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章 宮中轉場(中)
字數:3168 加入書籤
叫“張嫣”,又是河南人,十四五歲年紀……
這些信息,無法不令鄭海珠聯想到曆史上天啟皇帝朱由校的皇後,張嫣。
再是熟悉曆史,也未必對大明所有皇後了如指掌。可是,張嫣的名聲與風評都很高,明清史專業的學生不可能不知道。
張嫣是史家公認的賢後,進宮後能與魏忠賢和客氏分庭抗禮,在夫妻情份上又能一直受到朱由校的認可,並在朱由校駕崩之際,以沉穩的姿態,助推朱由檢登基。
由於這位張皇後並非等閑之輩,閹黨一度還造謠構陷,稱張嫣並非開封文士張國紀的女兒,其生父實則是個死囚,隻因張嫣生得好看,才被東林黨看中,運作為張家的女眷,選入宮來。
好在天啟帝在此事上並未相信自己特別倚重的閹黨,張嫣的後位巋然不動。
不過,此際,鄭海珠又思及,明朝選皇後,傾向於小戶人家的女孩,青史也從未記載天啟皇後與英國公家有什麽遠近淵源,或許,隻是重名而已。
她於是轉了精力,正盤劃著如何問問寧德公主近日的內廷風雲,寧德那雙不時望向庭院的眼睛,卻驀地眸光一亮。
“咦,大皇兄!”
鄭海珠聞言,回頭去看,月洞門那邊的水榭旁,盤桓的緋袍少年,果然是朱由校。
寧德公主微露驚喜,隻因礙於張家姐妹在近旁,不好直言,忽地靈光乍現,娓娓道:“鄭師傅,大皇兄一定是來看池子裏的水晶宮的,上回他說,有個機關想不明白,還是要請教鄭師傅。”
言罷,故作為難之色,覷向張薇和張茵。
鄭海珠會心,端了正色道:“國公家的女郎君在,皇長子進來不妥,我出去吧,你們繼續聽講。”
……
小瀑布自太湖石中的木製樓閣間,傾瀉而下,因了工巧之奇,並無飛花濺玉的澎湃氣勢。
一幕水簾,便猶如明鏡。
朱由校背袖向外,從水做的立鏡中,看到鄭師傅在自己身後駐足。
朱由校掛了掛嘴,踟躕須臾,終還是拔腳要走。
鄭海珠淡淡開口道:“孫翰林說,皇長子的生辰快到了。我想,咱們畢竟師徒一場,徒兒年華見長、心性見固,做師傅的,自然高興,應該送上賀禮。”
朱由校回身,見鄭師傅將手中的小木箱放在地上,竟未講究女子忌諱的禮儀,直接蹲下來,打開箱蓋,小心翼翼地、仿佛捧著豆腐般,捧出一架木色與金屬光澤交融的裝置。
“自鳴鍾?”朱由校一眼認出。
祖父萬曆在世時,那個由翰林院徐光啟引領麵聖的泰西人利瑪竇,進獻過兩架自鳴鍾。
其中一架,高大華美,巍峨如山,底部由四根雕花銅柱支撐,計時刻度也是漢語的天幹地支。萬曆皇帝十分喜歡,專門在禦花園中建造木閣樓,安放大鍾。
另一隻精致如桌屏尺寸的小自鳴鍾,萬曆則更為愛不釋手,常於乾清宮中把玩品鑒。
梃擊案後,萬曆大概為了進一步安撫東宮,破天荒地讓王安把朱由校這個長孫帶到乾清宮,給他看一些各地進貢的新奇玩意兒。
朱由校當時戰戰兢兢地麵對陌生的祖父,萬曆也掩不住對這個沒有鄭貴妃血緣的孫兒意興闌珊。直到王安端來小自鳴鍾,朱由校無師自通地找到上弦之處,萬曆驟然溫煦的麵色,才令現場的氣氛稍有緩和。
今歲,萬曆駕崩,小自鳴鍾成了陪葬品。
朱由校第一次在文華殿上課時,就向傳授西學的鄭師傅提及自鳴鍾,得了師傅爽快的回應:“鬆江開關,此物不難尋到好的,送皇子一尊。”
朱由校還有些惴惴,道是“送鍾”與“送終”同音,怕西李娘娘不許,是弟弟朱由檢毫無遲疑地用“先帝收自鳴鍾時何曾有這般忌諱”來反詰,才打消了朱由校的顧慮。
此刻,朱由校的冷淡被驚訝替代,脫口而出:“這是鬆江來的?這麽快?”
鄭海珠將自鳴鍾交給朱由校的貼身小太監捧著,指指一旁的魚池外廓作比附道:“托了鬆江開關的便利,隨我為公主助講的女學生,不必走運河,坐的海船,現下又是最後一季東南風,從鬆江到天津衛,三四日就到了。”
朱由校“哦”一聲,附和道:“海路真快,師傅講過,從登州走登遼海道,到旅順,有時竟隻需一日。”
他說話的時候,兩手已在撥弄自鳴鍾一側的木門,打開後往裏瞧,想弄明白裏頭的機關與琉璃罩中木雕鳥雀可有聯係。
耳畔卻傳來鄭師傅平靜的聲音:“皇長子喜歡就好,慢慢賞玩,本官去給寧德殿下她們繼續授課。”
“師傅!”
朱由校像被撥動了發條一樣般,遽然抬頭,喚住鄭海珠。
小太監猴精兒,兩個眼睛瞄了瞄主人的麵色,即刻小心翼翼道:“哥兒,這樣精貴之物,奴婢可要先端去亭中石桌上擺穩了?”
朱由校揮揮手,小太監抱著鍾,麻溜兒地退開。
“為什麽騙我?”朱由校的情緒翻湧上來,盯著鄭海珠,開門見山道。
十五六歲的少年,身量甚至比她這個成年女子,還要高一點點了。
但鄭海珠並未感受到被俯視的壓力。
是的,那朱由檢還是十歲孩童,仰視鄭海珠時,令她覺得,是對等的平視。
而朱由校看她,那目光,帶著氣場欠奉的奶凶也就罷了,竟還刹那流露出兔子見到鷹的顫栗意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