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分封郡縣,大辯朝堂(下)

字數:6095   加入書籤

A+A-




    “匹夫愚蠢。”
    孔子第八代子嗣孔鮒眼如牛鈴,怒目相向,“你焚得了書,但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你堵得住口,卻堵不住天下憎惡詛咒之心?
    除非,你殺光天下讀書人。”
    “好一個天下一統,文明大倒退。
    博士淳於越麵色潮紅,額頭青筋暴跳,“大秦自商鞅以來,推崇五大Ignorant peope政策……
    壹、弱、疲,辱,貧,喪盡天良、滅絕人欲,如果再焚書,隻會讓大秦回到蠻荒時代。”
    ……
    卻見李斯如枯樹般靜坐,麵對孔鮒等人的叱嗬,甚至,連輕蔑神情都不曾出現。
    ……
    “臣,有奏!”
    仆射周青臣道。
    “講!”
    “陛下!焚書令源於民間野議,野議的核心卻是推恩諸侯製。
    說到底,其背後,是諸侯製與分封製對壘……
    甚至大周傳統與新銳勢力的驚天碰撞。
    分封,最大的受益者是諸位皇子,何不聽聽他們的意見呢?”
    “既如此,各位皇兒有何看法?”嬴政淡然道。
    其實,經曆過大夢天機後,嬴政對中央集權郡縣製,不再像之前那樣堅持。
    如同,一個父親對女兒原本的期望極高,卻發現女兒居然要紋身、xi’du、泡夜店……父親大驚之下,標準自然會降低。
    如果真的對諸皇子分封,哪怕同時出現胡亥與趙高這樣的昏君和奸臣,再不濟也能為嬴氏留下複國的火種。
    ……
    “兒臣扶蘇有奏。”
    溫潤如玉的扶蘇起身了,大殿又是一片期望。
    “父皇,兒臣以為天下初定,遠方黔首還未馴化,諸子百家皆尊儒家。
    現聖上舉國隻尊秦法,臣恐天下不安,望聖上明察。”
    隻見扶蘇向帝座一躬,肅然正色繼續道,“天下一統,終結諸侯之亂,理當全麵推行郡縣製。
    然,剛極易折,事緩則圓,急難成效。
    兒臣聽說……
    從大秦極西之地隴西,到極東之地東海,乘馬車都需三個月方可抵達;
    從大秦極南之地象郡,到極北的遼東郡,距離更遠,騎快馬都需百日。
    大秦之大,僅靠朝廷之力,恐力有不逮。
    兒臣以為,應分封嬴氏宗親及功勳重臣鎮守四極,大秦社稷安矣!
    至於李相所憂,數代之後變成一片散沙,兒臣以為規定世襲封地的年限,比如超過五代或者百年,封地由朝廷收回即可!”
    “彩……”
    “長公子大有氣象,大秦社稷安矣!”
    文武兩大區,皆有人高聲拍案讚歎。
    ……
    “桀桀桀……!”
    隻有嬴政壓製著滔天的憤怒,沙啞的聲音如同夜梟,陰森可怖。
    “扶蘇是嫌棄朕打下的江山太大,管不過來?!”
    尼瑪,崽賣爺田心不疼啊!
    哪有皇子嫌自己地盤大的?
    再有,誰都可以提分封,唯獨扶蘇不行。
    你,可是朝野呼聲最高的大秦接班人啊!
    居然國策根基都與老子相左,老子打下來的江山交給你,豈非要瞎球整?
    “父皇,兒臣不是這個意思,兒臣……”
    “你的心意朕已明白,你且坐下!”話音未落,便被始皇陛下冷冷打斷。
    ……
    “胡亥有奏!”
    群臣大為驚訝,後排座案的臣子們紛紛站起向前打量。
    嬴政不禁嗬嗬笑了:“有膽色,說。”
    不管如何,胡亥是他的兒子。
    師傅,是他為兒子選擇,不能把所有的錯都歸加於胡亥。
    況且,隻要沒有趙高,胡亥應該翻不浪花。
    皇帝話音落點,大殿中清亮的聲音響起:“胡亥身為皇子,不求一己之利,唯願天下大治!
    胡亥不做封國諸侯,隻做大秦良臣!”
    多年以來,胡亥就得到趙高的指示,順從聖意,討的嬴政開心。
    順從郡縣,便是順聖意。
    “彩……”
    舉殿無分政見,爆發出一陣哄然笑聲。
    這種哄笑,如同成人對弱智兒童驚人之語的包容,卻讓胡亥嘚瑟無比。
    連嬴鈺都懷疑,這個狼毒崽子裝的真像啊!是真弱智,還是大智若愚?
    後來被趙高逼迫,自殺之前,最大的願望是何?
    就是封個郡王,哪怕是個萬戶侯也行,他真不想分封嗎?
    胡亥跟隨趙高學習律法和書法,幾乎為零,倒學會了另外兩樣本事。
    一是模仿秦始皇的氣度,包含各種表裏不一的神態;
    二是學會了寺人的精髓,對上對上是狗,對下是狼,對兄弟是鬼。
    而胡亥像模像樣的說話,還真別說,有一番氣度!
    ……
    “贏高有奏!”
    “封候拜將,幾乎是每個人奮鬥的追求。
    兒臣認為,有條件的限製性分封,是一個必要的過度。
    取出十之一二的土地,帝國內部怨氣將泄洪十之七八,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
    而分封之地又被十之八九的中央郡縣如猛虎般分割包圍,發現作亂苗頭,即刻血腥彈壓並取消封地和爵位。”
    ……
    “將閭有奏!”
    “兒臣認為,天下一統,結束了這千百年來諸侯割據的內亂,一旦分封將是曆史的倒退。
    李相的推演明明白白,我大秦奮六世之餘烈,打下的江山有何意義呢?
    兒臣以為,應繼續保持郡縣製。”
    ……
    還有幾位皇子鼓起勇氣想發言,卻懾於大殿的威壓,期期艾艾,唯唯諾諾,導致嬴政冷哼一聲。
    雄主最厭惡何種人?
    甚至不怕唱反調,最厭慫包、軟蛋。
    之後,大殿無聲。
    這群虛偽的人啊?!
    且不說分封好與壞,他們真不想分封嗎?
    李斯真的反對分封嗎?不想裂土封王為李家獲得一塊傳承千百年的土地?
    蒙恬、王翦不想分封嗎?
    諸皇子宗室不想分封嗎?
    戰神王翦,“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除了打消嬴政的疑慮,這不是潛意識的分封嗎?
    維護郡縣製,隻是維護始皇帝的意誌罷了。
    全天下,隻有一人堅定的中央集權,那便是嬴政。
    他為何不想分封?
    整個大秦都是他的,為何要分封?
    ……
    都說大周製的諸多弊端,卻不知縱觀華夏曆史,當屬大周的國祚最長,八百多年啊!
    而正是大周的百家爭鳴,各種思想流派之間激烈的摩擦碰撞,由此迸發出激烈的智慧火花,達到了空前的哲學高度。
    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醫家、農家、雜家……橫空出世。
    易經、道德經、春秋、論語……老子、孔子、莊子、鬼穀子、墨子……紮堆出現。
    如同星空中璀璨閃爍的星河,點亮著整個夜空,拉近了人與天地之間的距離,為黑暗中求索前行的旅者指引方向。
    其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成為後世文化的源點,一直在傳承、一直在模仿,卻無法超越。
    甚至,沒有春秋戰國,便沒有今日之國學瑰寶。
    大周,怎能批的一無是處?
    ……
    中央集權郡縣製,領先世界千年,甚至開啟了華夏文明的起源,其瑰麗的遺產惠澤後世,卻如此早夭,令人唏噓。
    而後世,自漢唐到明清,所有的帝王都是腦殘智障嗎?
    又有哪一個朝代,純粹如大秦一般的中央郡縣製?
    誰不知分封的危害?誰不懂擁兵自重尾大甩不掉?
    後世,不照樣都以郡縣為主,分封為輔,雙軌並行嗎?
    存在,即合理。
    如果秦二世時,有幾個皇子任諸侯,大秦斷不會如此之快倒下。
    嬴政的暴斃有極大的偶然性,甚至胡亥篡位也有極大的偶然性……
    然,即便扶蘇順利接位,太多矛盾沉屙痼疾,積重難返,怕也都不遠。
    ……
    眾皇子不再說話。
    眾人的目光,不由自主的聚焦在嬴鈺身上。
    “壓軸大戲就要上演了嗎?看我如何刷新曆史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