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調虎離山

字數:5359   加入書籤

A+A-




    “老奴這就去。”曹正淳惴惴起身,慌不擇路的退了下去。
    駙馬爺剛剛監國。
    “曹公公,你多事了。”
    最後導致朱允炆隻能剃發為僧,苟且餘生。
    曹正淳瞬間恍然,周顯是嫌他幹涉政事。
    當即跪在腳下:“奴婢罪該萬死,奴婢惶恐,懇請大人治罪。”
    不就是因為朱允炆要削藩,削的太狠了嗎?
    現在他可以斷定的是,武城那邊的邊軍肯定是著急了。
    否則何必要在關鍵節點,給我整這一出東邊不亮西邊亮啊?
    歸根結底,不過是吸引我注意力的小把戲。
    周顯靜下心來思考之後,絕對自己這麽做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畢竟大明的九邊之患,是曆史遺留問題。
    如果硬要快刀斬亂麻除根的話,還真有可能鬧出點動靜。
    次日晌午。
    周顯得到八百裏加急的反饋信。
    信是陳慶之送來的。
    信中說運往宣府的軍餉按照流程正在正常撥付。
    而給武城那邊準備的軍餉也正在馬不停蹄的往那邊趕。
    周顯放下奏折,他現在就想著等下一步。
    等著看看邊軍那邊的反應。
    因為周顯自作主張,給宣府的邊軍漲工資了。
    宣府的士兵以前拿到手的銀兩每個人每年二十兩。
    明末一兩官銀的購買力是三袋糧食。
    換算成現在的分量,三袋糧食就是九十斤。
    一年二十兩的軍資,可以換一千八百斤糧食。
    但是這一次,周顯抄了錢謙益的家,搜查出一千多萬兩白銀。
    還有其他兩個朝堂的大貪官,合計白銀一千九百萬兩。
    加上國庫的補助。
    照例發放了六千萬兩白銀。
    專門給宣府上報的十五萬大軍清軍餉。
    換算下來,每個人能到手40兩銀子。
    沒錯!
    周顯自己給宣府那邊的士兵們工資翻倍了。
    而且不是按照季度發放,直接按年度發放。
    這在曆史上是沒有過的事情。
    他這麽做,就知道那巨額的銀兩肯定有一多半是打水漂的。
    因為周顯很清楚明末的邊軍內情。
    說是上報宣府軍鎮有十五萬大軍。
    但是真正實際執勤的就得打一個對折。
    能有七萬兵馬已經很不錯了。
    因為明末的邊軍,虛假瞞報的情況非常嚴重。
    本來傭兵七萬,他就上報十五萬。
    要跟朝廷催要合計十五萬人的軍餉。
    但是,問題又來了。
    你以為七萬人就了不起了嗎?
    不不!
    大錯特錯!
    七萬人裏麵還有將近一半人是老弱殘兵。
    就是原本的士兵,出去做了其他的營生。
    為了領取軍餉,從而將家中七老八十的父親或者爺爺們拉進去,濫竽充數。
    說起來,這樣的做法還算是良心。
    至少還有個人在那。
    而老弱病殘占了三萬人。
    所以,真正的士兵其實就是四萬多點。
    但是,更加重要的問題又來了。
    那四萬多人裏麵,真正的作戰人員有多少呢?
    按照古代的作戰單位,前線作戰人員有四萬人的話,軍需以及後方軍備人員至少得有兩萬人。
    這樣才能夠支撐起一場四萬人的大仗。
    否則,就沒有糧草軍械的補給。
    換算到宣府那邊,如果發生戰爭,四萬人裏麵能出現三萬可戰之士已經算是很好的效果了。
    實際情況呢?
    三萬人可能也擠不出來。
    因為在軍情緊急的階段,各大邊鎮還需要分配大量的士兵去搞建設。
    建造營寨,修複城池,打造軍械甚至是訓練戰馬,總而言之,戰爭不是兒戲。
    曆史上那些號稱八十萬大軍揮師進攻的,真正的作戰單位其實頂多二十萬人。
    由此可見,部隊的內耗也是挺大的。
    所以,正兒八經的如果建奴進攻宣府,那宣府能派出來戰鬥的人員,其實就兩萬人。
    這已經是非常保守的計算了。
    因此,整頓邊鎮,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這裏麵還涉及到一個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那就是即便朝廷拿了十五萬人的軍餉,實際上真正領軍餉的就是三四萬人。
    但是那三四萬人裏麵,有相當多的士兵,連根毛都見不到。
    明白了嗎?
    說到底就是十五萬人的軍餉,全部進入大佬的腰包,或者被轉移。
    下麵的士兵沒有錢,當然就心懷憎恨。
    有個苗頭的話,跟著造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周顯裝作什麽都不知道,照例給發放十五萬人的軍餉。
    而且是人均雙倍。
    他就是要讓錦衣衛跟金吾衛在宣府那邊盯著。
    看看宣府那邊的將領們是如何分配那一筆巨大的款項的。
    隻要他們伸出手,被抓到現形。
    那就對不起!
    貪腐的官員,不僅要把曆年所獲全部吐出來,還要斬死。
    不服氣?
    那就再加一個株連九族!
    完了抄家充公。
    周顯可沒有一點虛幻。
    明末大災大厄之年,唯有這樣的雷霆霹靂手段,才有希望扶乾坤於既倒。
    更何況,能不能扶回來還另當別論呢。
    就連現在的周顯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他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負重前行。
    整不好那一天,李自成突然攻破陝甘,吳三桂突然衝冠一怒為紅顏。
    “於進山,你即可帶麾下的骨幹成員前去正定縣,那邊發生了民變,給我調查一個最為清楚的結果回來。”
    “是,卑職這就去查辦。”
    “切記,不到萬不得已,切不可訴諸武力,我隻需要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目前廟堂之上的文臣士大夫們草木皆兵。
    已然揣測不清這一係列決策的背後到底是誰的意思?
    是駙馬的?還是崇禎皇帝的?
    片刻之後,錦衣衛千戶於進山便隨著曹正淳進入了乾清宮。
    “卑職拜見總旗大人!”
    這個時間節點出現武城那邊的禍事,已經是非常敏感了。
    “起來吧,去給我傳於進山來。”
    “明白!”於進山領了指揮使的命令,便火速離京。
    周顯在乾清宮內來回踱步,陷入沉思。
    “大人,上穀的民變怎麽辦?”
    “要調兵前去鎮壓嗎?”
    周顯不會這樣做,大明邊軍問題很多,
    他要徹底根除,那就隻能把那些製造問題的家夥砍翻了。
    “不!”
    周顯搖頭,冷冷的瞪了一樣曹正淳。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