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要的就是話語權

字數:5013   加入書籤

A+A-


    有了初步的統計,陳陽心中也就有底了。
    他馬上改變了運營方式。
    擴充了烘烤車間,增加了烘烤機器,多招了一倍的工人,讓他們三班倒。
    做到人休息,機器不停止。
    如此一來,工廠加工的效率大大提升,每天的收貨量也突破了十萬公斤。
    出的成品三七和剪口全部入庫,一點也不往外賣,筋條根須什麽的就降價往外賣。
    反正他的資金比較充足。
    短時間隻進不出也沒啥問題。
    ……
    一周過去了,市麵上依舊。
    兩周過去了,市麵上稍微有些察覺。
    一個月過去了,市麵上開始發生變化了。
    首先發生變化的就是藥農。
    他們都知道了最近成立了一家大的三七加工廠,每天都會收大量的鮮貨,給的價錢高而且還是現錢。
    這樣一來,幾乎所有的散戶藥農手中的貨都送到了海王工廠。
    第二個察覺變化的是周邊加工廠的老板。
    海王創辦的時候,對他們有許諾,加工的成品高於市麵上一塊錢收,轉讓貨源的話給兩毛錢一公斤的好處費。
    幾百家小加工廠,有轉讓貨源的,也有自己加工把貨賣給海王的。
    最近一段時間他們忽然發現,三七倒是沒怎麽漲價,但輔料那是狂貶。
    說實在的,小加工廠根本就不賺錢,就指望賣這點輔料過日子呢?
    但海王一甩貨,輔料壓根就賣不出去了。
    輔料賣不出去,他們就等於白忙活。
    老板們實在受不了了,糾集了一幫人去找到海王理論。
    陳老板,大家都不容易,你也不能把輔料的價格壓得這麽低啊。
    你這幹,大家可都沒活路了。
    陳陽也不解釋就把這些人帶到了公司的倉庫。
    倉庫裏都是堆積如山的輔料。
    諸位,我也沒辦法啊。
    利潤都在這些東西上呢?
    不賣的話,廠子裏幾百張嘴怎麽辦?
    我怎麽著也不能虧欠他們啊。
    老板們都不說話了。
    要是他們有這麽多輔料,那也得賠錢賣。
    有些人算了算,自己幹還不如把貨轉給海王賺點好處費合適。
    得!
    海王牛逼,你財大氣粗,你賠得起。
    老子賠不起。
    老子不玩了,都給你,都給你好不好?
    於是乎除了一些規模大的廠,絕大部分的小廠老板都把貨源轉給了海王,安心的賺那點辛苦費。
    如此一來,海王徹底的掌握了周邊的貨源。
    又一個月過去了。
    海王的收貨的規模越來越大,很多加工廠的老板都轉職成為了為海王供貨的經紀人。
    陳陽順理成章的跟他們簽訂了供貨協議,約定今年出的鮮貨都要供給海王。
    對於那些藥農,陳陽也簽訂了包田協議。
    所謂的包田協議就是你這一塊地一年內的所有的產出,海王都收了,價格也隨行就市。
    藥農們難得找到了一個穩定的收貨老板,自然也樂意簽約。
    就這樣,海王幾乎壟斷了文山境內大部分的貨源,成為了文山除雲藥廣藥兩家大廠之外的第三大成品三七藥材的加工商。
    ……
    由於海王的強勢介入,文山的整個三七產業受到了影響。
    很多商人忽然發現市麵上流通的三七越來越少,三七的輔料卻越來越大,價格也越來越差。
    這不科學啊!
    三七成品跟輔料是相輔相成的。
    三七輔料大量的上市造成了價格的坍塌,三七成品的供應量也要增加才是。
    但現在的情況是三七成品卻越來越少?
    物以稀為貴!
    三七成品少了,價格自然有些抬頭,有貨的商人們也開始坐地起價。
    幾年不溫不火的三七開始緩緩的上漲?
    自古買漲不買跌,三七上漲了,商人們自然來了興趣,不少人紛紛跑下鄉,去找加工廠買貨。
    可讓他們大跌眼鏡的是,原本林立的小加工廠忽然間都關門了。
    老板也都聯係不上了。
    這什麽個情況?
    一眾商人也是麵麵相覷。
    不過找貨要緊,其他都先放放。
    這些人關係廣路子多。
    有的找到以前搞貨的老板,已經變成經紀人的老板告訴他們,想買貨,去海王。
    有的找到了藥農,問他們的鮮貨都賣給了誰。藥農也告訴他們,海王包圓了。
    也有的摸到了一些殘存的廠子,但這些廠子基本上也是供不應求。
    漲價了嗎,三七自然快一些。
    廠子老板也明裏暗裏的點出,要問搞三七的哪家強,雲省文山找海王。
    別人可能沒有,但海王一定有。
    無數的渠道,無數的消息,最終都指向了一個目標——海王。
    海王公司雖然壟斷了一多半的貨源,那也隻是在加工層次上,在產業終端市場卻名度不響。
    很多人根本就沒聽說過。
    不過既然知道了這個消息,那就不能放過啊。
    很多老板們殺向了海王。
    這其中有當地市場的批發商,有外地來的老板,也有藥企的采購員。
    大家不約而同的來到了海王門上,想要購買三七。
    陳陽就一句話。
    三七沒有,輔料多的是。你們要不要?
    眾老板自然不信。
    他們也打聽到海王今年收了大量的三七鮮貨,手中的三七成品肯定不少。
    我們真心要買貨。
    價格可以談的?
    不出價,這還怎麽談?
    陳陽也不廢話。
    今天還有事,各位先請吧。
    把老板們打發走了,陳陽開始關門閉戶,對外說出差了,誰來了也不見。
    “老弟啊,你這什麽意思?”
    大老劉有些不解。
    這段時間,他們手中也積累了大量的成品了。
    隻是陳陽一直都不往外賣,還大量的從加工廠老板手上收購。
    輔料倒是賣的痛快,基本上都是低於市場價賣的,就算是賠了也不含糊。
    這番操作讓他看不懂了。
    嗬嗬!
    陳陽隻是笑了笑,道:“還不是時候!先讓他們耗耗吧。”
    三七下貨最多持續三個月左右,現在已經過了兩個月了,還有不到一個月了。
    隻要過了這個月,產地基本上就沒有新貨上市了。
    到時候,海王想怎麽玩就怎麽玩。
    幹加工,陳陽要的就是這個話語權。
    拿到了話語權,他才有資格在這個行業裏定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