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要想進化過得去……
字數:4557 加入書籤
共生體,正如沈楚和莊微說的那樣,莊凡是多多益善的。
一旦他本體內產生呼吸作用,也就是三羧酸循環,那就需要更多的共生體來補充細胞的基質,讓進化變得更快。
按照完美細胞的這種強度,共生體顯然是需要很多很多。
莊凡製造氧氣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讓玩家在走投無路之下,進入它的本體內,完成共生體的共同演化。
當然,結果注定是不言而喻。
玩家們隻是拖延了被輪回,也就是死亡的時間;他們在莊凡本體內,最後隻會淪為小的細胞器。
反噬他?
那真的是想多了。
不過這些,其實還隻是後續的操作。
目前氧氣還沒給玩家和土著生物們造成影響,所以他們壓根不會想這些問題。
莊凡也沒多想,他現在一門心思,就是要在小七體內形成“葉綠體”,然後他本體就可以開始搭建呼吸作用的三個階段,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最難的——三羧酸循環!
事實上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體內都遵從的這一套呼吸機製。
植物,也是需要吸氧的;不過在白天,它會進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氣比呼吸作用大,總的看來是放出氧氣。
但到了夜晚沒有了光照,它們也就隻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和人其實並沒什麽區別。
所謂的人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呼出氧氣,這是錯誤的。
是光合作用,也就是葉綠體,在製造氧氣。
這種細胞器,一般來說,算是植物獨屬。
可是,也有例外。
例如綠葉海蛞蝓、綠葉海天牛、海綿、海葵等等,它們是動物,卻也擁有葉綠體。
“我的完美細胞,到底要不要也演化出這麽一個細胞器?”
莊凡在小七進化葉綠體時,其實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小七未來成為植物,莊凡是沒什麽意見的。
他也是一直在這麽做。
但他的本體,進化的方向肯定是單鞭毛生物,也就是動物、人類的方向。
那這勢必,是不能有葉綠體了。
是葉綠體這個細胞器不好嗎?
那肯定不是。
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吸收能量,甚至還可以自發形成卡爾文循環。
這是類似三羧酸循環的一種新陳代謝,可把吸收的二氧化碳,最終變成碳水化合物和葡萄糖;這個反應因為是米國生化學家卡爾文發現的,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靠這個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獎,最主要的是,這個研究成果揭示了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生命活動過程,同時也為人類有效地利用太陽能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太陽能!
就是因為葉綠體的卡爾文循環誕生的。
這麽強的細胞器,莊凡當然想裝配上。
但動物,為什麽不用呢?
其實是一種進化的取舍。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假設你生活在地球初期,進化成了一頭可以靠皮膚光合作用的動物,那你就不能長毛,隻能禿嚕著一身皮,這樣在冬天活不下去,也很容易受傷。
而且綠色皮膚很難看,會喪失優先擇偶權。
其次,隻有葉綠體沒有用,你還需要相應的組織、器官甚至是係統來利用這些能量,這就占用了寶貴的身體資源,這樣隻會在生物競爭中內卷,然後被淘汰。
最主要的是,你發現從其他生物中獲取能量,比自己依賴陽光生產效率更高,那還要這個細胞器幹什麽呢?
簡直就是暴殄天物啊!
我直接吞噬別人獲得的能量更多。
幹嘛還一門心思維護你,還得給你弄各種輔酶和酶!
所以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真核生物就開始產生分歧了。
有的覺得葉綠體不錯,那就成為了植物,啥都不需要做,直接紮在那,躺平就能各種舒坦;但有的真核生物不這麽想,我要努力,我要奮鬥,我要內卷,誒,越來越強!
這是細胞自然選擇的結果。
莊凡當然清楚這個過程。
但現在,關鍵他不是一個普通的細胞,他是要成為完美細胞的男人。
“那我進化出葉綠體,豈不是可以吸收太陽光?”
“我的細胞光合作用,肯定爆炸啊!”
莊凡腦海中直覺的就閃過了一個紅內褲外穿的家夥。
這哥們,不就是可以吸收太陽光麽?
體內肯定也有葉綠體,就是渾身沒冒綠光。
“所以,這葉綠體,本體也得合成,就是……綠色emmm!”
莊凡有些排斥。
“還是先看看小七進化成葉綠體,得到的金色獎勵再說!”
莊凡對葉綠體其實內心上是很眼饞的。
“要想進化過得去,渾身就得帶點綠?”
莊凡在那自我洗腦著,而他小弟小七體內的藍細菌,終於已經開始跟他的本體共生。
一抹抹綠色的葉綠素,在共生體內不斷的衍生。
綠色感覺完全籠罩住了小七。
“來了!”
莊凡眼神不由得一亮。
完美細胞的第五個細胞器,即將誕生了。
轟——
無數的葉綠素質體,最終凝聚形成了葉綠體最外圍綠色的外被;而原本的共生體內外膜,則是發展成了類囊體;最裏麵的基質,當然是葉綠體的dna,碳同化相關的酶類,還有各類rna、核糖體等蛋白質。
一團綠意盎然的東東,滴溜溜的在小七的體內不斷遊離著。
唰!
綠光在這一刻演化到了極致。
這,就是傳說中的葉綠體。
一種可以在細胞中活動的細胞器。
它在細胞內的分布和排列,因光照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更是可隨植物細胞的胞質環流而改變位置和形狀。
叮!
久違的遊戲提示音,也在誕生葉綠體的下一秒,在莊凡的耳邊響起。
【恭喜,玩家莊凡,您進化出了葉綠體,離真核細胞的進化,又邁進了有力的一步!】
【獎勵——噬光體(金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