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尋找失散的同僚

字數:3963   加入書籤

A+A-


    已因遞報情報有功而被宇文世宏親自調任近衛軍中候的徐庚,特意在凱旋宴時來尋找昔日的同鄉和同僚。
    諸如魏陽、曾誌,以及伍長、什長。
    結果綿延無盡頭的筵席,他探尋了一大圈,都沒有看到他們。
    聽到宇文世宏宣布“帶滯留嶺南者歸家有賞”,徐庚當即便落定了重回嶺南的決心。
    將打包好的肉菜帶回家中,家中老母親及妻兒大快朵頤間,徐庚說起了這事兒。
    阻撓是意料之中,畢竟在這個年代,出遠門猶如生離死別。
    上次徐庚隨軍部前往南疆,一去就消失了三個月。
    後頭沒等到他回來,反而等來了南疆叛變的消息。
    一家子都被嚇慘了。
    幸好他回來了,但其餘同鄉的家眷,仍還在苦苦等盼著,每日都登門來問詢他家有沒有收到什麽消息。
    “昔日洛州遭遇周、齊兩國征戰,還是兩位鄰家阿兄救了我,此後也一直提攜我。”
    “如今他們因故不得歸家,其實其中也與我有幹係。”
    徐庚難掩難受的跟家人提及南疆叛變的細節,因著軍中不斷調整人員動向。
    早在還未離開洛州時,他便因伍長請求他協助,不得已與魏陽、曾誌不再為同一伍中。
    察覺楊堅在異國挑起征戰不符法理及宇文世宏的戍邊政令時,徐庚與伍長提了一嘴。
    伍長向來相信他的判斷,這才險險於徹底淪為叛軍前夕,設法逃離了桂州,前來長安通報重大變故。
    被宇文世宏以暗樁之身份派回南疆後,他便一直在找尋兩位鄰家阿兄。
    無奈楊堅心思縝密,擔憂五萬禁軍察覺其圖謀後不受其控,於是將禁軍徹底打散,分散於地方,與新募之兵混雜。
    至此,他也不知兩位鄰家阿兄生死如何,總之不親自去尋一趟,他的良心過不去。
    麵對他的執著,他的老娘和妻子也知攔不住他了。
    徐庚對家眷一通安撫,當夜便收拾起行囊,準備次日便出發。
    “以往出遠門確實十有八九回不來,但現在不同了。”
    “大周境內水路通達,還能乘船南下,即便是走陸路,沿途每二十裏便有一處歇馬亭。”
    “這說明官道一定是安全的,每個歇馬亭都有地方官府派駐巡邏的巡守。”
    “我不僅會安全歸來,還將帶回昔日的同僚,以及諸鄰家阿兄們。”
    ……
    早朝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嚴肅,宇文世宏每日前來臨朝時,入耳入眼的,便是亂糟糟的喧嘩。
    百官入列於自己的矮案後方,而兩側的側殿還有數百百姓在旁聽早朝。
    五日一朝改為每日常朝後,初時百姓們幾乎都沒有膽子進宮來進行所謂旁聽。
    直到有些膽子稍微大些的百姓,經曆過第一次奇特的旁聽經曆後,隨著時間和百姓的口口相傳,消息也逐漸的傳播開來。
    最關心朝政者,莫非商籍百姓莫屬。
    他們頭腦較為靈活聰明,從不將周禮以及各式古老禁忌自我束縛。
    而朝政之動向,每每有新決策,商籍往往能第一時間從中嗅出金錢的香氣。
    但也因每日都有百姓在旁聽,有些機密事宜,朝臣總會顧慮當朝議論是否合適。
    也會擔憂若因意見不合而與宇文世宏起爭執,會否損傷宇文世宏的龍顏君威。
    但常朝開始後,所有顧慮都沒了,朝臣該吵還是繼續吵,哪還記得起側殿還有在旁聽的百姓?
    “陛下,唐邕大將軍收複桂、寧二州後,凱旋而歸,是好事沒錯,但是!”
    “陛下緣何不兵貴神速繼續追擊!直將楊堅叛賊斬除?”
    “留此人在南疆,遲早會是巨大的隱患!”
    長孫洪作為中樞院院事,十分不解宇文世宏這自留禍患的做法。
    “陛下如此決策,自有陛下的道理,”不等宇文世宏開腔先說什麽,庫藏寺寺卿孫仲舉就反駁道:
    “長孫大人可知收複桂、寧,國庫為此支出了多少錢糧?”
    “從叛亂始,至昨夜凱旋宴終,期間曆經兩月又十餘日,國庫攏共撥糧六次,每次糧八千石、錢七十萬,凱旋宴犒賞將士又撥豐厚資物,換以錢計五十萬錢,另犒賞又撥出兩千萬錢!”
    “僅我庫藏寺用以征戰的直接撥款,總數便達錢近兩千萬,糧五萬石!”
    “此外還未算收複桂、寧二州後,用以賑濟兩州百姓的撥款!”
    “我大周資物豐富儲備富足不假,但長孫大人您想想,若乘勝追擊,嶺南這等不毛之地,我軍深入之後,會否又會嶺南諸州乃陳國疆域,而與陳國又起摩擦?”
    “持續征戰隻會自我消耗!本官以為陛下速戰速決之決策十分英明!”
    待孫仲舉有理有據的說完後,市舶監監正原昌民也站出來附議道:
    “孫大人說的沒錯,征戰實在太消耗國力,征戰消耗的不僅是國庫,還是百姓!”
    “唐將軍率領五萬禁軍出征,光是征用的船隻,便使自梁州至瀘州之間的十二州,水路中斷了半個月。”
    “這裏頭的損失,可非僅僅明麵上所瞧見的那些。”
    “因此而無法將資物通達各地的商隊,其所蒙受的損失,便以至少千萬計。”
    “而借商隊通商以謀生的地方百姓,家中富餘資物賣不出、商隊因無法通商而不收購百姓資物,致使許多放不久的果蔬等等隻能爛在家裏。”
    “百姓為了不使辛苦伺候出來的資物爛在手裏,不得已低價求收,致使私營商肆物價劇烈波動,若長此以往,最受影響的還是百姓。”
    “本官亦強烈主張安內為先,嶺南如此不毛,不值當我大周為此付出太多代價。”
    眼看著除了中樞院以外,其餘各處官臣都表態支持宇文世宏的速戰速決決策,中樞院的除了愁眉不展以外,也再說不出什麽話來。
    “陛下英明!”
    “沒錯,以此叫心懷不軌者知道,膽敢對大周疆土圖謀不軌,下場就是討打!”
    意見一邊倒,不光是因為朝中重臣半數以上開腔支持宇文世宏的決策,還有頗多趁機開腔拍宇文世宏馬屁的。
    “陛下英明神武!此光複之役早已傳遍宕州坊間,宕州百姓都因此役大捷而滿心安心!”
    “宕州?”宇文世宏笑眯眯的看著說話的官臣:
    “莫非我大周一百一十三州,隻有宕州百姓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