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每一個將士都不應該被遺忘

字數:4712   加入書籤

A+A-




    聽到老李說的這番話,趙牧思考了片刻,搖了搖頭,說道。
    “其實真正的英雄,征戰的將士,無論是何身份,我們都不應該被忘記。
    我華夏先輩,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從炎黃開始,不斷的向外拓展。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一直到了現在,乃至未來。
    都是這些將士在保家衛國,哪有什麽和平年代,所謂的和平年代,也都是這群將士,舍身取義,為眾人負重而行。
    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記得他們呢?
    在戰爭年代,又有多少將士舍身取義,不停的征戰。
    到了最後,隻能馬革裹屍,葬身他鄉,為了民族的大義,而拋頭顱灑熱血。
    哪怕他就是一個小的將士,他們也應該都被世人所銘記。”
    一邊想著,一邊想起了在後世,自己去國都見到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每次看到那紀念碑,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若不是這群先輩,舍生取義,也就沒有新的大夏。
    見到趙牧在一旁陷入了沉思,李二開口詢問。
    “賢弟,賢弟,你又在想什麽呢?”
    “我是在想,這前去征戰的將士,保家衛國到了最後埋葬在他鄉。
    我們後人卻沒有人進行銘記,有種歎息罷了。
    其實有很多人參軍殺敵,也許是為了發財。
    課時隻要是為了這個國家的,無論他們是何緣由,他們這些人都不應該被忘記。
    畢竟這些人,曾經為這個國家,民族拋頭顱灑熱血過。”
    李二聞言點了點頭,這個事情自己是知道的。
    其實事情他也考慮過,隻是除了給他們這群人這錢財之外,自己能做的就是這些事情。
    “賢弟,你也不要暗自傷感了,也不要暗自歎息。
    他們這些人為了大唐,為了天下百姓,死得其所。”
    “其實你並沒有理解我說的是什麽意思。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說,戰爭嘛就是這樣,馬革裹屍,戰死疆場,這就是將士的歸宿。
    但是我們也要銘記他們,要是我大唐也有一個地方,安排一個大唐的將士紀念碑。
    有了這個地方之後,安排一個固定的日子,每年到了這個日子我們來紀念大唐征戰疆場的將士那該多好。
    這樣一來,既讓百姓銘記了所有人,也可以要我大唐將士,有個心理的寄托。
    同時呢培養所有唐人愛國教育,就這樣一代一代的唐人,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
    讓他們在心中牢記,愛國。
    若是再發生戰鬥,才會有數以萬計的唐人前赴後繼。”
    趙牧說完,心中暗自感慨。
    主要是因為聽到了關於這前方打仗,征戰敵軍,保家衛國的這個事情。
    自己心裏想到了後世先烈,奮勇當先與敵人戰鬥的情形有感而發。
    聽到賢弟說的這番話,李二也在心中小聲的嘀咕了起來。
    對呀,自己怎麽就從來沒有想過這麽安排武將呢?
    其實自從這天下一統了之後,這文臣武將之爭,就已經開始了。
    包括自己一同打下江山,跟著自己的那一眾心腹。
    雖然說他們都是效忠自己,但是這文臣武將明麵上還好說。
    暗地裏,文武之爭早就出現了。
    在打下江山之前得需要文臣武將一起努力。
    隻是這天下的戰鬥,終究會有一日結束。
    這天下也終究會平靜下來,戰鬥時武將一勇當先,而這天下穩定,武將無事可做,在朝堂也是靜靜的苟著。
    也許真的如同自己賢弟所言,他們慢慢的都會被人遺忘。
    自己也是武將出身,也曾經聽聞過很多話。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也知道若是沒有仗打,對於武將來說,就如同一把武器此生再也不用了。
    雖然自己並沒有因為這些事情而這樣處理。
    他是想著,希望能夠讓這群兄弟們此生無憂。
    隻是今日自己聽到賢弟這麽一說,自己的心中,也忍不住感歎了起來。
    自古以來皆是如此。
    “賢弟,其實你說的這番話,我老李也是十分讚同的。
    可是又有什麽樣的節日,能夠讓百姓都能夠記得住呢?”
    “也有很多種辦法,都可以讓百姓記得住,隻是有沒有想去做罷了。”
    “嗯,賢弟你說的這句話所謂何意,我老李沒有搞懂。”
    “我們華夏,有很多節日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出現,而是因為為了紀念某些人,某些事情,所以才出現了。
    就像我說的這個的節日,其實呀,要是按照我的想法,也完全可以安排一個大唐的國慶節。
    比如這國慶節可以選定在大唐建立的時間。
    通過這個國慶節,可以讓百姓了解更多關於大唐的知識。
    同時呢,也可以在長城設定設立一處大唐將士的紀念碑。
    以此來告慰這些年為了大唐,征戰敵軍,而馬革裹屍的將士的英靈。
    等到國慶節,可以讓皇帝,帶著群臣,前去祭拜。
    這樣一來,既加強了所有人的愛國教育,同時也不會讓所有的將士鮮血白流。
    到時若是參軍入伍,想必這天下百姓更是歡呼雀躍。”
    一邊說著,自己一邊開始又陷入了回憶。
    每年大夏的那些節日,又何嚐不是呢?
    軍人,尤其是我華夏的軍人,從古至今,保家衛國的的將士,每一個人都值得尊重。
    李二聞言,思索了片刻,一個想法也浮現在了自己的心中。
    “賢弟這言之有理呀,我老李聽聞,也感覺獲益匪淺。
    若是我大唐真的能像你說的這般,對於我大唐百姓來講,對於我大唐將士之講都是福氣。
    賢弟不愧是賢弟,說的這些話,讓我老李就是佩服。”
    這李二又是一句馬屁拍了過來,隻是這一次,趙牧笑了。
    說到底這也不過是大唐罷了,自己所說的這些,也隻是一笑而過。
    畢竟他可不指望在這個年代,會有帝王有如此高的覺悟。
    “瞧瞧咱們這是聊到什麽話題了,賢弟,今日我找你就是糧食的問題。
    那些事與咱們沒有任何關係,咱們就不要嘮嗑了。
    聊會別的。”
    正在準備繼續閑聊之時,一個莊子的護衛匆匆的趕了進來,跟少爺匯報了消息。
    李掌櫃安排過來的糧草的隊伍已經抵達到了他們的莊子,正在有管家安排人進行統計。
    “我說賢弟,咱們這是說曹操曹操就到。
    剛要聊糧食的事情,這不,糧食來了。
    走,賢弟,我們去看看那糧草,這可是我老李今年給你收上來的新糧食。
    這些糧食,我特意囑托人精挑細選的,把好的都給你送了過來。”
    趙牧起身,帶著他們一行人,離開了前廳,來到了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