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有人坐不住了

字數:4583   加入書籤

A+A-


    朱桂兩次給鹽販子和普通百姓的行為確實讓這些商人都感覺到了這位小王爺的與眾不同。

    可是發錢和做生意是兩碼事。

    商人逐利,他們可不想用自己的錢幫代王做慈善。

    青衫儒商繼續問道:“不知代王為何要修路?”

    朱桂微微一笑,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路修好了,可以加快府內的商品流通速度,又可以降低損耗,乃百善之事。”

    商人們開始小聲議論起來。

    有人覺得代王說的不錯,這確實是善舉,對他們這些商人來說也是好事。

    可有人卻覺得代王的這個工程實在是太大了,數年內恐怕都無法完成,而且現在這位小王爺把手伸到了賦稅上,能在這裏待多久還是未知之數。

    青衫儒商眼中冒出絲絲金光:“代王殿下的宏誌,在下佩服,隻是不知道這修路的錢從哪裏來?”

    眾人聞言,再次屏住呼吸,這可是關乎到他們切身利益的事。

    這位代王不會想讓他們放血吧?

    朱桂淡淡一笑說道:“修路對所有人都是好事,大家都同意吧?”

    見到眾人紛紛點頭,他繼續說道:“四州內的路,可以由代王府全款投入,而七縣內的路,大家可以酌情出資。”

    聽到代王府主動承擔此事,眾人都有些難以置信,那代王叫他們過來是要做什麽?

    “不過。”

    “本王事先言明,如果這路由代王府全款修葺和日後修繕護理,那在座諸位以後想要借路,都要出一筆過路費。”

    朱桂繼續說道。

    “這不是打劫嗎?”

    有人小聲嘟囔道。

    一旁的護衛聞言,馬上走上前,想要找出這非議王爺之人。

    不過朱桂揮手讓他退下了。

    “大家不要誤會,這路修好以後,除了當今陛下,即使是本王通過也要如數交錢,這錢是用來日後維護和管理道路的,大家不會覺得路修好了就可以一勞永逸了吧?”

    他解釋道。

    眾人的神色這才好了一些。

    “那我們要是也出錢呢?”

    儒商青年問道。

    “大家如果出錢的話,以後的過路費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返給大家。”

    眾人這才明白了朱桂這集資修路之事。

    有人覺得這是代王沒錢還死要麵子的表現。

    不過也有人選擇相信了這位小王爺,那位儒商青年第一個就表示了願意和代王府合作。

    至於剩下的一眾小商人,大部分都選擇了靜觀其變。

    他們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情報,這位小王爺因為涉足鹽稅已經被人參了一本。

    現在他又用免稅的方式招工,恐怕他這個藩王能做多久還是兩說之事。

    要是他們今日投了錢,明天這位小王爺就被押回南京,那他們可就血本無歸了。

    不過雖然這些商人選擇了觀望,但代王府的修路計劃很快便鬧的滿城風雨了。

    原來代王府這次發錢是為了征召民夫進行修路。

    本地的官紳世家對此都是不屑一顧。

    在他們看來,這位小王爺雖然有點手段,能弄出精鹽,賺了不少錢,但他還是太年輕了,不僅觸犯了大明律法,還異想天開。

    可要說為了政績,作為藩王,這雲州是他的封地,自然不用費那個事。

    但要說真要修路,別說是把府內四州七縣的路都修一遍,就是這大同府城內的路,都不是一時半刻能修好的。

    大同府本地勢力對代王府的修路計劃並不看好,可那些得了好處的尋常百姓這次卻對代王的事情十分積極。

    他們還從來沒有遇到過待他們這般好的官員,更不要說是一位王爺了。

    所以當第二天代王府的人向登記過的青壯發出征召的時候,所有人都積極響應。

    當天從代王府通向大同府四處城門的路便動工了。

    儒商青年徐成林專門負責這次工人日常飲食的供應。

    沒錯,除了預支薪酬外,代王府還為所有修路的工人提供每日兩餐,而且夥食的標準也出奇的高。

    一葷兩素加上白饃,這可是普通家庭逢年過節才有的飲食。

    從代王府傳出的的話‘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據說是代王本王說的。

    修路的沙子和石子都是從城外的一座山上運過來的。

    那山上出產一種黑色的石頭,附近的村民都把它當做一種燃料,隻不過由於太髒而且不好開采,所以並沒有普及。

    這正是朱桂一直在尋找的煤炭。

    隻不過目前還不知道儲量,但從後世大同煤炭的儲量可以推斷一二,也算是意外之喜。

    每天都有各種小道消息在大同府內飛傳。

    今天說什麽代王發明了一種獨輪車,一個人就可以使用,運送沙石都非常方便。

    明天又傳出代王的大同商會再次派出了四隻商隊,這次的商品不僅有精鹽,竟然還有一些糧食果蔬,雲州內的糧價已經跌倒了往年同期的一半。

    越來越多的小商會主動找到了代王府合作,大同商會的規模越來越大,商品也越來越豐富。

    各種消息把當地的地主豪紳弄的不勝其煩,他們開始頻繁的走動,想要知道南京那邊的聖旨幾時才能傳到大同府。

    至於聖旨的內容,他們已經從最開始的懷疑到了現在的確定。

    那就是隻要聖旨一到,代王就會被押解回南京接受皇上的懲處。

    至於這消息,還是劉景明放出去的。

    不過此時他也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幾次催促鹽幫的胡世刀,對方都不為所動。

    這讓他有了不好的預感。

    於是他一方麵私下聯係了鹽幫的二把手獨眼龍,另一方麵則登門拜訪了大同府郡守張茂。

    他希望借助鹽幫的力量讓這位代王收斂一下。

    同時他也寄希望於和張茂一起上書彈劾代王,最好能把他調離此地。

    於是在代王府通向最近的城門的路修到了一半的時候,遇到了麻煩。

    修路的第五天。

    一夥人突然衝出來把修路工人打了一頓,還搶走了他們的工具,更是把已經修好的路毀掉了一段。

    當朱桂收到消息的時候,他正在用係統商店兌換燧發槍。

    他已經從王府的一百名私兵中選出了十名親兵。

    這些人的家眷都被安置在了代王府附近,可以說杜絕了反叛的可能。

    “有意思,終於有人坐不住了嗎?”

    朱桂擺弄著手裏的燧發槍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