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二策,人才科舉,文武雙軌

字數:6136   加入書籤

A+A-




    “敢問李相,舉國倡導書同文,推行業已八年,成效幾何?”
    嬴鈺並沒有直接回答馮去疾的問題,而是轉身再次向李斯發問。
    李斯被整怕了,不禁身形一顫。
    “尼瑪,小比崽子上癮了是吧?怎麽逮著老子不放,虧得老子還準備把寶貝孫女詩詩許配於你,而且準備當推手,扶你上大位。”
    李斯暗罵間,表情也極為難看:“統一度量衡,甚至貨幣,相對容易,但普及書同文有些困難。
    除了官方的書信、文牒,民間卻極難教化,這需要一個過程啊?!”
    “欲滅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嬴鈺輕聲道,“大一統的成功,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標誌,那便是統一的語言和文字!
    但,僅僅靠政令的強製,的確很難做到。”
    眾人默默的回味著,“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
    隻是,形成統一的語言和文化,的確有些困難。
    “我們再換個話題。
    現行的秦法,以獎勵耕戰為主,天下一統之後,階層固化,宛若一潭死水。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帝國初定,百廢待興。
    三十六個郡縣,加上百越新擴張之地,大片的土地荒蕪,三成的郡縣幾乎處於真空管理狀態,人才稀缺啊!
    郡縣官員由帝國任命,卻無統一的尺度和標準,這本來就是最大的不公。
    如何解決人才奇缺?如何衡量官員水平高低?
    二次變法,從官員的任命開始,建立科學、公正、透明的人才選拔製度,讓治世人才如同耕戰軍爵一樣,公正,公開,透明!”
    ???
    建立讀書人的人才尺度和標準?
    大殿又是嗡聲一片。
    ......
    “獨尊儒術,是口號,還是具體行為?
    由儒家牽頭,集萃百家精華,把家、國、天下思想融為一爐。
    開辦學堂,普及教育,開啟一條新的,更加科學的晉升通道!
    以學識高低作為新的標準,取代家族世襲壟斷,與耕戰軍爵並行,文治武功,雙軌驅動!
    這,就是科舉製!
    無論貴賤、無論貧富、無論嫡庶,科舉麵前,人人平等……
    為天下寒士提供一條改變命運的通道。”
    轟隆隆。
    黃鍾大呂,振聾發聵。
    如一道道熾熱的閃電,將嬴政的識海照的雪亮。
    “彩!”
    “彩!”
    聞所未聞,石破天驚,卻又在情理之中,和耕戰軍功有異曲同工之妙!
    耕戰最大的動力,乃激發了最底層黔首活力,人人為了軍功耕田或者殺敵。而人才科舉,又為治世人才開啟了進步通道。
    有了晉升通道,有了施展抱負的舞台,誰還會無事生非,野議朝政?
    ……
    “當下的讀書人,如同萬馬奔騰,毫無方向的四麵亂撞……
    隻因,他們報國無門,無邊的激情無處釋放,滿腔的熱血無處燃燒,如同,處於發情期的雄豬,渾身的精力無處發泄,不惹事才怪!”
    “噗……”
    “哈哈哈……”
    “的確如此……”
    ……
    “科舉選拔,如同大渠一般,讓四下泛濫的滾滾洪流,約束在正確的方向。
    萬流歸宗,匯入服務大秦的汪洋大海之中。
    他們不是喜歡議政嗎?
    現在不僅讓他們議,還讓他們親身參政。
    讓這群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酸儒,親身體會朝堂之困,朝堂之不易,朝堂之艱辛。
    科舉,讓天下的讀書人,再度打通上下階級,讓整個大秦通道徹底活絡起來!
    這,給天下的讀書人,天下寒士提供……
    一個公平的賽場……
    一個奮鬥的希望……
    一個晉升的通道……
    一個施展抱負的平台。”
    “有了這個通道,給天下的讀書人無處釋放的智慧,滾燙的熱血,滿腔的抱負,找到一個為國為民的釋放出口。
    你有本事就去科舉,就去做官?切切實實為民服務,改善民生。”
    眾人已經忘記了喝彩。
    嬴鈺一句句驚雷之語讓眾人茅塞頓開,如飲甘露,如癡如醉,熱血沸騰。
    ……
    “至於具體操作,在各地建設學宮,然後在各級郡縣舉行初試,中試,最後每三年在鹹陽,在陛下的注視下進行殿試!”
    “除去每年定期考試,三年一次的殿試製度,還保留臨時下詔的考試,以備不時之需。”
    “以後但凡有官位空缺,除卻軍功進爵之外,其它缺口全都由各級考試補充!”
    “相馬不如賽馬。
    每年,四十餘郡橫向評比,末位淘汰,騰出的空缺,便可補位。”
    “能者上,庸者下!”
    “在位之人想保住自己的位置,隻有一條路……銳意進取之路,心係黔首之路,激進狂飆。
    一旦奔跑速度慢了,隨時等待補位之人早已虎視眈眈……
    這,便是人才科舉的叢林法則。”
    “讓大秦的水流動起來,你追我趕,讓水沸騰起來!”
    嬴鈺渾身迸射的自信與激情,舉手投足帶著莫名的韻律,自然而然的融入天地,身上宛若實質光影熠熠發光,更如神祇降世!
    “彩……”
    “妙……”
    “高……”
    “哈哈哈哈,這哪是抑製百家,這是政策導向,罷黜百家啊!
    你想學其他的百家,可以啊?!但做不成官啊!”
    “分明是陽謀啊!
    有了驅動力,天下學同書,書同文,以及所有學堂以及官方交流,皆用大秦官方語言,根本不用法令強製!”
    “推行了多年的書同文,效果堪憂。這一招可靠,大秦的美篆便傳遍九州。
    諸子百家的書籍重新熔煉,科考的必須範圍啊,學同書自然而然。”
    “是啊。學而優則仕。想入仕可以啊!
    那便是學同書,書同文,學大秦官話。
    天下歸心,指日可待啊!”
    孔鮒等人一掃斯文,手舞足蹈,擊掌相慶,開心大笑。
    ……
    “陛下……天空出現了祥瑞……”
    “紫氣東來,巨龍翻騰……”
    “漫天的鳥獸,百獸來朝啊……”
    一太監跑進大殿興奮高呼。
    若是平素,打斷議政,非直接腰斬不可。
    “祥瑞?”
    眾人驚悚駭然間,起身便往外跑。
    連嬴政心中的驚天海嘯卻久久無法平息。
    天下歸心,堵不如疏。
    抑製百家,獨尊儒術。
    改良儒家,皇權神授。
    陽儒陰法,冰炭同器。
    表麵仁政,實則法治。
    儒道管心,秦法管行。
    兼容並蓄,外柔內剛。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科舉製度,萬流歸宗。
    “這人才流動製度,如同叢林法則,一旦你追我趕,流動起來,這大秦便生機盎然,生機勃勃。
    原本,天下讀書人罵我,非議我,現在是讚我,感恩於我……
    天下的讀書人深入黔首百姓宣導國策,宣導皇威,獨尊儒術,根本無需強推啊!
    隻需要把儒家適合皇權的學術納入科舉範圍,讀書人自然而然的全都以儒術為主了。
    儒家,占了全天下大半,不僅化敵為友,而且成了服務我大秦的絕世利器啊!
    天佑我大秦,鈺兒乃聖人轉世啊!”
    ……
    “祥瑞啊!大秦之福,百姓之福,陛下千古啊!”
    “嬴鈺公子,心係蒼生,懸壺濟世,聖人之姿啊!”
    眾人重新返回大殿,感慨萬千。
    “咳咳……”
    嬴政清清嗓子,大殿傳來虎豹雷音。
    “秦法改良,納入議程。陽儒陰法,外柔內剛。同時,人才科舉,與軍功製雙輪驅動,打通大秦的進步階梯,讓固化的階層流動起來。
    諸位以為然否?”
    “臣,附議!”
    “臣,附議!”
    ……
    “朕很期待嬴鈺的第三策,有了製度框架和人才的保障,如何實現國民產值翻一番?”