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今晚就上購物車開賣
字數:6175 加入書籤
準確來說,孫海博和葉然的這種測試方法屬於野路子。
防曬降溫塗層生產出來後,專業檢測人員會把它送到實驗室,對塗層的耐溫範圍、附著力、抗拉強度、延展性、導熱係數,熱反射率等等指標,進行最專業檢測。
根本不用放在太陽底下曬,隻需通過它的導熱係數、熱反射和輻射率,就能精準計算出來它在陽光下的升溫係數。
但野路子有野路子的樂趣。
今天氣溫同樣逼近四十度,孫海博和葉然幾人躲在一旁的廠房內,一邊吹著空調,一邊聊天等待。
沒等半小時,十多分鍾孫海博就有些耐不住了。
他拿著測溫儀跑出去對塗層向陽的那一邊測了一下。
二十八度!
“我日,這麽神奇?”
孫海博不信邪用手摸了一下,結果塗層表麵竟然給他一種冰冰涼,仿若絲綢一樣的涼爽觸感。
古代富人為什麽喜歡穿絲綢衣服?
因為絲綢是自然界中最棒的防曬避暑紡織物,絲綢不僅具有良好散熱性和排濕性,並且因為每根蠶絲纖維極細,隻有發絲十分之一粗。
所以當蠶絲脫水編織成絲綢時,它編織密度同樣是所有紡織物中最高,在夏天可以起到非常優秀防曬作用。
但眼前這張塗層,在熱反射和熱輻射率上,徹底爆殺絲綢。
又過了二十分鍾,孫海博再次測量它的表麵溫度。
二十九度八,甚至都沒超過三十度。
等工作人員把這塊4x4塗層拿進廠房內部時,沒有了陽光直射和戶外空氣中的酷熱高溫。
塗層表麵竟然在短短三分鍾之內,就降溫到和室內相同的二十七度。
這似乎違背了物理常識。
但這就是科學技術。
技術打破不了熱力學三定律第二條:熱量從高溫物體,可以自發傳向低溫物體。
但技術可以大大減緩這個熱量傳遞的效率。
戶外熱量來源主要依靠陽光照射,隻要材料本身對陽光光線具有高反射作用,那陽光光線想讓這個材料升溫,就變得極為困難。
如果材料本身同時具備良好散熱性能,那室外環境溫度同樣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將它升溫到與環境溫度一致。
孫海博驚訝過後,又招呼了三名工人,一人抻起這張防曬塗層的一角,然後四人發力,來試試這張塗層的抗拉性和彈性。
四個大男人的力量自然大到離譜。
在他們的努力下,這張防曬塗層很快被拉拽成了一張半透明般的“塑料膜”。
但他們都把這張塗層從4x4尺寸,拉到了接近10x10,依舊無法將它拉爆。
本身它隻有0.04毫米厚度,拉拽之下,慢慢從半透明,變成了幾乎透明,厚度更是小到誇張。
“怎麽跟岡子001一樣?”
有位工人笑的有些黃,“這彈性絕了,0.04毫米,我們幾個男人都幹不破。”
“累了累了,不幹了。”又有位工人笑哈哈搭腔。
他們四個人慢慢回到原位,而手裏那張塗層也重新恢複到原本的4x4尺寸。
結果塗層表麵沒有任何被拉伸後的褶皺,更沒有發生形變。
……
振恒雙科的這座集成工廠,以化纖紡織麵料生產為主。
大家對著塗層材料大驚小怪了一陣後,工廠負責人孫海博又指揮技術人員,進行防曬塗層與紡織麵料的熱壓覆膜工序。
紡織麵料的技術難度不高,工廠都不用做設備調整就直接生產了出來,並且隻用了半天,就生產出貳天使科技規定的訂單數量。
所以防曬塗層與紡織麵料的熱壓覆膜工序,也是最後工序環節。
當這一步工序完成後,防曬服的麵料就可以進入成衣生產環節。
下午五點半,熱壓覆膜工序開始。
熱壓覆膜工序通常有三種,一種是通過滾軸帶動的連續膜技術,還有一種是需要上膠的預塗型覆膜技術。
這裏用的是第三種,絕大部分紡織工廠都沒有的激光覆膜技術。
通過兩條可以精確控製溫度的激光加熱棱鏡,把需要進行覆膜的塗層和紡織物分別加熱到不同溫度。
然後滾軸轉動,將塗層和紡織物壓到一起,使其徹底粘合到一起。
前兩種技術,隻能將需要壓製的塗層和紡織物,加熱到同一溫度。
但在這款防曬服上麵,紡織物和塗層要求的加熱溫度不一樣。塗層因為融點更高,必須加熱到120度,並且還不能是整體加熱。
整體加熱塗層就會融化,隻能在和紡織物粘合的那一麵進行表層加熱。
塗層厚度隻有0.04毫米,對表層迅速加熱,又不能讓熱量過多,可見難度有多高。
好在有激光加熱技術。
葉然一行人都帶上了防護目鏡,當這道工序開始時,激光熱壓覆膜設備裏,兩道代表不同溫度的炙白激光線條,掠過塗層和下方紡織物表麵。
在激光照射下,塗層和紡織物表麵迅速升溫,表麵淺淺一層,開始從固態融化成為液態。
前端上下滾軸轉動,牢牢將兩種材料壓到一起,並對材料進行降溫。
防曬塗層是經過震動刀數控裁剪機床切割出了透氣條後的樣子,激光加熱過程中,也會在紡織物表麵刻意避開透氣條位置。
激光熱壓覆膜的速度超快。
平均兩秒就可以完成一張防曬塗層與紡織物的熱壓。
帶著防護鏡,葉然看外界都是一片暗紅色的,隻有那兩道激光是白色。
不到二十分鍾,準備的五百張塗層和紡織物就全部熱壓完畢。
葉然一行人幹脆也不走了,直接在工廠吃完晚飯就轉移到樣品試製車間,看著工人們現場將防曬麵料製成防曬服。
真正的民用服裝生產車間,在總部工廠那邊。
但在這裏小規模做一些民用服飾那一點問題都沒有,並且效率隻會比外界更高。
因為這裏有震動刀數控裁剪機床,也有智能送布平縫機,鏈式平縫機等諸多服飾生產設備。
生產成衣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一環了。
全看規模大不大。
在激光熱壓膜工序裏,每張4x4的防曬塗層上,就被預先切割好了4件成衣的透氣條。
等送到試製車間,500張麵料合在一起,震動刀數控裁剪機床行雲流水般,就把它裁剪成了成衣需要用到的所有布料結構。
裁剪是製作成衣環節的首個工序,同樣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裁剪技術,直接決定了一件衣服的版型好壞,還有縫邊的精細程度。
為什麽有些裙子褲子,在網上二三十就能買到。
因為它粗製濫造。
裁剪這道工序,那些小廠為了節約成本,直接讓老師傅用粉筆,在幾百層的布料上直接畫出衣服的各個平麵結構。
然後推著用繩索吊著的電動裁布刀,手工把這幾百層布料裁開。
這樣裁剪出來的布料尺寸可想而知?
袖子領口能保證它的尺寸是平直的,而不是扭扭歪歪?
手工裁布,那電動裁布刀就是往複鋸結構,裁出來的毛邊都能當地毯使。
縫製成衣服時,一洗就掉渣。
價格當然便宜。
一台最普通的電腦自動裁布床都要幾十萬,現在裁剪防曬麵料的這台,價值超過五百萬。
裁剪出來的麵料,與樣版圖紙上的尺寸誤差不超過0.02毫米。
這0.02毫米,還是麵料本身被切割後的形變。
下麵的成衣工序,葉然就非常熟悉了。
震動刀數控裁剪機床切割好全部麵料結構後,工人們就把每件成衣的麵料,按照部位不同,都摞到一起,接著分發給負責對應縫製工序的工人們。
“噠噠噠~”
縫紉設備呲溜一下,就把一個展開的袖子麵料縫合到一起。
再呲溜一下,麵料上有多了一排拉鏈……
熟歸熟,葉然依舊看的津津有味。
隻用了幾分鍾,第一件防曬服就基本縫製完成。
它現在還是個半成品,商標logo和袖口帽子都還沒縫製。
但它已經可以穿在身上防曬了。
等到天黑,葉然一行返回公司時。
威霆的後座上,已經堆了一千件印有logo的成品防曬服。
在防曬服的旁邊,是一摞摞包裝自封袋。
集成工廠以後並不負責成衣生產,從明天開始,它會將生產出來的防曬麵料送到十幾公裏外的總部民用服飾生產車間。
“今晚大家加個班,我們今晚就把防曬服掛購物車開賣。”回去路上,葉然摩拳擦掌。
三名員工也一個個不時轉頭,朝著後座的防曬服望去。
今晚他們要大幹一場。
要讓那些瞧不起他們的博主們,見識見識,什麽叫科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