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曬書

字數:3573   加入書籤

A+A-


    全真教的入門弟子卯時就要起來上早課,所謂上課就是坐在大殿誦經。
    做飯的師兄要起得更早,他們要管全教這麽多人的吃飯。
    一般像楊過這種剛入門的弟子有一段考察期,考察合格才能真正成為全真教入門弟子。
    剛進來的一般都是被安排幹一些雜活,做飯、劈柴、挑水種菜和打掃殿宇的衛生等等……
    當然一段時間夠也會傳授粗淺的武功。
    有一句話怎麽說的,欺負你的人不會因為你幫助了他而心生感激的。
    鹿清篤身體恢複之後又開始欺負他了。
    “楊過你先不要去柴房了,你去廣和殿打掃衛生,神像、案桌每個地方都要擦拭幹淨,還有貓糞、鳥屎也要鏟掉,哦對了,你還要添油、點燈和上香,除了戌日除外,各殿堂燈不能滅,香不能斷,知道了嗎。”
    “知道了師兄。”
    看著鹿清篤大搖大擺離去,真想從他背後來一腳。
    來到負責的殿堂,江辰拿著布開始擦拭每個地方。
    外麵的梧桐葉竟然吹進裏麵來,還有地上真的有鳥屎,江辰看到後隻能捂著鼻子鏟掉。
    這打掃殿堂可不比劈柴輕鬆。
    終於幹完了。
    扭動下腰身,向齋房走去。
    不能以為打掃了殿堂就能自由安排時間,沒想到遇到了趙誌敬。
    “拜見師傅。”
    “楊過你很清閑啊,沒有事情幹嗎。”
    “回師傅,我早上打掃了殿堂,現在才剛開始休息。”
    “你這分明是狡辯,偷懶就偷懶,找一堆理由,你去[道藏閣]把所有的書拿出來嗮,知道了嗎。”
    “知道了。”
    看著趙誌敬一臉嚴肅地離開,江辰真想欺師滅祖。
    趙誌敬總有一天,我會讓你跪下叫爺。
    我這報複心是不是太強了,我記得我原來不是這樣的,可能受原主的影響。
    古代人的書很多,通常都堆放在一起,而且當時的紙張質量很差,還是用墨汁書寫的,而且當時沒有很好保護書的方法,為了給後人留下書籍,隻能是保養書籍,曬書就是個好辦法,可以將滋長在紙裏,靠紙和墨汁生長的蟲子曬死。
    在華夏古代有文人曬書的風氣,關於文人曬書的傳說很多,是文人士大夫文化生活的一種方式,民間也有“長夏七月曬書忙”的說法,一方麵,是讀書人為了顯擺自己家有文化,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時間氣候太潮濕了,書不曬就會發黴的。
    來到“道藏閣”,江辰和這邊的管事說明一下,然後就進去搬書了。
    這裏麵收藏的都是道家典籍和一些雜書,至於武功秘籍怎麽可能放在裏麵。
    這裏麵的藏書還真是不少,幸好有另外一個師兄幫忙。
    把所有書都搬出來,還要一本本攤開。
    忙完之後,江辰一屁股坐在地上,隨手拿起一本書看起來。
    這是一本《南華真經》。
    《莊子》是一部道家經典著作,由戰國中期的莊周及其門徒後學所共著,到了漢代以後,被尊稱為《南華經》,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莊子》與《老子》、《周易》合稱為“三玄”。
    分為三部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書中包含了大小寓言二百多個,內容包羅萬象,對哲學、政治、人與自然的關係、生命的價值等都有詳盡的論述。《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與《老子》雙峰並峙,被稱為“老莊”。
    《莊子》書中多次提到老子,談無為無己之論,也談論孔子、顏淵,將儒家學說加以發揮,與道家加以結合,以深邃的思想內容和奇妙的創作手法,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是一部洋溢著浪漫主義的散文集。
    本來江辰以為自己會看不下去,沒想到這一看還挺有意思。
    還是要感謝黃蓉在桃花島不教他武功,卻教他文化,要不然就算江辰前世是本科畢業也看不懂。
    這一看就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下午。
    竟然沒有人來叫他吃飯,他是腦袋有些暈暈的,這才清醒過來。
    這肚子咕嚕亂叫,抬頭看著太陽偏西了,沒想到自己這一看書耽誤了時間。
    連忙把書搬回去,然後著急去吃飯。
    幸好這齋堂的飯菜還沒倒掉,吃飽以後,他悠哉悠哉在重陽宮閑逛。
    重陽宮,華夏著名道教宮觀,全真道祖庭,又稱為重陽萬壽宮、祖庵,位於鍾馗故裏、劉海故裏的SX省。
    來到靈官殿,供奉道教護法寺神靈宮。其像威武凶猛,火紅臉膛,雙目圓睜,額上還有一目,鋸齒獠牙,虯須怒張,一手執金鞭,一手執金磚,身披金甲,足踏風火輪,威風凜凜,殺氣騰騰,足以鎮服妖魔。
    參觀完靈官殿,又來到文昌閣。
    一樓供奉文昌帝君,文昌亦稱梓童帝君或文曲星,是中國古代總領功名、學問、文章及保護科舉士子的神,在道教諸神中有很高的地位。
    “文昌”本是中國古天文學對“鬥魁”星以上六顆星辰的合稱,並被古代星象家們解釋為可以為人們帶來顯貴地位的吉星,因而也就成為人們普遍信仰的一位星官。
    道教沿襲了民眾對星辰的崇拜,公元6世紀後,華夏封建王朝以科舉選拔人才,科舉成為知識分子走向仕途的主要途徑,對“文昌星君”的崇拜逐漸興盛。“文昌星君”成為華夏知識分子求學、官場升遷的主要保護神,並被曆代帝王封為“文昌帝君”。
    舊時,文武官員、騷人墨客和社會名流都在文昌閣拜祭文昌帝君,希望在科舉功名方麵得到他的護佑。每年農曆二月初三為文昌帝君的誕辰。
    在主神文昌帝君兩側供奉的兩位童子,為天聾和地啞。在掌管文人仕途命運的神明身旁,特意安排了兩個聾啞人,為的是防止向凡人泄露科場秘密。
    接著又參觀了“兩聖殿”、“太清院”和“睹星門”……
    這重陽宮還真是宏大,難怪能成為天下第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