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文藝

字數:4185   加入書籤

A+A-




    沒濺起來多大水花,還差點淹死。
    許惜年聽邵世明自己說過幾次,並不完整,說他當時也差點輝煌起來,結果還沒嘚瑟上呢,就被女朋友坑慘了。
    第三次要放到92年,設計師去南方看了看,然後說了一些話。
    其中“下海”赫居榜首。
    從此,萬類霜天競自由。
    而這次下海潮的主力是科技人員,這也迅速刺激了華夏的科技水平發展。
    1993年《大學生》雜誌評選了一次年度十大熱詞,分別是“下海、申辦奧運、發、大哥大、第二職業、電腦、沒商量、說法、發燒友、學雷風。”
    車子在華庭門口停下,華庭對麵圓形的滬海體育館近些日子很是熱鬧,邵世明說是要舉辦世界中學生運動會了。
    許惜年感覺得出來,因為華庭這些日子多了很多老外,各種膚色,舞廳這幾天的歌曲大部分也選擇的是英文歌。
    半隻腳都邁出去車子了,許惜年又想起了什麽,回頭從駝色皮包裏掏出一摞單子遞給了副駕駛上的李青山。
    “這是滬海這幾年獲批的保健食品目錄,你先挨個聯係一下。”
    李青山端在手上看了一下,產品名稱,獲批功能,申請單位,還有單位的聯係方式。
    一應俱全!
    “你從哪搞得這個?”
    許惜年徑直朝大門走去,背對著車子擺了擺手,並沒有告訴他。
    這是盛姐給的。
    也就是許惜年在華庭的知心舞友們裏麵的一位。
    嗯,可能有點特別吧。
    說起來二十多年後有那麽一幫人,喜歡在網絡社交平台上裝的非常高大上,什麽自由出入五星級酒店,喝高級的下午茶,穿一身名牌,挎著高級名包,再P個比姚明還長的大白腿。
    好似人上人極了。
    實則不過是一幫組著團玩“拚夕夕”的假名媛。
    不同於她們的一碰就碎,盛姐絕對是真到不能再真的那種真名媛。
    也不是身上看著大富大貴,主要是人家那氣質。
    那股滬上淑媛的味道刻進了骨子裏麵。
    真的,許惜年第一次見到盛姐,他就這麽感覺到了。
    因為其他人都叫她盛姐,所以許惜年就跟著叫盛姐。
    盛姐算是華庭舞廳裏的大姐頭了,反正每天從她來,到她離開,身邊圍著的人可能會換上好幾波,但絕對不會在任何時間裏少於三個。
    她有專門的司機管接送,她跳舞,司機就在門口守著,立立正正的站到舞會結束。
    一般人能站得住麽?
    盛姐來跳舞的目的和許惜年不一樣,許惜年是為了社交,人家估計就是純愛好跳舞。
    跳的頂著尖的好!
    許惜年的舞技是怎麽來的?
    高中那會就沒上過課,每天光扛著錄音機琢磨這些了。
    但終究不是專業練下來的。
    所以許惜年絕對不是華庭裏跳舞跳的最好的那一個,隻不過大部分真正的高手,就像盛姐這樣的,人家根本就是為了自己玩的開心。
    像華庭那經理找上許惜年的事,不是因為華庭沒有比許惜年更厲害的高手了,隻不過人家都不願意幹。
    這事在人家眼裏掉價的很。
    滬海要的是那種小資的情調。
    但是許惜年還是得到了盛姐的垂愛,用她的話說就是。
    “儂這個吉特巴跳的味道很濃的,比這裏所有人都強,舞蹈嘛,靈魂要大於技巧,好多人是光有把式沒有內涵,儂這個是很難得的。”
    然後第二句話就問許惜年,“儂有沒有去走文藝兵的想法,我覺得儂是有這個天賦的。”
    許惜年那個步伐一下子就亂了。
    忽然就眼前一紅,我都沒想過這輩子還能有機會走一條文藝路線啊!
    拒絕當然是得拒絕了,不過還得給人家樹立一個這孩子還不錯,可以認識一下的好印象。
    幹脆就老實交代了。
    “暫時還沒有這個想法,我現在準備下海去闖闖,跟幾個朋友一起搞了家公司。”
    盛姐不由得讚揚起來。
    “很好嘛,很好嘛,現在的年輕人裏很少見儂這樣的孩子了,這個年紀就有這樣清晰的思想目標了,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最崇高的就是我們的革命激情了,我覺得儂其實是很適合走文藝兵這條路子的,儂這樣的覺悟是很多小舞蹈演員身上沒有的,那種永葆火熱的感情流露...”
    後麵的許惜年沒聽清,因為盛姐下了個腰,所以聲音淹沒在音樂裏了,估計也是戰鬥激情之類的雲雲。
    都有六十多歲了吧,盛姐這腰板子還是這麽好,說下腰利利落落就給下了。
    李青山畢業後直接分配到了醫院,也算是有編製在身,隻是一方麵因為被排擠,一方麵心裏又有些蠢蠢欲動,最後選擇跟著跳了下去。
    算是小打小鬧吧,也賺了些小錢,後來囡囡她媽難產走了,就放棄了搞事業,開了小診所,把心全放到了孩子身上。
    小夏利穿梭過高架。
    這直接導致老邵決心打一輩子光棍。
    當然他光棍也不是自己主觀的想法,因為在許惜年看來老邵還是特別饞女人的,老邵最大的愛好就是開車去膨浦新村風景路那邊轉,褲兜空空,每次也不敢進去,就在門口溜達幾圈。
    這是李青山說的。
    所以許惜年猜測老邵光棍的原因估計還是年紀大了又窮,再加上看著沒啥本事。
    滬海這地界勢利著呢。
    賠了個精光。
    值得一提的是,邵世明參與了第一次下海潮,而李青山則趁著第二次下海潮跟撲通跳了下去。
    公司跑注冊的事情雖然繁瑣,但更多的時間裏是等待。
    有邵世明充當司機,去哪都是接送,還挺方便。
    對於這幫人來說,這確確實實是一次暴發,一次刺激到所有華夏人的暴發。
    絕對夠刺激了,因為可能昨天那個你還嫌棄配不上你家姑娘的雜毛,今天找的小三都比你家姑娘靚了。
    如果劃分一下,那麽在八、九十年代,華夏其實一共爆發了三次下海潮。
    第一次是84年,這一次下海潮,讓暴發戶這個詞徹底在華夏響了起來,因為第一次下海的主力人群是“兩勞”期滿釋放人員,退休職工,還有無業遊民,基本也就是那些被罵的小流氓。
    太刺激了。
    第二次在86年左右,這次火了的詞是“管倒”,因為這次下海的主力人群大多都是有編製,甚至混體製的管。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