朱元璋笑著的眉頭當即微微皺起:“何處不妥?”

    李善長連忙回話道:

    “這樣一來,或許可以將那些貪汙的官員和行賄的考生抓住,可也難免讓一些考生渾水摸魚,被他們蒙混過關。”

    “雖說反貪抓賄很重要,但是科舉的主要目的,還是替我們大明篩選人才。”

    “若是到時候舉用了那些沒有真才實學的考生,必定會危害大明根基,豈不就成了本末倒置?”

    李善長的話音剛落,朱元璋和劉伯溫就異口同聲的說道:“這個簡單,隻需複考一遍即可!”

    這樣的默契就如同事先說好的一樣,讓朱元璋和劉伯溫兩人對視一笑,反而李善長顯得尷尬無比。

    朱元璋繼續說道:“這點咱早就想好了!”

    “隻要再讓考生複考一遍,若是寫出來的答卷差距太大,那自然便是作弊來的。”

    “另外,咱還決定,所有考生考試過後,都要進行實習,通過實踐管理來迅速提升他們的能力。”

    “畢竟,咱要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而不是隻會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腐儒。”

    聽完了朱元璋的這一番話,李善長才明白,原來這朱重八早就想好了這一切,詢問他和劉伯溫,也隻不過是試探一下,看看他們二人能否想到。

    相比之下,估計劉伯溫也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敢情就是他全程陪跑唄?

    李善長不禁在心中鬱悶道:“嗬嗬,小醜竟是我自己........”

    隨後,三人又探討了一番科舉考試的其他細節,隻是李善長已經無心再聽,畢竟這種好像燈泡似的感覺,著實不爽........

    約莫過了半柱香的時間,朱元璋才徹底敲定了科舉的細節,李善長和劉伯溫二人,這才告退離宮。

    “伯溫回路順風!”

    前一秒還是滿麵笑容的跟劉伯溫揖禮告別,下一秒進了馬車後,李善長的臉就立馬拉了下來。

    “這個劉伯溫,明明猜到了陛下的心思,也不提個醒,存心看我的笑話!”

    “哼!這次科考,我們淮西一定要壓你們浙東一頭!”

    不論朱元璋如何製衡,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那就是兩個一定會競爭的對手。

    曆朝曆代皆是如此。

    隻不過劉伯溫聰明在,他不高調。

    兩大集團的競爭,這也才剛剛開始。

    ........................

    ........................

    ........................

    白駒過隙。

    越是臨近科舉,京城聚集的考生也就越多。

    很快,京城裏的客棧,就已經全部住的滿滿當當了。

    畢竟這可是寒門子弟唯一可以出仕翻身的機會,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錯過。

    京城因為這些考生的到來,也變得更加的熱鬧和繁華,大部分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因為他們的心底,充滿了希望。

    隻是,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黑暗,在京城幾處十分偏僻的深巷閣樓裏,竟是偷偷摸摸的聚集了不少人。

    “五百兩銀子一個人,到時候包你寫出好文章,拿高分!”

    “三百兩的會給提示,一百兩的........”

    在每一個這樣的閣樓裏,正中間的木桌上,都坐著一個一身黑武服的人,他們手上拿著一遝銀票,嘴裏不停的重複著這一句話。

    一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手裏緊緊的攥著一張五百兩的銀票,看著那黑武服,一臉的躊躇之色。

    “砰!”

    一個身材比他高挑健壯的男人一下撞倒了他,跌倒在地,那銀票也是散落一地。

    “嘁——!”健壯男人不屑的瞟了他一眼,出聲嘲諷道:“窮鬼就別擋道,別害了小爺的考運,晦氣!”

    說完,他便遞上了一張五百兩的銀票給那黑武服,登記了一個名字。

    那黑武服收下了銀票,便給了他一個寫著號碼的紙片。

    兩人相視一笑,一個收下銀票,一個將紙片塞進懷裏,雖然一句話沒說,卻是心照不宣。

    再回頭。

    那個被撞倒的年輕人正在地上撿著銀票。

    他的銀票都是一小張一小張的,足足在地上忙了半天,才將散落的銀票全部撿了起來。

    站起身後,這年輕人還十分心疼的用手去擦拭銀票上的灰塵,顯然極其心疼。

    銀票數額的大小,跟一票麵積的大小,是有著一定的關係的。

    雖然不是說銀票越大,數額就越大,但是在一定的數額之內,的的確確是麵積更大的銀票,數額也就越多。

    因為銀票是為了方便商人之間進行交易,所以明朝的銀票,其實是並沒有太小的數額的。

    一般小數額的,也都有著十來兩。

    雖然兩千兩的銀票未必比一千兩的銀票更大,但是一千兩的銀票,一定比五百兩的銀票要大,而五百兩的銀票,自然是比十兩的銀票更大。

    所以說,這個年輕人手上的銀票一看,便知道都是些小數額的。

    也有此可以判斷出來,他並非是什麽富貴人家。

    至於他們拿著銀票在這裏做什麽,當然是為了科舉作弊。

    並且這些人。

    還把作弊分成了好幾個檔次。

    交五百兩的,包過;三百兩的,就隻給提示了........

    若是被咱們的老朱同誌親眼目睹這一幕,隻怕會暴跳如雷,痛罵他們膽大包天!五百兩白銀,對於大明一般的普通人家而言,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的巨款!

    而這次科舉,足足有著數萬考生!

    一個考生五百兩,若是每個考生都想著作弊的話,那可就是上千萬兩的雪花紋銀!

    然而,一場科舉考試的背後,能涉及的利益金額,可還不止這些........

    由此可見,反貪反行賄的工作,是有多麽的迫在眉睫!

    年輕人將銀票捏的越來越緊,在看了那黑武服一陣之後,最終終於決定就此離開。

    “別人都買了........那我沒買,不就會落榜了嗎?”

    “可是這些錢,是爹娘把屋子田地還有兩個妹妹都賣了才換來的........”

    “雖說若是榜上有名,回去就可以贖回妹妹和房子........”

    “可要是萬一........”

    年輕人一邊走著,一邊自言自語的糾結著,讓他把這些錢用來作弊,他實在是舍不得。

    “啪!”

    突然一個巴掌落在了他的肩膀上,嚇得他渾身一顫。

    隨即一張燦爛的笑臉出現在他的眼前,笑嘻嘻的問道:“怎麽?還是沒舍得買嗎?”

    年輕人點了點頭,沉聲回道:“十年寒窗,若不是憑著自己的學識高中,那又有什麽意義?”

    “再說了,每個人都買,那豈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狀元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