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章 南朱?
字數:2817 加入書籤
鄭海珠忙道:“臣恭聽聖裁,已無半分火氣,隻有欣然之意。那位乳母客氏既非良善之輩,幸得萬歲爺和娘娘、皇子們發現得早,勒令出宮最好。前朝青史上,乳母或保母篡政的故事,如魏文成帝的保母常氏那般,也不罕見。見微知著,陛下和各位老大人,確實該提防著。”
“魏文成帝乳母常氏?”朱常洛看向孫承宗。
兒子們不在,孫承宗也不是擺譜的閣老或者刻薄的言官,朱常洛不再端著麵子,聽到生疏的曆史人物,第一反應就是去問自己的正牌師傅。
孫承宗解釋道:“拓跋氏乃胡人,疏忽親倫,凡立為太子者,其生母同時被賜死,是為‘子貴母死’。文成帝的生母被殺時,他隻有幾歲,由保母常氏照看起居、朝夕相伴,文成帝登基後,尊常氏為太後,常氏又運作宮人馮氏一步步封後,最終導致馮太後臨朝攝政的局麵,說來真是比唐時武後牝雞司晨更早得多。”
孫承宗今日從發懵到驚懼,再從驚懼到釋然,心緒也是起伏得厲害。
但無論如何,遣走在朱由校身邊多賴了十年的長舌婦人,於孫承宗這樣的正統文臣看來,對未來的儲君,總是一樁大好事。
此際被鄭海珠喂了話頭,孫承宗自要將乳母、保母亂政的危害,描摹得更悚然些。
朱常洛“哦”一聲,又轉向鄭海珠,語氣平柔不少:“看來鄭師傅除了西法算學與火器之術,經史亦是通曉的。”
鄭海珠恭敬道:“臣年幼時,家嚴家慈就與親鄰言明,女子亦要受教詩書道理,不可隻習女紅與廚事。家兄更是常常捧著各樣書籍,為臣啟蒙,令臣懂得天理人情與世間正道。陛下……”
鄭海珠說到此處,提起緋袍裙擺,終於跪在天子麵前:“今日,臣反倒被這場風波觸動,鬥膽建言,願為寧德公主殿下進講。方才,臣見公主殿下還是花骨朵兒樣的女娃娃,已然不僅明辨是非,且捷思明敏,臣實在歎服。陛下,格致之理,寰宇風物,大皇子和五皇子能聽得,同為萬歲爺血脈所出的公主殿下,如何就聽不得了呢?”
這份請求,雖意思直接,語氣卻是綿柔的,語速也溫慢,不帶反詰好鬥的調調,和那些言官們高高掛起的咄咄逼人之氣,有天壤之別。
朱常洛擺擺手:“又不是什麽軍國大事,朕訓子讀書的家事而已,起來說話。”
繼而,似乎為了讓氣氛進一步融洽些、隨意些,朱常洛笑望著敬立一側的盧象升,揶揄道:“莫非,兜兜轉轉地,還是得讓這位神仙似的‘陸四福’一起教寧德公主?”
鄭海珠怔了怔,作出隻是臨時起意的琢磨模樣。
少頃,方道:“陛下,臣在鬆江府的學堂,是臣以在室女之身所分得的家產做建,又蒙吳越之地的賢達士紳連年資助,已開辦五年。當初入學的女娃娃,品學兼優者很是不少,若陛下恩準,臣可召喚幾名年長穩重的女生入京,如盧舉人一般,做臣的助講。”
朱常洛眼中,好奇的趣味之意濃了三分。
他還是頭回聽說,有給女娃娃辦書院的。
朱常洛熬到了中年,終於揚眉吐氣,初登帝位,對新鮮事都無甚排斥,尤其這般不違祖製、不招物議的決定,有什麽不樂意做的。
更何況,鄉野之地,平頭百姓家的丫頭,都能去書院,自己膝下金枝玉葉的公主,反倒隻能由太監嬤嬤地教幾個字麽?
“王安,你回頭在慈慶宮騰兩間屋子出來,作為公主聽講所,讓寧德公主和樂安公主,都去聽,再尋三四位宗室女伴讀。左右慈慶宮離東華門也不遠,便宜些。東李是樂安的親娘,向來對寧德也不錯,她自個兒也是個愛讀書的,傳朕口諭,就讓她管著,不要去勞煩西李娘娘了。”
“奴婢遵旨。”
孫承宗在旁聽了,雖知道此事與翰林院和禮部都沒瓜葛,卻也不由暗自歡喜。鄭海珠是東林盟友,又是他孫承宗的麾下,此婦憑借女子身份,能進到遠比文華殿更深的內廷,自是對他們這些止步宮禁外的大老爺們兒有所裨益的。
孫承宗忙領著鄭海珠和盧象升鞠躬唱讚。
朱常洛似乎很享受此刻平寧輕鬆的氛圍,一時舍不得走,反正有孫承宗和盧象升兩個男子在,不忌諱。
況且自己又沒旁的念頭,隻是喜歡和這鄭氏繼續閑談幾句罷了,隻是想多在文華殿呆一陣。
畢竟現下回到乾清宮,還是大白天,也不能摟著宮人樂嗬,沒準還要被西李嘮叨冊封皇後的頭疼事。
朱常洛於是站起來,走到方才自己龍顏大怒時扔碎的木船前,彎腰撿起半個船身。王安唬得忙上前,說著“萬歲爺,奴婢來”。
朱常洛把手裏的殘片放回桌上,帶著歉意看看鄭海珠和盧象升:“朕性子急了。下回,你們讓兩位皇子再做個更威風的,放去乾清宮裏的假山前。對了鄭師傅,你與石砫馬祥麟,也有交誼?”
鄭海珠點頭,簡單又坦然地,將與馬祥麟過從甚密的緣由說了。
幾個重點,幫朝廷剿匪,幫帝師董其昌救火,招撫顏思齊去台灣,撫順打韃子,都是君王愛聽的。
朱常洛麵色更霽,但聽完後,卻忽地歎了口氣。
“鄭師傅,你可知,朕也會三招白杆槍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