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票證時代的到來

字數:2213   加入書籤

A+A-




    跟隨白占元的出來考察的工作人員在劉家村待了一整天,親眼見識了劉家村玉米地的大豐收,經過一天的采摘稱重,劉家村玉米平均畝產達到了七百五十斤,比起往年整整翻了一倍。
    當天下午眼鏡青年就拿著收集好的素材回到了報社。第二天報紙的頭條就刊登了劉家村玉米大豐收的事情。
    原以為這件事兒會引起民眾的狂歡,但是看到這個新聞的人都對報道的內容保持了懷疑的態度,畢竟這個新聞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甚至農學院的教授看到這個新聞後,還直接衝到了報社,直接報社編輯的鼻子怒斥報社刊登假新聞。
    對於這種情況,報社的編輯一點兒都不慌,直接把劉家村的地址告訴了這位教授,並且告訴教授劉家村的玉米收完,如果他不相信可以親自去地裏驗證一下。
    聽到報社編輯這話,教授絲毫沒有停留帶著自己的學校就朝劉家村趕去,等到了劉家村教授就傻眼了,他們居然看到了一個全新的玉米品種,而且還是整整一個村子都在種。
    教授跟五爺說了一下後,就帶著自己的學生興衝衝的來到了玉米地,經過他們的親手采摘並稱重後,發現這些玉米地產量居然真的跟報紙上說的一樣,除了沒有達到最高畝產外,居然比報紙刊登的平均畝產還要高一點。
    這可真是讓他們喜出望外,畢竟這種新型玉米的出現,可以讓他們少走太多的彎路。
    確定了玉米高產的事實後,教授經過打聽找到了劉光齊家,並且從劉光齊家帶走了一些玉米。回到學校後,教授立馬就把這種新型玉米和以前的玉米進行了比較。
    過去的玉米體型又短又小,顆粒幹癟瘦小,而劉光齊帶回來的新型玉米不僅又粗又長,而且顆粒飽滿厚實。
    最重要的是一根玉米杆了可以結四到五個棒子,而原先的玉米一根杆上最多也就三個棒子。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劉家村玉米之所以豐收,絕對不僅僅是化肥的使用和耕作方法的改變,最重要的還是品種的改變,同樣耕作方式換成以前的玉米最多也就能收個五百多斤。
    得出了這個結論後,教授立馬把這個發現上報給了學院,學院在經過核實後又把這個報告上報給上級有關部門,既有農學院的報告,又有區政府高產證明。
    上級政府立馬對劉家村今年收獲的玉米進行了置換。重點就是劉光齊家的玉米,除了幾十斤糧種外,剩下那兩千多斤全都被置換走了,當然政府也沒有讓劉家村的的人吃快,基本上都給了補貼。
    這些事情都是劉光齊回城之後發生的了,為了改善劉家村的情況,劉光齊把他能做的事情都做了,組織合作小組提高效率,籌建養殖場增加集體財產,改善道路水渠方便交通,引進化肥改變耕作方式等等。剩下的事情就不是劉光齊一個學生能管的了。
    時間一眨眼就來到了十月中旬,因為南方暴雨導致南方產量地糧食大幅減產,再加上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成為工人,城鎮居民糧食壓力愈發嚴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另一方麵也是為了取締糧食投機,保證人民生活和國家建設的順利進行,1953年10月16日,中央核心作出《關於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糧食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
    10月19日,政務,院發布了實施統銷統購的命令。bj,市遵照這一命令,結合bj供不應求的實際情況,首先對麵粉進行計劃供應,於10月27日召開了市政府委員聯席會議,通過了“bj,市實行麵粉計劃供應的決議”,報請中,央批準後,自1953年11月1日起實行麵粉計劃供應,憑“麵粉購買證”供應麵粉。
    1953年11月13日bj,市糧食局成立,21日辦公,發給各戶的“麵粉購買證”。
    “麵粉購買證”麵額分為1市斤、4市斤、8市斤、10市斤和根據需要購買填寫的“集體購買證”五種。凡是本市市鎮居民統一由公安派出所按正式戶口每人每月發給8市斤的麵粉統一購買證一枚;
    另按不同工種,屬於公私企業事業、農場、機關、團體、文教學生……由所在單位每人每月增發4市斤麵粉購買證,合計12市斤;
    如果是屬於工礦、鐵路、建築、裝卸、公交由所在單位每人每月增發10市斤麵粉購買證,合計18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